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BAS-InSAR的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滑坡形变分析
1
作者 刘奕凡 余波 +1 位作者 黎杰 黄瑞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77,共5页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位于地质环境脆弱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需要进行大范围滑坡隐患识别。以龙羊峡—李家峡库坝群段为研究区域,采用SBAS-InSAR方法形成小基线干涉像对,利用振幅离差指数和相干性系数法选取PS点(永久散射体),... 黄河上游干流库坝群段位于地质环境脆弱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需要进行大范围滑坡隐患识别。以龙羊峡—李家峡库坝群段为研究区域,采用SBAS-InSAR方法形成小基线干涉像对,利用振幅离差指数和相干性系数法选取PS点(永久散射体),利用KS统计检验方法选取DS点(分布式散射体),通过时序形变解算得到研究区地表形变速率和形变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形变速率为-80~50 mm/a,其中大部分区域形变速率为-10~10 mm/a,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结合坡度与形变速率分析,识别出研究区域滑坡隐患点13处;距拉西瓦水电站右岸库区仅1 km的果卜坡体坡顶下方滑坡后缘处形变速率最大达80 mm/a,坡顶形变量逐年递增,2021—2024年累积形变量达到3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形变 SBAS-InSAR PS选点 DS选点 黄河上游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匹配的露天矿滑坡形变场监测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慧慧 王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125,共6页
针对利用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提取全色遥感影像特征点时存在数量少、分布不均、影响滑坡形变场监测效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SIFT与CSIFT(Colored 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进行滑坡形变场... 针对利用SIFT(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提取全色遥感影像特征点时存在数量少、分布不均、影响滑坡形变场监测效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SIFT与CSIFT(Colored 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进行滑坡形变场标定的方法。该方法利用SIFT算法分别处理全色影像和多光谱融合影像,利用CSIFT算法处理多光谱融合影像,将3个过程提取的互不相同的特征点进行叠加,得到更多的特征点。以抚顺西露天煤矿南帮滑坡为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充分利用3种不同影像匹配过程的特点,大大增加了特征点数量,使得生成的滑坡形变场更加精确,所圈定的滑坡范围更加准确,且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大型滑坡的大变形形变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形变 高分影像 多光谱融合影像 SIFT算法 CSIF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S的滑坡形变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进 刘根友 +2 位作者 王彬彬 胡玉坤 段鹏硕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2-186,共5页
以四川理县一地质滑坡为例,分析扫描点空间位置的理论精度,探讨点云数据获取以及点云过滤、点云拼接、地理参考等数据预处理的关键技术,给出一套比较直观、全面的滑坡形变分析方法,包括基于点云比较的形变分析、基于TIN比较的形变分析... 以四川理县一地质滑坡为例,分析扫描点空间位置的理论精度,探讨点云数据获取以及点云过滤、点云拼接、地理参考等数据预处理的关键技术,给出一套比较直观、全面的滑坡形变分析方法,包括基于点云比较的形变分析、基于TIN比较的形变分析、基于特征点的形变分析以及基于DEM的形变分析。为了充分利用非地面点云数据,提出一种提取滑坡区域电线杆、树干的几何特征来分析滑坡水平变化的新方法。通过分析得到的滑坡形变量与GNSS远程实时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S 点云 点云预处理 特征点 滑坡形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山早滑坡形变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犇 缪海波 +1 位作者 马闯 朱隆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5-179,共5页
台风暴雨诱发滑坡具有突发性,调查难度较大。以台风“利奇马”期间发生的山早滑坡为例,基于滑坡发生前的升轨哨兵一号2017年9月12日至2019年8月9日的24景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分析了该时段滑坡的时序累积变形,并结合气象资料进一步... 台风暴雨诱发滑坡具有突发性,调查难度较大。以台风“利奇马”期间发生的山早滑坡为例,基于滑坡发生前的升轨哨兵一号2017年9月12日至2019年8月9日的24景数据,采用SBAS-InSAR技术分析了该时段滑坡的时序累积变形,并结合气象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滑坡体地表形变的规律。结果表明,山早滑坡发生前的形变主要划分为滑坡体蠕变阶段、滑坡体前缘变形显著增加并向坡体中部逐渐扩大阶段、滑坡体后缘加速变形阶段3个阶段;滑坡体上InSAR监测点垂直方向的形变速率及累积变形数据显示坡体前缘及中部形变速率和累计变形较小,变形主要集中在滑坡体的后缘,其形变速率和累计沉降最大分别可达40 mm/a和320 mm,该滑坡为推移式滑坡。研究结果为滑坡的早期识别及监测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滑坡灾害的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早滑坡 滑坡形变 哨兵一号 SBAS-InSAR 台风“利奇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entinel-1A的时序干涉测量探测蒲县滑坡形变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二涛 李豪 +2 位作者 雍琦 付波霖 范冬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447-7454,共8页
