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与手机冷落行为的交叉滞后分析
1
作者 赵岽池 马塘生 +3 位作者 赵嘉雯 刘嘉 焦丽颖 杨智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3-739,共7页
目的: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OPNSD)是指个体偏向于通过网络满足基本心理需求,本研究探究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与手机冷落行为的动态关系。方法:选取北京某高校340名大学生,间隔3个月进行两次数据收集(T1和T2)。通过心理需求... 目的: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OPNSD)是指个体偏向于通过网络满足基本心理需求,本研究探究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与手机冷落行为的动态关系。方法:选取北京某高校340名大学生,间隔3个月进行两次数据收集(T1和T2)。通过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量表(NSPOS)和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量表(BNSGS)计算OPNSD得分(OPNSD得分=NSPOS得分-BNSGS得分),采用低头行为量表(GSP)评估手机冷落行为的4个维度(自我疏离、无手机焦虑、人际冲突、问题认知),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分析探究变量间的关系。结果:OPNSD得分与GSP得分的同时和继时性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0.60、0.56,均P<0.001)。T1 OPNSD得分与T2 GSP自我疏离、无手机焦虑、人际冲突维度得分均正关联(β=0.14、0.10、0.11,P<0.001或P<0.05),但与问题认知维度得分无关联(β=0.07,P>0.05);T1 GSP的4个维度得分与T2 OPNSD得分均无关联(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可以正向预测手机冷落行为,表明网络环境中心理需求满足对手机行为的关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主导性 手机冷落行为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质焦虑与情绪调节灵活性、痛苦忍受性之间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2
作者 姚雨佳 林慧慧 徐舵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1-768,共8页
以往研究多将情绪调节灵活性与痛苦忍受性作为情绪调节能力进行研究,发现二者能够分别预测特质焦虑。但近年来,不同研究对二者与特质焦虑的关系存在不同看法。因此,本研究对407名青少年进行为期6个月的纵向追踪问卷调查,以探讨青少年特... 以往研究多将情绪调节灵活性与痛苦忍受性作为情绪调节能力进行研究,发现二者能够分别预测特质焦虑。但近年来,不同研究对二者与特质焦虑的关系存在不同看法。因此,本研究对407名青少年进行为期6个月的纵向追踪问卷调查,以探讨青少年特质焦虑与情绪调节灵活性、痛苦忍受性之间的预测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特质焦虑分别与情绪调节灵活性、痛苦忍受性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T1情绪调节灵活性对T2特质焦虑有预测作用,但T1特质焦虑对T2情绪调节灵活性预测作用不显著;(3)T1特质焦虑对T2痛苦忍受性有预测作用,但T1痛苦忍受性对T2特质焦虑预测作用不显著。本研究解释了特质焦虑与情绪调节灵活性、痛苦忍受性之间的关系,对预防和改善青少年焦虑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质焦虑 情绪调节灵活性 痛苦忍受性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病人术后家庭回避癌症沟通与心理反应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金凤 张利群 +3 位作者 邢巧英 兰晶 邢仪茗 杨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419-442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家庭回避癌症沟通与心理反应的动态变化,并研究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回避癌症沟通量表、乳腺癌病人心理反应量表对223例乳腺癌病人于术后14 d、2个月、4个月进行调查。结果:术后4个月内...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家庭回避癌症沟通与心理反应的动态变化,并研究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回避癌症沟通量表、乳腺癌病人心理反应量表对223例乳腺癌病人于术后14 d、2个月、4个月进行调查。结果:术后4个月内,乳腺癌病人家庭回避癌症沟通水平呈先维持后下降趋势(P<0.01),心理反应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1)。交叉滞后分析显示,前一时间点的家庭回避癌症沟通均能够有效预测后一时间点的心理反应(均P<0.01),术后14 d的心理反应能够有效预测术后2个月的家庭回避癌症沟通状况(P<0.001),术后2个月的心理反应对术后4个月的家庭回避癌症沟通的预测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141)。结论:乳腺癌病人术后4个月内家庭回避癌症沟通和心理反应水平呈动态变化,家庭回避癌症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人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关注此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改善家庭沟通环境缓解乳腺癌病人术后的不良心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家庭回避癌症沟通 心理反应 纵向研究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中学生睡眠时间型与抑郁症状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邓丽雅 李厚源 +4 位作者 邹丛光 徐德伟 廖丽萍 余军洁 王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4-780,共7页
