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评估不同尺度下农牧地对滇金丝猴景观连接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李雯雯
李丽
吴巩胜
张宇
代云川
周跃
-
机构
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野生动植物管理与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136-8144,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100351)
-
文摘
基于图论法原理,综合最小费用距离和猴群的最小家域,建立了滇金丝猴栖息地的潜在扩散廊道及廊道缓冲区。在此区域内,根据遗传距离与栖息地连接最小费用距离的相关性,确定了5个不同管理单元间猴群可能扩散的阈值,并根据此阈值计算获得可能连通性指数(PC)去评估不同尺度下农牧地对滇金丝猴栖息地景观连接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距离为2.15km的廊道缓冲区范围内,5个不同管理单元间猴群可能扩散的最小费用距离阈值为1600,在两个斑块之间的费用距离小于或等于1600时,两个斑块能够连接,猴群可能在这两个斑块进行扩散,超过费用距离1600时,两个斑块不再连接,即猴群在这两个斑块间不会扩散。景观尺度下,PC指数逐渐增加,意味着未来4种不同的农牧地改善情景(C1,C2,C3,C4)都将促进景观连接度的增加;在斑块尺度下,通过确定出的最佳距离阈值,将整个研究区域分成不同的组分,小于或等于阈值的相邻斑块被划分在同一个组分中,大于阈值则不在一个组分中,研究区域中的5个不同管理单元间的猴群被划分在3个不同的组分中,情景C1,C2中组分数量没有变化,意味着连接度没有发生改变,但在情景C3,C4中,组分数量减少,并与相邻的组分融为一个组分,意味着连接度发生改变,滇金丝猴的活动范围扩大,更有利于猴群的基因交流。研究结果将为滇金丝猴栖息地的保护、未来廊道的恢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为类似的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
关键词
图论
滇金丝猴栖息地
不同景观尺度
农牧地
景观连接度
-
Keywords
graph theory
Yunnan snub-nosed monkey habitat
different scale landscape
agricultural land
landscape connectivity
-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云岭片区居民点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晓萍
张德顺
-
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井冈山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专业委员会
-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4-70,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管理技术”(编号2016YFC0503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2071824)共同资助。
-
文摘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及缓冲区普遍存在大量社区居民,如何科学选择居民点发展模式是遗产保护管理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云岭片区为例,首先通过对社区历史风貌、人口结构与产业发展模式等进行田野调查,利用指标体系法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人口结构、产业发展模式、景观风貌与传统文化五方面对云岭片区居民点居住适宜性进行评估。其次,利用物种分布模型研究居民点对滇金丝猴栖息地的影响,得到基于遗产地核心价值保护的居民点分类结果。对以上研究结果进行叠加分析,最终将片区内各居民点分为搬迁型、疏解型、传统生活生产控制型和生态旅游控制型4种发展模式。研究成果将为以标准x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居民点发展模式的探讨提供技术指导和案例参照。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居民点发展模式
居住适宜性
滇金丝猴栖息地保护
三江并流
世界自然遗产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settlements
habitability
habitat protection of Rhinopithecus bieti
Three Parallel Rivers
world natural heritage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