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量与脑卒中入院的关联性: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繁艳 杨学智 +5 位作者 刘星雨 莫佳丽 刘祖婷 卢依 易应萍 况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458-2465,共8页
背景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降雨量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分析南昌市降雨量与脑卒中入院的关联性,为制定脑卒中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DRGs管理系统中南昌市2... 背景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降雨量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分析南昌市降雨量与脑卒中入院的关联性,为制定脑卒中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DRGs管理系统中南昌市2015—2019年脑卒中入院数据及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大气污染物和南昌市气象基站数据,分析脑卒中入院患者、大气污染物及气象因素的基本特征。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脑卒中入院例数与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降雨量与脑卒中入院的关系,并按照性别、年龄(<65岁和≥65岁)进行分层分析,lag代表滞后天数。结果2015—2019年南昌市脑卒中入院患者79523例,其中男性(49072例,61.71%)、年龄≥65岁(48092例,60.48%)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冬(12月~次年2月)、春(3~5月)季脑卒中入院例数分别为20065例(25.23%)、20358例(25.60%)。降雨量与脑卒中入院呈非线性关系,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降雨量对脑卒中入院的效应在lag1、lag2的RR值均为1.009,95%CI分别为1.000~1.019、1.001~1.016。分层分析显示:较高降雨量对男性脑卒中入院例数的主要效应为lag6,RR值为1.003;对女性脑卒中入院例数的主要效应为lag1和lag2,RR值分别为1.018(95%CI=1.004~1.031)、1.020(95%CI=1.009~1.031);对65岁以下缺血性脑卒中入院例数的主要效应为lag1(RR=1.016,95%CI=1.003~1.030)、lag2(RR=1.018,95%CI=1.007~1.029)。结论短期暴露于较高降雨量可增加脑卒中入院风险,女性、65岁以下人群对降雨暴露更为敏感,应加强对该人群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降雨量 危险因素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入院例数 气候和疾病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谷少华 贺天锋 +3 位作者 陆蓓蓓 徐倩倩 梅秋红 张思恒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9-962,共4页
目的介绍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评估宁波市气温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风险。方法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通过交叉基函数实现同时描述因变量在自变量维度与滞后维度的分布,使其能够同时评估出暴露因素的... 目的介绍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评估宁波市气温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风险。方法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通过交叉基函数实现同时描述因变量在自变量维度与滞后维度的分布,使其能够同时评估出暴露因素的滞后效应和非线性效应。收集宁波市2009-2014年人群死亡和气象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气温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死亡人数和人群归因分值。结果宁波市2009-2014年日均气温与总死亡的累积暴露-反应关系曲线近似呈L型,26℃为最适宜温度。归因于气温暴露造成的死亡人数为29037例(95%CI:19181-38074),占总死亡的13.39%(95%CI:9.19%-17.49%)。低温的归因风险大于高温,归因死亡人数分别为27088例和1977例,归因分值分别为12.49%和0.91%。结论无论高温或低温均与人群死亡增加相关,低温的归因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因风险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气温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激励滞后非线性汽车悬架系统的混沌运动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绍普 李韶华 郭文武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研究了具有滞后非线性的汽车悬架系统在路面随机激励下发生混沌运动的可能性,推导了随机Melnikov过程,得到了均方意义下出现混沌运动的临界激励幅值,并讨论了噪声对系统混沌运动的影响。通过最大L ya-punov指数和Poincare截面进行了数... 研究了具有滞后非线性的汽车悬架系统在路面随机激励下发生混沌运动的可能性,推导了随机Melnikov过程,得到了均方意义下出现混沌运动的临界激励幅值,并讨论了噪声对系统混沌运动的影响。通过最大L ya-punov指数和Poincare截面进行了数值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汽车在正常行驶时不会出现混沌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Melnikov过程 混沌 异宿轨道 滞后非线性 汽车悬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周期激励下滞后非线性汽车悬架的混沌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韶华 杨绍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1-64,共4页
本文研究了具有滞后非线性的汽车悬架在路面拟周期激励作用下发生受迫振动时的混沌运动。首先用Melnikov方法给出了发生混沌运动的临界条件 ,然后研究了非线性阻尼力中的各系数对混沌的影响 ,最后通过Poincare截面及Lyapunov指数揭示出... 本文研究了具有滞后非线性的汽车悬架在路面拟周期激励作用下发生受迫振动时的混沌运动。首先用Melnikov方法给出了发生混沌运动的临界条件 ,然后研究了非线性阻尼力中的各系数对混沌的影响 ,最后通过Poincare截面及Lyapunov指数揭示出在此系统中存在着从拟周期运动通向混沌运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周期 激励 滞后非线性汽车悬架 混沌运动 受迫振动 临界条件 非线性阻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日均气温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影响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永星 闫晓娜 +2 位作者 张杰 杨似玉 张书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2-657,共6页