目的:探讨重庆市中学生睡眠时间型与抑郁症状的发展变化及两者间相互影响。方法:选取1 208名中学生(初一613人,高一595人)进行3次追踪调查,每次间隔6个月。T1~T3时期分别代表基线、6月、12月时间点。采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条目(MEQ-5... 目的:探讨重庆市中学生睡眠时间型与抑郁症状的发展变化及两者间相互影响。方法:选取1 208名中学生(初一613人,高一595人)进行3次追踪调查,每次间隔6个月。T1~T3时期分别代表基线、6月、12月时间点。采用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条目(MEQ-5)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分别测量睡眠时间型和抑郁症状。使用SPSS26.0和Mplus8.3进行分析。结果:T1时期MEQ-5得分低于T3时期得分,T2时期MEQ-5得分低于T1与T3时期得分(F=20.08,P<0.001),提示睡眠时间型在基线后先向夜晚型转变,后向清晨型发展,呈现波动关系。PHQ-9得分3次测量存在差异(χ^(2)/df=9.77/2,P<0.01),但两两比较提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滞后模型显示,T_(i)MEQ-5得分负向预测T_(i+1)PHQ-9得分(β_(Ti-Ti+1)=0.12/-0.09,P<0.05)与TiPHQ-9得分负向预测T_(i+1)MEQ-5得分的交叉滞后通径有统计学意义(β_(Ti-Ti+1)=-0.07/-0.11,P<0.05)。结论:青少年睡眠时间型与抑郁症状存在一定变化,越倾向于夜晚型抑郁症状发生可能性更高,抑郁症状越严重后续向夜晚型转变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青少年 睡眠时间型 抑郁症状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进高原前后士兵心理应激与焦虑、抑郁情绪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谢钧润 王冠 +4 位作者 董连喜 刘波涛 李敏 彭李 于永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500-1503,共4页
目的了解士兵急进高原前后应激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及相互预测作用。方法急进高原前后1周,分别采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 目的了解士兵急进高原前后应激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及相互预测作用。方法急进高原前后1周,分别采用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1 342名驻平原部队士兵进行调查。结果士兵的应激总分、焦虑总分和抑郁总分在急进高原后1周均显著增高(P〈0.01)。年龄〉20-25岁组士兵在急进高原前后的焦虑情绪低于其他分组(P〈0.05),在急进高原前的抑郁情绪低于其他分组(P〈0.05),在急进高原后抑郁情绪显著低于≤18岁组和〉25岁组(P〈0.05);在急进高原前,军龄〉2-5年组的焦虑情绪显著低于军龄〉1-2及〉5年组(P〈0.05),抑郁情绪显著低于〉5年组(P〈0.05),在急进高原后,军龄〉2-5年组焦虑情绪显著低于其他分组(P〈0.05)。交叉滞后相关分析表明,在同步相关一致性的前提下,急进高原前士兵的焦虑情绪(β=0.210,P〈0.01)和抑郁情绪(β=0.257,P〈0.01)能有效的预测急进高原后的应激水平。结论部队进驻高原前的焦虑、抑郁情绪影响进驻高原后的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高原 应激 交叉滞后分析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滞后分析的脑卒中患者夫妻二元应对与抑郁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倩倩 李婷 +2 位作者 梅永霞 平智广 张振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1-76,共6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夫妻二元应对与抑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4-12月,便利选取202例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使用二元应对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在患者病情稳定期(T1)、出院后...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夫妻二元应对与抑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4-12月,便利选取202例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使用二元应对量表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在患者病情稳定期(T1)、出院后1个月(T2)和3个月(T3)进行评估,通过交叉滞后分析确定患者夫妻二元应对与抑郁的因果关系。结果脑卒中患者夫妻应对水平随时间发展先上升后下降,而抑郁症状得分随时间发展持续下降,2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均P<0.05),但性别差异不明显。交叉滞后分析显示,患者夫妻的二元应对及抑郁得分存在自回归效应,即自身T1得分可显著影响自身T2得分,自身T2得分可显著影响自身T3得分;患者与配偶二元应对相互预测;患者抑郁正向预测配偶抑郁;配偶抑郁负向预测患者二元应对;患者与配偶二元应对预测自身抑郁(均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夫妻二元应对、抑郁水平和抑郁发生率均呈动态变化。患者夫妻二元应对与抑郁互为因果,相互交织。临床及社区医护人员需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性干预方案,以改善患者夫妻的心理状态及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患者 配偶 二元应对 抑郁 交叉滞后分析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地震后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抑郁症状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付琳 程锦 刘正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8-553,共6页
