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物质点法的白格滑坡堰塞坝形成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
2
1
作者
钟启明
吴昊
+1 位作者
单熠博
赵鲲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1,43,共8页
为准确模拟堰塞坝的形成过程,在物质点方法中引入了滑动速度依赖型的摩擦系数模型,实现了滑面接触算法的求解,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反演了白格滑坡堰塞坝的形成过程,探讨了滑床底摩擦对堰塞坝成坝模式的影响...
为准确模拟堰塞坝的形成过程,在物质点方法中引入了滑动速度依赖型的摩擦系数模型,实现了滑面接触算法的求解,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反演了白格滑坡堰塞坝的形成过程,探讨了滑床底摩擦对堰塞坝成坝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白格滑坡堰塞坝形成过程可分为滑坡体加速运动、河谷制动和堆积成坝三阶段。白格滑坡速度最大达到45 m/s且最大速度位于滑坡体后缘,而滑坡体前缘受到河床底部摩擦影响,速度不稳定,变化幅度大且比滑坡体后缘早20 s制动。不同滑面接触模式决定了滑坡最终堆积成坝的状态:若采用滑动速度依赖型的摩擦系数模型模拟,则能够真实反映白格滑坡堰塞坝堆积状态;采用滑面的峰值摩擦系数计算,则导致计算的白格滑坡运动距离减小了32%,不能形成完全堵塞金沙江的堰塞坝;而采用残余摩擦系数计算,则导致计算的白格滑坡运动距离增大了12%。研究成果对加深堰塞坝成坝模式的认识具有意义,对于滑坡堰塞坝链生灾害预测及防灾减灾应急抢险处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点法
数值模拟
接触模型
摩擦系数
白格
滑坡堰塞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坝溃决洪水灾害调查与致灾浅析
被引量:
11
2
作者
张新华
薛睿瑛
+3 位作者
王明
余志球
李冰冻
王波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100,共12页
2018年10月10日和11月3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金沙江右岸同一位置先后两次发生滑坡堵江事件并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其堰塞坝分别通过自然泄流和人工开挖泄流槽两种处置方式溃决。其中,第2次滑坡堰塞坝的溃决洪水给下游西藏、...
2018年10月10日和11月3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金沙江右岸同一位置先后两次发生滑坡堵江事件并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其堰塞坝分别通过自然泄流和人工开挖泄流槽两种处置方式溃决。其中,第2次滑坡堰塞坝的溃决洪水给下游西藏、四川和云南3省(自治区)受灾范围内的道路、桥梁、耕地和房屋造成了巨大破坏。为了应对类似的极端、超常规、特大堰塞坝溃决洪水威胁以及相关的基础性研究需要,课题组于2018年12月21日至29日对这次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的下游受灾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考察以受灾最为严重的巴塘县巴曲河与金沙江的交汇口为起点,直至洪水威胁基本消除的梨园水库库区为终点的沿江共计488.6 km受灾河段为主。考察重点为沿岸房屋、道路、桥梁和水利基础设施等受损情况,并对溃决洪水的最大淹没水位(洪痕)、考察时的河道水位、河道两岸堆积的泥沙及其颗粒级配、桥梁致灾水位等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灾情数据与成果,具体包括溃决洪水实测水面线、卵石及泥沙粒径级配以及估算桥梁致灾水位的经验公式,并初步分析了堰塞湖溃决洪水对桥梁的水毁影响,这些成果可为进一步的基础性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白格
金沙江
溃决洪水
灾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地貌特征的滑坡堰塞坝形成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黄健
贺子城
+1 位作者
黄祥
王豪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262,共10页
滑坡堰塞坝是由斜坡失稳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天然坝体,且易溃坝诱发洪水,对沿岸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巨大的威胁。为提升主动减灾防灾能力,急需构建了一种快速预测与判断滑坡堵江成坝能力的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结合遥感技术,提取了70处典...
