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的CVM评估 被引量:5
1
作者 谭喨 刘春学 +2 位作者 王鹏云 徐杉 曾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4145-4149,共5页
[目的]分析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的个人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权变估值法(CVM),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了专家、政府管理人员、农民、工人、学生等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的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评估,并运... [目的]分析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的个人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权变估值法(CVM),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了专家、政府管理人员、农民、工人、学生等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的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滇池湖滨湿地非使用价值评估,并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分析支付意愿与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人均支付意愿为150.03~217.66元/人.年之间,总支付意愿为6.26亿~9.09亿元/年。年龄、生活区域及知识水平等社会特征是支付意愿显著影响因子,其中选择价值与知识水平和居住地有显著关系;遗产价值与年龄相关性显著;存在价值与社会特征没有显著关系。[结论]滇池湖滨湿地的非使用价值评估是科学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M 滇池湖滨湿地 非使用价值 支付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湖滨带3种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2
作者 文勇军 吴学靖 +1 位作者 付小勇 周晓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5期25-28,共4页
选取滇池湖滨带沼泽土、冲积土、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理化性质,分析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原因,以及水田耕作和人为干扰对滇池湖滨带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田耕作使土壤肥力下降,土质变劣;水稻田施肥带来的面源污染,... 选取滇池湖滨带沼泽土、冲积土、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理化性质,分析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原因,以及水田耕作和人为干扰对滇池湖滨带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田耕作使土壤肥力下降,土质变劣;水稻田施肥带来的面源污染,是引起富营养化和滇池湿地退化的潜在因素。修堤致使滇池水位变化,湖滨带冲积土淹于水下而形成人工湿地;冲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但速效磷、速效钾快速释放,有利于种植水生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土 冲积土 水稻土 土壤理化性质 滇池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湖滨带生态恢复中草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3
作者 金卫华 《家畜生态学报》 200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滇池及其流域的生态治理和恢复是一项庞大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和措施,才能确保生态建设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结合昆明市牧草种植与利用现状,对滇池流域发展草产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做了详尽分... 滇池及其流域的生态治理和恢复是一项庞大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和措施,才能确保生态建设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结合昆明市牧草种植与利用现状,对滇池流域发展草产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做了详尽分析,提出适宜滇池生态恢复区草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并对牧草产业扶持发展模式做了阐述,从而促进昆明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加快昆明市优质奶、牛羊肉等节粮型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湖滨 生态恢复 草产业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新进入地滇池湖滨区的分布与群落学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金 吴良早 +4 位作者 吴兆录 李双良 张秋霞 徐倩 遇翘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5-581,共7页
入侵生物进入新入侵地初期的生态行为常被忽视。滇池湖滨区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新入侵地,为探讨其在最初进入滇池湖滨区的分布和群落生态特征,于2014年在滇池湖滨区内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进入滇池湖滨区3年后,仍... 入侵生物进入新入侵地初期的生态行为常被忽视。滇池湖滨区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新入侵地,为探讨其在最初进入滇池湖滨区的分布和群落生态特征,于2014年在滇池湖滨区内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进入滇池湖滨区3年后,仍然局限分布在大渔村湿地、晖湾、三合村湿地、房子湾等地,且仅出现在有中山杉的坑塘里,分布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9.14%-20.71%;对大渔村湿地和晖湾的120个样方进行植物种类、数量和盖度调查,结果显示:从营养期、花期到果期,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分布格局无变化,但分布面积逐渐减少;加拿大一枝黄花能与问荆和喜旱莲子草共存,在营养期,有加拿大一枝黄花样方的物种多样性显著低于没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可见,加拿大一枝黄花目前虽仅出现在种植中山杉的坑塘里,但其根蘖能力强,能够稳定生长并逐渐向外小尺度地蔓延连结为较大斑块,且其分布区的物种多样性较低,潜在生态危害不容忽视,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入侵初期 滇池湖滨 分布格局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湖滨湿地植物对环境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谭喨 刘春学 +2 位作者 徐杉 王鹏云 曾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240-242,273,共4页