目的:考察芦山地震后儿童的急性应激障碍(ASD)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探讨地震后2周儿童ASD症状和抑郁症状对地震后6周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是否存在预测作用。方法:选取经历芦山地震的10~14岁儿童197例(男生9... 目的:考察芦山地震后儿童的急性应激障碍(ASD)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探讨地震后2周儿童ASD症状和抑郁症状对地震后6周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是否存在预测作用。方法:选取经历芦山地震的10~14岁儿童197例(男生93例,女生104例),使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加州大学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修改版(UCLA PTSD-RI)和简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分别于地震后2周和6周进行测查。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地震后2周儿童在ASDS上得分为(36.5±10.9),检出率为28.6%,在DASS抑郁维度上得分为(3.3±2.8);6周儿童在UCLA PTSD-RI上得分为(18.5±12.6),检出率为8.2%,在DASS的抑郁维度上得分为(3.3±3.5)。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2周儿童ASDS得分对6周UCLA PTSD-RI得分(β=0.59,P<0.001)和DASS抑郁维度得分(β=0.29,P<0.001)的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周儿童DASS抑郁维度得分对6周儿童UCLA PTSD-RI得分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震后儿童ASD症状对随后PTSD症状和抑郁症状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地震后6周内的抑郁症状可能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应激障碍症状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抑郁症状 交叉滞后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低年级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卢富荣 刘丹丹 +1 位作者 李杜芳 王耘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6,共8页
对319名小学生采用问卷法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采用交叉滞后分析考察低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前测与后测的数据中,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相关显著;(2)交叉滞后分析发现,前测的同伴关系显著正... 对319名小学生采用问卷法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采用交叉滞后分析考察低年级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前测与后测的数据中,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相关显著;(2)交叉滞后分析发现,前测的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后测的权威型教养方式,前测的专制型教养方式显著负向预测后测的同伴关系,正向预测学校回避,前测的学习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后测的放任型教养方式,放任型教养方式与学校喜欢、同伴关系具有显著的交叉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父母教养方式 学校适应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亲职压力与儿童对立违抗行为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蔺秀云 黎燕斌 +2 位作者 张玉麟 何杰 方晓义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61,170,共10页
采用亲职压力量表和对立违抗行为表现评估表调查了来自北京、山东和云南三地14所小学有ODD(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行为表现的301名儿童及其父母。通过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了父母亲职压力与儿童的ODD行为... 采用亲职压力量表和对立违抗行为表现评估表调查了来自北京、山东和云南三地14所小学有ODD(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行为表现的301名儿童及其父母。通过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了父母亲职压力与儿童的ODD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数据中,父母亲职压力和儿童的ODD行为表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父母亲职压力得分显著正相关,同样,两年的儿童ODD行为表现得分也显著正相关;(3)交叉滞后分析发现,对于有ODD行为表现的男孩来说,其父母第一年的亲职压力能预测他们第二年的ODD行为表现,但对于有ODD行为表现的女孩来说,其父母第一年的亲职压力并不能预测她们第二年的ODD行为表现;而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第一年的ODD行为表现都不能预测第二年的父母亲职压力。研究结果揭示出男孩父母的亲职压力可预测男孩的ODD行为表现,而不论是男孩或女孩的ODD行为表现都不能预测其父母亲职压力,说明父母亲职压力可能是男孩ODD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亲职压力 ODD行为表现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与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因果关系探骊: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朱从庆 舒盛芳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2-47,共6页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602名初中生青少年(47.84%男生)进行1个学年、3个阶段(T1,T2,T3)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初中阶段青少年...