目的:了解郑州市日均气温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利用2013~2019年郑州市人群死亡个案资料,结合同期气象及大气污染指标,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在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和其他混杂因素后,研究日均气温与每日非意外死亡... 目的:了解郑州市日均气温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利用2013~2019年郑州市人群死亡个案资料,结合同期气象及大气污染指标,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在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和其他混杂因素后,研究日均气温与每日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郑州市日均气温与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均呈非线性关系。冷效应具有滞后性,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均在第4天开始出现,持续至第12天。热效应表现为急性,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均在当天最大,持续6 d。累积冷效应随滞后时间增加而增加,非意外死亡的累积冷效应在滞后21 d达到最大,RR(95%CI)为1.398(1.115~1.752);累积热效应在滞后11 d达到最大,RR(95%CI)为1.178(1.070~1.297)。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累积冷效应在滞后16 d达到最大,RR(95%CI)为1.301(1.010~1.675);累积热效应在滞后9 d达到最大,RR(95%CI)为1.239(1.097~1.398)。结论:郑州市日均气温影响居民非意外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且存在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非意外死亡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滞后非线性的汽车悬架中的混沌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韶华 杨绍普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3年第2期86-89,共4页
研究了具有滞后非线性的单自由度汽车悬架在发生路面单频正弦激励下的受迫振动时的混沌运动。采用位移和速度三次方的数学模型 ,描述汽车悬架中的滞后非线性阻尼力。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后 ,利用 Mel-nikov方法给出了发生混沌运... 研究了具有滞后非线性的单自由度汽车悬架在发生路面单频正弦激励下的受迫振动时的混沌运动。采用位移和速度三次方的数学模型 ,描述汽车悬架中的滞后非线性阻尼力。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后 ,利用 Mel-nikov方法给出了发生混沌运动的临界条件 ,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非线性阻尼力中的各系数对混沌的影响 ,并通过 Poincare截面、相轨迹、时间历程和功率谱图及 L yapunov指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悬架 混沌运动 滞后非线性 MELNIKOV方法 非线性动力系统 运动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滞后非线性的汽车悬架系统中的混沌及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靖岳 丁旺才 马永靖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6-158,共3页
由于带有滞后非线性的汽车悬架系统中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这直接导致了系统存在分岔与混沌的可能性。为此分析了其在路面拟周期激励作用下发生受迫振动时的运动情况,揭示了该系统存在混沌现象,并利用比例微分控制器对其混沌行为进行了控制... 由于带有滞后非线性的汽车悬架系统中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这直接导致了系统存在分岔与混沌的可能性。为此分析了其在路面拟周期激励作用下发生受迫振动时的运动情况,揭示了该系统存在混沌现象,并利用比例微分控制器对其混沌行为进行了控制,数值模拟表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可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分析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悬架 滞后非线性 混沌 比例微分控制器 拟周期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江阴市气温对居民死亡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燕茹 章剑 +6 位作者 刘娟 洪琪 曹恒富 汤海波 李莹 王敏洁 朱爱萍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9-842,共4页
目的研究江阴市日均气温对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2012-2017年江阴市气温对人群死亡的累积效应和滞后效应。结果高温和低温均会引起死亡效应增强,高温对每日居民非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 目的研究江阴市日均气温对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2012-2017年江阴市气温对人群死亡的累积效应和滞后效应。结果高温和低温均会引起死亡效应增强,高温对每日居民非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死亡的影响主要是短期即时效应,低温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效应均具有滞后性,滞后效应长达14天。非意外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群对冷热效应的气温风险最低点分别为25℃、19℃和25℃。低温时非意外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因14天累积RR值分别为2.05(95%CI:1.51,2.79)、1.52(95%CI:1.04,2.21)。高温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14天累积RR值为1.52(95%CI:1.08,2.14)。结论高温和低温均可导致死亡风险增加,应针对脆弱人群和危重患者加强防护措施降低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日死亡人数 时间序列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静 石春蕊 +6 位作者 廖蓓 韩磊 潘亚娟 骆志成 郗群 何林 王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735,共9页