滑坡堰塞坝是由斜坡失稳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天然坝体,且易溃坝诱发洪水,对沿岸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巨大的威胁。为提升主动减灾防灾能力,急需构建了一种快速预测与判断滑坡堵江成坝能力的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结合遥感技术,提取了70处典型滑坡的地貌特征参数,其中50处为堵江成坝滑坡。运用K-S检验和M-W U检验方法分析了滑坡地貌特征因子的敏感性,利用Boruta算法确定了因子重要度,筛选了滑坡体积、面积、高差、长度及河宽共5个地貌特征参数。基于此,利用Bayes判别法与逻辑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滑坡堰塞坝形成的预测模型,准确率超过90%。选取高重要度且差异显著的因子,利用比值法建立了滑坡堵江成坝阈值判据,实现了滑坡堰塞坝形成的快速判定。统计不同诱因下滑坡地貌特征,对比V-W r经验公式,确定了滑坡堰塞坝形成与诱因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构建不同诱因下滑坡堰塞坝形成预测模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地貌特征
Bayes判别法
逻辑回归
阈值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滑坡堰塞坝越顶溢流破坏的物理模型实验
被引量:
17
4
作者
付建康
罗刚
胡卸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滑坡堰塞坝作为结构松散的堆积物,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上涨,其稳定性不断降低,并存在突然溃坝的风险。以唐家山滑坡堰塞坝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开展符合坝体颗粒级配的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模拟了不同坝后蓄水量、不同水位和不同颗...
滑坡堰塞坝作为结构松散的堆积物,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上涨,其稳定性不断降低,并存在突然溃坝的风险。以唐家山滑坡堰塞坝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开展符合坝体颗粒级配的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模拟了不同坝后蓄水量、不同水位和不同颗粒物质组成条件下坝体渗流、漫顶破坏的整个过程。监测结果显示:堰塞坝漫顶溃坝主要分为渗流、漫顶、冲刷和溃决4个过程;坝体堆积颗粒级配越差,坝体允许渗流坡降越小;相同材料配比的坝体,上游水位相同时,坝体底部水平位移最大,且漫顶溃坝时溃口尺寸与蓄水量正相关。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堰塞坝漫顶破坏规律,可为堰塞坝溃坝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渗流
漫顶溢流
失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正反粒序结构条件下滑坡堰塞坝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吴茂林
罗刚
+2 位作者
高延超
陈西南
翟新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132,共9页
滑坡堰塞坝是大型滑坡堆积体堵塞河道形成的土石坝。正、反粒序结构作为大型远程滑坡所特有的2种具有显著差异的地质结构特征,2种情况下坝体的破坏模式差异及稳定性影响因素亟需试验研究。文章通过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对比不同粒径、...
滑坡堰塞坝是大型滑坡堆积体堵塞河道形成的土石坝。正、反粒序结构作为大型远程滑坡所特有的2种具有显著差异的地质结构特征,2种情况下坝体的破坏模式差异及稳定性影响因素亟需试验研究。文章通过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对比不同粒径、不同结构的滑坡堰塞坝坝体的破坏过程差异,探究了正、反粒序结构条件下堰塞坝的稳定性差异、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堰塞坝破坏模式的变化取决于浸润线在下游坡面的出露位置,相比上游水位有一定的延迟性;(2)正、反粒序堰塞坝的破坏模式取决于坡体渗流与下游坡面临界起动坡降的关系;(3)细砂层的位置分布,不同埋深细砂层的起动临界坡降差异和细砂与中粗砂的孔隙率差异是造成正、反粒序坝体破坏差异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成果可为大型滑坡堰塞坝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粒序结构
破坏模式
起动临界坡降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滑坡堰塞坝稳定性的快速评估模型
被引量:
7
6
作者
徐凡献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63,共10页
通过搜集110个国内外滑坡堰塞湖的几何形态参数和溃决时间,运用相关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正态分布检验,得到87组相关系数小于0.6的自变量组合。基于Fisher判别分析,通过特征值和交叉验证选择出分类能力较强的4组自变量组合。在此基础...
通过搜集110个国内外滑坡堰塞湖的几何形态参数和溃决时间,运用相关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正态分布检验,得到87组相关系数小于0.6的自变量组合。基于Fisher判别分析,通过特征值和交叉验证选择出分类能力较强的4组自变量组合。在此基础上,对这4组组合分别建立Fisher判别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选择出最佳的稳定性评估模型。结果显示:影响堰塞坝稳定性的几何形态参数依次为堰塞坝坝高、体积、堰塞湖库容和湖水面积。采用唐家山堰塞坝、红石岩堰塞坝和木鱼镇堰塞坝3个实际案例,验证了评估模型的有效性。该研究可为滑坡堰塞坝应急抢险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统计分析
几何形态参数
溃决时间
稳定性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滑坡堰塞坝堆积形态影响因素离散元分析
7
作者
刘士奇
王环玲
+1 位作者
高闯
屈晓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滑坡是形成堰塞坝的最主要原因,在地震、降雨、冰雪融水等作用下均可形成滑坡堰塞坝,而滑坡堰塞坝的堆积形态、范围等对评价堰塞坝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离散元方法(DEM),系统分析了三维条件下滑动距离、滑面出口宽度、滑面倾角...
