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磁同步电机粒子群滑模观测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静 李贵远 +1 位作者 刘杰 崔安迪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167,共7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传统滑模观测器存在高频滑模噪声,从而导致精度低、较大抖振以及相位延迟的问题,以及使用固定的滑模参数会使估算精度受到参数干扰而产生误差的情况,造成控制精度比较低,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超螺旋滑模...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传统滑模观测器存在高频滑模噪声,从而导致精度低、较大抖振以及相位延迟的问题,以及使用固定的滑模参数会使估算精度受到参数干扰而产生误差的情况,造成控制精度比较低,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IPSO)算法超螺旋滑模观测器作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改进方法。该方法首先进行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然后建立超螺旋滑模观测器,最后应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超螺旋算法采用积分形式来消除高频噪声,减小误差抖振以及相位延迟。引入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滑模观测器参数进行滑模参数寻优,通过在线调整滑模系数可以获得较高的收敛速度和稳态精度。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抑制系统抖振,减小相位延迟,且估计精度高,进一步说明该策略在电动汽车中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超螺旋滑模观测器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滑模参数 高频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模型的载货车辆动态参数滑模控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船斌 方琳 +1 位作者 童宝宏 郑近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4-264,共11页
为改善载货车辆极限状态的操纵稳定性和侧翻稳定性,在非线性工作域内进行主动横摆和侧倾力矩的改进型滑模控制,实现载货车辆横摆-侧倾运动的联合控制。利用扇形域建立非线性悬架和轮胎的T-S模型,结合模糊观测器获取悬架和轮胎动态模型... 为改善载货车辆极限状态的操纵稳定性和侧翻稳定性,在非线性工作域内进行主动横摆和侧倾力矩的改进型滑模控制,实现载货车辆横摆-侧倾运动的联合控制。利用扇形域建立非线性悬架和轮胎的T-S模型,结合模糊观测器获取悬架和轮胎动态模型参数。基于T-S方法的横摆-侧倾联合控制模型,考虑横向载荷偏移对期望横摆角速度的影响,建立横摆状态和侧倾状态滑模面,设计了改进型滑模方法的动态滑模参数,并对控制系统进行Lyapunov稳定性分析。在Trucksim中采用Sine with Dwell转向输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结合模糊观测器的T-S方法能够准确模拟模型参数的非线性变化,动态滑模参数具有不同路面摩擦状态的自适应性,结合T-S模型的动态参数滑模方法能显著提高载货车辆极限状态下的稳定性,控制性能优于传统滑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货车辆 非线性系统 联合控制 T-S模型 动态滑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观测器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变参数滑模控制 被引量:29
3
作者 黄依婷 沈建新 +1 位作者 王云冲 陈毅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6835-6845,共11页
在采用传统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方法的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PMSM)伺服系统中,阶跃位置响应会在系统参数变化时发生超调或响应速度变慢。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变参数滑模控制(variable ... 在采用传统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SMC)方法的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PMSM)伺服系统中,阶跃位置响应会在系统参数变化时发生超调或响应速度变慢。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变参数滑模控制(variable parameter sliding mode control,VSMC)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观测器观测系统的惯量和负载转矩,并将二者的观测值代入到VSMC滑模面参数的计算式中,计算出不同工况下的滑模面参数,实现变参数控制。同时,还提出获取该计算式的两种方法——解析分析法和拟合法。仿真和实验均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证明VSMC可使系统在转动惯量等参数发生变化时仍然能够快速且无超调地跟随阶跃的位置指令,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位置伺服系统 参数滑模控制 最小二乘法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机驱动振动系统的麻雀优化滑模同步控制 被引量:4
4
作者 贾一君 张楠 +1 位作者 安兆喆 吴世玲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0-726,共7页
针对双机驱动振动系统中,直流电机与振动质体机电耦合工况下电机转速难以实现同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结构的双电机麻雀优化滑模同步控制算法。首先,建立了该型振动系统的机电耦合模型,借助拉格朗日方程求解了该型振动系统的... 针对双机驱动振动系统中,直流电机与振动质体机电耦合工况下电机转速难以实现同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结构的双电机麻雀优化滑模同步控制算法。首先,建立了该型振动系统的机电耦合模型,借助拉格朗日方程求解了该型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随后,采用主从控制结构,并利用麻雀算法对滑模参数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对主电机转速与主从电机相位差的有效控制;最后,搭建了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验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主从结构的麻雀优化滑模算法对双机驱动振动系统的同步控制效果好,主电机转速与预设转速之差小于0.5 rad/s,主从电机相位差小于0.1 rad;振动系统x方向位移接近于0 m,y方向运动表现为-0.02 m~0.02 m的弦类往复波动,满足振动机械工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振动系统 主从控制结构 滑模控制器 滑模参数 机电耦合模型 MTLAB/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刷直流电机反电势自适应滑模观测 被引量:32