[目的]分析滇池湖滨湿地芦苇和茭草对氮、磷、有机质的累积吸收量,并计算滇池湖滨湿地的养分循环效益和气候调节效益。[方法]运用成分有效性分析法和碳税法分析2012-2013年在滇池湖滨湿地实地调查取样的数据。[结果]滇池湖滨湿地植株对... [目的]分析滇池湖滨湿地芦苇和茭草对氮、磷、有机质的累积吸收量,并计算滇池湖滨湿地的养分循环效益和气候调节效益。[方法]运用成分有效性分析法和碳税法分析2012-2013年在滇池湖滨湿地实地调查取样的数据。[结果]滇池湖滨湿地植株对氮、磷的累积吸收量与干物质量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即7-8月最高,10-11月最低,而且芦苇的固碳能力强于茭草。此外,滇池湖滨湿地的养分循环效益和气候调节效益分别为27.83万和120.23万元,共计148.06万元,其中芦苇所产生的效益为96.40万元,茭草所产生的效益为51.66万元。[结论]植物在滇池湖滨湿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分配及归还的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湖滨湿地 芦苇 茭草 环境影响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本挖掘与IPA模型的滇池湖滨湿地公园感知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邱元 魏新娜 周波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62-68,共7页
滇池湖滨湿地公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景观价值,为获取公众对湿地公园的形象感知结构特征,优化公园形象感知和服务体验,文章以滇池湖滨6个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社交媒体网站游客点评文本为数据来源,使用内容分析法获取公众对滇池湖滨湿地公... 滇池湖滨湿地公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景观价值,为获取公众对湿地公园的形象感知结构特征,优化公园形象感知和服务体验,文章以滇池湖滨6个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社交媒体网站游客点评文本为数据来源,使用内容分析法获取公众对滇池湖滨湿地公园的形象感知,并利用IPA手段构建公众形象感知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公众对湿地公园的综合形象感知包含自然资源与环境、人文资源与环境、活动体验、设施服务四个方面,6个湿地公园的感知形象具有一定差异性,但特色有待进一步强化。(2)公众形象感知要素的表现性得分整体较高说明大部分公众游玩体验较好,景区维护和湿地水质评价相对较低仍需改进。(3)重要性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重要性最高的是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而人文属性如背景文化等感知较弱。据此为提升滇池湖滨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感知 网络文本 滇池湖滨 湿地公园 IPA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杨新无性系在滇池湖滨引种试验
7
作者 徐杉 韩亚平 +1 位作者 宋任彬 李滨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1期75-77,共3页
一种欧美杂交黑杨在滇池湖滨带首次引种成功。对其6个无性系苗期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无性系黑杨在滇池湖滨1年生扦插苗木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确定不同品系的速生点及速生期。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明显生长优势且... 一种欧美杂交黑杨在滇池湖滨带首次引种成功。对其6个无性系苗期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无性系黑杨在滇池湖滨1年生扦插苗木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确定不同品系的速生点及速生期。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明显生长优势且适应性好,管理粗放,成活率较高。对土壤中有效肥力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湖滨 黑杨 引种试验 LOGISTIC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滇池湖滨湿地生态功能的修复--以官渡区宝丰半岛(二期)为例
8
作者 卢春霞(文/图) 《云南林业》 2020年第4期74-81,共8页
前沿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湿地建设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湖滨湿地的建设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绿色工程。
关键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建设 湿地建设 绿色工程 滇池湖滨湿地 新常态 生态功能 官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农村环境教育的思考——基于滇池、洱海湖滨区农村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6
9
作者 郑寒 刘云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1-195,共5页
将对洱海、滇池湖滨区两个村庄的实地调查结果与我国农村环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结合在一起分析,对农村环境教育的对象、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方式进行了思考,提出当前的农村环境教育多面向农村中小学开展,而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 将对洱海、滇池湖滨区两个村庄的实地调查结果与我国农村环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结合在一起分析,对农村环境教育的对象、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方式进行了思考,提出当前的农村环境教育多面向农村中小学开展,而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引起当地环境问题产生的行为主体主要是农村成年劳动力,故须以他们为主开展农村环境教育,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活动方式上贴近当地农民的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各地情况不一,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亦须因村而异因人而异有所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教育 滇池、洱海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