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宗学、科举与宗室知识精英的社会认同——兼论新清史“满洲认同”的转向问题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立民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4-113,共10页
清廷自设立宗学以来,便将其视为培植“满洲认同”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由于缺乏宗室子弟所必要的“社会认同”,宗学内的清文、骑射教育并未收到预期效果;至嘉庆年间,宗学最终流变成扶植贫困子弟的一所义学。与此同时,科举考试对宗室成... 清廷自设立宗学以来,便将其视为培植“满洲认同”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由于缺乏宗室子弟所必要的“社会认同”,宗学内的清文、骑射教育并未收到预期效果;至嘉庆年间,宗学最终流变成扶植贫困子弟的一所义学。与此同时,科举考试对宗室成员重新开放,宗室子弟在取得了进士、举人新的社会身份后,成为宗室知识精英,在社会身份、社会地位与社会尊严方面备受尊崇。科举制成为宗室知识精英赢得社会认同的纽带。宗室子弟弃“学”从“举”的背后,是满洲子弟价值观由“满洲认同”向“社会认同”外在转向的一个缩影。西方新清史学者所认为的18世纪“满洲认同”经历了一个由“文化”到“制度”内在转向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学 宗室科举 满洲认同 社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乾隆时期清朝统治者的“满洲”认同及其政治诉求--以官修礼书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黎春晓 彭孝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9,共9页
中国历代王朝统治者在功成治定之后皆重视礼制建设,其原因在于官方礼仪的象征功能所带来的神圣性与权威性无可替代。其中,神圣性来源于传统礼制所蕴含的“天道”与“人道”相贯通的礼仪,以及礼仪展演所营造的神秘而庄严的氛围,权威性则... 中国历代王朝统治者在功成治定之后皆重视礼制建设,其原因在于官方礼仪的象征功能所带来的神圣性与权威性无可替代。其中,神圣性来源于传统礼制所蕴含的“天道”与“人道”相贯通的礼仪,以及礼仪展演所营造的神秘而庄严的氛围,权威性则源自统治者所独占的沟通“神人两界”的绝对权力,统治者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诉求正是通过礼仪文本书写和仪式展演来获得其神圣性与合法性的。乾隆朝统治者在前代礼制建设的基础之上,通过礼书修纂进行礼制变革,向传统礼制中注入了“国语骑射”、满洲礼仪,以及衣冠服饰、满洲族源神话等全新文化元素,进而强化“满洲”认同,其根本政治诉求则是构建清朝统治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朝 官修礼书 满洲认同 政治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