滑坡是形成堰塞坝的最主要原因,在地震、降雨、冰雪融水等作用下均可形成滑坡堰塞坝,而滑坡堰塞坝的堆积形态、范围等对评价堰塞坝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离散元方法(DEM),系统分析了三维条件下滑动距离、滑面出口宽度、滑面倾角、河床倾角、河谷形状对堰塞坝堆积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动距离和出口宽度对坝体高度影响最大;随出口宽度和坡面倾角的增加,坝长和坝宽分别呈线性增大和减小趋势;滑动距离可以有效控制滑体速度,进而影响堆积角大小;河床倾角主要影响坝长;对坝高、坝长、上下游绝对倾角正切值和堆积角正切值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数学模型契合程度高,说明其形态可以预测;引入2个参数λ和χ,对堰塞坝堆积特征进行了描述;河谷形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河谷底部宽度的增大,滑体爬高爬坡能力增强。研究成果对根据实际地形预测滑坡堰塞坝堆积形态进而评估坝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堰塞湖溃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堆积形态
滑动距离
出口宽度
河床倾角
滑面倾角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岷江上游叠溪古滑坡坝-堰塞湖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8
作者
范宣梅
戴岚欣
+2 位作者
钟育瑾
李婧娟
王兰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84,共14页
四川岷江上游叠溪发育有一套厚度超过200 m、保存较为完整的湖相沉积,被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相沉积,其形成于距今30 ka前,存活了约15 ka,因此记录了青藏高原东缘晚更新世-全新世(包括末次冰期)的重大地质与环境事件。现有研究初步揭示了...
四川岷江上游叠溪发育有一套厚度超过200 m、保存较为完整的湖相沉积,被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相沉积,其形成于距今30 ka前,存活了约15 ka,因此记录了青藏高原东缘晚更新世-全新世(包括末次冰期)的重大地质与环境事件。现有研究初步揭示了古堰塞的沉积特征,但对叠溪古滑坡及古堰塞湖形成与演化的系统研究还十分不足。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结合现代遥感测绘技术(无人机载LiDAR),构建叠溪古滑坡的三维地质模型,研究了其地质与地貌特征。同时,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ERT,在滑坡体上布设2条长870 m和990 m的测线,探明了滑坡体内部结构特征。通过古堰塞湖相沉积露头和钻孔的调查,结合激光粒度测试,重建了古堰塞湖的范围、规模与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古湖相沉积坡面上多级阶地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古堰塞湖的消亡及其对下游史前古聚落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叠溪古滑坡不仅完全堵塞岷江而且还堵塞了对岸支沟,堆积体方量达到(1400~2000)×10^(6) m^(3)。古堰塞湖在滑坡坝后向上游延伸26 km,所形成的最大湖面覆盖面积约21.4 km 2,库容蓄水量约1670×10^(6) m^(3)。叠溪古滑坡-堰塞湖在岷江上游形成了陡峭的河道裂点(Knickpoint),对山区河道与地貌演化具有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古
滑坡
古
滑坡
坝
-
堰
塞
湖
溃
坝
洪水
史前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密度及细颗粒含量对滑坡坝溃决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9
作者
杨犇
缪海波
+1 位作者
杨震
沈艺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3,共8页
为研究坝体物质组成对滑坡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影响,针对不同干密度、细颗粒含量,配制8组不同的坝体材料,开展人工堰塞坝的水槽模型试验,分析模型试验中不同坝体材料的浸润线发展过程、纵向侵蚀过程及溃决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堰塞坝浸润线...