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602名初中生青少年(47.84%男生)进行1个学年、3个阶段(T1,T2,T3)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初中阶段青少年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但社会适应能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青少年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跨时间、稳定的正相关性(P<0.01);交叉滞后分析显示,青少年的T1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T2社会适应能力(β=0.133,P<0.001),T2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T3社会适应能力(β=0.159,P<0.001),而T1社会适应能力对T2体育锻炼的预测不显著(P>0.05),T2社会适应能力对T3体育锻炼的预测也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初中阶段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方面,男生比女生更为积极、频繁、持久;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是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原因变量,即敦促和鼓励青少年积极从事体育锻炼活动可有效提升其社交、处事等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育锻炼 社会适应能力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情绪智力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安明 惠秋平 刘华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55-956,共2页
已有横向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和谐与情绪智力之间关系密切。本研究拟采用交叉时序滞后设计进一步从纵向角度考察自我和谐与情绪智力之间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启迪。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和谐 情绪智力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排斥、控制信念与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宝林 毛丽娟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3-62,共10页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考察社会排斥、控制信念与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的内在关联。方法:采用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青少年控制信念量表、余暇体育锻炼量表,对上海市964名青少年[45.12%男生,年龄为(14.863±2.331)岁]进行为期12...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考察社会排斥、控制信念与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的内在关联。方法:采用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青少年控制信念量表、余暇体育锻炼量表,对上海市964名青少年[45.12%男生,年龄为(14.863±2.331)岁]进行为期12周、两阶段的追踪问卷调查。结果:对于青少年,社会排斥、控制信念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余暇体育锻炼(活动量、参与形式和参与内容)的性别差异显著,其中,男性各指标均高于女性;社会排斥、活动量、参与内容的学段差异不显著,而控制信念和参与形式的学段差异显著,其中,高中生的控制信念强于初中生,而参与形式得分低于初中生;社会排斥与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具有跨时间稳定负相关,而与控制信念具有跨时间稳定正相关;交叉滞后分析显示,社会排斥可能通过控制信念的完全中介作用而间接影响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的活动量,可能通过控制信念的部分中介作用而间接影响余暇体育锻炼参与形式和参与内容,社会排斥、控制信念对余暇体育锻炼交叉滞后效应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结论: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活动量、参与形式和参与内容存在性别差异;控制信念和参与形式存在学段差异;社会排斥、控制信念与余暇体育锻炼存在因果关系,其中,社会排斥是消极原因变量,控制信念是积极原因变量,余暇体育锻炼是结果变量;在社会排斥与青少年余暇体育锻炼的影响机制中,控制信念可能是一个中介变量,且该交叉滞后效应具有性别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会排斥 控制信念 余暇体育锻炼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新生错失恐惧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建萍 李雪怡 +2 位作者 刘小先 陈勇 丁笑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128,共6页
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错失恐惧量表对279名大学2020级新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探讨大学新生错失恐惧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3次测量中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差异显著.在3次施测中,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同时性... 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量表、错失恐惧量表对279名大学2020级新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探讨大学新生错失恐惧与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3次测量中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差异显著.在3次施测中,错失恐惧和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同时性相关和继时性相关均显著.大学新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显著正向预测错失恐惧,错失恐惧只在入学之初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网站使用.结论:大学新生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有上升趋势,但错失恐惧相对稳定;大学新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错失恐惧的交互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入学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失恐惧 社交网使用强度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大学生择业焦虑与情绪性进食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翠萍 孙小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5-109,共5页
