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清浊理论辨治滤泡淋巴瘤
1
作者 陈晓涵 苌安 +5 位作者 田英洁 郭志江 郭紫薇 袁国兴 彭博文 吴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2-748,共7页
滤泡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其治疗选择面临诸多挑战。论文基于中医清浊理论,探讨滤泡淋巴瘤的病机与治疗。清浊相干,气机升降乖戾是滤泡淋巴瘤的基本病机,随着疾病进展,邪气内壅,浊邪害清,最终邪盛病进,邪毒内生。提出升清降浊... 滤泡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其治疗选择面临诸多挑战。论文基于中医清浊理论,探讨滤泡淋巴瘤的病机与治疗。清浊相干,气机升降乖戾是滤泡淋巴瘤的基本病机,随着疾病进展,邪气内壅,浊邪害清,最终邪盛病进,邪毒内生。提出升清降浊法和宣清利浊法治疗滤泡淋巴瘤。升清降浊重在以升降为纲,动静为枢,治在中焦;宣清利浊重在疏利三焦,温阳益气,脾肾同调。并附案例予以说明,为滤泡淋巴瘤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清浊理论 理论探讨 升清降浊 宣清利浊 非霍奇金淋巴 恶性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例滤泡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巍 王晶 +4 位作者 万伟 万文丽 王继军 胡凯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48-1453,共6页
本研究探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对59例初治FL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和临床分期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寻找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发现,59例患者的... 本研究探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对59例初治FL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和临床分期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寻找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发现,59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5岁,男女比1∶1.36;64.4%患者有结外累及,其中骨髓受累最常见,占28.8%,消化道及骨骼累及次之。BCL-2/JH基因重排的发生率为30.3%,起病时Ⅲ-Ⅳ期为71.2%,在可追踪的56例患者的OR和CR率分别为96.4%和80.3%,5和10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88.2%和74.1%,复发率33.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受累淋巴结最大直径、消化道受累、LDH、ECOG、IPI、aaIPI、FLIPI、FLIPI2危险分层及初治是否达到CR是F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示:消化道受累、IPI、aaIPI和初治是否达到CR是影响FL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因素;初治未达CR者的死亡风险约是达CR者的70倍。结论:本研究中初治滤泡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骨髓受累常见,BCL-2/JH基因重排发生率较低,就诊时多为Ⅲ-Ⅳ期,复发率高,但生存期较长。消化道受累、IPI、aaIPI及初治是否达CR是F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 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例滤泡淋巴瘤3A级与3B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袁颖莹 王莉 +2 位作者 朱华渊 范磊 徐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18-1123,共6页
目的:探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3A级与FL 3B级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差异。方法:收集51例初诊FL 3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结果:51例FL 3级患者包括FL 3A级34例(67%)、FL 3B级17例(33... 目的:探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3A级与FL 3B级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差异。方法:收集51例初诊FL 3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结果:51例FL 3级患者包括FL 3A级34例(67%)、FL 3B级17例(33%),其中20例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成分。FL 3B级合并DLBCL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FL 3A级。相关性分析显示:FL 3A级和BCL2阳性(P=0.046)表达显著相关,而FL 3B级则与MUM1阳性表达(P=0.002)和较早的Ann-Abor分期(P=0.046)显著相关。经含利妥昔单抗方案的一线化疗,2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无显著差异。生存分析显示FL 3B级是FL 3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8,HR=3.271,95%CI:1.012~10.573),但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显著影响。FL 3级合并DLBCL具有较短的PFS(P=0.003)和OS(P=0.04),且合并DLBCL是影响FL 3级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FS:P=0.012,HR=4.291,95%CI:1.373~13.405;OS:P=0.013,HR=2.392,95%CI:1.199~4.771)。结论:FL 3A级和FL 3B级在临床生物学特征和预后上存在显著差异。FL 3B级患者具有较短的PFS。FL 3级合并DLBCL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滤泡淋巴瘤3A级 滤泡淋巴瘤3B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微环境和滤泡淋巴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少玲 张甜甜 +1 位作者 高大林 翟琼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75-1277,共3页
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微环境中各种细胞的起源。骨髓微环境是由间充质干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各种信号蛋白组成,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骨髓微环境中各种非肿瘤细胞和细胞因子对滤泡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微环境中各种细胞的起源。骨髓微环境是由间充质干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各种信号蛋白组成,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骨髓微环境中各种非肿瘤细胞和细胞因子对滤泡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预后意义。该文阐述骨髓微环境中的细胞成分,包括间充质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在滤泡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旨在阻断微环境与滤泡淋巴瘤之间的"对话"(crosstalk),寻找新的靶向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滤泡淋巴瘤转化 骨髓微环境 间充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治疗复发难治性滤泡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石瑞 葛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21-123,共3页
