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
作者 汤汪洋 王健超 +4 位作者 钟礼花 张文芳 朱琼 陈燕坪 陈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cell lymphoma,follicular type,nTFHL-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7例nTFHL-F的临床资料,总结组织学形态,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cell lymphoma,follicular type,nTFHL-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7例nTFHL-F的临床资料,总结组织学形态,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女比为6∶1,中位年龄62岁。首发症状:6例为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腹胀不适;临床分期:进展期6例,局限期1例。肿瘤呈滤泡结节状生长,无显著的多形性炎症背景及高内皮血管增生。其中5例呈进行性转化的生发中心(progression transformer germinal center,PTGC)样生长模式,2例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样生长模式。肿瘤细胞可表现为中心细胞样、单核B细胞样、胞质透亮水肿样3种形态。肿瘤细胞表达3种以上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FISH检测结果显示ITK∷SYK基因融合皆阴性(0/7),二代测序检出TET2基因突变2例(2/2),RHOA基因突变1例(1/2),VAV1基因突变1例(1/2)。随访2~64个月,3例死亡(3/7),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结论nTFHL-F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分期高,预后较差。nTFHL-F与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型关系密切,可在同一个体中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辅助t细胞淋巴 血管免疫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氏环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并异常表达CD20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正岩 安风仙 +4 位作者 杜颖 杜然 李迎雪 闫金强 张学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韦氏环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Waldeyer’s ring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with T-follicular helper phenotype,wPTCL-TFH)临床病理学、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wPTCL-TFH临床资料,对其病变组织行HE... 目的探讨韦氏环伴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Waldeyer’s ring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with T-follicular helper phenotype,wPTCL-TFH)临床病理学、遗传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wPTCL-TFH临床资料,对其病变组织行HE、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及TCR基因重排检测,应用一代测序法检测IDH2 Exon4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1岁,临床表现为咽痛、消瘦,无其他发热、盗汗等B症状。组织学表现为扁桃体实质内小-中等大淋巴细胞弥漫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全T细胞标志物及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CD10、BCL6和PD-1,弥漫表达CD20,部分表达CD30(约10%);TCR基因单克隆性重排,IDH2基因未见突变。采用R-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随访7个月,患者无瘤生存。结论wPTCL-TFH异常表达CD20者临床罕见,化疗中加入利妥昔单抗可能对CD20异常表达wPTCL-TFH有效,仍需更多的病例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辅助t细胞 外周t细胞 CD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3
作者 贺娟 王星宇 +8 位作者 何鸿 王立鑫 谭艳梅 李源鑫 黄颖 余快 赵敏 谢涛 李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03,共9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评估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免疫染色提示CD4阳性肿瘤细胞例数明显超过CD8(66%vs.5%)。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阳性患者比EBER阴性患者更易表达CXCL13(P=0.006)。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1%和16%。CXCL13阳性组OS和PFS显著优于CXCL13阴性组(P=0.003、P=0.040)。相反,BCL6阳性表达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26、P=0.044),EBER阴性也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13、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EBER阴性是OS和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1、P=0.003)。结论:CXCL13阳性预示nTFHL-AI患者预后良好,而BCL6阳性和EBER阴性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且EBER阴性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 辅助t细胞 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RN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罗龙龙 王丽菲 +7 位作者 邢国静 郑英 卢利霞 李初谊 李斌 马俊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6-1469,共4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的慢性肝炎,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尽管目前对于AIH的认识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T淋巴细胞在AI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聚焦于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阐述其在AIH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IH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辅助t细胞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1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5