为研究坝体物质组成对滑坡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影响,针对不同干密度、细颗粒含量,配制8组不同的坝体材料,开展人工堰塞坝的水槽模型试验,分析模型试验中不同坝体材料的浸润线发展过程、纵向侵蚀过程及溃决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堰塞坝浸润线发展速率随着干密度减小而增大,随着细颗粒含量减小而增大。干密度较小的坝体其溃决历时明显小于干密度较大的坝体,并且干密度较小的坝体其侵蚀速度明显大于干密度较大的坝体;细颗粒含量较大的坝体侵蚀速度慢,溃决达到稳定时的时间更长。随着干密度减小,堰塞坝抗侵蚀能力减弱,易形成冲沟,冲沟两侧壁越早形成悬空面,溃口处易失稳坍塌,溃决持续时间越短;细颗粒含量越大,砂土堰塞坝面抗侵蚀能力越弱,越易形成冲沟,溃口处易多次失稳坍塌,溃决持续时间越长。研究成果不仅深化对堰塞坝灾害的认识,还为进一步揭示外界诱发因素与堰塞坝的内在响应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溃决过程
干密度
细颗粒含量
浸润线
水槽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沙江白格滑坡失稳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6
10
作者
杨连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5,176,共8页
峡谷区高位滑坡发生后堵塞河道,往往造成巨大的损失。2018年10月11日及11月3日,金沙江白格滑坡两次堵塞金沙江,形成的堰塞湖淹没了上游村镇,堰塞坝溃决后洪水冲击下游造成了巨大损失。为研究白格滑坡首次失稳破坏的机理及其关键影响因素...
峡谷区高位滑坡发生后堵塞河道,往往造成巨大的损失。2018年10月11日及11月3日,金沙江白格滑坡两次堵塞金沙江,形成的堰塞湖淹没了上游村镇,堰塞坝溃决后洪水冲击下游造成了巨大损失。为研究白格滑坡首次失稳破坏的机理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依据现场调查建立了失稳前边坡的二维模型,并结合地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白格滑坡是深切河谷斜坡岩体在长期卸荷和表生时效作用下产生的岩质滑坡;斜坡破坏时主应力在软硬岩接触面附近发生应力集中,致使下部硬岩剪出口位移超过4 m最终失稳破坏;对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岩体卸荷及表生改造作用等因素的分析认为,“10·11”白格滑坡是随时间推移、多种因素叠加,量变转化为质变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失稳机理
白格
滑坡
金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物质点法的白格滑坡堰塞坝形成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
2
1
作者
钟启明
吴昊
单熠博
赵鲲鹏
机构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水库大坝安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1,4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22A206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207228)。
文摘
为准确模拟堰塞坝的形成过程,在物质点方法中引入了滑动速度依赖型的摩擦系数模型,实现了滑面接触算法的求解,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反演了白格滑坡堰塞坝的形成过程,探讨了滑床底摩擦对堰塞坝成坝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白格滑坡堰塞坝形成过程可分为滑坡体加速运动、河谷制动和堆积成坝三阶段。白格滑坡速度最大达到45 m/s且最大速度位于滑坡体后缘,而滑坡体前缘受到河床底部摩擦影响,速度不稳定,变化幅度大且比滑坡体后缘早20 s制动。不同滑面接触模式决定了滑坡最终堆积成坝的状态:若采用滑动速度依赖型的摩擦系数模型模拟,则能够真实反映白格滑坡堰塞坝堆积状态;采用滑面的峰值摩擦系数计算,则导致计算的白格滑坡运动距离减小了32%,不能形成完全堵塞金沙江的堰塞坝;而采用残余摩擦系数计算,则导致计算的白格滑坡运动距离增大了12%。研究成果对加深堰塞坝成坝模式的认识具有意义,对于滑坡堰塞坝链生灾害预测及防灾减灾应急抢险处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物质点法
数值模拟
接触模型
摩擦系数
白格
滑坡堰塞坝
Keywords
material poi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tact model
friction coefficient
Baige landslide barrier dam
分类号
TV122.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坝溃决洪水灾害调查与致灾浅析
被引量:
11
2
作者
张新华
薛睿瑛
王明
余志球
李冰冻
王波
机构
四川大学
出处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100,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5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9174,51579162)。
文摘
2018年10月10日和11月3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金沙江右岸同一位置先后两次发生滑坡堵江事件并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其堰塞坝分别通过自然泄流和人工开挖泄流槽两种处置方式溃决。其中,第2次滑坡堰塞坝的溃决洪水给下游西藏、四川和云南3省(自治区)受灾范围内的道路、桥梁、耕地和房屋造成了巨大破坏。为了应对类似的极端、超常规、特大堰塞坝溃决洪水威胁以及相关的基础性研究需要,课题组于2018年12月21日至29日对这次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的下游受灾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考察以受灾最为严重的巴塘县巴曲河与金沙江的交汇口为起点,直至洪水威胁基本消除的梨园水库库区为终点的沿江共计488.6 km受灾河段为主。考察重点为沿岸房屋、道路、桥梁和水利基础设施等受损情况,并对溃决洪水的最大淹没水位(洪痕)、考察时的河道水位、河道两岸堆积的泥沙及其颗粒级配、桥梁致灾水位等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灾情数据与成果,具体包括溃决洪水实测水面线、卵石及泥沙粒径级配以及估算桥梁致灾水位的经验公式,并初步分析了堰塞湖溃决洪水对桥梁的水毁影响,这些成果可为进一步的基础性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白格