滤泡性淋巴瘤(FL)是一种惰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缓解率高但非常容易复发,对于复发难治性FL通常需要多线治疗,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复发难治性FL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文就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复发难治性FL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关键词 淋巴 复发难治性 滤泡淋巴瘤 双特异性抗体 非霍奇金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滤泡瘤样增生与滤泡内型滤泡淋巴瘤鉴别诊断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梅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547,共3页
关键词 淋巴样增生 内型滤泡淋巴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低级别滤泡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吕柯冰 李鑫 +3 位作者 左伟莉 马会敏 武晓龙 张明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811-816,共6页
目的:分析低级别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在各年龄段人群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治的82例低级别FL患者的病例资料,男女比为1∶1.05,中位年龄52(19~84)岁。分类变量行Chi-... 目的:分析低级别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在各年龄段人群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治的82例低级别FL患者的病例资料,男女比为1∶1.05,中位年龄52(19~84)岁。分类变量行Chi-square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Logistic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进行生存资料分析。结果:82例患者分为年龄<40岁、40~59岁和≥60岁3个组。随着年龄段的上升,患者多见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增快、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升高、Bcl-2表达呈阳性的患者比例升高、ECOG评分和FLIPI-2评分升高,且初治效果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比例降低(P<0.05)。随访的73例患者2、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7.2%和74.1%,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91.5%和88.8%。73例患者在年龄<40岁、40~59岁和≥60岁3个组中,5年OS分别为100%、73.8%和46.5%(P=0.014)。比较各组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根据化疗方案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用化疗组,5年OS分别为85.7%和69.3%(P=0.004),5年PFS分别为96.8%和56.3%(P<0.001)。单用化疗组中3个年龄组3年OS分别为100%、75.0%和71.4%(P=0.048),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中各年龄组的3年OS无显著性差异(P=0.050)。根据Ann Arbor分期分析,晚期组(Ⅲ+Ⅳ期)中3个年龄组的5年OS分别为100%、88.9%和47.7%(P=0.046),早期组(Ⅰ+Ⅱ期)各年龄组的5年OS无显著性差异(P=0.414)。结论:低级别FL患者预后随年龄段的上升变差,男性为预后不良因素,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年龄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淋巴瘤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严 张贺真 +4 位作者 蔡青 常宇 张旭东 张明智 张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滤泡淋巴瘤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5例滤泡淋巴瘤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组)及40例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转化组IPI评分及... 目的:探讨滤泡淋巴瘤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5例滤泡淋巴瘤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组)及40例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转化组IPI评分及骨髓侵犯率高于原发组(P均<0.05)。两组均采用CHOP±R方案治疗6周期,转化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4例,进展4例,原发组分别有27、6、7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20,P>0.05)。两组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化组预后差于原发组。结论:滤泡淋巴瘤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差于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淋巴 滤泡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淋巴瘤的分子靶向及免疫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雷博雅(综述) 张清媛 赵曙(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221-1224,共4页
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为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其5年生存率较高,但多数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其特点为进展缓慢,且晚期较难治愈。因此,治疗策略目标为高疗效及低毒性。... 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为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其5年生存率较高,但多数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其特点为进展缓慢,且晚期较难治愈。因此,治疗策略目标为高疗效及低毒性。基于各种新型药物的不断出现,FL患者的预后得到改善。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中,具有良好活性的分子靶向药物包括BTK抑制剂、PI3K抑制剂、Bcl-2抑制剂、EZH2抑制剂等。此外,免疫调节药物,如来那度胺、GA101、CAR-T、PD-1、抗体-药物结合物以及双特异性抗体等均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为改善FL患者的预后提供新的可能。免疫治疗需考虑药物不良反应,以选择合适方式减轻毒性。本文就FL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新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淋巴瘤免疫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立华 郑雅心 +1 位作者 张志蓉 田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7-630,共4页