利用覆盖山西蒲县地区的24景Sentinel-1A升轨影像,分别采用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与短基线集雷达干涉(SBAS)技术对研究区域2019-01—2019-12的地表进行时序形变监测,获取蒲县地区疑似滑坡体位置、范围及滑坡速率,并对两... 利用覆盖山西蒲县地区的24景Sentinel-1A升轨影像,分别采用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与短基线集雷达干涉(SBAS)技术对研究区域2019-01—2019-12的地表进行时序形变监测,获取蒲县地区疑似滑坡体位置、范围及滑坡速率,并对两种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深入分析滑坡隐患的可能性成因。结果表明,两种时序InSAR技术采集的形变信息大致相同,蒲县大部分地区趋于稳定状态,年平均形变速率在-10~10 mm/a;其中存在4处位置一致、形变明显的疑似滑坡点,分别是半沟村罗克线两侧、水泉窊015乡道附近、郭家山周边及井子洼村赵克路沿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InSAR 山西蒲县 Sentinel-1A 滑坡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SBAS-InSAR的藕塘滑坡灾害时序变形特征分析
6
作者 李新宇 殷坤龙 +4 位作者 梁鑫 谢小旭 廖映雪 王诺娜 尹昊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9,共14页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运行以来,水位升降诱发了大量间歇性变形的水库滑坡,开展时序变形监测对理解水库滑坡运动特征和灾害早期预警至关重要。以奉节县藕塘滑坡为例,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运行以来,水位升降诱发了大量间歇性变形的水库滑坡,开展时序变形监测对理解水库滑坡运动特征和灾害早期预警至关重要。以奉节县藕塘滑坡为例,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为基础,使用永久散射体InSAR(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PS-InSAR)、小基线集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SBAS-InSAR)和PS-SBAS-InSAR技术开展经济普适的滑坡变形广域时序性监测,以解决地基传感器获得的点状信息在滑坡演化特征分析方面的缺陷;对2018—2019年藕塘滑坡地区的31景Sentinel-1A升轨数据进行了解算,通过对比地表GNSS数据,评价了3种SAR解算技术的监测效果,并通过对藕塘滑坡的时序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明确了InSAR技术在滑坡运动学特征分析与变形分区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PS-SBAS-InSAR的监测效果最佳,其均方根误差和拟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8967 mm和0.9561;根据InSAR监测结果,将藕塘滑坡划分为弱变形区(-10 mm/a≤v_(slope)≤0 mm/a)、中等变形区(-30 mm/a≤v_(slope)<-10 mm/a)、强变形区(-70 mm/a≤v_(slope)<-30 mm/a);滑坡变形与降雨量、库水位升降密切相关,其在空间上呈现出后部变形最大、前部次之、中部最小,时间上呈现出汛期变形较大、非汛期变形较小的特点;目前藕塘滑坡处于持续蠕滑阶段,表现出前部牵引-后部推移的变形破坏模式。基于该方法的变形特征解译和强度分区为滑坡灾害的精细化监测和早期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形变监测 PS-SBAS-InSAR 早期识别 时间序列分析 藕塘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植被异常和SBAS-InSAR技术的潜在滑坡识别
7
作者 桂富羽 喜文飞 +2 位作者 郭峻杞 白世晗 马奕捷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09,共8页
针对现有滑坡识别方法难以有效识别植被覆盖下的潜在滑坡隐患,文章探索了一种耦合植被异常与SBAS-InSAR技术的潜在滑坡识别方法。以1·22镇雄山体滑坡为研究区,利用时间相近的Sentinel-2影像提取出滑坡植被异常区域,结合SBAS-InSAR... 针对现有滑坡识别方法难以有效识别植被覆盖下的潜在滑坡隐患,文章探索了一种耦合植被异常与SBAS-InSAR技术的潜在滑坡识别方法。以1·22镇雄山体滑坡为研究区,利用时间相近的Sentinel-2影像提取出滑坡植被异常区域,结合SBAS-InSAR技术对Sentinel-1数据处理获取的滑坡体地表形变信息,分析了植被异常与地表形变的关联,并对滑坡发生前的潜在危险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滑坡发生前植被异常区内植被变化和地表形变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关联性。植被异常位于沉降区或沉降区和抬升区之间,且植被异常区植被覆盖度随着沉降速率的增大而降低或随着沉降区和抬升区形变速率差异不断增大而降低。结合植被异常和地表形变信息分析,可以实现对1·22镇雄山体滑坡发生前隐患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滑坡识别 植被异常 SBAS-InSAR技术 1·22镇雄山体滑坡 滑坡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峡谷区滑坡隐患监测与体积反演——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为例
8
作者 周临轩 杨成生 +3 位作者 李祖锋 刘泽伟 于仪 丁慧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0-617,共8页
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为例,基于欧洲空间局提供的Sentinel-1A升降轨SAR数据,定量分析SAR卫星地表监测的可视性及不同坡向坡体形变监测的敏感性,并选取区域内典型滑坡开展精细监测和体积反演研究。结合坡向约束条件,利用升降轨LOS向形变... 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为例,基于欧洲空间局提供的Sentinel-1A升降轨SAR数据,定量分析SAR卫星地表监测的可视性及不同坡向坡体形变监测的敏感性,并选取区域内典型滑坡开展精细监测和体积反演研究。结合坡向约束条件,利用升降轨LOS向形变监测结果对区域内格石滑坡的三维形变场进行反演,结果表明,该滑坡以水平滑移为主,并沿坡向下滑动,最大水平位移速率超100 mm/a,而垂直向及南北向最大年形变速率在40~60 mm/a,且南北向与垂直向形变特征与滑坡表面的局部地形有关。基于矢量倾斜法和质量守恒法对滑坡进行深度及体积反演发现,该滑坡最大深度区域位于滑坡中部,最大深度达52 m,滑坡体积在(2.2~2.8)×10^(7) m^(3)之间,两种方法反演的滑坡深度及体积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典型滑坡监测、防灾减灾及滑坡的影响范围估算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 滑坡隐患早期识别 滑坡三维形变 滑坡深度 滑坡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时序InSAR进行毕节市潜在滑坡识别与形变监测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家勇 邹银先 +3 位作者 刘黔云 张楠 龚伟 李康伦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124,共4页
