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量不规则块体界面摩擦角的滚筒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汪远 邓检良 黄凤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5,共6页
为实测不规则块体与底部界面之间的界面摩擦角,采用滚筒实验方法获取了石英石块体界面摩擦角的近千个实测数据。根据统计学原理,分析了石英石块体质量、形状、块体和筒底的相对运动速度3个因素对平均界面摩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和... 为实测不规则块体与底部界面之间的界面摩擦角,采用滚筒实验方法获取了石英石块体界面摩擦角的近千个实测数据。根据统计学原理,分析了石英石块体质量、形状、块体和筒底的相对运动速度3个因素对平均界面摩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和形状的影响不明显;相对运动速度的影响显著。采用开源离散元软件LIGGGHTS验证了实测的平均界面摩擦角可用于数值计算,揭示了数值计算在模拟滚筒实验中振荡现象的局限性。研究结果揭示了不规则块体与底部界面之间的界面摩擦角的统计学规律,证实了滚筒实验对于测定界面摩擦角的有效性,证明了滚筒实验结果可用于标定DEM数值计算的滑动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块体 滚筒实验 界面摩擦角 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充填料浆滚筒磨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志双 孟宪锐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0,共3页
在分析管道磨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滚筒装置对料浆对管壁的磨损展开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料浆固相质量分数80%、滚筒转速1.5m/s时,尾矿比沙对筒壁的磨损相对严重;当固相质量的50%由沙更换为尾砂后,Ⅰ类磨损率将在原来的... 在分析管道磨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滚筒装置对料浆对管壁的磨损展开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料浆固相质量分数80%、滚筒转速1.5m/s时,尾矿比沙对筒壁的磨损相对严重;当固相质量的50%由沙更换为尾砂后,Ⅰ类磨损率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7%,Ⅱ类磨损率增加15.7%;全部采用尾矿制作的料浆,其对滚筒的Ⅰ类磨损率比全部使用沙制作的料浆增加11.1%,对筒壁的Ⅱ类磨损率比之会增加7%;使用自来水制作料浆,其对筒壁的Ⅰ类磨损率比使用矿用水时增大2.4%,对筒壁的Ⅱ类磨损率比之增大4.5%;这表明,由矿用水和自来水两者配成的充填料浆对管壁的磨损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 充填料浆 管道磨损 滚筒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输送带火灾早期温度变化与烟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段佳磊 梁运涛 +4 位作者 贾宝山 孙勇 王睿德 罗奕杭 崔鑫峰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3,共9页
为实现带式输送机火灾早期预警,改进滚筒摩擦实验平台并监测阻燃输送带温度。利用质谱(MS)技术,分析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在摩擦事故早期的升温规律与烟气成分。研究表明,随着摩擦持续进行,阻燃输送带表面温度分布呈现出较强的对称性,最... 为实现带式输送机火灾早期预警,改进滚筒摩擦实验平台并监测阻燃输送带温度。利用质谱(MS)技术,分析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在摩擦事故早期的升温规律与烟气成分。研究表明,随着摩擦持续进行,阻燃输送带表面温度分布呈现出较强的对称性,最高温度区域逐渐向输送带中心集聚,烟气成分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根据实验中烟气产物主要成分以及对应的反应过程,将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升温过程分为氧化反应阶段(环境温度至100℃)、取代反应阶段(100~160.2℃)和热解反应阶段(160.2℃以后)。当阻燃输送带处于氧化反应阶段时,输送带热容量较小、升温快,产物多为烷基和酯类化合物;取代反应阶段热容量逐渐增加,升温放缓,产物多为硝基、醚类、羧酸类化合物;热解反应阶段输送带内部热容量基本稳定,升温速率最小,在160.2℃时在烟气成分中首次检测到含氯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输送带 滚筒摩擦实验 质谱分析 升温规律 烟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