目的评估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荨麻疹门诊数据和同期兰州市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分... 目的评估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兰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荨麻疹门诊数据和同期兰州市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日均气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并按照不同年龄段(0~14岁、15~59岁、≥60岁)及不同性别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气温与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兰州市3家三甲医院荨麻疹日均门诊量为25人次,范围1~76人次。当日均气温在0~10℃范围内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日均气温为2℃时,对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影响的滞后效应在第18天出现,在滞后21 d时相对危险度(RR)值最大,为1.12(95%CI:1.04~1.20)。高温时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加,且高温对兰州市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的影响呈现出滞后效应,气温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在滞后21 d时,气温为19.9℃和25.5℃的RR值分别为1.20(95%CI:1.12~1.27)和1.39(95%CI:1.31~1.4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更敏感,高温累积滞后21 d时,对0~14岁、15~59岁和女性人群的RR值分别为1.60(95%CI:1.45~1.71)、1.34(95%CI:1.25~1.43)和1.43(95%CI:1.33~1.53)。低温表现为对≥60岁人群的影响,当日均气温为-4.8℃,滞后12 d时RR值最大为1.38(95%CI:1.03~1.85)。此外并未发现低温对其他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的影响。结论兰州市日均气温会影响荨麻疹门诊就诊人次。主要表现为高温会增加0~14岁、15~59岁人群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低温增加≥60岁人群的荨麻疹门诊就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气温 荨麻疹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门诊人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联研究: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阳琳 罗垲炜 +6 位作者 赵善露 周银柱 李浩 肖回回 胡世雄 杨土保 罗红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4-508,共5页
目的分析长沙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联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6-2019年长沙市手足口病日发病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对其进行关联性分析,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滞后效应。结果2016-2019年长沙市共... 目的分析长沙市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联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2016-2019年长沙市手足口病日发病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对其进行关联性分析,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滞后效应。结果2016-2019年长沙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227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95.09/10万,4~7月和11~12月是每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以中位数18.2℃为参考值,日均气温在28.5℃时对手足口病发病的总体效应最高(RR=2.70,95%CI:2.04~3.58),低温(P_(5)=3.2℃)情况下滞后2d时RR最大,为1.19(95%CI:1.09~1.30),高温(P_(95)=30.7℃)情况下滞后0d时RR最大,为1.14(95%CI:1.04~1.26)。以中位数1002.10hPa为参考值,日均气压在991hPa时对手足口病发病的总体效应最高(RR=2.35,95%CI:1.84~3.02),低压(P_(5)=988.7hPa)情况下滞后5d时RR最大,为1.10(95%CI:1.06~1.13),高压(P_(95)=1015.8hPa)情况下滞后2d时RR最大,为1.10(95%CI:1.05~1.16)。结论日均气温、日均气压与手足口病发病呈非线性关系,并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高温、低压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气象因素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蟹塘水质受投喂量影响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晶 毛星 +2 位作者 戴红君 刘杨 任妮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4-1002,共9页
