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升降轨InSAR数据的高山峡谷区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伟 陈宏 +8 位作者 纪成亮 杨庆义 席文勇 孙旭 张勇 于天文 倪冰冰 徐智慧 李德营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3,共10页
近年来,反映地表变形因子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数据被逐渐引入到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然而这些研究未考虑SAR影像差异,特别是在高山峡谷区InSAR升、降轨成像效果差别大,对地表变形的反... 近年来,反映地表变形因子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数据被逐渐引入到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然而这些研究未考虑SAR影像差异,特别是在高山峡谷区InSAR升、降轨成像效果差别大,对地表变形的反映存在较大误差。为了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更加准确地使用InSAR数据,选择象鼻岭水电站库区作为研究区,经过指标因子相关性分析后,选择了和高山峡谷区滑坡发生相关的11个孕灾因子与升、降轨InSAR变形数据组合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比较是否使用变形数据和使用不同变形数据之间的结果发现,在易发性评价中补充采样点较稀疏的升轨数据反而会降低易发性评价精度,补充采样点较多的降轨数据能一定程度上提高2.7%的易发性精度(AUC=0.9248)。研究表明,InSAR变形数据作为因子引入滑坡易发性评价中会影响评价结果,在高山峡谷区选用合适的InSAR变形数据可提高易发性评价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INSAR 升降轨数据 高山峡谷区 象鼻岭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湖南省临湘市为例
2
作者 刘晓东 肖婷 +3 位作者 王璨 王李昌 覃佐辉 黄伟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7,共14页
开展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是制定防灾减灾措施的关键,针对目前诸多易发性研究在空间捕捉和非线性拟合的不足,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的区域滑坡易发性建模框架。以湖南省临湘市为研究对象,综合选取高程、... 开展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是制定防灾减灾措施的关键,针对目前诸多易发性研究在空间捕捉和非线性拟合的不足,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的区域滑坡易发性建模框架。以湖南省临湘市为研究对象,综合选取高程、工程岩组等12个孕灾因子,建立GNN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并与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模型的滑坡易发性结果均符合区域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极高/高易发区在研究区东部及东南部呈离散、不连续分布,该区域水系密集、斜坡结构较破碎松散。模型划分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GNN模型在评价中具有最好的分区效果,AUC值(0.941)、准确率(0.744)、召回率(0.827)、F1分数(0.709)均显著高于LR和RF。这表明GNN模型能更好地捕捉滑坡的空间信息,能有效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图神经网络 临湘市 随机森林 逻辑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InSAR与机器学习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应 吴彩燕 +5 位作者 王立娟 应欣翰 蒙齐 袁怡 廖军 马世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8,共8页
综合运用InSAR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四川省金阳县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通过解译滑坡更新数据集,基于12个评价因子,在Python环境下使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3种模型进行训练,完成滑坡易发性制图,并采用ROC... 综合运用InSAR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四川省金阳县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通过解译滑坡更新数据集,基于12个评价因子,在Python环境下使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3种模型进行训练,完成滑坡易发性制图,并采用ROC曲线等验证模型预测性能。对负样本进行优化,使用机器学习得到样本优化后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并利用地表LOS向形变速率对其进行更新。结果表明,3种机器学习模型均具有较好的分区效果,XGBoost模型制图效果最佳,样本优化后模型精度最高,AUC值达到0.95。通过SBAS-InSAR技术获取地表形变速率可以减少分区错误,同时赋予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SBAS-InSAR 机器学习 样本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统计与机器学习模型耦合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山东 李军 +2 位作者 江兴元 杨义 赵荣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7-1839,共13页
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的一种重要手段,易发性评价模型的选取和优化至关重要。以思南县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层、土地利用、年平均降雨量等16个评价因子,采用频率比(frequency ratio,FR)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uppo... 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的一种重要手段,易发性评价模型的选取和优化至关重要。以思南县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层、土地利用、年平均降雨量等16个评价因子,采用频率比(frequency ratio,FR)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相耦合,引入网格搜索方法来获取SVM模型、RF模型及其耦合模型最优参数组合并用于模型训练,最终构建SVM、RF、FR-SVM及FR-RF模型对整个研究区进行滑坡易发性预测,并进行了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验证。结果表明:与单一机器学习模型相比,耦合机器学习有更多的滑坡灾害样本落于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有更高的准确率。