滤泡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等淋巴造血系统的惰性肿瘤,但其复发以及进展的可能性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分子生物学和信号通路机制的日益深入了解,许多治疗滤泡淋巴瘤的新型靶向药物得以研发,如单克隆抗... 滤泡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等淋巴造血系统的惰性肿瘤,但其复发以及进展的可能性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分子生物学和信号通路机制的日益深入了解,许多治疗滤泡淋巴瘤的新型靶向药物得以研发,如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表观遗传调控相关靶向治疗、信号通路抑制剂等。本文就滤泡淋巴瘤免疫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抗体药物 分子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 表观遗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18 F-FDG PET-CT在滤泡淋巴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1
作者 孔飞 谢新立 +9 位作者 任亮亮 赵洋 杜利君 马欣然 袁威 严家芹 李兆明 张旭东 张明智 李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治疗4周期后(中期)18 F-FDG PET-CT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且行中期PET-CT检查的FL患者43例,采用Deauville 5分法判读中期PET-CT结果,其中1~3分判定为PET-CT阴性,≥4分为阳性。采...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治疗4周期后(中期)18 F-FDG PET-CT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且行中期PET-CT检查的FL患者43例,采用Deauville 5分法判读中期PET-CT结果,其中1~3分判定为PET-CT阴性,≥4分为阳性。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中期PET-CT对FL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中期PET-CT阳性18例,阴性2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5~69(中位数36)个月。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期PET-CT阳性预示FL患者总生存、无进展生存时间缩短,预后不良,HR(95%CI)为5.436(1.357~21.783)、4.142(1.588~10.807)。结论:中期PET-CT对FL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级或伴大B细胞转化的初治滤泡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志慧 张彦平 +1 位作者 邢鹏涛 展新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探讨3级或伴大B细胞转化的初治滤泡淋巴瘤(F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后续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级或伴大B细胞转化的初治FL患者47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Cox回... 目的:探讨3级或伴大B细胞转化的初治滤泡淋巴瘤(F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后续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级或伴大B细胞转化的初治FL患者47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价相关预后影响因素。结果:47例患者随访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和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55.32%(26/47)和80.85%(38/47)。IPI、FLIPI-1及FLIPI-2不同亚组患者随访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和累积总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nn Arbor分期III-IV期、淋巴结受累部位≥5个、直径3 cm以上淋巴结受累部位≥3个、结外病变部位≥3个患者随访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显著低于I-II期、淋巴结受累部位<5个、直径3 cm以上<3个及结外病变部位<3个患者(P<0.05);LDH水平≥240 U/ml患者随访3年累积总生存率显著低于<240 U/ml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III-IV期、淋巴结受累部位5个及以上、>3 cm淋巴结受累部位3个及以上、结外病变部位2个及以上、IPI评分2-3分、FLIPI-1评分和FLIPI-2评分≥3分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LDH≥240 U/ml、IPI评分2-3分及FLIPI-2评分≥3分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2-3分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FLIPI-2评分≥3分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3级或伴大B细胞转化的初治FL患者采用目前已有治疗方案治疗存在治愈的可能,IPI评分可用于预测该类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细胞转化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13
作者 汤汪洋 王健超 +4 位作者 钟礼花 张文芳 朱琼 陈燕坪 陈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cell lymphoma,follicular type,nTFHL-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7例nTFHL-F的临床资料,总结组织学形态,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滤泡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cell lymphoma,follicular type,nTFHL-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7例nTFHL-F的临床资料,总结组织学形态,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女比为6∶1,中位年龄62岁。首发症状:6例为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腹胀不适;临床分期:进展期6例,局限期1例。肿瘤呈滤泡结节状生长,无显著的多形性炎症背景及高内皮血管增生。其中5例呈进行性转化的生发中心(progression transformer germinal center,PTGC)样生长模式,2例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样生长模式。肿瘤细胞可表现为中心细胞样、单核B细胞样、胞质透亮水肿样3种形态。肿瘤细胞表达3种以上滤泡辅助T细胞标志物。FISH检测结果显示ITK∷SYK基因融合皆阴性(0/7),二代测序检出TET2基因突变2例(2/2),RHOA基因突变1例(1/2),VAV1基因突变1例(1/2)。随访2~64个月,3例死亡(3/7),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结论nTFHL-F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分期高,预后较差。nTFHL-F与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型关系密切,可在同一个体中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辅助T细胞淋巴 血管免疫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包块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基因特征
14
作者 徐天圆 李锐驰 +6 位作者 孙芮 王楠 程澍 王黎 许彭鹏 赵维莅 郑重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02-1508,共7页
