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镉对超富集植物滇苦菜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4
1
作者 汤叶涛 关丽捷 +3 位作者 仇荣亮 应蓉蓉 刘凤杰 胡鹏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4-332,共9页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镉(Cd)对一种新发现的Cd超富集植物——滇苦菜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浓度Cd(1-10μmol.L-1)处理下滇苦菜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高浓度Cd(50-100μmol.L-1)抑制了滇苦菜的生长,整株生物量比对照降低了...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镉(Cd)对一种新发现的Cd超富集植物——滇苦菜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浓度Cd(1-10μmol.L-1)处理下滇苦菜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高浓度Cd(50-100μmol.L-1)抑制了滇苦菜的生长,整株生物量比对照降低了72%和86%。10μmol.L-1Cd处理下地上部Cd浓度达到270mg·kg-1(干重),转运系数为1.41,符合超富集植物的特征。滇苦菜地上部Cd富集浓度最高达3919mg·kg-1,且64%-87%的Cd分布在地上部。中、低浓度Cd(1-10μmol.L-1)胁迫下,滇苦菜的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及各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但高浓度Cd(50-100μmol.L-1)胁迫下,地上部MDA、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17、1.6-6倍和2.9-7.2倍,地下部分别提高了1-5、1.4倍和9.5-11倍。同时,高浓度Cd处理下地上部和地下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地上部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上升,但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滇苦菜对Cd有较强的富集和转运能力。中、低浓度Cd处理未对滇苦菜造成明显的氧化胁迫,高浓度Cd处理时滇苦菜地上部与地下部均受到氧化胁迫,但对抗氧化胁迫的响应方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系统 超富集植物 滇苦菜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苦菜(Picris divaricata Vant.)对锌的吸收和富集特性 被引量:18
2
作者 汤叶涛 吴妤都 +2 位作者 仇荣亮 曾晓雯 胡鹏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3-1831,共9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营养液培养,研究Zn对滇苦菜(Picris divaricata Vant.)生长的影响及其吸收富集Zn的特性。野外调查发现,铅锌矿区土壤Zn全量范围为1724~134973mg·kg-1,平均为61495mg·kg-1。滇苦菜地上部Zn含量范围为1214~1833... 通过野外调查和营养液培养,研究Zn对滇苦菜(Picris divaricata Vant.)生长的影响及其吸收富集Zn的特性。野外调查发现,铅锌矿区土壤Zn全量范围为1724~134973mg·kg-1,平均为61495mg·kg-1。滇苦菜地上部Zn含量范围为1214~18339mg·kg-1,平均为5911mg·kg-1,且转运系数(S/R)的平均值为2.21,大于1。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当Zn浓度达到80mg·mL-1时,滇苦菜生长开始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随着Zn处理的增加,植物地上部与根部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Zn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地上部与根部在160mg·mL-1时Zn含量达最高值,分别为12472mg·kg-1和14026mg·kg-1,体内Zn富集量也达最高值1518μg.株-1,并且整个植株富集的Zn有75%~91%分布在地上部。结果表明滇苦菜具有很强的忍耐、吸收和富集Zn的能力,是我国境内发现的又一种Zn超富集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苦菜 吸收和富集特性 植物修复 超富集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预处理提取花叶滇苦菜总黄酮工艺及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睿 钟茂程 +1 位作者 杨燕红 陈旭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为了探讨微波辐射预处理提取花叶滇苦菜总黄酮的工艺优化及其总黄酮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定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参照CLSI标准测定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为了探讨微波辐射预处理提取花叶滇苦菜总黄酮的工艺优化及其总黄酮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定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参照CLSI标准测定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PA1)、金黄色葡萄球(ATCC29213)、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SA1)、大肠杆菌(ATCC25922)等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花叶滇苦菜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微波辐射时间为120 s,微波功率为350 W,乙醇浓度为60%,水浴温度70℃,料液比1∶40 g/m L,水浴时间为60 min,此时,黄酮得率为38.328 mg/g。地下部分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微波辐射时间为90 s,微波辐射功率为490 W,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1∶30 g/m L,水浴温度为80℃,水浴时间为90 min,其黄酮得率为7.232 mg/g。乙酸乙酯萃取物具备一定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的MIC分别为4(地上部分)和8 mg/m L(地下部分)。当浓度低于16 mg/m L时,对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和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微波辐射预处理对花叶滇苦菜总黄酮的提取具有指导意义,总黄酮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预处理 总黄酮 花叶滇苦菜 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外来逸生种子植物——花叶滇苦菜 被引量:1
4
作者 荣冬青 于晓敏 +2 位作者 樊英鑫 乔永明 魏会平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5,共2页
报道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外来引种半逸生植物——花叶滇苦菜(Sonchus asper(L.)Hill)。