单一模型中,RF模型有较多的滑坡灾害样本落于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耦合模型中,FR-RF模型有较多的滑坡灾害样本落于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且FR模型和FR-RF模型中没有滑坡灾害样本落在极低易发区,表明无论是单一模型还是耦合模型,RF模型的性能优于SVM模型。4种模型的ROC预测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316、0.8439、0.8644、0.9104,说明FR模型与RF模型结合的耦合模型有更高的准确率,该模型更适用于思南县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可为当地滑坡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频率比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 耦合模型 ROC曲线 思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AP的可解释机器学习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崔婷婷 安雪莲 +2 位作者 孙德亮 陈东升 朱有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72,共20页
机器学习在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中因其训练复杂且预测结果难以解释而发展受限。通过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结合机器学习模型揭示各影响因子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增强模型可信度与可解释性。以三峡库区忠县为研究区,通过... 机器学习在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中因其训练复杂且预测结果难以解释而发展受限。通过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结合机器学习模型揭示各影响因子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增强模型可信度与可解释性。以三峡库区忠县为研究区,通过随机森林、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以及深度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贝叶斯优化算法分别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利用混淆矩阵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开展评价精度验证;基于4种分级方法得到滑坡易发性区划图;通过SHAP分析影响滑坡发育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XGBoost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0.817)高于随机森林的AUC值(0.803)和深度随机森林的AUC值(0.806);不同分级方式下的易发性区划图分布差异很大,其中基于相等间隔法和XGBoost模型的分级效果相对更好,极高-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和东北部,特别是长江及其支流两岸。SHAP图揭示各主导因子不同特征值对滑坡发育有明显差异,高程和距河流距离是研究区滑坡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滑坡发育贡献显著。本研究的XGBoost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模型可解释性强,为滑坡灾害的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GBoost 深度随机森林 SHAP 三峡库区 滑坡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时序InSAR形变和LightGBM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6
作者 朱颖 张强 +7 位作者 文海家 冀琴 朱星 张廷斌 孙德亮 唐云辉 赵建军 李长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1-562,共12页
采用时序InSAR(time-serie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S-InSAR)技术获取云阳县视向形变速率,将其分解为垂直向和斜坡向形变速率作为InSAR形变因子,结合静态孕灾因子构建LightGBM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采用SHAP(SHa... 采用时序InSAR(time-serie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S-InSAR)技术获取云阳县视向形变速率,将其分解为垂直向和斜坡向形变速率作为InSAR形变因子,结合静态孕灾因子构建LightGBM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采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算法揭示滑坡主导因素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云阳县28.15%区域为中等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长江及支流沿岸,与历史滑坡分布吻合. SHAP算法分析显示,高程、土地利用与距河流距离是云阳县滑坡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相较于传统静态模型(AUC=0.819 5,AUC全称为area under curve),引入InSAR因子后模型的AUC提升至0.830 2,说明InSAR形变信息可有效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精度,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InSAR 地表动态形变 LightGBM算法 SHAP 滑坡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SBAS-InSAR形变与机器学习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7
作者 李文东 叶禹 +2 位作者 李霞 魏伟 辛存林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1,146,共7页
