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滞变阻尼假定的混合结构抗震计算模态叠加法
1
作者 刘庆林 傅学怡 袁雄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110,128,共11页
黏滞阻尼假定导致现行用于混合结构抗震计算的时程分析方法存在不足。滞变阻尼假定与试验结果相符,克服了黏滞阻尼假定的缺陷。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滞变阻尼假定的模态叠加法,对单一材料结构和混合结构皆适用,其阻尼矩阵构造方法简单、构... 黏滞阻尼假定导致现行用于混合结构抗震计算的时程分析方法存在不足。滞变阻尼假定与试验结果相符,克服了黏滞阻尼假定的缺陷。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滞变阻尼假定的模态叠加法,对单一材料结构和混合结构皆适用,其阻尼矩阵构造方法简单、构造工作量小、物理意义明确,回避了基于黏滞阻尼假定时计算阻尼矩阵需要事先确定若干响应较为显著频率问题和需要计算模态阻尼比问题,有效改进了经典模态叠加法用于混合结构抗震计算的不足,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计算结果,与模型振动台试验的破坏形态更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变阻尼假定 混合结构 抗震计算 模态叠加法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比例滞变阻尼线性体系的反应谱CCQC法
2
作者 孙攀旭 杨红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3,共13页
基于比例阻尼体系建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应用广泛,是各国规范常用的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方法,直接将其用于非比例阻尼体系(如设置耗能阻尼器的结构)是不合理的。为拓展规范反应谱法的适用范围,在基于复阻尼模型的滞变阻尼模型复模态... 基于比例阻尼体系建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应用广泛,是各国规范常用的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方法,直接将其用于非比例阻尼体系(如设置耗能阻尼器的结构)是不合理的。为拓展规范反应谱法的适用范围,在基于复阻尼模型的滞变阻尼模型复模态叠加法基础上,该文结合虚拟激励法和平稳随机理论,推导基于滞变阻尼模型的反应谱CCQC(complex complete quadratic combination)法表达式,适用于非比例阻尼混合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算例分析表明:与基于分块Rayleigh阻尼模型的反应谱CCQC法相比,基于滞变阻尼模型的反应谱CCQC法仅依赖于材料阻尼参数和结构刚度,计算结果唯一,不受振型组合的影响;与基于等效阻尼比的反应谱CQC法相比,基于滞变阻尼模型的反应谱CCQC法可有效考虑结构的非比例特性,适用于非比例特性显著的混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比例阻尼 滞变阻尼 黏性阻尼 复模态叠加 CCQ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滞变阻尼模型的反应谱CQC法
3
作者 孙攀旭 杨红 刘庆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4-145,共12页
复阻尼模型具有每周期耗散能量与外激励频率无关的优点,但自由振动解中存在发散项。基于复阻尼模型的等效滞变阻尼模型不仅保留了相应的优点,且克服了时域发散的缺陷。本文在模态叠加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滞变阻尼模型的反应谱CQC法,... 复阻尼模型具有每周期耗散能量与外激励频率无关的优点,但自由振动解中存在发散项。基于复阻尼模型的等效滞变阻尼模型不仅保留了相应的优点,且克服了时域发散的缺陷。本文在模态叠加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滞变阻尼模型的反应谱CQC法,并利用时域精确解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以反应谱和相关系数为分析对象,对比了基于滞变阻尼模型的反应谱CQC法和基于黏性阻尼模型的反应谱CQC法。算例分析表明:小阻尼比情况下,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近似相等;大阻尼比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的反应谱值和相关系数皆差异较大;大阻尼比结构需依据结构材料的阻尼特性,选择合适的反应谱CQC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变阻尼 黏性阻尼 CQC法 反应谱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滞回性能阻尼器的抗震性能及其在RC排架墩中的应用
4
作者 董慧慧 李艳玲 +1 位作者 韩强 杜修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8,共11页
为了实现分级保护主体结构同时减小传统耗能阻尼器在强震作用下的残余变形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板环的新型变滞回性能阻尼器(variable hysteresis performance damper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 为了实现分级保护主体结构同时减小传统耗能阻尼器在强震作用下的残余变形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板环的新型变滞回性能阻尼器(variable hysteresis performance damper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SMA-VHD)。首先阐明了新型阻尼器的基本构造,揭示了其变滞回性能工作机理和自复位原理。通过对SMA板材进行材性试验确定了SMA板材的关键性能参数,进而建立阻尼器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系统研究阻尼器的滞回性能及参数影响规律。最后将新型阻尼器应用于RC排架墩中,通过动力时程分析研究附加阻尼器桥墩结构的分阶段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MA板材应力应变关系呈“旗帜型”,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SMA-VHD滞回曲线呈现明显分级平台,随着阻尼器变形的增加,其滞回曲线由饱满的矩形变为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旗帜型”,表明该阻尼器具有变滞回性能的特性;将SMA-VHD应用到RC排架墩中,可有效实现结构的分级抗震,提高桥墩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性能阻尼器(VHD) 形状记忆合金(SMA) RC排架墩 自复位功能 分级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tlab和锤击法的线性结构阻尼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杜永峰 彭健平 +3 位作者 李慧 项长生 张贵文 李秋花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5-118,共4页
