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积累率同(反)向变化的条件
- 1
-
-
作者
许宪春
-
机构
国家统计局平衡司
-
出处
《统计研究》
1987年第6期50-52,共3页
-
文摘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随着积累率的提高而上升。但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随着积累率的提高而上升或随着积累率的提高而下降的条件是什么?似乎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结论。本文试图通过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指标来对这问题进行探讨。通常使用的积累率是指积累额在国民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就是:
-
关键词
积累率
社会总产值
剩余产品价值
两大部类
增长速度
再生产
第一部类
第二部类
国民经济增长
满足条件
-
分类号
C8
[社会学—统计学]
-
-
题名秦九韶求“定数”方法的成就和缺陷
被引量:4
- 2
-
-
作者
王渝生
-
机构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7年第4期299-307,共9页
-
文摘
一、关于化约求定的三种基本算法秦九韶《数书九章》解一次同余式组的"大衍总数术"中载有将问数化约成定数即将非两两互素模化为两两互素模的方法,全文如下: "大衍总数术曰:置诸问数[类名有四],一曰元数[谓尾位见单零者,本门揲蓍、纳息、斛粜、砌砖、失米之类是也],二曰收数[谓尾位见分厘者,假令冬至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欲与甲子六十日为一会,而求积日之类],三曰通数[谓诸数各有分子母者,本门问一会积年是也]。
-
关键词
秦九韶
元数
数书九章
等化
行算法
秦氏
定数
同余式组
满足条件
互素
-
分类号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自变量X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冬梅
沈颂东
-
机构
北方交通大学
长春邮电学院
-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1997年第2期71-76,共2页
-
文摘
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是人们在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在使用回归分析方法时,对于自变量X的确定,应满足一些条件,否则的话,模型将达不到预定理想的精确度,这个问题应引起使用者的足够重视。
-
关键词
回归分析
自变量
满足条件
-
分类号
O212
[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题名心灵与世界相连——塞尔意向性理论的教育意蕴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吴迪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4,共5页
-
基金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34)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解释心灵与世界怎样联系在一起,教育要做的正是把儿童的心灵与世界联系起来,让儿童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在这一点上塞尔意向性理论可以为教育提供启示。心灵通过"内在的意向性"与世界相连,满足条件是理解意向性的关键,在语言的作用下意向性获得丰富和发展。教师要把目前对学生来讲是以"派生的意向性"为表达形式的教学内容回溯到"内在的意向性",办法是确保满足条件实存,并且要让学生"实际地经验到"满足条件,直接经验只是"实际地经验到"的初级阶段,在意向性发展的不同阶段概念也可以"实际地经验到",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使得心灵丰富和发展起来。
-
关键词
塞尔
意向性
心灵与世界
心灵哲学
满足条件
-
Keywords
John R. Searle
intentionality
mind and the world
the philosophy of the mind
satisfyingcondition
-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对约翰·塞尔的回应
被引量:2
- 5
-
-
作者
休伯特.德雷福斯
成素梅
-
机构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出处
《哲学分析》
2015年第5期20-31,共12页
-
文摘
塞尔和德雷福斯在三个基本问题上有意见分歧。德雷福斯认为,满足条件涉及知觉,而且,行动在通常意义上不需要是命题的。尽管我们通常从事所谓的慎思活动,但如此深思熟虑的活动不是我们与世界相联系的唯一方式,也不是最基本的方式。在有些情况下,行动者根本不是在尝试。存在着身体意向性和作为第三种存在方式的在世存在。
-
关键词
塞尔
意向状态
满足条件
自指称性
-
Keywords
Searle
intentional state
the condition of satisfaction
self-referentiality
-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VON NEUMANN抽样技巧的一般原理
- 6
-
-
作者
缪铨生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5年第S1期37-47,共11页
-
文摘
【一】 在中子输运的Monte Carlo计算中,常要遇到随机变量cosφ甲,sinφ的抽样问题,其中φ甲是〔0.2π〕上的均匀分布随机变量。一种最直接的方法是:选取随机数r,于是cosφ=cos2πr,sinφ=sin2πr,但这种方法将涉及到超越函数的计算,工作量较大。1951年,Von Neumann对这种随机变量的抽样给出了如下的巧妙方法:选取随机数r<sub>1</sub>,r<sub>2</sub>,r<sub>3</sub>;若r<sub>1</sub><sup>2</sup>+r<sub>2</sub><sup>2</sup>≤1。
-
关键词
抽样技
密度函数
投点
极坐标系
引理
随机向量
均匀分布
原理
随机变量
满足条件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关于Франкль问题的一个类似问题
- 7
-
-
作者
谢晖春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64年第0期117-124,共8页
-
-
关键词
极值原理
解析延拓
已知函数
存在性定理
师范学院
类似
共形映照
混合型方程
满足条件
对称域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漫谈初等数学中解题的方法
- 8
-
-
-
机构
昆明师院数学系初等数学组
-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49-54,57-58,共8页
-
文摘
在数学中大致有两类问题,一类是求证的问题,一类是求解的问题。求证的问题,目的在于决定某一断言的真或假,证明它为真或为假。求解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寻找(造作、产生、获得、列举)某一对象,这一对象就是问题的未知件。比如说,当你问“他说的是什么?”,那么这是一个求解的问题;如果你问“这一句话是他说的吗?”那么这是一个求证的问题。又如,数3<sup>1/2</sup>(11)<sup>1/2</sup>与5<sup>1/2</sup>+8<sup>1/2</sup>,是否相等?倘若它们不等,那么哪一个数较大?第一个问题是求证的问题,证明两数相等为真或为假;第二个问题是求解的问题,目的在于获得两数中较大的一个。
-
关键词
三角形
解决问题
未知量
未知点
求解
方程
满足条件
问题化
联系已知
几何作图问题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