为明晰投喂量与蟹塘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基于2020年宜兴市中华绒螯蟹养殖试验池塘的水质、气象和投喂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饲料投喂量对溶解氧质量浓度、pH值等6个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质变化与饲料投喂量之间存在长... 为明晰投喂量与蟹塘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基于2020年宜兴市中华绒螯蟹养殖试验池塘的水质、气象和投喂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饲料投喂量对溶解氧质量浓度、pH值等6个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质变化与饲料投喂量之间存在长期滞后效应。相对于投喂量的中位数,在高投喂量下,溶解氧质量浓度在75%的观测点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滞后期内最大负效应达-1.781 mg/L(95%置信区间:-2.916~-0.647 mg/L)。氨氮质量浓度、电导率、pH值在部分滞后期显著减小,浊度显著上升。在低投喂量下,氨氮质量浓度和浊度在部分滞后期显著增加,其余指标显著减少。但高、低两种投喂量情景下叶绿素质量浓度变化的滞后效应均不显著。另外,同一深度不同位置及同一位置不同深度的溶解氧质量浓度受投喂量影响的滞后效应模式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可为生产环境下投喂量对水质变化的影响分析和水质调节策略制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投喂 水质 中华绒螯蟹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滞后非线性系统的分岔和奇异性 被引量:9
12
作者 金栋平 陈予恕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99-304,共6页
采用Davidenkov模型来描述材料的滞后非线性,用多尺度方法及奇异性理论得到此类系统的一些新的动力学行为.对工程中常见的分岔模式,给出其参数空间中开折参数与原系统参数间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分岔 奇异性 滞后非线性系统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滞后非线性随机大系统的指数稳定性
13
作者 高艳侠 邹捷中 罗交晚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9,共4页
研究了一类变时滞非线性随机大系统的均方指数稳定性.利用高维Halany不等式、向量Lyapunov函数及M矩阵等工具得到了这类非线性随机大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关键词 时变滞后非线性随机大系统 M-矩阵 指数稳定性 随机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滞后广义非线性离散系统的H∞控制
14
作者 衣娜 杨冬梅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765-768,共4页
研究了滞后广义非线性离散系统的状态反馈H∞控制器设计问题,利用广义Lyapunov函数和线性矩阵不等式,首先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系统的零解渐近稳定且具有H∞范数约束的充分条件,然后设计了状态反馈H∞控制器,使闭... 研究了滞后广义非线性离散系统的状态反馈H∞控制器设计问题,利用广义Lyapunov函数和线性矩阵不等式,首先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系统的零解渐近稳定且具有H∞范数约束的充分条件,然后设计了状态反馈H∞控制器,使闭环系统具有同样的性能,最后给出了数值算例说明本文结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后广义非线性离散系统 广义Lyapullov函数 零解渐近稳定 H∞范数约束 状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三阶非线性滞后微分系统的振动性态
15
作者 计国君 周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344-348,共5页
尽管线性微分系统已经有一系列的理论结果,但是其相应的具滞后的线性或者非线性系统的研究并不太多.本文讨论了一类非线性微分系统的振动性态.我们所用的分析方法比较简便且结论比已给出的结论要好.
关键词 三阶非线性滞后微分系统 振动性态 最终正解 最终负解 非振动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小波函数控制汽车非线性悬架系统中的混沌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靖岳 王浩天 张有强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53-955,961,共4页
具有滞后非线性的汽车悬架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这直接导致系统存在分岔和混沌的可能性。为此分析其在路面正弦周期激励作用下发生受迫振动时的运动情况,揭示该系统存在混沌现象,并利用小波函数形式控制器对其混沌行为进行控制。数值... 具有滞后非线性的汽车悬架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这直接导致系统存在分岔和混沌的可能性。为此分析其在路面正弦周期激励作用下发生受迫振动时的运动情况,揭示该系统存在混沌现象,并利用小波函数形式控制器对其混沌行为进行控制。数值模拟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悬架 滞后非线性 混沌 正弦周期激励 小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隔振器的非线性响应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坤鹏 樊文欣 朱家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176-180,共5页
金属橡胶隔振器在工作的时候,由于金属丝不仅仅存在弹性变形,而且其间还存在着干摩擦及扭转变形,此作用机理导致了金属橡胶隔振器的减振系统为非线性特性。首先从阻尼力及弹性力两部分建立减振系统的数学模型,其间采用了多尺度法对其非... 金属橡胶隔振器在工作的时候,由于金属丝不仅仅存在弹性变形,而且其间还存在着干摩擦及扭转变形,此作用机理导致了金属橡胶隔振器的减振系统为非线性特性。首先从阻尼力及弹性力两部分建立减振系统的数学模型,其间采用了多尺度法对其非线性特性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非线性隔振系统的激励频率与响应振幅的关系式。与一般线性系统响应特性对比,得出了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法 滞后非线性 模型 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效应的多元meta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金建 杨军 +2 位作者 陈仁超 刘起勇 欧春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1-853,856,共4页
