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滇黔桂“金三角”区域地层地球化学演化特征探讨卡林型金矿的物质来源 被引量:38
1
作者 周余国 刘继顺 +4 位作者 王作华 欧阳玉飞 高启芝 刘德利 黄元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选用滇黔桂地区东经103°~110°,北纬22°~26°,面积约20万km2,34幅1∶20万水系沉积物统计结果资料,全面系统地探讨本区及其邻近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华南地区相比,本区存在Sb、As... 选用滇黔桂地区东经103°~110°,北纬22°~26°,面积约20万km2,34幅1∶20万水系沉积物统计结果资料,全面系统地探讨本区及其邻近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华南地区相比,本区存在Sb、As、Au、Hg等低温元素矿集区的地球化学块体,金具有深源性,而砷、锑、汞则是区域性的高背景,本区金与砷、锑、汞的相伴,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2)与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亲基性场元素、氧化物、矿化剂高背景的形成,是本区右江裂谷带、富宁—关岭南北向断裂带、文山—富宁逆冲推覆构造带,特别是峨眉地幔柱所产生的基性岩浆喷溢及火山碎屑浊流沉积的客观地球化学反映;(3)黔西南地区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导致二叠系和三叠系金及大量亲基性场元素的突变,右江裂谷活动至少始于寒武纪,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桂西往黔西南逐渐裂开;(4)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卡林型金矿的物源与裂谷、特提斯和区域性深大断裂和峨眉地幔柱长期活动相伴的基性火成岩及火山碎屑浊流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地球化学 演化 物质来源 滇黔桂三角 卡林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的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85
2
作者 陈懋弘 毛景文 +1 位作者 陈振宇 章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9-557,共19页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矿床亚类的典型矿床硫化物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表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载金黄铁矿主要以环带状含砷黄铁矿、细粒自形含砷黄铁矿为主。环带状黄铁矿核部贫As...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矿床亚类的典型矿床硫化物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表明,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载金黄铁矿主要以环带状含砷黄铁矿、细粒自形含砷黄铁矿为主。环带状黄铁矿核部贫As、Au,富S、Fe,而环带则相反,且Au与As具有正相关关系。核部贫As的黄铁矿成因复杂,既有成矿早阶段的热液成因,又有受热液蚀变交代的沉积成因。核部和环带是不同成矿阶段的产物。元素的相关关系表明环带中As主要取代S的位置。多环带的特点还表明,热液活动是脉动式的,含矿流体化学成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论是核部还是环带,均有Au含量高出检出限的测点,但环带是主要的载金部位。细粒含砷黄铁矿为均质结构,具有高As、Au,低S、Fe的特点,类似环带状黄铁矿的环带特征,推测与富砷环带是同期热液活动形成的。毒砂-黄铁矿集合体中的黄铁矿分为环带结构和均质结构2种,并分别具有上述2种黄铁矿的特点。载金毒砂可以细分为3个世代,具均质结构,热液成因。各世代毒砂Au含量均有高出检出限的测点,同时Au、As、S、Fe的含量变化不大,均为主成矿阶段的产物。载金矿物的结晶顺序为:贫砷的沉积成因或早阶段热液成因黄铁矿→富砷的细粒黄铁矿颗粒和富砷黄铁矿环带→毒砂。黄铁矿和毒砂中的Au在EPMA微束的分辨率下均显示分布是不均匀的,环带状黄铁矿中Au元素图出现的均匀结构可能为一种假象,说明金主要以"不可见"的纳米级超显微包裹金形式存在,少量为"不可见"晶格金和微米级显微"可见金"。整个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不同亚类矿床之间的载金矿物特征和金的赋存状态没有本质区别,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含砷黄铁矿 毒砂 的赋存状态 卡林型 滇黔桂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者桑金矿床载金矿物标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代鸿章 陈翠华 +3 位作者 顾雪祥 李保华 董树义 程文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86,共17页
者桑金矿床处在滇黔桂“金三角”构造带中,该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及表生氧化期,黄铁矿及毒砂为矿床的重要载金矿物。通过岩相学特征、标型矿物研究,发现热液成矿Ⅰ阶段中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热液成矿Ⅱ阶段为金... 者桑金矿床处在滇黔桂“金三角”构造带中,该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及表生氧化期,黄铁矿及毒砂为矿床的重要载金矿物。通过岩相学特征、标型矿物研究,发现热液成矿Ⅰ阶段中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热液成矿Ⅱ阶段为金矿化最主要阶段,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黄铁矿呈胶状、细粒状、破碎状;毒砂呈粗粒板柱状,维氏硬度偏低为其载金标型。晶胞参数测试表明,黄铁矿“值在5.4300~5.4325A之间,成矿Ⅰ阶段至成矿Ⅱ阶段“值逐渐变大。载金毒砂明显富S、C0亏As,导致b、c、β均低于理论值。各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及毒砂中主量、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组成呈现一定变化规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富含有机质的围岩。者桑金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标型特征 矿物 者桑矿床 滇黔桂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富源县胜境关金矿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4
作者 李小宽 刘勇 +2 位作者 朱勇祥 李瑞愷 杨飞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46-148,共3页
1成矿地质背景胜境关金矿位于我过著名的卡林型金矿集中区"滇黔桂金三角"西北部,是与峨眉山组玄武岩有关卡林型金矿的典型代表,矿床规模为中型。成矿地质构造环境为被动陆缘陆棚碎屑岩盆地、碳酸盐台地(单元)(Z-P)与被动陆缘... 1成矿地质背景胜境关金矿位于我过著名的卡林型金矿集中区"滇黔桂金三角"西北部,是与峨眉山组玄武岩有关卡林型金矿的典型代表,矿床规模为中型。成矿地质构造环境为被动陆缘陆棚碎屑岩盆地、碳酸盐台地(单元)(Z-P)与被动陆缘斜坡(单元)(T)和南盘江碳酸盐岩、碎屑岩斜坡(单元)(T)及陆缘裂陷槽(D-P)结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黔桂金三角 矿集区 卡林型 矿床特征 云南富源胜境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金牙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成矿机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欣航 白令安 +3 位作者 胡乔帆 谢兰芳 庞保成 岳志恒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0-852,共13页
金牙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矿体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呈似层状、豆荚状、透镜状产于中三叠统百逢组的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中。为探讨成矿流体性质与成矿机制,对研究区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研究、... 金牙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矿体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呈似层状、豆荚状、透镜状产于中三叠统百逢组的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中。为探讨成矿流体性质与成矿机制,对研究区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研究、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成矿热液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黄铁矿-毒砂阶段(Ⅱ)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Ⅲ),其中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示:成矿期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液相成分主要为H_(2)O;气体成分主要为CO_(2)、N_(2)、SO_(2)及CH_(4),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平均均一温度分别为189、157、137℃;平均w(NaCleq)依次为6.01%、4.18%、2.01%,初始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含CO_(2)、N_(2)和SO_(2)等挥发分的H_(2)O-NaCl体系流体。成矿早期中高温、还原性的盆地热卤水与周围地层发生了强烈的水岩反应,活化迁移其中的Au和S;主成矿期成矿流体在异常高压与断裂活动驱使下不断向上流动,并与白云石中的Fe等元素反应生成黄铁矿和毒砂,同时与大气降水相混合,温度和盐度快速降低,Au等成矿元素大量卸载;成矿晚期,流体中的成矿元素消耗殆尽,大气降水持续混入,温度和盐度明显下降,成矿作用结束。成矿机制为流体混合与水岩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来源 矿床成因 牙卡林型矿床 滇黔桂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