目的 探究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框架下,大包块滤泡性淋巴瘤(FL)的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至2021年9月之间收治的525例初治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FL患者[342例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emo),183例使用利妥昔单... 目的 探究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框架下,大包块滤泡性淋巴瘤(FL)的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9月至2021年9月之间收治的525例初治使用利妥昔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FL患者[342例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emo),183例使用利妥昔单抗联来那度胺(R2)],分析大包块F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以及预后。结果 大包块FL患者相较于非大包块FL患者,淋巴结累及区域≥5、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个、骨髓累及、LDH升、FLIPI1高危组、FLIPI2高危组的比例显著升高。ZNF608在大包块FL患者中的突变率显著高于非大包块FL患者。使用R-chemo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大包块FL患者与非大包块FL患者的PFS和OS无统计学差异。使用R2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大包块FL患者的PFS和OS显著缩短。结论 大包块FL患者相较于非大包块患者,基线时多项高危因素的比例显著升高。初治时大包块FL患者的无化疗方案需在R2基础上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大包块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突变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1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5
作者 王玥 郭亮 +1 位作者 金春卉 曲丽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nTFHL-AI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行HE、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73岁。临床表现以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及B症状为主;Ann Arbor分期:Ⅳ期8例,Ⅰ+Ⅱ期2例。实验室检查以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血浆EBV核酸定量阳性8例。镜下均可见典型结节状聚集或散在的透明细胞、分枝状高内皮血管及增生杂乱“风吹”状的滤泡树突网。肿瘤细胞背景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0~5个/HPF 7例,5~10个/HPF 2例,>50个/HPF 1例。浆细胞含量≤5%6例,浆细胞含量10%和20%各1例,浆细胞含量较多(30%)2例。组织细胞明显增生7例。见RS样大细胞1例。背景中含大量B细胞5例,含少量B细胞5例。10例患者均表达T细胞标志物,滤泡辅助性T细胞标志物CD10、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6例,BCL6、CXCL13和PD-1同时阳性10例。EBER原位杂交阳性8例。10例患者均检测到TCR基因重排和IG基因重排阳性。所有患者诊断后均行化疗,其中3例疾病进展死亡。结论伴B细胞克隆性增生nTFHL-AI中,B细胞的克隆性增生与EBV是否感染及感染细胞的数量无关,同时浆细胞增生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辅助T细胞淋巴 血管免疫母细胞型 单克隆B细胞增生 EBV感染 微环境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中CH25H和STAT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余文慧 段家豪 +1 位作者 刘沁华 吴正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9-1204,共6页
目的探讨CH25H和STAT3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筛选GEO数据库中FL与正常淋巴结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收集54例FL和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LH)组织石蜡样本;采用免疫... 目的探讨CH25H和STAT3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筛选GEO数据库中FL与正常淋巴结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收集54例FL和2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LH)组织石蜡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石蜡样本CH25H和STAT3的表达,分析其与F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FL中CH25H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淋巴结组织(P<0.01);FL中CH25H mRNA的表达与STAT3呈线性相关(P<0.01);FL中CH25H高表达率为48.1%,明显高于RLH(15.0%,P<0.05);STAT3高表达率为59.3%,明显高于RLH(25.0%,P<0.05);CH25H蛋白表达与FL肿瘤病理分级、临床Ann Arbor分期均明显相关(P均<0.05),在Ki67高表达(≥30%)的FL中CH25H表达较高,而在Ki67低表达的FL中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25H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B症状、CD10、BCL6、BCL2的表达、FLIPI-1评分、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STAT3蛋白表达与FL肿瘤病理分级、临床Ann Arbor分期、FLIPI-1评分均明显相关(P均<0.05);在Ki67高表达(≥30%)的FL中STAT3表达较高,而在Ki67低表达的FL中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B症状、CD10、BCL6、BCL2的表达、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FL中CH25H与STAT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73,P<0.001)。结论FL中CH25H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FL病理诊断、病理分级和预后评估的潜在分子标志物;CH25H和STAT3异常表达可能联合参与FL的发生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 淋巴 CH25H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滤泡型淋巴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持续阳性的治疗及药学监护
17