作者 王玥 郭亮 +1 位作者 金春卉 曲丽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行HE、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73岁。临床表现以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及B症状为主;Ann Arbor分期:Ⅳ期8例,Ⅰ+Ⅱ期2例。实验室检查以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血浆EBV核酸定量阳性8例。镜下均可见典型结节状聚集或散在的透明细胞、分枝状高内皮血管及增生杂乱“风吹”状的滤泡树突网。肿瘤细胞背景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0~5个/HPF 7例,5~10个/HPF 2例,>50个/HPF 1例。浆细胞含量≤5%6例,浆细胞含量10%和20%各1例,浆细胞含量较多(30%)2例。组织细胞明显增生7例。见RS样大细胞1例。背景中含大量B细胞5例,含少量B细胞5例。10例患者均表达T细胞标志物,滤泡辅助性T细胞标志物CD10、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6例,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10例。EBER原位杂交阳性8例。10例患者均检测到TCR基因重排和IG基因重排阳性。所有患者诊断后均行化疗,其中3例疾病进展死亡。结论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nTFHL-AI中,B细胞的克隆性增生与EBV是否感染及感染细胞的数量无关,同时浆细胞增生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辅助t细胞淋巴 血管免疫母细胞 单克隆B细胞增生 EBV感染 肿瘤微环境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殷文伟 童师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5-829,共5页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TFH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外周血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名健康对照者和23例HCV感染者,其中4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TFH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外周血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疾病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名健康对照者和23例HCV感染者,其中4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比例变化。结果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为5.845%(2.680%~14.200%),健康对照组为3.765%(1.200%~8.520%)(u=124.5,P=0.010 6);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4.800%(8.440%~36.600%)和9.550%(2.700%~21.800%)(u=132.0,P=0.017 6)。CD4^+CXCR5^+TFH细胞比例与HCV RNA载量呈负相关(r=-0.432 8,P=0.039 1),与GPT和GOT无相关性。抗病毒治疗后HCV感染者TFH细胞比例降低。结论 CD4^+CXCR5^+TFH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HCV感染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辅助t细胞 病毒载量 谷丙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后CD4^(+)T淋巴细胞减少或可预测感染发生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金莲 庄万传 柴星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717,共10页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组、苯达莫司汀联合奥妥珠单抗(GB)组、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R-CHOP)组,回顾性分析苯达莫司汀为基础的方案治疗FL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BR组、GB组与R-CHOP组的ORR分别为98%、94%、72.3%,CR率分别为61.2%、70%、40.4%,R-CHOP组的ORR率、CR率与BR组、GB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组、GB组与R-CHOP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89.6%、90.9%、4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年OS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在用药后6个月降至最低,且BR组与GB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R-CHO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肺部感染、EB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再激活、胃肠道反应,均可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ROC曲线示,BR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802,临界值为258/uL;GB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754,临界值为322/uL。结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可控,但治疗后淋巴细胞减少明显且与不同CD20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差异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可以作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感染发生及疗效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淋巴 疗效 淋巴细胞减少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期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白杨 杨晨曦 +2 位作者 刘小强 刘羽 邢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期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的变化,并阐明Tfh细胞在妊娠期SLE患者中的免疫作用。方法:选取来自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和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SLE患者,分为SLE妊娠组32例和SLE未妊娠组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期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的变化,并阐明Tfh细胞在妊娠期SLE患者中的免疫作用。方法:选取来自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和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SLE患者,分为SLE妊娠组32例和SLE未妊娠组30例,以健康妊娠组(健康妊娠妇女)30例和健康未妊娠组(健康未妊娠妇女)25例为对照,SLE妊娠组32例患者(随访丢失2例)根据妊娠期间和终止妊娠后3个月内病情变化分为SLE妊娠预后不良组(8例)和SLE妊娠临床稳定组(22例),收集各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CD4+诱导性T细胞共刺激因子(ICOS)+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5(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Tfh细胞百分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1(IL-21)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与健康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健康未妊娠组受试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与SLE未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随访中,与SLE妊娠临床稳定组比较,SLE妊娠预后不良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与抗心磷脂抗体(ACA)-IgG和抗β2糖蛋白Ⅰ(β2GPⅠ)抗体滴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7431,P<0.05;r=0.8307,P<0.01)。与健康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IL-6和IL-2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SLE未妊娠组比较,SLE妊娠组患者外周血中IL-2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SLE患者妊娠早期外周血中Tfh细胞百分率升高可能与SLE患者妊娠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t淋巴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肠肽调控滤泡辅助性T细胞/滤泡调节性T细胞平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铭杰 杨新棵 +2 位作者 李京涛 魏海梁 闫曙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459,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结肠黏膜屏障持续损伤为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和滤泡调节性T(Tfr)细胞的异常表达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fh细胞具有分泌促炎因子、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等作用,能够促进UC的发展,Tfr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以结肠黏膜屏障持续损伤为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和滤泡调节性T(Tfr)细胞的异常表达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fh细胞具有分泌促炎因子、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等作用,能够促进UC的发展,Tfr细胞则具有抑制Tfh细胞活性、分泌抗炎因子等作用,如何调节两者平衡已成为UC的潜在治疗靶点之一。