金沙江
溃决洪水
灾害调查
Keywords
landslide dam
Baige
Jinsha River
flood due to dam break
disaster investigation
分类号
TV135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地貌特征的滑坡堰塞坝形成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
8
3
作者
黄健
贺子城
黄祥
王豪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262,共10页
基金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41521002)。
文摘
滑坡堰塞坝是由斜坡失稳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天然坝体,且易溃坝诱发洪水,对沿岸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巨大的威胁。为提升主动减灾防灾能力,急需构建了一种快速预测与判断滑坡堵江成坝能力的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结合遥感技术,提取了70处典型滑坡的地貌特征参数,其中50处为堵江成坝滑坡。运用K-S检验和M-W U检验方法分析了滑坡地貌特征因子的敏感性,利用Boruta算法确定了因子重要度,筛选了滑坡体积、面积、高差、长度及河宽共5个地貌特征参数。基于此,利用Bayes判别法与逻辑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滑坡堰塞坝形成的预测模型,准确率超过90%。选取高重要度且差异显著的因子,利用比值法建立了滑坡堵江成坝阈值判据,实现了滑坡堰塞坝形成的快速判定。统计不同诱因下滑坡地貌特征,对比V-W r经验公式,确定了滑坡堰塞坝形成与诱因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构建不同诱因下滑坡堰塞坝形成预测模型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地貌特征
Bayes判别法
逻辑回归
阈值方程
Keywords
landslide dam
geomorphic characteristic
Bayes discriminant method
logistic regression
threshold equation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滑坡堰塞坝越顶溢流破坏的物理模型实验
被引量:
17
4
作者
付建康
罗刚
胡卸文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40226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项目(2682015CX011)~~
文摘
滑坡堰塞坝作为结构松散的堆积物,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上涨,其稳定性不断降低,并存在突然溃坝的风险。以唐家山滑坡堰塞坝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开展符合坝体颗粒级配的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模拟了不同坝后蓄水量、不同水位和不同颗粒物质组成条件下坝体渗流、漫顶破坏的整个过程。监测结果显示:堰塞坝漫顶溃坝主要分为渗流、漫顶、冲刷和溃决4个过程;坝体堆积颗粒级配越差,坝体允许渗流坡降越小;相同材料配比的坝体,上游水位相同时,坝体底部水平位移最大,且漫顶溃坝时溃口尺寸与蓄水量正相关。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堰塞坝漫顶破坏规律,可为堰塞坝溃坝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渗流
漫顶溢流
失稳机理
Keywords
landslide dam
seepage
overtopping
failure mechanism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TU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反粒序结构条件下滑坡堰塞坝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吴茂林
罗刚
高延超
陈西南
翟新乐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132,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5404)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21YJ0033)
+1 种基金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研项目(Kj-2022-29)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2107155)。
文摘
滑坡堰塞坝是大型滑坡堆积体堵塞河道形成的土石坝。正、反粒序结构作为大型远程滑坡所特有的2种具有显著差异的地质结构特征,2种情况下坝体的破坏模式差异及稳定性影响因素亟需试验研究。文章通过室内水槽物理模型实验,对比不同粒径、不同结构的滑坡堰塞坝坝体的破坏过程差异,探究了正、反粒序结构条件下堰塞坝的稳定性差异、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堰塞坝破坏模式的变化取决于浸润线在下游坡面的出露位置,相比上游水位有一定的延迟性;(2)正、反粒序堰塞坝的破坏模式取决于坡体渗流与下游坡面临界起动坡降的关系;(3)细砂层的位置分布,不同埋深细砂层的起动临界坡降差异和细砂与中粗砂的孔隙率差异是造成正、反粒序坝体破坏差异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成果可为大型滑坡堰塞坝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粒序结构