贵州省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为加强贵州纳雍、黔西两县级区域内潜在滑坡的监测与评估,本文利用2017年3月—2020年7月Sentinel-1 SAR数据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了纳雍... 贵州省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为加强贵州纳雍、黔西两县级区域内潜在滑坡的监测与评估,本文利用2017年3月—2020年7月Sentinel-1 SAR数据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了纳雍、黔西两县级区域内的时序形变结果。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共发现60处疑似滑坡点,在监测时段内,滑坡最大累积形变量达23 cm。最终通过区域内的滑坡点进行实际踏勘,表明本文方法可为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形变 形变监测 INSAR SBAS-InSAR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滑坡灾后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斌 葛大庆 +8 位作者 张玲 李曼 王艳 王毅 张晓博 江利明 柳林 孙亚飞 高斌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74-677,693,共5页
针对2014-09-01大树场镇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后稳定性,从IBIS-L地基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步进频率连续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入手,给出地基InSAR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滑坡灾后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形变演化特征,测量精度达到亚mm级。地... 针对2014-09-01大树场镇大面积山体滑坡灾后稳定性,从IBIS-L地基雷达形变测量原理和关键技术(步进频率连续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入手,给出地基InSAR数据处理流程,获得了滑坡灾后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形变演化特征,测量精度达到亚mm级。地基InSAR结果表明,滑坡体滑动幅度较大的区域位于滑坡体左侧中上部(120mm)和右侧中上部(75mm)。滑动主要由堆积松散土在裂隙水、雨水等作用下造成,产生较大次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 步进频率连续波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滑坡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on stability of accumulation slope by in-situ monitoring test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中 王宏贵 +1 位作者 傅鹤林 刘宝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297-302,共6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induced landslides in accumulation slope and to clarify som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lope performance,artificial rainf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induced landslides in accumulation slope and to clarify som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slope performance,artificial rainfall simulation tests and field synthetic monitoring were carried out on a typical accumulation slope of Shangrui Freeway in Guizhou Province,China.The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accumulation landslides caused by rainfall infiltration are shallow relaxation failure,whose deformation zone lies within the top 0-4 m soil layer.The deformation of slope gradually reduces from the surface,where the greatest deformation lies in,to the deep part of slope.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infiltration during the first 2 h is 86%,and then it reduces gradually with time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of the surface runoff.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infiltration drop to a relatively stable value(50%)after 6 h.Rainfall infiltration causes obvious increase of pore-water pressure,which may result in a reduction of shear strength due to a decrease in effective stress and wetting-induced softening.The double-effect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is the main reason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induced landslides in accumulation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umulation slope STABILITY rainfall infiltration in-situ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