血管活性肠肽(VIP)对UC具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与调控Tfh/Tfr细胞平衡密切相关,可对UC的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UC) 辅助t(tfh)细胞 调节性t(tfr)细胞 血管活性肠肽(VIP) 发病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期滤泡辅助型T细胞的分化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耿爽 高山 +3 位作者 胡红玲 胡轶 喻隼锋 赵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3-1386,共4页
目的观察滤泡辅助型T细胞(Tfh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治疗后的分化水平,探讨Tfh细胞是否在哮喘中存在分化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志愿者、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XCR5~... 目的观察滤泡辅助型T细胞(Tfh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治疗后的分化水平,探讨Tfh细胞是否在哮喘中存在分化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志愿者、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XCR5~^+T细胞、CD4~^+ICOS^+T细胞、CD4~^+CXCR5~^+ICOS~^+T细胞的比例;反转录PCR法检测CD4^+T细胞中Bcl-6mRNA的水平;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21(IL-21)的水平;采用直线回归统计学分析IL-21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患者CD4~^+CXCR5~^+细胞、CD4~^+CXCR5~^+ICOS~^+T细胞比例、Bcl-6 mRNA表达水平、IL-2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哮喘患者CD4~^+CXCR5~^+细胞、CD4~^+ICOS~^+细胞、CD4~^+CXCR5~^+ICOS~^+T细胞表达比例、Bcl-6 mRNA表达水平、IL-21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时;哮喘患者IL-21表达水平与患者FEV1/FVC、FEV1/Pre存在负相关。结论 Tfh细胞在哮喘急性期存在分化增强,治疗后Tfh细胞分化减弱,提示Tfh细胞可能参与哮喘的炎症反应,其水平可能反映哮喘患者气道受限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t细胞 哮喘 IL-21 BC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D4^+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高球蛋白血症相关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志远 谢玉梅 +6 位作者 王宇 马力 何瑜 张颖 连建奇 郭永红 贾战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518,521,共5页
目的检测外周血CD4+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的频率及其表面标志,分析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高球蛋白血症的关系。方法收集健康人、乙肝患者及乙肝高球蛋白血症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检测血浆... 目的检测外周血CD4+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的频率及其表面标志,分析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高球蛋白血症的关系。方法收集健康人、乙肝患者及乙肝高球蛋白血症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检测血浆中IL-21、CXCL13和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CD4+CXCR5+Tfh细胞的频率及其表面PD-1、ICOS及CD40L的表达情况。结果乙肝高球蛋白血症患者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22.6±4.7)%明显高于普通慢性乙肝患者(11.9±3.9)%及健康志愿者(6.8±3.9)%,CD4+CXCR5+Tfh细胞上PD-1和CD40L的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21及CXCL13水平升高,而IFN-γ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与乙肝高球蛋白血症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高球蛋白血症 辅助t细胞 细胞介素-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外周血和子宫内膜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12
作者 张曼丽 葛挺 +2 位作者 张于念 徐强 腊晓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85-991,共7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URIF)患者外周血和子宫内膜组织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评估其对URI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URIF患者64例作...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URIF)患者外周血和子宫内膜组织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情况,评估其对URI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URIF患者64例作为研究组(URIF组),选取同时期因男方不育于本中心就诊的健康育龄期女性61例做为健康对照组(HC组)。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收集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GSE芯片,采用CIBERSORT算法识别不同免疫细胞的比例,使用Cibersort.R包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及可视化处理。收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样本和子宫内膜组织样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fh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4、IL-6、IL-21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CXCR5、Bcl-6、IL-21的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URIF相关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对URIF的预测价值。利用药物治疗靶点数据库(TTD)预测分别靶向IL-6和IL-21的URIF潜在治疗药物。结果:GEO数据库的GSE数据集的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患者相比,RIF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活化的记忆性CD4+T细胞、Tfh、调节性T细胞(Treg)、未激活的巨噬细胞、静息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均增多(P<0.05);初始B细胞、γδT细胞、M2型巨噬细胞及活化的树突状细胞数量均减少(P<0.05)。