破坏模式
起动临界坡降
物理模型试验
Keywords
landslide dam
grain structure
failure mode
startup critical gradient
physical model experiment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滑坡堰塞坝稳定性的快速评估模型
被引量:
7
6
作者
徐凡献
机构
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63,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540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283,41402266)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YFG0001)。
文摘
通过搜集110个国内外滑坡堰塞湖的几何形态参数和溃决时间,运用相关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正态分布检验,得到87组相关系数小于0.6的自变量组合。基于Fisher判别分析,通过特征值和交叉验证选择出分类能力较强的4组自变量组合。在此基础上,对这4组组合分别建立Fisher判别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选择出最佳的稳定性评估模型。结果显示:影响堰塞坝稳定性的几何形态参数依次为堰塞坝坝高、体积、堰塞湖库容和湖水面积。采用唐家山堰塞坝、红石岩堰塞坝和木鱼镇堰塞坝3个实际案例,验证了评估模型的有效性。该研究可为滑坡堰塞坝应急抢险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统计分析
几何形态参数
溃决时间
稳定性评估模型
Keywords
landslide dam
statistic analysis
geometric parameters
breach time
s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分类号
P64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滑坡堰塞坝堆积形态影响因素离散元分析
7
作者
刘士奇
王环玲
高闯
屈晓
机构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8501)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0_04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B200203079)。
文摘
滑坡是形成堰塞坝的最主要原因,在地震、降雨、冰雪融水等作用下均可形成滑坡堰塞坝,而滑坡堰塞坝的堆积形态、范围等对评价堰塞坝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离散元方法(DEM),系统分析了三维条件下滑动距离、滑面出口宽度、滑面倾角、河床倾角、河谷形状对堰塞坝堆积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动距离和出口宽度对坝体高度影响最大;随出口宽度和坡面倾角的增加,坝长和坝宽分别呈线性增大和减小趋势;滑动距离可以有效控制滑体速度,进而影响堆积角大小;河床倾角主要影响坝长;对坝高、坝长、上下游绝对倾角正切值和堆积角正切值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数学模型契合程度高,说明其形态可以预测;引入2个参数λ和χ,对堰塞坝堆积特征进行了描述;河谷形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河谷底部宽度的增大,滑体爬高爬坡能力增强。研究成果对根据实际地形预测滑坡堰塞坝堆积形态进而评估坝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堰塞湖溃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堆积形态
滑动距离
出口宽度
河床倾角
滑面倾角
回归分析
Keywords
landslide dam
deposit morphology
sliding distance
outlet width
riverbed angle
sliding surface angle
regression analysis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岷江上游叠溪古滑坡坝-堰塞湖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8
作者
范宣梅
戴岚欣
钟育瑾
李婧娟
王兰生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84,共14页
基金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622206)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重点课题项目(SKLGP2019Z002)。
文摘
四川岷江上游叠溪发育有一套厚度超过200 m、保存较为完整的湖相沉积,被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相沉积,其形成于距今30 ka前,存活了约15 ka,因此记录了青藏高原东缘晚更新世-全新世(包括末次冰期)的重大地质与环境事件。现有研究初步揭示了古堰塞的沉积特征,但对叠溪古滑坡及古堰塞湖形成与演化的系统研究还十分不足。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结合现代遥感测绘技术(无人机载LiDAR),构建叠溪古滑坡的三维地质模型,研究了其地质与地貌特征。同时,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ERT,在滑坡体上布设2条长870 m和990 m的测线,探明了滑坡体内部结构特征。通过古堰塞湖相沉积露头和钻孔的调查,结合激光粒度测试,重建了古堰塞湖的范围、规模与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古湖相沉积坡面上多级阶地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古堰塞湖的消亡及其对下游史前古聚落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叠溪古滑坡不仅完全堵塞岷江而且还堵塞了对岸支沟,堆积体方量达到(1400~2000)×10^(6) m^(3)。古堰塞湖在滑坡坝后向上游延伸26 km,所形成的最大湖面覆盖面积约21.4 km 2,库容蓄水量约1670×10^(6) m^(3)。叠溪古滑坡-堰塞湖在岷江上游形成了陡峭的河道裂点(Knickpoint),对山区河道与地貌演化具有长期影响。