5
作者 郭鸿浩 周波 +2 位作者 左广杰 唐国芬 许恩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42-149,共8页
采用转矩环取代传统的电流环,可减小非理想反电势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C motor,BLDCM)的转矩脉动,提高其控制性能,而转矩环中反馈转矩计算的关键在于绕组反电势的准确获取。建立考虑参数偏差的滑模观测器(sliding-mode observer,SMO... 采用转矩环取代传统的电流环,可减小非理想反电势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C motor,BLDCM)的转矩脉动,提高其控制性能,而转矩环中反馈转矩计算的关键在于绕组反电势的准确获取。建立考虑参数偏差的滑模观测器(sliding-mode observer,SMO)对反电势进行实时观测,定量分析了定子电阻偏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分析表明反电势观测的稳态误差等于电阻偏差量与电流的乘积。为消除这一影响,利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定子电阻参数辨识的自适应率,在线辨识得到的电阻参数用于调整SMO的系数矩阵,构成了新型的自适应滑模观测器。最后,利用RT-LAB实时控制器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证明了所提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观测无刷直流电机反电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机 反电势 参数辨识:滑模观测器 自适应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控转向系统转角预测滑模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贺林 徐子昂 +3 位作者 黄春荣 龚超 李书华 石琴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0-2208,共9页
线控转向是智能底盘的关键技术之一,转角高精度跟踪是线控转向的控制核心目标,基于混合控制理论,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扰动转矩观测的转向角跟踪预测滑模控制方法,采用滑模控制作为核心算法,以适配线控转向系统动力学中的非线性特性,采用... 线控转向是智能底盘的关键技术之一,转角高精度跟踪是线控转向的控制核心目标,基于混合控制理论,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扰动转矩观测的转向角跟踪预测滑模控制方法,采用滑模控制作为核心算法,以适配线控转向系统动力学中的非线性特性,采用比例积分观测器估计总扰动转矩并补偿系统的不良影响,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对滑模面参数进行优化,在装配有电机线控转向系统的实验车上对所设计的混合控制方法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预测滑模控制器能够实现较优的转角跟踪性能,以及比例积分观测器可以准确地估计系统总集成扰动转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转向 滑模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PI观测器 滑模参数优化 扰动转矩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ffect of bionic V-riblet non-smooth surface on tire anti-hydroplaning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海超 王国林 +1 位作者 杨建 薛开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900-3908,共9页
Inspired by the idea that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s(BNSS) can reduce fluid adhesion and resistance, and the effect of bionic V-riblet non-smooth structure arranged in tire tread pattern grooves surface on anti-hydrop... Inspired by the idea that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s(BNSS) can reduce fluid adhesion and resistance, and the effect of bionic V-riblet non-smooth structure arranged in tire tread pattern grooves surface on anti-hydroplaning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The physical model of the object(model of V-riblet surface distribution, hydroplaning model) and SST k-ω turbulence model were established for numerical analysis of tire hydroplaning. With the help of a orthogonal table L16(45), the parameters of V-riblet structure design compared to the smooth structure were analyzed, and obtained the priority level of the experimental factors as well as the best combination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experimen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V-riblet structure can reduce water flow resistance by disturbing the eddy movement in boundary layers. Then, the preferred type of V-riblet non-smooth structure wa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ire grooves for hydroplan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ionic V-riblet non-smooth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hydroplaning velocity and improve tire anti-hydroplaning performance. Bionic design of tire tread pattern grooves is a good way to promote anti-hydroplaning performance without increasing additional groove space, so that tire grip performance and roll noise are avoided due to grooves space enlar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E anti-hydroplaning bionic non-smooth surfaces(BNSS)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