本文综合运用InSAR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甘肃省夏河县北部滑坡重点区进行易发性评价,将SBAS-InSAR获取的形变信息作为动态评价因子参与到11个静态因子中,使用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R)、极端梯度提示(XGBoost)3种模型进行易发性评价,并... 本文综合运用InSAR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甘肃省夏河县北部滑坡重点区进行易发性评价,将SBAS-InSAR获取的形变信息作为动态评价因子参与到11个静态因子中,使用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R)、极端梯度提示(XGBoost)3种模型进行易发性评价,并对其评价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3种评价模型中,XGBoost模型性能最佳,且加入形变量后的XGBoos模型评价精度高于仅使用静态因子的XGBoost模型,其综合性能指标AUC值达0.93,召回率、准确率、F1分数分别达0.896、0.894、0.898。因此,将SBAS-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量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可以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并能增加评价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机器学习 SBAS-InSAR 评价因子 夏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法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洪洋 任晓莹 李志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5,共8页
为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基于野外调查和历史滑坡数据,将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法应用于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利用分形理论定量研究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再进一步利用信息量法得到各二级影响因子的信息量值,通过综合分维... 为减少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基于野外调查和历史滑坡数据,将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法应用于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利用分形理论定量研究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再进一步利用信息量法得到各二级影响因子的信息量值,通过综合分维值和信息量值得到综合信息量值,以此值对研究区进行易发性分区。结果表明:影响因子中的坡度、工程地质岩组、高程及植被等与滑坡呈二阶累计和分形分布,而其他影响因子与滑坡呈一阶累计和分形分布,通过其分维值,确定影响因子与滑坡之间的定量关系。极低、低、中、高、极高易发性区面积占比分别为5.24%、8.84%、35.06%、39.21%、11.65%,其中,年降雨量大于1600 mm、坡度20~30°和高程900~1100 m等影响因子为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信息量法 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 分形理论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样本优化与深度特征提取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9
作者 徐金鸿 李清泉 +1 位作者 韦春桃 赵芹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200,210,共12页
[目的]探究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准确的非滑坡样本采样方法和特征提取优异的评价模型,为区域滑坡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在缓冲区采样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自编码器(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CAE)的非滑坡样... [目的]探究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准确的非滑坡样本采样方法和特征提取优异的评价模型,为区域滑坡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在缓冲区采样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自编码器(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CAE)的非滑坡样本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学习滑坡样本的特征,利用重构误差筛选和优化非滑坡样本。在评价模型方面,引入卷积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到残差网络(ResNet)中,构建ResNet-CBAM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以捕捉更深层次、更复杂且更具代表性的特征。试验以三峡库区重庆市万州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高程等12个影响因子,采用SVM,DNN,CNN和ResNet-CBAM 4种模型,对缓冲区采样和基于CAE优化采样的评价精度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相同评价模型下,基于CAE优化的非滑坡样本采样策略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在相同采样策略下,ResNet-CBAM模型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_(1)分数和AUC等指标上均优于其他模型;各模型的评价结果具有相似性,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等植被覆盖度低、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使用了基于CAE优化采样的ResNet-CBAM模型表现出更优的预测效果,更适宜于该区域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结论]万州区滑坡易发性指数较高,区域内存在大量潜在滑坡风险区。基于CAE优化的非滑坡样本采样策略和ResNet-CBAM评价模型能有效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滑坡样本 卷积自编码器 残差网络 卷积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InSAR形变的麻阳苗族自治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10
作者 倪冰冰 李德营 +3 位作者 郭铭 佘祥杰 赵文婕 次仁欧珠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223,共12页
滑坡灾害严重威胁着麻阳苗族自治县(简称“麻阳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区域滑坡易发性预测精度,以麻阳县为研究区,基于10种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和历史滑坡数据,构建了滑坡易发性评价的随机森林模型,再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 滑坡灾害严重威胁着麻阳苗族自治县(简称“麻阳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提高区域滑坡易发性预测精度,以麻阳县为研究区,基于10种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和历史滑坡数据,构建了滑坡易发性评价的随机森林模型,再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形变数据以5种方式应用于滑坡易发性评价,最后根据滑坡有效预测比评估了该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显示:基于InSAR形变等级和滑坡易发性等级构建的评价矩阵能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的预测精度,其中采用InSAR解译结果补充滑坡样本并考虑形变等级的方式精度最高,其滑坡有效预测比达到0.904。该方法预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可为麻阳县滑坡风险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滑坡有效预测比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随机森林模型 麻阳苗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组合模型的川西滑坡易发性评价不确定性分析