作者 张捷青 叶晓芬 +2 位作者 吕迁洲 李晓宇 陈淑靖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2-637,642,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可对部分患者构成重大威胁。罹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均可出现免疫抑制状态,其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本文详述了1例滤泡...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可对部分患者构成重大威胁。罹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均可出现免疫抑制状态,其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本文详述了1例滤泡型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的治疗过程。该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反复进行核酸检测(RT-PCR),结果显示持续阳性近90天,经过5轮抗病毒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抗炎、低分子肝素抗凝、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辅以呼吸机支持治疗等,最终患者核酸转阴,顺利脱机出院。本研究总结了该病例的救治过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淋巴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后CD4^(+)T淋巴细胞减少或可预测感染发生及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金莲 庄万传 柴星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717,共10页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组、苯达莫司汀联合奥妥珠单抗(GB)组、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R-CHOP)组,回顾性分析苯达莫司汀为基础的方案治疗FL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BR组、GB组与R-CHOP组的ORR分别为98%、94%、72.3%,CR率分别为61.2%、70%、40.4%,R-CHOP组的ORR率、CR率与BR组、GB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组、GB组与R-CHOP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89.6%、90.9%、4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年OS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在用药后6个月降至最低,且BR组与GB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R-CHO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肺部感染、EB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再激活、胃肠道反应,均可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ROC曲线示,BR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802,临界值为258/uL;GB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754,临界值为322/uL。结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可控,但治疗后淋巴细胞减少明显且与不同CD20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差异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可以作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感染发生及疗效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淋巴 疗效 淋巴细胞减少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
19
作者 贺娟 王星宇 +8 位作者 何鸿 王立鑫 谭艳梅 李源鑫 黄颖 余快 赵敏 谢涛 李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03,共9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 目的:探讨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型(nodal T-follicular helper cell lymphoma,angioimmunoblastic-type,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nTFHL-AI患者临床信息,利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和抗原受体基因重排评估nTFHL-AI临床病理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预后因素。结果:免疫染色提示CD4阳性肿瘤细胞例数明显超过CD8(66%vs.5%)。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阳性患者比EBER阴性患者更易表达CXCL13(P=0.006)。5年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1%和16%。CXCL13阳性组OS和PFS显著优于CXCL13阴性组(P=0.003、P=0.040)。相反,BCL6阳性表达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26、P=0.044),EBER阴性也与较差的OS和PFS相关(P=0.013、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EBER阴性是OS和PFS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1、P=0.003)。结论:CXCL13阳性预示nTFHL-AI患者预后良好,而BCL6阳性和EBER阴性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并且EBER阴性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辅助T细胞淋巴-血管免疫母细胞型 辅助T细胞表型 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RN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8阳性淋巴瘤相关巨噬细胞在滤泡性淋巴瘤间质中的密度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廖红 蔡绮纯 +7 位作者 王潇潇 蔡清清 林旭滨 林桐榆 夏忠军 李志铭 姜文奇 黄慧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滤泡性淋巴瘤(FL)是最常见的惰性NHL,亦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FL的预后指标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标(FLIPI),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简便性,但相同FLIPI的患者预后情况实际不尽相同,反映了FL异质性的特点,在相同的组... 目的:滤泡性淋巴瘤(FL)是最常见的惰性NHL,亦是一种异质性的疾病。FL的预后指标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标(FLIPI),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简便性,但相同FLIPI的患者预后情况实际不尽相同,反映了FL异质性的特点,在相同的组织分类中存在遗传学和生物学特征不同的亚型。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分子指标以期更准确地预测FL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瘤相关巨噬细胞(LAM)对FL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2002年2月至2006年11月间收治的48例初治FL患者组织中LAM的密度,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48例FL患者LAM低密度者38例(79.2%),高密度者10例(20.8%)。LAM密度与患者年龄、PS状态、血清LDH水平、分期等临床特征无关,与FLIPI评分也无相关性。LAM低密度组化疗疗效和高密度组相近。全组48例患者未达到中位生存期(MST),LAM低密度组MST优于高密度组(P=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AM与FL的预后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LAM的高密度与FL的远期生存呈负相关。但由于本研究入组患者较少,随访时间短,未能达到统计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巨噬细胞 滤泡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FLI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