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ID切换控制的弹道修正引信滚转角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东晓 曹信一 申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3,共7页
为解决弹道修正引信在修正过程中弹体受力变化较大引起的模型非线性问题,为保证滚转角控制算法的有效控制范围可有效覆盖整个修正控制过程,采用了基于动压变化的位置-速度双闭环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 为解决弹道修正引信在修正过程中弹体受力变化较大引起的模型非线性问题,为保证滚转角控制算法的有效控制范围可有效覆盖整个修正控制过程,采用了基于动压变化的位置-速度双闭环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切换控制算法.在传统PID控制算法基础上引入切换控制,将PID控制系统设计成子系统,依靠引信动力学模型与动压之间的关联,以动压为切换信号制定切换规则将多个PID控制系统串联,拓宽了滚转角控制系统的有效控制范围.结合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整个弹道修正控制过程中定位精度在0.25°以内,响应时间小于0.3 s,验证了基于动压变化的PID切换控制算法对非线性的引信滚转角控制模型、持续滚转角控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换控制 弹道修正 滚转角控制 比例-积分-微分(PID) 双闭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乒乓舵的引信滚转角控制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霍鹏飞 施坤林 雷泷杰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5,共4页
针对二维弹道修正引信现有控制方法中存在二维修正引信与高旋弹体之间的耦合力矩大以及气动控制机构复杂问题,提出了二维弹道修正引信基于乒乓舵的引信滚转角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乒乓舵进行线性化,采用角速率环比例控制和角位置环比... 针对二维弹道修正引信现有控制方法中存在二维修正引信与高旋弹体之间的耦合力矩大以及气动控制机构复杂问题,提出了二维弹道修正引信基于乒乓舵的引信滚转角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乒乓舵进行线性化,采用角速率环比例控制和角位置环比例积分控制这种乒乓舵PID控制器产生所需滚转控制力矩,实现对二维弹道修正引信的滚转角控制。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乒乓舵可对引信滚转角进行有效的控制,误差均方差小于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弹道修正引信 乒乓舵 滚转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D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弹道修正引信滚转角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沈权 宁波 +1 位作者 霍鹏飞 雷泷杰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55,共7页
为解决装载二维弹道修正引信的弹丸在滚转角控制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力矩作用,影响弹丸有效打击范围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升全弹道飞行过程中引信滚转控制精度与抗干扰能力,提出利用PID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进行二维弹道修正引信的滚转... 为解决装载二维弹道修正引信的弹丸在滚转角控制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力矩作用,影响弹丸有效打击范围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升全弹道飞行过程中引信滚转控制精度与抗干扰能力,提出利用PID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进行二维弹道修正引信的滚转角复合控制。以差动偏置角舵机为执行机构,建立引信滚转角控制动力学方程,同时将系统未建模误差以及气动干扰力矩等作为未知扰动,在PID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ESO对扰动项进行观测并补偿,有效提升了滚转角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通过仿真对比滚转角控制系统引入ESO前后的引信滚转角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观测弹丸在滚转角控制过程中的各项扰动项,并实时进行补偿,进一步优化了滚转角控制性能。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具有较强的实时性与抗干扰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弹道修正引信 滚转角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滚转角速率的无人机横侧向控制律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春涛 范淑娜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12,共6页
针对某小型样例无人机横侧向转动惯量小、副翼效率高等特点,设计了以滚转角速率为内回路的滚转角、航迹角和航迹跟踪控制律。根据各控制指标与性能加权矩阵Q、控制加权矩阵R的关系,确定了Q阵和R阵,应用鲁棒伺服LQR优化方法,给出了滚转... 针对某小型样例无人机横侧向转动惯量小、副翼效率高等特点,设计了以滚转角速率为内回路的滚转角、航迹角和航迹跟踪控制律。根据各控制指标与性能加权矩阵Q、控制加权矩阵R的关系,确定了Q阵和R阵,应用鲁棒伺服LQR优化方法,给出了滚转角控制律参数。与常规的滚转角控制器比较表明,以滚转角速率为主控变量的控制器抗干扰能力强,满足样例无人机横侧向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飞行控制 鲁棒伺服LQR 滚转角控制 航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滚转角稳定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刚 杜亚雯 董全林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9-114,共6页
为解决滚转角稳定控制系统设计参数难以选取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在动力学建模与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滚转通道的特点对闭环特征方程进行了简化。利用传递函数标准型将控制系统设计问题转化为参数优化问题,给出了利用遗传算... 为解决滚转角稳定控制系统设计参数难以选取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在动力学建模与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滚转通道的特点对闭环特征方程进行了简化。利用传递函数标准型将控制系统设计问题转化为参数优化问题,给出了利用遗传算法综合设计指标、优化计算参数的方法。算例表明,利用遗传算法设计的滚转角稳定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角稳定控制系统 控制器设计 参数优化 传递函数标准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SO的制导火箭鲁棒滚转控制设计