11
作者 伍剑波 丁明涛 +5 位作者 孙东 杨涛 李强 覃亮 胡骁 罗小惠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1,共11页
川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滑坡灾害点多面广、危害大,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对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将滑坡与非滑坡样本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独立性和显著性检验选出10个因子,采... 川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滑坡灾害点多面广、危害大,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对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将滑坡与非滑坡样本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独立性和显著性检验选出10个因子,采用频率比(FR)、信息量(Ⅳ)、确定性系数(CF)等3种模型及各自与逻辑回归(LR)组成的3种耦合模型(FR-LR、IV-LR、CF-LR)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运用频率比、易发指数统计法、ROC曲线评估模型质量与精度。结果表明:6种模型的AUC值范围为0.85~0.88,耦合模型的评价结果更合理、评价精度更高,以IV-LR模型表现最优;耦合模型能有效降低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可显著改善对应单模型易发等级空间分布异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滑坡易发性评价 因子筛选 耦合模型 不确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因子优化TSES法选择负样本及其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玉龙 朱路路 +1 位作者 徐敏 缪海波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199,共8页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合理的滑坡负样本会影响滑坡易发性评价,从而影响到滑坡灾害的防治,因此提供一种合理的负样本选取方法变得尤为关键。以西藏米林市的古滑坡为例,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坡位、距道路距...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合理的滑坡负样本会影响滑坡易发性评价,从而影响到滑坡灾害的防治,因此提供一种合理的负样本选取方法变得尤为关键。以西藏米林市的古滑坡为例,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坡位、距道路距离、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土地利用类型10类环境因子,使用Relief算法计算环境因子的贡献值并依据贡献值优化选择环境因子;基于环境因子优化的目标空间外向化采样法(target space exteriorization sampling,简称TSES)选择负样本,作为性能优异的随机森林模型的输入变量;之后结合优化的环境因子和正或负样本预测米林市的滑坡易发性,并用混淆矩阵和ROC曲线评价构建模型的性能。为检验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采用耦合信息量法和TSES法选择滑坡负样本并构建随机森林模型,与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的评价效果较好,其ACC为93.7%、AUC为0.987,均高于耦合信息量、TSES法构成的模型。环境因子优化的TSES法能够提高模型的精度,解决多因子作为约束条件取样中因子选取的问题,为滑坡易发性评价采集负样本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RELIEF算法 负样本 环境因子优化TSES法 随机森林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信息量支持下融合InSAR形变特征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海平 万俊辉 +2 位作者 陈兰兰 范永超 陈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8-724,共7页
使用SBAS-InSAR处理六盘水市水城区2018-07~2019-08共69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获取地表形变作为动态评价因子,用于完善传统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缺乏动态特征数据应用的问题。结果表明,使用10种静态评价因子融合InSAR形变特征数据作为动... 使用SBAS-InSAR处理六盘水市水城区2018-07~2019-08共69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获取地表形变作为动态评价因子,用于完善传统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缺乏动态特征数据应用的问题。结果表明,使用10种静态评价因子融合InSAR形变特征数据作为动态评价因子,在耦合层次分析法与信息量法的加权信息量模型下对比仅使用静态特征数据,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 02和0.888 68,模型性能提升约13.3%;再将历史灾害点叠加于2种分区图下检验分区精度,相比于未融入形变特征,融入形变特征可纠正约12.44%的误分类区域,能较好地提升分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矩阵 静态特征数据 InSAR形变特征数据 加权信息量 滑坡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数理模型及其融合的察雅县城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尤 张佳佳 +3 位作者 殷红 陈龙 高波 李洪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12452-12460,共9页
