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及周缘晚奥陶世古地震记录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何碧竹 乔秀夫 +4 位作者 许志琴 焦存礼 蔡志慧 张英利 苏德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05-1816,共12页
通过对钻井岩芯的详细观察和描述,发现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晚奥陶世开阔陆棚相—盆地相沉积地层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复杂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有液化流动构造,包括液化砂岩脉、液化角砾岩、底劈构造及水塑性卷曲变形与震积不整合... 通过对钻井岩芯的详细观察和描述,发现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晚奥陶世开阔陆棚相—盆地相沉积地层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复杂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有液化流动构造,包括液化砂岩脉、液化角砾岩、底劈构造及水塑性卷曲变形与震积不整合等。特别是在满加尔坳陷与卡塔克隆起结合部塔中Ⅰ号断层的下降盘,发现存在米级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以软沉积物布丁变形构造为主,变形构造的上、下均发育不等厚的未变形沉积层。这些变形构造的形成与震积作用有关,发育在晚奥陶世不同时期。在晚奥陶世早期,古地震记录表现出拉张应力作用的结果,且由早至晚古地震应力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发现的多幕次的古地震记录表明,中加里东运动在满加尔坳陷及周缘表现明显,塔中Ⅰ号断裂是该时期古地震的主控断裂,其活动具有周期性和多旋回的特点,表现为多期次的由弱到强再结束的特征,且在不同部位有差异。晚奥陶世塔中Ⅰ号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影响着该区古构造和古沉积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震积作用 震积岩成因 晚奥陶世 满加尔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场多尺度刻痕分析与满加尔坳陷深层构造 被引量:23
2
作者 杨文采 孙艳云 +1 位作者 于常青 侯遵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1-221,共11页
区域高精度重力场测量可以获得关于沉积盆地深部构造的丰富信息。本文在分析满加尔坳陷内部深层构造探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重力测量,并采用重力异常的小波多尺度分析和刻痕分析等新方法,研究了满加尔坳陷内部深层构造,揭示了坳陷... 区域高精度重力场测量可以获得关于沉积盆地深部构造的丰富信息。本文在分析满加尔坳陷内部深层构造探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重力测量,并采用重力异常的小波多尺度分析和刻痕分析等新方法,研究了满加尔坳陷内部深层构造,揭示了坳陷内早古生代地层的密度分带。应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可以把只与深层构造有关的地质信息提取出来。运用新的人工智能原理把隐含在区域重力场中有关刻痕的所有特征参数提取出来,可以客观地为沉积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划分提供可靠依据。结合区域重力场多尺度分析及刻痕分析的信息提取新方法,称为多尺度刻痕分析。比较研究区深层(7~8km)密度扰动与电阻率异常可见,满加尔坳陷内沿纬度40°线北侧和经度85°线同时都有低密度扰动和低电阻率异常分布,说明坳陷内深层沉积岩低密度扰动与流体活动通道有一定关系。综合脊形化系数图和边界刻痕系数图,圈定了深层满中高密度扰动带和满南和满北低密度扰动带,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重力场 小波多尺度分析 刻痕分析 塔里木盆地 满加尔坳陷 密度扰动带 深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满加尔坳陷志留系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胡金祥 闫娥 +2 位作者 杜伟维 徐浩 胡文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5,152-153,共5页
环满加尔坳陷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发育岩性、地层不整合、低幅度构造型油气藏,储盖组合、断裂及不整合面等疏导体系对成藏起关键作用。对环满加尔坳陷烃源岩灶、古隆起、区域盖层等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认为,位于沙雅隆起英买力地区、塔河南... 环满加尔坳陷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发育岩性、地层不整合、低幅度构造型油气藏,储盖组合、断裂及不整合面等疏导体系对成藏起关键作用。对环满加尔坳陷烃源岩灶、古隆起、区域盖层等成藏要素的综合研究认为,位于沙雅隆起英买力地区、塔河南地区、托甫台地区、塔中地区志留系剥蚀与超覆尖灭区为有利的勘探领域;塔东孔雀地区、古城墟隆起东段砂地比大于90%,非常规致密砂岩盖层成因机制与封堵性认识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满加尔坳陷 志留系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