URIF组外周血Tfh、IL-6、IL-21水平均明显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与HC组比较,URIF组患者子宫内膜中CXCR5、Bcl-6、IL-21的表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IL-21和Tfh是URI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经ROC分析,外周血Tfh联合IL-6和IL-21诊断URIF的曲线下面积(AUC=0.974)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通过TTD检测筛选得到了5种靶向IL-6或IL-21且对URIF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结论:URIF患者外周血Tfh、IL-6、IL-21水平均异常升高,且CXCR5、Bcl-6、IL-21在URIF患者子宫内膜中异常表达,提示Tfh及其细胞因子与URI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各指标联合预测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并可能作为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辅助t细胞 免疫浸润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辅助T细胞亚型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栾晓蕊 李卫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发生与滤泡性辅助T细胞(Tfh)亚型的关系。方法·以28例正常人工流产患者为对照组,28例染色体正常的URSA患者为流产组。分离2组患者外周血及子宫蜕膜组织中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XCR...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发生与滤泡性辅助T细胞(Tfh)亚型的关系。方法·以28例正常人工流产患者为对照组,28例染色体正常的URSA患者为流产组。分离2组患者外周血及子宫蜕膜组织中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XCR3^+CCR6^-、CXCR3^-CCR6^-及CXCR3^-CCR6^+3种Tfh细胞亚型水平及B细胞水平。结果·流产组蜕膜组织CXCR3^-CCR6^-Tfh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且与B细胞水平有相关性(R^2=0.779,P=0.025)。2组蜕膜组织中另外2种Tfh细胞亚型水平以及外周血中3种Tfh细胞亚型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孕妇女蜕膜组织局部CXCR3-CCR6-Tfh细胞亚型数量增多可能与URSA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辅助t细胞 CXCR3 CCR6 蜕膜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IL-21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薛国辉 华琳 +3 位作者 刘晓峰 陈雪礼 赵汝霖 周南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45-1648,1652,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及相关细胞因子IL-21在银屑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38例银屑病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循环CD4^+CXCR5^+Tfh和CD4^...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及相关细胞因子IL-21在银屑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38例银屑病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循环CD4^+CXCR5^+Tfh和CD4^+CXCR5^+ICOS^+Tfh细胞比例以及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血清IL-21浓度;分析这些指标间及与银屑病疾病活动度评分PASI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循环CD4^+CXCR5^+Tfh和CD4^+CXCR5^+ICOS^+Tfh细胞比例更高,血清IL-21浓度和Th17细胞比例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21浓度与CD4^+CXCR5^+Tfh和CD4^+CXCR5^+ICOS^+Tfh细胞比例均显著正相关,而与Th17细胞比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且CD4^+CXCR5^+ICOS^+Tfh细胞比例和血清IL-21与银屑病疾病活动度PASI评分显著正相关,而CD4^+CXCR5^+Tfh则与之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循环Tfh比例、IL-21浓度上调与银屑病患者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提示Tfh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一效应可能是通过分泌高水平IL-21实现;IL-21浓度与Tfh细胞比例相关,而与Th17细胞比例无相关性提示银屑病患者IL-21可能主要由Tfh细胞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辅助t细胞 白介素-21 tH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样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龚芳 苏强 +2 位作者 申卫红 潘宇红 黄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CD4+CXCR5+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3例急性发作期、17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XCR5+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并进行肺功能... 目的:探讨CD4+CXCR5+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3例急性发作期、17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XCR5+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并进行肺功能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总IgE、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和IL-21水平。结果:①急性发作组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XCR5+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12.6±0.5)%vs(9.5±1.7)%,P<0.05]。而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0.4)%vs(9.5±1.7)%,P>0.05];②CD4+CXCR5+T细胞比例与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与总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③急性发作组血清IL-4、IL-2l含量均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血清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21水平在缓解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D4+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样细胞的异常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IL-4和IL-21细胞因子微环境改变可能与滤泡辅助性T细胞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辅助t细胞 CXCR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Tfh)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俊燕 牛俊奇 姜艳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4-757,共4页
关键词 辅助t细胞 多能干细胞 细胞t细胞 t淋巴细胞 表面标志物 杀伤靶细胞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骨髓滤泡辅助性T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洋 瞿文 +11 位作者 阮二宝 付蓉 王国锦 刘鸿 王晓明 吴玉红 宋嘉 邢莉民 关晶 李丽娟 王化泉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8-761,共4页