为了探讨贫困大学生择业焦虑与情绪性进食的关系,采用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和荷兰人饮食行为问卷,对322名贫困大学生进行间隔一学年的两阶段追踪调查。结果显示:两次测量的择业焦虑与情绪性进食均呈显著正相关;交叉滞后分析显示,第一... 为了探讨贫困大学生择业焦虑与情绪性进食的关系,采用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和荷兰人饮食行为问卷,对322名贫困大学生进行间隔一学年的两阶段追踪调查。结果显示:两次测量的择业焦虑与情绪性进食均呈显著正相关;交叉滞后分析显示,第一次测量的择业焦虑能够正向预测第二次测量的情绪性进食,第一次测量的情绪性进食则不能预测第二次测量的择业焦虑;分组结构方程模型比较显示,仅仅对于女生组,第一次测量的择业焦虑可以正向预测第二次测量的情绪性进食。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的择业焦虑与其情绪性进食间存在因果关系,并且这种效应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情绪性进食 择业焦虑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企员工工作-家庭平衡与抑郁状况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悦 郭昫澄 +2 位作者 周明洁 贺琼 张建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国企员工的工作-家庭平衡与抑郁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某大型国企4个部门259名基层员工进行4个月的追踪研究,采用工作-家庭平衡量表(WFBS)、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测查员工的工作-家庭平衡与抑郁状况,并对二者的关系... 目的:探讨国企员工的工作-家庭平衡与抑郁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某大型国企4个部门259名基层员工进行4个月的追踪研究,采用工作-家庭平衡量表(WFBS)、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测查员工的工作-家庭平衡与抑郁状况,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交叉滞后分析。结果:WFBS与PHQ-9基线(T1)4月(T2)测得分均呈负相关(r=-0.12^-0.22,均P<0.05)。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员工T1工作-家庭平衡对T2抑郁状况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4,P>0.05),而员工T1抑郁状况可以负向预测T2工作-家庭平衡(β=-0.13,P<0.05)。结论:国企员工的工作-家庭平衡与抑郁状况关系密切,其抑郁状况可以预测未来的工作-家庭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企员工 工作-家庭平衡 抑郁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余暇锻炼习惯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徐陆璐 董宝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02,共6页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究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余暇锻炼习惯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的拒绝分量表、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中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分量表、体育锻炼行为... 目的:运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探究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与青少年余暇锻炼习惯的因果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的拒绝分量表、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量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中的积极幸福感和心理困扰分量表、体育锻炼行为规律性量表,以及修订体育锻炼习惯量表的锻炼行为和思维模式分量表,对上海市1201名初中生进行为期12周、2个阶段的追踪调查。结果:青少年同伴关系(接纳、友谊)、主观锻炼体验和余暇锻炼习惯的性别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除接纳得分高于男性外,其他各指标均低于男性);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与余暇锻炼习惯具有跨时间稳定正相关;交叉滞后分析显示,同伴关系能单向预测主观锻炼体验,且同伴关系(T1)对余暇锻炼习惯(T2)的预测系数高于余暇锻炼习惯(T1)对同伴关系(T2)的预测系数,主观锻炼体验(T1)对余暇锻炼习惯(T2)的预测系数与余暇锻炼习惯(T1)对主观锻炼体验(T2)的预测系数相近;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对余暇锻炼习惯交叉滞后效应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的同伴关系、主观锻炼体验和余暇锻炼习惯存在性别差异;同伴关系是主观锻炼体验和余暇锻炼习惯的原因变量,主观锻炼体验与余暇锻炼习惯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同伴关系是主观锻炼体验与余暇锻炼习惯因果关系中的一个调节变量,并且,该交叉滞后效应存在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同伴关系 主观锻炼体验 余暇锻炼习惯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妇围产期抑郁、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高源敏 王晶 +2 位作者 肖菊兰 方帆 陈瑜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9-32,65,共5页