首先介绍了线性粘滞阻尼的理论模型,以及使用锤击法进行模型试验推断结构阻尼的装置构成、试验过程和粘滞阻尼推算的一般方法,论述了利用Matlab工具软件进行阻尼推算的主要命令和精度控制原则.简述了粘滞阻尼与滞变阻尼模型之间的联系... 首先介绍了线性粘滞阻尼的理论模型,以及使用锤击法进行模型试验推断结构阻尼的装置构成、试验过程和粘滞阻尼推算的一般方法,论述了利用Matlab工具软件进行阻尼推算的主要命令和精度控制原则.简述了粘滞阻尼与滞变阻尼模型之间的联系和对应关系,作为结构振动控制元件在强震下阻尼推算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 动力响应 阻尼 滞变阻尼 锤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复阻尼理论计算结构自由振动响应的数值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庆林 孙攀旭 杨红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8-532,754-755,共6页
复阻尼理论的运动方程通解中包含有发散项,导致结构自由振动响应不能稳定收敛。在复阻尼理论的频域微分方程基础上,修正阻尼项,进而得到滞变阻尼理论表达式,可保证结构自由振动时程计算结果的稳定性。针对滞变阻尼理论的特点,本文依据... 复阻尼理论的运动方程通解中包含有发散项,导致结构自由振动响应不能稳定收敛。在复阻尼理论的频域微分方程基础上,修正阻尼项,进而得到滞变阻尼理论表达式,可保证结构自由振动时程计算结果的稳定性。针对滞变阻尼理论的特点,本文依据正弦函数的希尔伯特变换,提出了相应的时程计算方法,可有效计算滞变阻尼理论下结构的自由振动响应。算例分析表明:基于滞变阻尼理论的结构自由振动响应是稳定收敛的,且与黏性阻尼理论计算结果近似相等;相比基于滞变阻尼理论的直接积分法,本文方法具有计算过程简单和计算量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 滞变阻尼 时程计算 自由振动响应 稳定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次线性中立项的非线性非自治阻尼动态系统的动力学性质
7
作者 覃桂茳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5-303,共9页
本文研究时间尺度T上一类同时具有一个次线性中立项和阻尼项的非线性非自治二阶动态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利用黎卡提变换技术和不等式技巧,并结合时间尺度上的有关理论,在正则条件下获得该系统多个新的动力学性质,所举例子说明,这些结果推... 本文研究时间尺度T上一类同时具有一个次线性中立项和阻尼项的非线性非自治二阶动态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利用黎卡提变换技术和不等式技巧,并结合时间尺度上的有关理论,在正则条件下获得该系统多个新的动力学性质,所举例子说明,这些结果推广且改进了近年来已有的部分经典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性质 时间尺度 阻尼动态系统 次线性中立项 黎卡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盖振动的有限元分析和振动传递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松 张同亿 石诚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2-345,共4页
按工业建筑中常用的楼面结构参数设计了楼盖的振动模型,并按楼面结构特点确定了激励作用点。分析了梁板单元划分大小、激励频率分辨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影响,确定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到了激励分别作用在横向主梁、纵向主梁和次梁... 按工业建筑中常用的楼面结构参数设计了楼盖的振动模型,并按楼面结构特点确定了激励作用点。分析了梁板单元划分大小、激励频率分辨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影响,确定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到了激励分别作用在横向主梁、纵向主梁和次梁跨中时的楼面传递系数,计算出激励作用在非梁中时传递系数的修正系数为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面振动 滞变阻尼 阻尼 振动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SYS二次开发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林能辉 彭凌云 刘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4-36,65,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ANSYS二次开发功能的数值模拟技术,用来模拟用户自定义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给出基于ANSYS的用户自定义滞回模型开发方法的操作流程。同时,利用这项技术实现EDR阻尼器和拟线性变摩擦滞回阻尼器的滞回特性,在AN-SYS中实现... 提出一种基于ANSYS二次开发功能的数值模拟技术,用来模拟用户自定义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给出基于ANSYS的用户自定义滞回模型开发方法的操作流程。同时,利用这项技术实现EDR阻尼器和拟线性变摩擦滞回阻尼器的滞回特性,在AN-SYS中实现阻尼器单元的负刚度特性,数值分析验证了这项技术的正确性,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二次开发 数值模拟计算 负刚度特性 EDR阻尼 拟线性摩擦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