6
作者 杨靖 杜凤怀 +1 位作者 高晓波 娄江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3,共5页
跨域小口径制导火箭滚转增益较高,传统的PID控制,抗干扰能力较差,表现为滚转角响应较长时间内脱离滚转指令而滚转舵偏又很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的鲁棒滚转角控制方法。通过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对被控对象... 跨域小口径制导火箭滚转增益较高,传统的PID控制,抗干扰能力较差,表现为滚转角响应较长时间内脱离滚转指令而滚转舵偏又很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的鲁棒滚转角控制方法。通过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对被控对象的建模误差、内部和外部扰动进行实时估计并动态补偿,补偿后的被控对象转换为串联积分环节。综合考虑舵机二阶动力学模型和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的迟滞效应进行频域设计,在扰动补偿回路中增加校正网络,提高稳定裕度。数值仿真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滚转扰动力矩的影响,进而提高滚转控制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火箭 滚转角控制 扩展状态观测器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1自适应控制的无人机横侧向控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薛静 杨亚洁 +1 位作者 刘宇 李刘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在设计无人机飞控系统时,以往采用PID增益调参,由于每架飞机参数的不确定,传统方法费时费力。为了克服传统方法对系统参数和模型结构的依赖,提出了一种对小型无人机进行横侧向滚转角控制设计的新的L1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将飞机在包... 在设计无人机飞控系统时,以往采用PID增益调参,由于每架飞机参数的不确定,传统方法费时费力。为了克服传统方法对系统参数和模型结构的依赖,提出了一种对小型无人机进行横侧向滚转角控制设计的新的L1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将飞机在包线内的参数变化和耦合视为模型的时变参数和干扰;构建的L1横侧向控制律能够对控制信号中的高频振荡进行有效抑制。仿真验证的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控制跟踪误差渐进收敛且跟踪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L1自适应控制 横侧向滚转角控制 跟踪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弹道修正引信磁力矩电机与外弹道模型串联仿真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伯达 祁克玉 +3 位作者 徐国泰 钱荣朝 纪洪森 宋少明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4,共7页
针对二维弹道修正引信系统仿真中弹道模型与电机模型分立,难以反映全弹道不同转速情况下电机发电与控制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imulink的二维弹道修正引信(PGK)弹道与电机串联仿真方法。通过磁力矩电机结构功能分析,建立基于Simulink... 针对二维弹道修正引信系统仿真中弹道模型与电机模型分立,难以反映全弹道不同转速情况下电机发电与控制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imulink的二维弹道修正引信(PGK)弹道与电机串联仿真方法。通过磁力矩电机结构功能分析,建立基于Simulink的磁力矩电机模型,并将电机模型与转角控制模块联立,形成电机控制模型,其输入为电机转速、控制PWM信号,输出为电磁力矩;然后将电机控制模型与外弹道模型联立,由外弹道模型产生电机控制模型所需的输入信号,并将电机输出的电磁力矩作为外弹道模型的输入,形成结合外弹道模型和磁力矩电机模型的串联仿真模型,对全弹道飞行过程中的电机发电性能、电磁力矩变化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该模型还可用于磁力矩电机及其滚转角控制参数优化,为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样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弹道修正 磁力矩电机 滚转角控制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TIMUS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再入轨迹优化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蕊 孙国庆 杨泽山 《航天器工程》 2012年第2期79-84,共6页
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再入飞行受到热流率、动压和过载等多约束情况下的轨迹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OPTIMUS优化软件平台搜索初值的编程求解方案。首先根据再入飞行动力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并合理简化,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滚转角控制律;然... 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再入飞行受到热流率、动压和过载等多约束情况下的轨迹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OPTIMUS优化软件平台搜索初值的编程求解方案。首先根据再入飞行动力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并合理简化,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滚转角控制律;然后利用OPTIMUS软件平台搭建系统工作流程,进行试验设计并建立响应面模型,通过平台集成的优化算法寻找初值;最后结合不同优化算法的优点,基于遗传算法加模式搜索法编写程序求解轨迹。结果表明,基于OPTIMUS分析所设计的轨迹优化方案,可以快速确定较为准确的初值,计算效率显著提高,且能够保证较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飞行器 OPTIMUS优化软件平台 轨迹优化 滚转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