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效率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吕碧君 胡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16,151,共14页
基础研究是当今科技竞争的前沿,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测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提高研发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DEA-Tobit和PP-SFA两种互补性方法研... 基础研究是当今科技竞争的前沿,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测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提高研发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DEA-Tobit和PP-SFA两种互补性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效率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依托高校的实验室研发效率显著高于依托科研院所的实验室;1990~2007年全国实验室研发效率波动幅度较大,2008~2018年较为平稳且稳中有降;人员流动性强、实验室竞争程度高显著提高研发效率,但学术开放程度、资金管理水平低则抑制研发效率。为了提高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效率,要进一步增强科研人员流动性、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改革学术开放机制、构建以研究人员为核心的研发资源配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发效率 滑动窗口数据包络分析 投影寻踪-随机前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KDE的风机主轴承温度预测与故障预警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万安平 龚志鹏 +7 位作者 张银龙 纪云松 马士东 刘海南 张运宁 敖立争 陈希 彭晨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4-171,共8页
风力发电机主轴承的故障诊断是提高其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关键。为及时发现风机主轴承故障,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KDE的风机主轴承温度预测与故障预警方法。选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中相关的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对风机正常工况... 风力发电机主轴承的故障诊断是提高其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关键。为及时发现风机主轴承故障,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KDE的风机主轴承温度预测与故障预警方法。选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中相关的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对风机正常工况下的主轴承温度进行预测,得到预测值和正常工作时运行数据的残差;之后运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KDE)法确定残差预警阈值,结合滑动窗口分析法实现风机主轴承故障预警。以某2 MW等级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SCADA系统中的运行数据做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风机正常工况下的主轴承温度实现97.6%的精准预测,并对主轴承故障时产生的温度曲线波动做出反应,提前近1个月对风机主轴承故障进行有效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主轴承 故障预警 XGBoost 核密度估计 滑动窗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在线MW-MSPCA故障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友强 余嘉 李鹏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06,111,共8页
针对动态非平稳过程数据的时变性和多尺度性导致故障诊断准确率下降及故障准确定位难以实现的不足,引入滑动窗口多尺度主元分析,通过小波阈值消噪解决统计模型偏离与数据相关性降低之间的矛盾,并在各个尺度上利用滑动窗口主元分析实现... 针对动态非平稳过程数据的时变性和多尺度性导致故障诊断准确率下降及故障准确定位难以实现的不足,引入滑动窗口多尺度主元分析,通过小波阈值消噪解决统计模型偏离与数据相关性降低之间的矛盾,并在各个尺度上利用滑动窗口主元分析实现模型更新,然后借助三维贡献图描述反映过程行为变化的各独立过程变量对统计过程的贡献程度,进而对故障准确定位,最后给出诊断准确性的定量评价机制。在对6135D型柴油机进行数值实验中,并通过与传统的多尺度主元分析及自适应多向主元分析比较,实验结果从故障的漏报率、误报率及诊断准确率三方面表明新方法能更好地实现传感器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多尺度故障诊断 滑动窗口主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束测深技术在洋中脊构造地貌解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宋珏琛 李江海 +1 位作者 雷雨婷 洛怡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58,共8页
多波束测深技术在国际上是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对国内外多波束地形数据的广泛调研,对洋中脊附近洋底构造地貌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文中利用不同扩张速率洋中脊附近的50 m分辨率的多波束地形数... 多波束测深技术在国际上是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基于对国内外多波束地形数据的广泛调研,对洋中脊附近洋底构造地貌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文中利用不同扩张速率洋中脊附近的50 m分辨率的多波束地形数据,基于数字地形空间分析方法,利用不同滑动窗口和阈值自动识别来提取洋中脊附近地形面的最大、最小曲率以及坡度,并以此对洋中脊进行构造解译。对中大西洋洋中脊和东太平洋洋隆两个实验结果的定量分析表明,基于地形曲面曲率和坡度的洋中脊构造解译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其结果为洋中脊构造样式解译提供重要参考。但是相比之下,50 m分辨率下慢速扩张洋中脊的应用效果要明显好于快速扩张洋中脊,这可能与不同扩张速率的断层尺寸及发育规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技术 洋中脊 构造解译 空间分析 分析滑动窗口 扩张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