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对“满蒙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1
1
作者 邢丽雅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38,共6页
192 1年 11月华盛顿会议后 ,至 1937年“七·七”事变前 ,日本对“满蒙”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外务省与军部的“双重外交”之争、“田中外交”得逞和“关东军路线独走”。这一时期 ,也是日本法西斯主义从形成到全盛 ,... 192 1年 11月华盛顿会议后 ,至 1937年“七·七”事变前 ,日本对“满蒙”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外务省与军部的“双重外交”之争、“田中外交”得逞和“关东军路线独走”。这一时期 ,也是日本法西斯主义从形成到全盛 ,从而最终决定日本对外政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蒙政策 双重外交 田中外交 关东军独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雨欲来风满楼: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政府“积极满蒙政策”与军权强势之契合
2
作者 王希亮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9-160,共12页
日俄战争后,日本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为桥头堡,以官民资本为经济后盾,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要挟筹码,对中国东北展开了长达25年的殖民经营。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不仅在政治、外交、军事上占据了居高临下的强势地位,而且在经济领域几乎... 日俄战争后,日本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为桥头堡,以官民资本为经济后盾,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要挟筹码,对中国东北展开了长达25年的殖民经营。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不仅在政治、外交、军事上占据了居高临下的强势地位,而且在经济领域几乎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1920年代后期,以对华强硬派著称的田中义一登台组阁,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困顿、政治动荡、民心不稳等各种危机,田中内阁出台“积极满蒙政策”,推行对华“强硬外交”,旨在利用高压手段攫取在中国东北的更大权益,进而转嫁国内各种矛盾。与此同时,以一批陆、海军中下级军官及社会右翼势力为骨干力量,在日本国内掀起了“统帅权独立”论争以及“日本国家改造运动”,论争和运动的目标直接指向大正时代以来的宪政体制,主张对内铲除政党财阀、树立军人内阁;对外煽动武力吞并东北、割裂中国版图。行政权与军权在侵略扩张目标上之契合,表明九一八事变绝非“关东军独走”所致,而是日本军政各界践行大陆政策的主观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积极满蒙政策 “统帅权独立” 日本国家改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敬内阁的“满蒙”政策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92,共9页
原敬内阁顺应一战后国际局势之演变,以新四国借款团与“满蒙除外”问题、珲春事件与善后之处置、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关系为背景,确立“满蒙”政策。“满蒙”政策在重申坚持日本在“满蒙”之特殊地位及权益的同时,明确提出“满蒙”政策... 原敬内阁顺应一战后国际局势之演变,以新四国借款团与“满蒙除外”问题、珲春事件与善后之处置、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关系为背景,确立“满蒙”政策。“满蒙”政策在重申坚持日本在“满蒙”之特殊地位及权益的同时,明确提出“满蒙”政策之根本为在“满蒙”扩张日本之势力。而这种势力之扩张则只有通过援助代理人张作霖才可以实现,于是制定对张作霖态度之决议。原敬内阁虽然对“满蒙”政策有所调整,但在坚持以及扩大日本在“满蒙”权益方面并未有任何实质性改变。对于原敬内阁来说,“满蒙”始终是日本“实施稳定占有其地位”之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敬内阁 新四国借款团 珲春事件 张作霖 满蒙政策 满蒙除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午战前日本对东三省的侦察及政策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邱帆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7,共9页
日本的恐俄心理是引起明治政府关注进而觊觎东三省的原因之一,也是马关谈判期间使明治政府决策层在割占东三省领土问题上相对收敛野心的重要因素。1879年日本成立东京地学协会,为日本谍报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使其谍报成果质量... 日本的恐俄心理是引起明治政府关注进而觊觎东三省的原因之一,也是马关谈判期间使明治政府决策层在割占东三省领土问题上相对收敛野心的重要因素。1879年日本成立东京地学协会,为日本谍报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使其谍报成果质量逐步提高。甲午战前明治政府在何时略取东三省的问题上意见分歧较大,暂缓略取的意见占主流。随着日本财政状况的改善、军事实力的提升、国内矛盾的缓和,第二次伊藤博文内阁在重新评估中国军事实力和研判东亚国际形势之后,将略取计划重新提上日程并在甲午战争中付诸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政府 东三省 日本满蒙政策 恐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殖民统治中国东北的构想与实施 被引量:5
5
作者 臧运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139,F0002,共10页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以后,扶植与承认伪满洲国以实施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应该作为九一八事变史乃至“十五年战争史”^(①)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战之后的1920年代,日本通过两次“东方会议”确立了以奉系军阀作为代...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以后,扶植与承认伪满洲国以实施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应该作为九一八事变史乃至“十五年战争史”^(①)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战之后的1920年代,日本通过两次“东方会议”确立了以奉系军阀作为代理人来发展“满蒙权益”以及不惜分离满蒙的政策。九一八事变前夕,关东军已经构想了由日本人来统治并最终占领满蒙地区的方案;发动事变后,关东军与陆军中央迅速共同确定了先占领满蒙、再扶植中国傀儡政权的方针,并在侵占东北三省之后,以逼签的“日满密约”成立了以溥仪为首的伪满洲国。斋藤内阁以“焦土外交”和逼签《日满议定书》的方式承认了伪满洲国,并为此悍然退出了国际联盟;此后又以“八八决议”确立了统治伪满洲国的政策与体制。冈田内阁时期又确立以“对满事务局”和由关东军司令官兼任的“驻满大使”,来实施对伪满帝国的间接殖民统治。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前后对于中国东北殖民统治的构想与实践,为十五年战争期间对中国及亚太地区的继续统治提供了范例和借鉴,具有开端与启后的重要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伪满洲国 满蒙政策 殖民统治 十五年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远省政中心西移陕坝始因考述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77,共4页
抗战初期绥远省政中心西移陕坝,是晋绥抗战史上的一大事件。之所以促成这一局面,既涉及日本"满蒙政策"在绥远的推进,又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决策与指挥失误密切相关。当然,作为绥远省政府主席的傅作义,在绥远危急之时,... 抗战初期绥远省政中心西移陕坝,是晋绥抗战史上的一大事件。之所以促成这一局面,既涉及日本"满蒙政策"在绥远的推进,又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决策与指挥失误密切相关。当然,作为绥远省政府主席的傅作义,在绥远危急之时,奉阎锡山之令于役晋北,不能与绥民共同防边卫疆,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如果忽略了主观内因,也就难以全面反映这一历史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作义 阎锡山 满蒙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