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滚动轴承装置设计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
1
作者 王大康 彭晓靖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7-50,共4页
介绍了应用VC++5.0开发的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滚动轴承装置设计专家系统(RBDES)的知识表示方法.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能够完成滚动轴承的自动选择、轴承计算、轴承装置设计和轴承装置工作图绘制... 介绍了应用VC++5.0开发的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滚动轴承装置设计专家系统(RBDES)的知识表示方法.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能够完成滚动轴承的自动选择、轴承计算、轴承装置设计和轴承装置工作图绘制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装置 设计 专家系统 知识表示 面向对象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加工中心滑动导轨上加滚动块卸荷装置 被引量:2
2
作者 梁东屹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7-87,共1页
我厂XH7610大型卧式加工中心为立柱移动式,X行程2000 mm,y、Z行程1 400mm,导轨为贴塑滑动导轨.Z向移动需带动立柱、主轴箱、平衡油缸系统等大型部件,重量共计为12 000kg.
关键词 加工中心 滑动导轨 滚动块卸荷装置 机床改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稳罐装备结构的研究与设计
3
作者 秦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18,21,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滚动稳罐装备结构的设计,其以滚动稳罐装置和侧罐道组合使用的滚动稳罐方式,取代传统的滑动稳罐方式,实现爬行速度的大幅提高。对于主立井提升系统,可以减少提升循环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副立井提升系统,可以在中间水... 文章介绍了一种滚动稳罐装备结构的设计,其以滚动稳罐装置和侧罐道组合使用的滚动稳罐方式,取代传统的滑动稳罐方式,实现爬行速度的大幅提高。对于主立井提升系统,可以减少提升循环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副立井提升系统,可以在中间水平不使用四角稳罐装置或伸缩罐道装置,使提升效率或经济性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稳罐装置 罐道 箕斗 罐笼 中间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深度谷地对高密度电法探测地下岩溶管道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智杰 曾洁 甘伏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12-17,共6页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岩溶山区找水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岩溶区找水往往位于谷地,地形条件复杂,谷地深浅不一,高密度电法受谷地地形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岩溶区高密度电阻率法找水的探测效果,掌握不同深度谷地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影响的规律,采用高...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岩溶山区找水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岩溶区找水往往位于谷地,地形条件复杂,谷地深浅不一,高密度电法受谷地地形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岩溶区高密度电阻率法找水的探测效果,掌握不同深度谷地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影响的规律,采用高密度电法微测系统,利用铜柱体模拟地下岩溶管道,研究不同深度谷地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岩溶管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谷地模型中,当电极距、谷地深度相同时,α2装置对确定异常体的顶部埋深优于矩形AMN装置及滚动MNB装置,而矩形AMN装置及滚动MNB装置对异常的定位及确定异常体的大小优于α2装置。电极距相同时,随谷地深度增加,反演异常体横向宽度增大,埋深减小;且越来越偏离真实异常体;随谷地深度增加,高密度电阻率法能探测的有效异常体的深度减小;在谷地较深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中,为了获得较好的探测效果,应适当增大电极距的布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地深度 电极距 岩溶管道 α2装置 矩形AMN装置 滚动MNB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庄煤矿副斜井井口车场改造设计
5
作者 高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19,共3页
为解决金庄煤矿副斜井井口车场在使用过程中提升钢丝绳的卡轨现象,在副斜井井口房与天轮架之间选择合适位置新增加了滚动摩擦装置,论述了这种装置的制做方法和改造后的效果,同时提出了"井口中心线与天轮架中心线之间距离可以小于... 为解决金庄煤矿副斜井井口车场在使用过程中提升钢丝绳的卡轨现象,在副斜井井口房与天轮架之间选择合适位置新增加了滚动摩擦装置,论述了这种装置的制做方法和改造后的效果,同时提出了"井口中心线与天轮架中心线之间距离可以小于天轮架中心线与提升机滚筒中心线之间距离"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斜井车场 串车提升 卡轨 滚动摩擦装置 天轮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科学家研制出轮状机器人
6
作者 方留民 《现代科技译丛(哈尔滨)》 2004年第4期54-54,共1页
在日本的一个实验室里,一些微型装置发出了阵阵嘎嘎的响声.这不是因为它们出了故障,而是它们的一种前进方式. 日本立命馆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的这种轮状机器人装置直径为4 cm,厚度仅为1 cm,它们通过不断改变形状向前移动.这些轮子的框架... 在日本的一个实验室里,一些微型装置发出了阵阵嘎嘎的响声.这不是因为它们出了故障,而是它们的一种前进方式. 日本立命馆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的这种轮状机器人装置直径为4 cm,厚度仅为1 cm,它们通过不断改变形状向前移动.这些轮子的框架是以一种弹性聚合材料制成,轮辐则由一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这种合金在受热时会缩短,轮子前面的轮辐缩短,会使其形状发生改变,使轮框与地面接触的点向后移动,移到重力中心点的后边.当轮子向前倾斜时,其他轮辐则因受热而再次改变轮框的形状,使轮子向前滚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科学家 机器人 轮子 滚动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