本研究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骨髓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数量及功能,探讨Tfh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选取2013年1月至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就诊的21例初治ITP患者、20例恢复期ITP患者及18名正常对照者,采用... 本研究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骨髓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数量及功能,探讨Tfh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选取2013年1月至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就诊的21例初治ITP患者、20例恢复期ITP患者及18名正常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Tfh细胞数量、Tfh细胞功能相关分子CD40L、ICOS、IL-21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BMMNC转录因子BCL-6 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将各项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ITP初治组骨髓CD4+CXCR5+/CD4+细胞比例[(5.532±2.599)%]高于恢复期组[(4.064±2.026)%]和对照组[(4.048±1.413)%](P<0.05);ITP初治组骨髓CD4+CXCR5+ICOS+/CD4+CXCR5+细胞比例[(14.586±8.561)%]高于恢复期组[(12.884±10.161)%]和对照组[(7.487±5.176)%],初治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初治组和恢复期组骨髓CD4+CXCR5+CD40L+/CD4+CXCR5+细胞比例[(15.309±10.756)%]及[(18.242±12.243)%],高于对照组[(8.618±5.719)%](P<0.05);ITP初治组和恢复组骨髓CD4+CXCR5+IL-21+/CD4+CXCR5+细胞比例[(58.560±26.285)%]及[(57.035±30.936)%]高于对照组[(36.289±24.868)%](P<0.05);初治组、恢复组、对照组BCL-6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407±0.264)、(1.149±0.217)和(0.846±0.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fh细胞在ITP患者的骨髓中数量增加,功能分子表达增多,功能亢进,在ITP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辅助t细胞 BC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福鹏 戚长林 +3 位作者 高辉 刘易军 王井 单玉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09-1112,1119,共5页
目的:探讨酒精相关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B细胞、白细胞介素(IL)-2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f... 目的:探讨酒精相关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B细胞、白细胞介素(IL)-21的表达水平与疾病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fh和B细胞的水平;ELISA法检测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中IL-21的表达水平。结果: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外周血CD19+B细胞、CD86+CD19+B细胞、CD95+CD19+B细胞Tfh细胞、PD-1+Tfh细胞和IL-21+Tfh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外周血Tfh细胞百分率与CD19+B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外周血IL-21+Tfh细胞百分率与CD86+CD19+B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CD27+CD19+B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CD86+CD19+B细胞百分率与股骨头坏死评分呈正相关。结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外周血Tfh细胞及B细胞水平显著增高,CD86+B细胞与疾病进展具有相关性,且Tfh细胞与B细胞的变化在疾病中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Tfh-B细胞相互作用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 辅助t细胞 B细胞 细胞介素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俊 陈宜刚 +1 位作者 叶军 冯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19-1721,共3页
目的 :检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CD4+CXCR5+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抗体CD4-FITC、PD-1-PE、CXCR5-AF标记外周血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49例HT患者、22例正常对照人群CD4+T细胞表面CDXCR5、PD-1的表达情况。结果:... 目的 :检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外周血CD4+CXCR5+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抗体CD4-FITC、PD-1-PE、CXCR5-AF标记外周血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49例HT患者、22例正常对照人群CD4+T细胞表面CDXCR5、PD-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T患者CD4+CXCR5+/CD4+T显著升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1.158,P<0.001);CD4+CXCR5+PD-1+/CD4+T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两者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t=4.657,P<0.001);②HT患者CD4+CXCR5+/CD4+T细胞与A-TG、A-TPO均呈正相关(r=0.288,P=0.045;r=0.396,P=0.005),CD4+CXCR5+PD-1+/CD4+T细胞与A-TG、A-TPO均呈正相关(r=0.415,P=0.003;r=0.355,P=0.013)。结论: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频率升高可能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氏甲状腺炎 辅助t细胞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鼠滤泡辅助T细胞及表面分子PD-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宁博 王化泉 +3 位作者 李德冠 闫玉军 孟爱民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6-760,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小鼠血象和骨髓象变化、骨髓和脾脏滤泡辅助T细胞(Tfh)数量及表面分子程序化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10只雄性NUP98-HOXD13转基因小鼠及其同源的野生型...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小鼠血象和骨髓象变化、骨髓和脾脏滤泡辅助T细胞(Tfh)数量及表面分子程序化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10只雄性NUP98-HOXD13转基因小鼠及其同源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行外周血细胞计数,瑞氏染色观察外周血细胞变化、骨髓细胞涂片检查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及脾脏来源的Tfh细胞数量及其表面分子PD-1表达;实时定量PCR法分析BMMNC及脾脏来源细胞PD-1 mRNA的表达。结果:上述转基因小鼠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数均低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比较,转基因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及血小板形态相对大小不均,骨髓中可见双核红细胞、环状核粒细胞和红系造血岛等;转基因小鼠骨髓及脾脏Tfh数量较野生型小鼠少,且表面分子PD-1表达率增高;还发现该小鼠BMMNC PD-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结论:NUP98-HOXD13转基因小鼠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和病态造血,Tfh数量减少,PD-1表达量升高,可能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促进恶性克隆逃逸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辅助t细胞 程序化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