不同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的选择将得到差异化的空间预测结果,筛选出最优的模型是提高滑坡空间预测精度的有效方法。以西藏察雅县城滑坡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类8个评价因子,在采用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频率比(frequency ratio,... 不同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的选择将得到差异化的空间预测结果,筛选出最优的模型是提高滑坡空间预测精度的有效方法。以西藏察雅县城滑坡为研究对象,选取了3类8个评价因子,在采用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频率比(frequency ratio,FR)、信息量(information,I)和证据权(weight-of-evidence,WoE)4种单一模型评价研究区滑坡易发性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归一化融合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融合方法对4种单一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融合,得到6组滑坡易发性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6种模型从低易发区到极高易发区,频率比值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且高、极高易发性等级区内频率比值之和与总值之比均超过97%,均有效地评价了研究区滑坡的易发性。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效果,显示主成分分析融合模型、证据权模型和信息量模型具有较高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综合高、极高易发区频率比值结果来看,使用PCA融合后的评价模型效果更佳。研究填补了藏东高原山区多模型对比研究的欠缺,为该地区的滑坡预测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融合方法 数理模型 西藏昌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纲统一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国营 刘平 +2 位作者 张凯 武倩倩 李玉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9,共12页
以往的区域性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多以对比不同评价模型结果和改进模型为主,而忽视了所选致灾因子的信息保留以及因子量纲如何统一的问题。为探究致灾因子的相关性和量纲对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影响,以甘肃省靖远县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选取... 以往的区域性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多以对比不同评价模型结果和改进模型为主,而忽视了所选致灾因子的信息保留以及因子量纲如何统一的问题。为探究致灾因子的相关性和量纲对易发性评价结果的影响,以甘肃省靖远县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和地形起伏度等12个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的新因子参与易发性评价,并采用数据标准化、滑坡密度和信息量值替代法统一致灾因子的量纲,最后基于GIS平台绘制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图。通过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易发性评价结果精度。结果表明:在信息量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感知机模型中,经主成分分析处理的因子得到的模型评价结果精度更高,采用信息量值替代法统一因子的量纲能够进一步提升逻辑回归和感知机模型的评价结果精度;同时,3种评价模型中感知机模型的结果精度最高(AUC=0.9367),优于信息量模型(AUC=0.9173)和逻辑回归模型(AUC=0.9272),是该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理想模型,应优先考虑。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致灾因子 主成分分析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感知机模型 量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回归-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的公路沿线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沛文 何书 +1 位作者 鲜木斯艳·阿布迪克依木 叶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6,共10页
为了弥补模糊层次分析中构造模糊关系矩阵主观性较强的不足,构建了一种基于逻辑回归-模糊层次分析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以崇义县X387公路为例,基于实地调查,共获取198处滑坡数据。在综合分析滑坡孕育特征基础上,选取11个评价因子:坡... 为了弥补模糊层次分析中构造模糊关系矩阵主观性较强的不足,构建了一种基于逻辑回归-模糊层次分析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以崇义县X387公路为例,基于实地调查,共获取198处滑坡数据。在综合分析滑坡孕育特征基础上,选取11个评价因子:坡度、坡向、高程、平面曲率、距道路距离、距水系距离、降雨、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土地利用分类。采用逻辑回归对评价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用于构造模糊关系矩阵,进而构建逻辑回归-模糊层次分析耦合模型。将耦合模型应用于山区公路沿线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耦合模型的滑坡预测成功率达到90.70%,与单一的逻辑回归模型和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相比,预测精度分别提高约7.10%和2.15%。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耦合模型是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可为公路沿线滑坡防治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逻辑回归 模糊层次分析法 加权频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InSAR形变速率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焱焱 朱纪朋 +2 位作者 郭国 王鹏 潘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90,共13页