目的介绍多元meta随机效应模型评价多个城市暴露-反应非线性关系的理论,并通过实例加以详细阐述。方法多元meta随机效应模型广泛应用于处理多重相关参数的复杂效应研究,本文基于该方法评估多个地区逐日气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人数的非线... 目的介绍多元meta随机效应模型评价多个城市暴露-反应非线性关系的理论,并通过实例加以详细阐述。方法多元meta随机效应模型广泛应用于处理多重相关参数的复杂效应研究,本文基于该方法评估多个地区逐日气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人数的非线性影响。建模过程主要基于二阶段策略,首先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构建气温-死亡-滞后效应的二维交叉基,分别估计各个城市气温与死亡的非线性暴露-反应关系,并提取各城市回归系数与协方差矩阵;然后,应用多元meta随机效应模型对各城市估计的参数进行合并,得到气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综合效应。结果我国16个城市的气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人数存在滞后影响,总体效应关系呈现U形,提示低温与高温对人群健康影响较大,且低温效应大于高温效应。结论多元随机效应meta模型可拟合不同研究间多个复杂的相关参数,非常适合于暴露-反应呈现非线性的效应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meta分析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非线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对兰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的滞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金玉 李盛 +7 位作者 董继元 马汉平 李守禹 李普 张薇 张晓宇 苏延军 李守凯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兰州市2008-2015年每日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首先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兰州市主要气象因子之间及其与手足口病发病数的相关性,然后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兰州市2008-2015年每日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首先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兰州市主要气象因子之间及其与手足口病发病数的相关性,然后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日均气温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联性。结果 2008-2015年兰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25644例,男/女为1.59:1,5岁及以下儿童占78.68%;手足口病日均发病数与气温、降水量、风速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以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影响最为显著(r=0.528);日均气温与手足口病发病的暴露-反应关系呈倒"U"型,发病风险在20.3℃以下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高于20.3℃时下降;相对于气温的中位数13℃,高温(25.1℃)能显著增加手足口病发病风险,男性、女性、0(5岁儿童在滞后期为0~14 d的累计风险效应最大,RR(95%CI)值分别为9.51(3.27~18.02)、7.67(2.18~15.04)、9.66(3.75~17.56);高温对6(14岁人群、低温(-5.1℃)对不同性别、年龄别人群在整个滞后期内的累计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温可显著增加兰州市手足口病发病风险,男性和0(5岁人群是敏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手足口病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温对兰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滞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金玉 李盛 +5 位作者 董继元 李守禹 李普 贾清 王龄庆 常绪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1-867,共7页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对兰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兰州市2008—2015年每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对兰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兰州市2008—2015年每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联性。结果: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暴露-反应关系呈"J"型,最低发病温度为17℃,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高温效应影响均大于中间效应。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对男、女性人群均表现为急性作用,当天的效应值最高,随后波动下降,高温效应对女性影响更大。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0~3岁组人群的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均最大;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对0~3岁、19~64岁人群均表现为急性作用,当天的效应值最高,随后波动下降,而≥65岁者当天发病,之后下降,再缓慢波动上升。相对于最低发病温度17℃,高温(32℃)和中间温度(26℃)均能增加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风险,以滞后14 d累计效应最大,在男性、女性、0~3岁、4~11岁、12~18岁、19~64岁、≥65岁人群中,中间温度对细菌性痢疾发病RR(95%CI)值分别为2.30(1.53~3.13)、2.45(1.65~3.30)、2.41(1.59~3.28)、2.54(1.40~3.79)、1.82(0.41~3.43)、1.98(1.11~2.93)、1.73(0.68~2.88),高温时RR(95%CI)值分别2.93(1.38~4.69)、3.08(1.48~4.9)、3.26(1.60~5.16)、3.12(1.06~5.56)、1.94(0.73~5.39)、2.31(0.54~4.36)、2.06(0.02~4.51)。结论:高温可显著增加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风险,女性和3岁以下人群是敏感人群。气象因素在兰州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菌性痢疾发病受到多种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但首要影响因素是高温。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不是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影响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各个环节(居民生活习惯、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自身体质),间接影响细菌性痢疾在人群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痢疾 杆菌性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