关键词 花叶滇苦菜 种子植物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导率法快速测定花叶滇苦菜中粗蛋白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向阳 高遒竹 +1 位作者 王长青 刘要卫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94-197,共4页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方法,以郑州地区花叶滇苦菜为样品,以硝酸-过氧化氢混酸为消解剂,利用微波技术进行快速消解,将蛋白质中的氮转化为NH4+。根据单因素试验确定中性甲醛的用量后,用中性甲醛将弱酸根NH4+转化为强酸H+,...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方法,以郑州地区花叶滇苦菜为样品,以硝酸-过氧化氢混酸为消解剂,利用微波技术进行快速消解,将蛋白质中的氮转化为NH4+。根据单因素试验确定中性甲醛的用量后,用中性甲醛将弱酸根NH4+转化为强酸H+,以Na OH标准溶液进行电导滴定。结果表明,花叶滇苦菜干基样品中粗蛋白的平均含量为20.16%,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n=6)。与标准方法对比测定,经F检验和t检验表明这2种测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置信度为95%,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节省试剂、污染小、不需要指示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滇苦菜 微波消解 电导率 粗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叶滇苦菜浸提液对3种花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英姿 贾文庆 +1 位作者 何松林 王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6-106,共11页
为探讨花叶滇苦菜与常见草本花卉协同生长过程中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研究了花叶滇苦菜地上部(DS)和地下部(DX)不同浓度浸提液对二月兰、石竹、观赏油菜3种花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生理指标及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 为探讨花叶滇苦菜与常见草本花卉协同生长过程中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研究了花叶滇苦菜地上部(DS)和地下部(DX)不同浓度浸提液对二月兰、石竹、观赏油菜3种花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生理指标及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花卉植物大规模应用及杂草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叶滇苦菜浸提液对3种花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均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在5 g·L^(-1)时2种浸提液中促进效应最大的是二月兰,其次是石竹,均在100 g·L^(-1)浓度下抑制效应达最大。2种浸提液提高了3种花卉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二月兰、观赏油菜在50 g·L^(-1)时达到峰值,石竹在25 g·L^(-1)时达到峰值,100 g·L^(-1)时均高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含量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石竹种子POD活性与种子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观赏油菜POD活性与茎长和根长呈显著正相关;二月兰根长与POD、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CAT活性与茎长和发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综合效应强弱依次为观赏油菜>石竹>二月兰。综上所述,浸提液对3种花卉幼苗细胞膜均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应尽量避免在花叶滇苦菜危害严重的地块大规模种植3种花卉或者种植前彻底清除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浸提液 化感作用 花叶滇苦菜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叶滇苦菜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彦显 闵玉涛 陈静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5,共5页
以花叶滇苦菜为原料,采用回流-乙醇提取法、石油醚萃取除脂溶性色素、乙酸乙酯萃取、蒸馏浓缩等方法制备花叶滇苦菜黄酮提取物,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比较其与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对DPPH自... 以花叶滇苦菜为原料,采用回流-乙醇提取法、石油醚萃取除脂溶性色素、乙酸乙酯萃取、蒸馏浓缩等方法制备花叶滇苦菜黄酮提取物,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比较其与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显示,采用回流-乙醇提取花叶滇苦菜黄酮提取物的得率为4.8%,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花叶滇苦菜黄酮提取液浓度增大而增强,当浓度达到1.5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增强,抑制率达到82.11%,并开始逐渐趋于平稳。当花叶滇苦菜黄酮提取液浓度为5.5 mg/mL时,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抑制率高达94.12%,同浓度下BHT和Vc对DPPH自由基的抑制率分别为80.10%和98.75%,花叶滇苦菜黄酮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抑制率远远大于BHT,接近Vc。研究表明花叶滇苦菜黄酮有非常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为花叶滇苦菜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滇苦菜 黄酮 抗氧化活性 DPPH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5种外来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征云 李莉 +1 位作者 张彦敏 江文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29,共7页
报道了天津5种外来植物新记录,其中,菊科4种,大戟科1种,分别为毒莴苣(Lactuca serriola Linnaeus)、花叶滇苦菜(Sonchus asper(Linnaeus)Hill)、南美鬼针草(Bidens subalternans Candolle)、大狼杷草(Bidens frondosa Linnaeus)和齿裂大... 报道了天津5种外来植物新记录,其中,菊科4种,大戟科1种,分别为毒莴苣(Lactuca serriola Linnaeus)、花叶滇苦菜(Sonchus asper(Linnaeus)Hill)、南美鬼针草(Bidens subalternans Candolle)、大狼杷草(Bidens frondosa Linnaeus)和齿裂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aux).分别对5种外来植物在天津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入侵性及防治措施、近似种等进行了报道,以期为天津市外来植物动态监测和科学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天津 毒莴苣 花叶滇苦菜 南美鬼针草 大狼杷草 齿裂大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