以巴东县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地形、地质、人文和人类工程活动四个方面选取了14个静态滑坡因子,并采用时序InSAR技术提取了研究区地表形变速率作为动态滑坡因子。为消除不同滑坡因子间的量纲差异,在ArcGIS平台对滑坡因子进行分级并计算... 以巴东县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地形、地质、人文和人类工程活动四个方面选取了14个静态滑坡因子,并采用时序InSAR技术提取了研究区地表形变速率作为动态滑坡因子。为消除不同滑坡因子间的量纲差异,在ArcGIS平台对滑坡因子进行分级并计算了各等级频率比(frequency ratio,FR),与滑坡点进行空间关联,从而构建了滑坡易发性评价数据集。此外,建立滑坡易发性随机森林评价模型,开展了模型精度分析,并比较了有无形变因子情况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引入地表形变因子时模型的AUC值由0.86提高至0.87,且易发性分区结果更加合理。巴东县城区的滑坡高易发区域主要集中于河流沿岸地区,低易发区域主要分布在离河流较远,植被茂密,海拔较高的区域。通过对典型滑坡进行形变速率时序分析,发现其随着时间发生缓慢变形,具有动态变化特征,需要加强监测。文中所提供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方法可为区域发展提供指导,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InSAR形变速率 随机森林 ARCGIS 巴东县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金沙江流域浅层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鹏 文刚 +5 位作者 何展昌 王官洋 陈磊 申晓畅 王开正 唐鸿磊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3-70,共18页
【目的】我国西南山区金沙江流域孕灾环境复杂,浅层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亟需构建合适的、准确的区域浅层滑坡易发性评价分区图,指导灾害防治措施布置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法】对比经典数... 【目的】我国西南山区金沙江流域孕灾环境复杂,浅层滑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亟需构建合适的、准确的区域浅层滑坡易发性评价分区图,指导灾害防治措施布置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法】对比经典数理统计模型—逻辑回归模型,选取梯度提升决策树和随机森林两种机器学习模型对金沙江流域昭通市进行浅层滑坡易发性评价。基于2369个历史滑坡灾害数据,选取坡度、坡向、地貌、土壤、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NDVI、地震烈度和年均降雨量等14个评价因子,对研究区构建了三个浅层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结果】结果显示:(1)三种模型浅层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的AUC值均大于0.800,两种机器学习模型的表现优于逻辑回归模型;(2)随机森林模型的准确度最高,其AUC值和Kappa系数分别为0.910和0.907,在各类区域识别的高易发和较高易发区与实际的滑坡分布一致性较高,且过拟合现象较弱;(3)随机森林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在此类孕灾机理复杂多样的区域均能得到良好体现,其评价结果较其他两种模型能够更全面地考虑各类致灾环境。【结论】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模型能够较好地评估金沙江流域在复杂孕灾环境下的浅层滑坡易发性,有助于指导该区域的防灾减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浅层滑坡易发性评价 逻辑回归 梯度提升决策树 随机森林 金沙江流域 滑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甘肃岷县地震滑坡为例 被引量:28
19
作者 沈玲玲 刘连友 +1 位作者 许冲 王静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8,共10页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了MS6.6级地震(岷县地震),本文以这次地震烈度Ⅷ度区为研究区,根据地震前后遥感影像解译出来的2330个地震滑坡数据,以坡度、坡向、水系、岩性和断层为因子图层,分别应用模糊逻辑法,信息量模型...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了MS6.6级地震(岷县地震),本文以这次地震烈度Ⅷ度区为研究区,根据地震前后遥感影像解译出来的2330个地震滑坡数据,以坡度、坡向、水系、岩性和断层为因子图层,分别应用模糊逻辑法,信息量模型及Shannon熵改进的信息量模型,对研究区的地震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滑坡的高易发性地区位于研究区的中间部分,以及水系0~50m这一缓冲区范围内,离水系越近滑坡易发性等级越高;②应用ROC曲线对3个模型的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信息量模型和Shannon熵改进的信息量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488,0.8502;模糊逻辑模型的AUC值为0.7640,表明前两个模型的表现较好,而模糊逻辑模型相对来说表现一般;③通过对比3个模型中各等级易发性所占的面积比例和各等级易发性中滑坡数目占总数比例,表明Shannon熵改进后的模型更适用于灾害风险评价以及应急风险管理等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地震 模糊逻辑 信息量模型 Shannon熵 滑坡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SVM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选择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于宪煜 胡友健 牛瑞卿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8,2,共6页
为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精度和准确性,利用粗糙集理论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选择。以三峡库区秭归到巴东段为研究区,首先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变换对初始滑坡评价因子进行筛减与合并,将剩余的评价因子分为控制因素和... 为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精度和准确性,利用粗糙集理论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选择。以三峡库区秭归到巴东段为研究区,首先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变换对初始滑坡评价因子进行筛减与合并,将剩余的评价因子分为控制因素和影响因素,采用粗糙集理论分别对其进行属性约简,生成核因子集。然后,利用核因子集对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得到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其预测精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6.9%和0.939。最后,将两种传统的对所有滑坡评价因子一同进行筛选的方法用于该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并将传统方法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滑坡评价因子选择方法的精度和准确性均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评价因子筛选 粗糙集理论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