目的探讨孕产妇抑郁、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在产前与产后的相互预测作用,为孕产妇产前、产后抑郁情绪的调节以及早发现、早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194例孕妇为研究... 目的探讨孕产妇抑郁、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在产前与产后的相互预测作用,为孕产妇产前、产后抑郁情绪的调节以及早发现、早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常规产检的19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孕32~34周及产后1周分别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ULS-8孤独感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8,ULS-8)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孕产妇产前、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7.6%和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7,P<0.05);产前、产后EPDS得分与其对应的孤独感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其对应的社会支持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孕产妇产前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均能够显著预测其产后抑郁情绪(均P<0.01)。结论孕产妇孤独感、社会支持对其抑郁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预测作用,应加强对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的筛查,并通过减轻其孤独感、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来缓解其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围产期抑郁 孤独感 社会支持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学生学习成绩与社会行为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会昌 王秋虎 陈欣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2-536,共5页
采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考察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在 2 1个月中的学校适应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同时性测量中 ,由教师评价获得的中小学生的社交领导能力、定向耐挫能力、果敢性社交技能得分和同伴... 采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考察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在 2 1个月中的学校适应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在同时性测量中 ,由教师评价获得的中小学生的社交领导能力、定向耐挫能力、果敢性社交技能得分和同伴积极提名分数与他们的学习成绩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而他们的攻击破坏得分、学习适应不良得分以及小学生的同伴消极提名分均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小学生在前测中的社交领导能力得分、攻击破坏得分、定向耐挫得分、学习适应不良得分、果敢性社交技能得分同伴积极和消极提名得分均可以预测 2 1个月后的学习成绩。对中学生来说 ,这种预测关系只在攻击破坏行为、定向耐挫行为中存在。中小学生的害羞抑制得分和焦虑抑郁得分与他们的学习成绩之间既没有同时性的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学校适应 学习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教师感恩特质与职业使命感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飞飞 缴润凯 +1 位作者 刘丹 尹航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4-830,共7页
对223名幼儿教师进行间隔6个月的两次纵向追踪调查,探讨高感恩特质幼儿教师是否会具有更强的职业使命感。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的感恩特质、职业使命感的拥有与寻求均具有一定的跨时间稳定性与一致的同步性正相关;(2)幼儿教师的感恩特... 对223名幼儿教师进行间隔6个月的两次纵向追踪调查,探讨高感恩特质幼儿教师是否会具有更强的职业使命感。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的感恩特质、职业使命感的拥有与寻求均具有一定的跨时间稳定性与一致的同步性正相关;(2)幼儿教师的感恩特质可以显著正向预测6个月后的职业使命感拥有与寻求,但职业使命感的拥有与寻求却不能预测6个月后的感恩特质。研究表明,感恩特质是幼儿教师拥有与寻求职业使命感的前因变量,其为幼儿教师职业使命感促进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使命感 感恩特质 幼儿教师 交叉滞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期语义理解能力与空间定向能力的交叉滞后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华茂 王大华 +1 位作者 申继亮 林崇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4-629,共6页
来自北京三个社区的144位60~85岁的老年人参加了间隔时间为20个月的词语解释和心理旋转前后测测查,以考察语义理解能力在空间定向能力老化中的作用。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考察了两个变量上老年人在20个月期间发生的... 来自北京三个社区的144位60~85岁的老年人参加了间隔时间为20个月的词语解释和心理旋转前后测测查,以考察语义理解能力在空间定向能力老化中的作用。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考察了两个变量上老年人在20个月期间发生的变化,以及两个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1)各年龄组老年人的语义理解能力均有下降,空间定向能力均有提高。(2)前测语义理解能力可预测后测空间定向能力。(3)不同语义理解能力水平的被试空间定向能力在前后测中的提高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理解能力 空间定向能力 老化 交叉滞后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