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谈满者伯夷与德罗乌兰遗址发现的中国陶瓷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辛光灿
-
机构
新加坡国立大学
-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
文摘
本文由史料引入结合考古发现,对13至16世纪满者伯夷王国的发展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探讨。德罗乌兰是满者伯夷王国所在地,位于印尼东爪哇省,近年来有不少令人惊喜的考古发现。虽然满者伯夷远离中国,却与中国在官方和民间层面都有大量交流活动,主要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往来互动。本文更侧重对满者伯夷和中国关系的探讨,两国的广泛交流不仅体现在史料中,更处处体现在考古发现中,比如德罗乌兰遗址发现的大量中国陶瓷。
-
关键词
东南亚
满者伯夷
德罗乌兰遗址
13至16世纪
海外中国陶瓷
-
Keywords
Southeast Asia, Majapahit, Trowulan site, 13th tho 16th centuries, Overseas Chinese ceramics
-
分类号
K883.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明朝与满者伯夷王朝的交往关系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聂德宁
-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1992年第3期91-99,共9页
-
文摘
满者伯夷 Majapahit)是十三世纪末兴起的东爪畦王国,创立者罗登·必查耶(RsdenWidjaja)。至1350—1389年哈奄·武禄(Haiam Wuruk)统治时期,在首相卡查·马达(GajaMada)的筹划下。建立中央集权,大力发展海军,拓展领土,领有现在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地区,成为印尼古代史上一个最为强盛的封建王朝。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元亡明兴的改朝换代时期。1368年建立伊始的朱明王朝。
-
关键词
满者伯夷
明王朝
遣使
旧港
东南亚地区
下西洋
交往关系
永乐皇帝
三保太监
明太祖朱元璋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满者伯夷王朝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桂光华
-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1990年第2期22-30,共9页
-
文摘
满者伯夷王朝(Majapahit,也译称麻喏巴歇)是十三世纪末建立于爪哇岛东部的封建王朝,它是新柯沙里王朝(Singasari,1222—1292)的继续。1350—1389年哈奄·武禄王(Hayam Wuruk)统治时期,是满者伯夷王朝的强盛时期,印度尼西亚开始成为统一政权的封建国家和东南亚强大的海上帝国。本文着重探讨满者伯夷王朝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成为强盛的封建帝国?
-
关键词
满者伯夷
封建帝国
麻喏巴歇
亦黑迷失
纳卡拉
葛郎国
明太祖朱元璋
岛夷志略
汪大渊
《明实录》
-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1511年前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
被引量:7
- 4
-
-
作者
廖大珂
-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1995年第3期17-25,共9页
-
-
关键词
伊斯兰教
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
阿拉伯
满者伯夷
印尼
马六甲
伊斯兰教国家
海上贸易
伊斯兰化
-
分类号
K3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论郑和下西洋与东西交往及东南亚地区的繁荣稳定
- 5
-
-
作者
卢苇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4期97-100,127,共5页
-
文摘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远洋航行史上的空前壮举,是震憾了当时东西方的伟大事件,它对当时中国,并对亚洲、非洲,乃至东西方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仅就郑和下西洋在东西方交往和东南亚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问题加以探讨.郑和下西洋是适应了当时东西方交往的需求郑和下西洋,是明代初期海外政策变化中的产物,自从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一变过去洪武年间的禁海政策,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对外方针,从而把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海上交往推向了新的高峰.如果说成祖朱棣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
-
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
东南亚地区
东西交往
繁荣稳定
海盗
东西方
满者伯夷
苏门
陆路交通
王后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马六甲建国初期中马关系二题
- 6
-
-
作者
何凤瑶
-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79-83,共5页
-
文摘
十五世纪初,一个新兴的马六甲王国在马来半岛崛起。马六甲王国建国初期,正当中国明朝鼎盛的永乐、宣德年间。在此期间,中马两国交往频繁,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建立了极其密切的关系。突出地表现为,明朝维护马六甲王国的独立和马六甲王国支持明朝通西洋。本文着重就此二个问题加以探述。
-
关键词
马六甲
王国
郑和下西洋
港市
燕王朱棣
海上交通
永乐
满者伯夷
苏门答腊
郑和船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十三—十五世纪东南亚封建主义的发展
- 7
-
-
作者
桂光华
-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1988年第2期40-46,共7页
-
文摘
十三至十五世纪,是东南亚历史急遽变化的时期,它集中体现在封建主义的普遍发展,对东南亚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就其原因、表现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封建主义所以能在这时期得到普遍发展,主要原因是东南亚的政治势力重新改组。即原来的国家走向衰落,新的国家纷纷兴起。大陆方面:首先是吴哥王朝。十一世纪上半叶,它征服了西部孟族的堕罗钵底王国和马来族的单马令王国(即以后的六坤);
-
关键词
十五世纪
堕罗钵底
单马令
吴哥王朝
孟族
马来
满者伯夷
海上贸易
政治势力
上座部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郑和在爪哇等地传播伊斯兰教初探
- 8
-
-
作者
许友年
-
出处
《思想战线》
1983年第6期65-70,共6页
-
文摘
在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郑和是最早、最伟大和最有成绩的航海家之一。自公元一四○五年至一四三○年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郑和亲自率领一支拥有六十二艘宝船和二万七八千人的庞大的舰队,七次下西洋(指东南亚、西亚直至非洲等地),访问了三十六个国家。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都是史无前例的。郑和的航海活动,要比世界上所有著名的航海家都早几十年至一百多年。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历史学家们已写了大量的论著;
-
关键词
伊斯兰教
爪哇岛
苏门答腊
中国穆斯林
郑和下西洋
传播
满者伯夷
回教徒
三佛齐
马来西亚
-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
D64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