关键词
地震
古
滑坡
古
滑坡
坝
-
堰
塞
湖
溃
坝
洪水
史前聚落
Keywords
earthquake
paleo-landslide
paleo-landslide dam and dammed lake
dam-breach flood
prehistorical settlements
分类号
P64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密度及细颗粒含量对滑坡坝溃决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9
作者
杨犇
缪海波
杨震
沈艺璇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3,共8页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208085MD97)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202110361052)。
文摘
为研究坝体物质组成对滑坡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影响,针对不同干密度、细颗粒含量,配制8组不同的坝体材料,开展人工堰塞坝的水槽模型试验,分析模型试验中不同坝体材料的浸润线发展过程、纵向侵蚀过程及溃决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堰塞坝浸润线发展速率随着干密度减小而增大,随着细颗粒含量减小而增大。干密度较小的坝体其溃决历时明显小于干密度较大的坝体,并且干密度较小的坝体其侵蚀速度明显大于干密度较大的坝体;细颗粒含量较大的坝体侵蚀速度慢,溃决达到稳定时的时间更长。随着干密度减小,堰塞坝抗侵蚀能力减弱,易形成冲沟,冲沟两侧壁越早形成悬空面,溃口处易失稳坍塌,溃决持续时间越短;细颗粒含量越大,砂土堰塞坝面抗侵蚀能力越弱,越易形成冲沟,溃口处易多次失稳坍塌,溃决持续时间越长。研究成果不仅深化对堰塞坝灾害的认识,还为进一步揭示外界诱发因素与堰塞坝的内在响应机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溃决过程
干密度
细颗粒含量
浸润线
水槽模型试验
Keywords
landslide dam
failure process
dry density
fine particle content
phreatic line
flume model test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沙江白格滑坡失稳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
6
10
作者
杨连伟
机构
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5,176,共8页
文摘
峡谷区高位滑坡发生后堵塞河道,往往造成巨大的损失。2018年10月11日及11月3日,金沙江白格滑坡两次堵塞金沙江,形成的堰塞湖淹没了上游村镇,堰塞坝溃决后洪水冲击下游造成了巨大损失。为研究白格滑坡首次失稳破坏的机理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依据现场调查建立了失稳前边坡的二维模型,并结合地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白格滑坡是深切河谷斜坡岩体在长期卸荷和表生时效作用下产生的岩质滑坡;斜坡破坏时主应力在软硬岩接触面附近发生应力集中,致使下部硬岩剪出口位移超过4 m最终失稳破坏;对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岩体卸荷及表生改造作用等因素的分析认为,“10·11”白格滑坡是随时间推移、多种因素叠加,量变转化为质变形成的。
关键词
滑坡堰塞坝
失稳机理
白格
滑坡
金沙江
Keywords
landslide barrier dam
instability mechanism
Baige Landslide
Jinsha River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物质点法的白格滑坡堰塞坝形成过程数值模拟
钟启明
吴昊
单熠博
赵鲲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坝溃决洪水灾害调查与致灾浅析
张新华
薛睿瑛
王明
余志球
李冰冻
王波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地貌特征的滑坡堰塞坝形成敏感性研究
黄健
贺子城
黄祥
王豪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滑坡堰塞坝越顶溢流破坏的物理模型实验
付建康
罗刚
胡卸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正反粒序结构条件下滑坡堰塞坝破坏模式研究
吴茂林
罗刚
高延超
陈西南
翟新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一种滑坡堰塞坝稳定性的快速评估模型
徐凡献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滑坡堰塞坝堆积形态影响因素离散元分析
刘士奇
王环玲
高闯
屈晓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岷江上游叠溪古滑坡坝-堰塞湖研究进展
范宣梅
戴岚欣
钟育瑾
李婧娟
王兰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干密度及细颗粒含量对滑坡坝溃决影响的试验研究
杨犇
缪海波
杨震
沈艺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金沙江白格滑坡失稳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连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