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质边坡滑动-倾倒组合破坏模式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保军 何杰 +1 位作者 吉刚 赵廷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35-2341,2352,共8页
在岩质边坡滑动-倾倒组合破坏地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传递系数法,提出了岩质边坡滑动-倾倒组合破坏的解析分析方法,并对初始下滑推力及岩块底部的凝聚力进行敏感性分析。与传递系数法相似,将边坡体几何力学参数及潜在倾倒岩块... 在岩质边坡滑动-倾倒组合破坏地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传递系数法,提出了岩质边坡滑动-倾倒组合破坏的解析分析方法,并对初始下滑推力及岩块底部的凝聚力进行敏感性分析。与传递系数法相似,将边坡体几何力学参数及潜在倾倒岩块编号作为变量,使得每个倾倒岩块的稳定性分析具有统一的表达式,并易于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程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岩块底面的凝聚力对下部潜在倾倒区域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大,随着岩块底面凝聚力的增加,潜在倾倒区域发生倾倒破坏的块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发生滑动破坏的块体则明显较少,岩块底面倾角对坡体整体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岩块底面倾角的增大,整个坡体的稳定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破坏 传递系数法 解析方法 滑动-倾倒组合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家凹黄土滑坡滑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姚海林 游慧杰 +2 位作者 范永丰 刘军 李正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88,共7页
以豫西山区柳家凹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地质勘探和调绘的方法确定了滑坡的形态和性质;利用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确定了滑带土的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采用现场监测等技术手段,确定了滑动深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柳家凹滑... 以豫西山区柳家凹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地质勘探和调绘的方法确定了滑坡的形态和性质;利用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确定了滑带土的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采用现场监测等技术手段,确定了滑动深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柳家凹滑坡的活动历史、成因、范围和影响因素。调查和分析表明,柳家凹黄土滑坡的滑动机制可概括为古滑坡因路堑开挖和降雨而局部复活。古滑坡黄土体结构相对松散,抗剪强度较差。当古滑坡前缘土体被开挖后,古滑体失去前缘支挡,在自重应力和地下水共同作用下,古滑坡体前缘沿黄土层与砾石层交接面滑动带滑移破坏。根据古滑坡复活情况分析,柳家凹黄土滑坡为牵引式滑坡,当滑体前缘滑动后,后面的滑体陆续出现滑动,裂缝向纵深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原位直剪试验 现场监测 滑动破坏机制 滑带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型路堤边坡地震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根龙 刘奇斌 刘红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178,共7页
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问题涉及岩土工程与工程地震两个学科领域,是边坡工程与砂土液化的交叉课题。路堤边坡在地震时,因基础之下的砂土发生液化现象,会急剧发生地基承载力丧失、液化沉陷、侧向流动、液化喷砂、整体滑动等问题。应用... 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问题涉及岩土工程与工程地震两个学科领域,是边坡工程与砂土液化的交叉课题。路堤边坡在地震时,因基础之下的砂土发生液化现象,会急剧发生地基承载力丧失、液化沉陷、侧向流动、液化喷砂、整体滑动等问题。应用NCEER液化评估方法(SPT)、Mononobe-Ok-abe方法、Koerner方法和Fellen ius方法,以抗液化安全系数、液化侧向流动安全系数、液化喷砂安全系数和抗滑安全系数为评价指标,系统对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评价。结果显示,文中方法对地震液化型路堤边坡安全性分析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侧向流动 液化喷砂 滑动破坏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耦合本构模型的三维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马田田 韦昌富 +2 位作者 颜荣涛 魏厚振 田慧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5-300,共6页
非饱和土本构关系模型通常是建立在修正剑桥模型的基础上,并采用了广义的von Mises准则,以描述非饱和土在一般应力状态下的本构行为。该准则假设在π平面上屈服面是个圆形,高估了土体除三轴压缩以外的强度,在平面应变中也会错误估计中... 非饱和土本构关系模型通常是建立在修正剑桥模型的基础上,并采用了广义的von Mises准则,以描述非饱和土在一般应力状态下的本构行为。该准则假设在π平面上屈服面是个圆形,高估了土体除三轴压缩以外的强度,在平面应变中也会错误估计中主应力比。空间滑动面破坏准则(SMP)考虑了第三应力不变量的影响,屈服面在π平面上为曲边三角形,可以较好地描述一般应力状态下土体的剪切屈服和破坏特性。采用变换应力方法,将SMP准则应用到最近建立的非饱和土耦合本构模型中使其合理的三维化,能够有效地将模型从轴对称应力状态扩展至一般应力状态。根据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不增加任何参数的情况下,能够较好地模拟非饱和土在三轴伸长等一般应力状态下的行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耦合本构模型 空间滑动破坏准则 变换应力 三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nsile bond anchorage properties of Australian 500N steel bars in concrete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海涛 A.J.Deeks +1 位作者 苏小卒 黄东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718-2725,共8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tensile bond anchorage properties of Australian 500N steel bars in concrete, 111 pullout tests were conducted. The precise bond slip values have been gained by using the laser displacement ...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tensile bond anchorage properties of Australian 500N steel bars in concrete, 111 pullout tests were conducted. The precise bond slip values have been gained by using the 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 with high resolution, including the complete bond-slip curves. How the main anchorage factors such as concrete strength, bar diameter (8, I0, 12, 16, 20, 24, 28, 32 and 36 mm) the concrete covered, embedded length and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influencing the bond anchorage properties was studied under tensile condition. The process of the tensile force-slip failure for Australian 500N reinforcing steel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elastic stage, local slip stage, slip in ascent stage, slip in descent stage and remnant stage.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tensile bond strength of Australian 500N reinforcing bar in concrete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including the consistent model for tensile bond-slip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tralian 500N steel bars pullout test embedded length tensile bond strength bond-slip relationship concretestrength bar dia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