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之洞调停满汉畛域的努力与晚清政局的演变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满汉矛盾始终是支配晚清政局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晚清重臣张之洞鉴于满汉矛盾日益尖锐的严重局面,从稳定满清王朝统治基础出发,呼吁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调整满汉矛盾,尽早将化解满汉畛域问题纳入政治改革纲领。但是,由于皇族擅权、亲贵... 满汉矛盾始终是支配晚清政局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晚清重臣张之洞鉴于满汉矛盾日益尖锐的严重局面,从稳定满清王朝统治基础出发,呼吁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调整满汉矛盾,尽早将化解满汉畛域问题纳入政治改革纲领。但是,由于皇族擅权、亲贵用事,满汉矛盾不见消解,反而日益尖锐,国事不堪收拾,终至崩溃。张之洞虽身为枢辅重臣,眼见亲贵并出,国事日非,却在专制体制的钳制下谏诤无效,一筹莫展,最终忧郁抱憾而卒。满汉畛域对于晚清政局的演变和张之洞的政治生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满汉畛域 晚清政局 宪政改革 调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政府立宪化除满汉畛域策略确立过程之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0-236,共7页
清季满汉畛域,主要指满、汉族群间的权利差异,是革命派宣传革命排满的主要依据之一。清政府最终确立通过立宪化除满汉畛域以消弭革命的策略,然该策略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1905年9月24日吴樾暗杀考察政治大臣,引发清政府关于立宪化除满... 清季满汉畛域,主要指满、汉族群间的权利差异,是革命派宣传革命排满的主要依据之一。清政府最终确立通过立宪化除满汉畛域以消弭革命的策略,然该策略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1905年9月24日吴樾暗杀考察政治大臣,引发清政府关于立宪化除满汉畛域论说的兴起。考察政治大臣归国后极力宣扬立宪可以化除满汉畛域、消弭革命,推动清政府于1906年9月1日颁布"仿行宪政"上谕,化除满汉畛域作为预备立宪的重要目标之一得到确认。然而该谕旨颁布后,清政府随即开始中央以及地方的官制改革,对化除满汉畛域似乎无暇顾及。直到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刺杀恩铭事件的发生,清政府意识到革命派非此前内乱可比,需要在武力镇压的同时筹划治本之策,最终确立起立宪化除满汉畛域以消弭革命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汉畛域 立宪 清政府 革命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立宪中的民族因素
3
作者 常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5,共4页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其在政治制度上的独特安排,使得民族问题成为清末立宪必须面对的一个政治难题。满洲贵族作为清王朝的统治者,是整个立宪运动的领导者和决策者,立宪本身又触及他们自身的特权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其在政治制度上的独特安排,使得民族问题成为清末立宪必须面对的一个政治难题。满洲贵族作为清王朝的统治者,是整个立宪运动的领导者和决策者,立宪本身又触及他们自身的特权利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清末立宪本身;清末立宪中的平满汉畛域,不仅仅是一个族群平等问题,而且关涉整个宪政改革的内在悖论;清末边疆地区的宪政改革,也是对原有多民族政治秩序的一种重新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立宪 满洲亲贵 满汉畛域 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