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滞留聚合物对示踪剂扩散特征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金宜 姜汉桥 +1 位作者 李俊键 罗宪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1,116-117,共4页
聚合物驱后,地层内滞留的聚合物会对示踪剂扩散产生影响,形成不同于水驱阶段的渗流机理和扩散特征。设计仿真孔隙模型进行微观实验,对聚合物驱后示踪剂扩散进行了微观渗流机理研究,确定聚合物驱后滞留聚合物对示踪剂扩散的影响因素包括... 聚合物驱后,地层内滞留的聚合物会对示踪剂扩散产生影响,形成不同于水驱阶段的渗流机理和扩散特征。设计仿真孔隙模型进行微观实验,对聚合物驱后示踪剂扩散进行了微观渗流机理研究,确定聚合物驱后滞留聚合物对示踪剂扩散的影响因素包括示踪剂不可及孔隙体积、示踪剂滞留和滞留聚合物质量浓度差异。设计填砂管驱替实验,定量分析了不同渗透率和不同质量浓度的聚合物段塞条件下,聚合物驱后滞留聚合物对示踪剂的运移和产出特征曲线的影响,印证了微观实验结果。驱替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滞留聚合物影响而导致示踪剂不可及孔隙体积倍数为0.05~0.2;滞留聚合物会对示踪剂产生吸附滞留影响;示踪剂在滞留聚合物质量浓度差异中出现差异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滞留聚合物 示踪剂 渗流规律 不可及孔隙体积 微观实验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韵律油藏聚驱后滞留聚合物分布 被引量:6
2
作者 贾振岐 盖德林 杨兴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0-112,共3页
聚驱后的油层存有相当部分可动油及大量的聚合物,利用滞留聚合物开采这部分剩余油具有重要意义.在室内开展了非均质厚油层滞留聚合物分布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即使后续水驱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5时,油层内滞留聚合物量仍可达总注... 聚驱后的油层存有相当部分可动油及大量的聚合物,利用滞留聚合物开采这部分剩余油具有重要意义.在室内开展了非均质厚油层滞留聚合物分布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即使后续水驱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5时,油层内滞留聚合物量仍可达总注入量的50%~60%,其中,中渗透带滞留聚合物最多,占总滞留量的40%以上;随着注聚量和变异因数的增大,中渗透率层滞留聚合物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聚合物滞留 滞留量分布 正韵律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油过程中聚合物滞留及残余油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卢祥国 高振环 +1 位作者 陈静惠 宋付权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0-233,共4页
利用聚合物驱数值模拟软件POLYMER,在一组具有大庆油田地质特征的储层地质模型上开展了聚合物驱过程中及驱后聚合物滞留和残余油分布研究,给出了初步研究结果。
关键词 聚合物滞留 残余油分布 高聚物驱油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滞留率对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调堵效果的影响——以长庆西峰油田某边底水天然能量开发油藏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秋言 岳湘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90,共6页
为研究聚合物的滞留率对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调堵效果的影响,利用人造非均质储层模型开展注聚合物-天然能量开采模拟实验。借助自主设计的边底水油藏天然能量开采模拟实验装置,实现了室内开采实验对目标油藏矿场开发特征的精准模拟,明确... 为研究聚合物的滞留率对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调堵效果的影响,利用人造非均质储层模型开展注聚合物-天然能量开采模拟实验。借助自主设计的边底水油藏天然能量开采模拟实验装置,实现了室内开采实验对目标油藏矿场开发特征的精准模拟,明确了聚合物滞留率对控水、保压、稳油和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聚合物在高渗透层的滞留有助于控制水窜、抑制油藏压力降低速度,对延长油井稳产期效果明显。此外,采收率与聚合物滞留率为非单调变化规律,即存在一个采收率达到峰值的最佳聚合物滞留率;以最佳聚合物滞留率为界,聚合物滞留率过小或者过大,采收率均明显降低。对于目标油藏,适宜的聚合物滞留率为70%~82%,其适宜的注入量为高渗透层孔隙体积的0.3~0.6倍。由此可知,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调堵工艺需要控制聚合物适宜的注入量和适度的滞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天然能量 聚合物滞留 调堵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