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2达到中国超级稻产量目标 被引量:4
1
作者 金寿林 钏兴宽 +3 位作者 康洪灿 黄大军 尹开庆 谭学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0-62,共3页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选育的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2,连续两年在同一生态区百亩示范片经专家现场验收,达到了中国超级稻产量目标。介绍了滇杂32及示范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滇杂32”达到超级稻产量目标的栽培技术措施及产量结构形成。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杂32 示范 产量目标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46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许红云 徐津 +8 位作者 谭学林 王樨 金寿林 黄大军 谭亚玲 张忠林 洪汝科 文建成 陈丽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12,共4页
滇杂46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利用育性稳定的合系42-7 A不育系与强恢复系南46组配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紧凑,剑叶挺直,耐倒伏;生育期和株高适中,全生育期174 d,熟相好;蒸煮品质好,食味佳、冷饭不回生;田间稻瘟病和白... 滇杂46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利用育性稳定的合系42-7 A不育系与强恢复系南46组配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型紧凑,剑叶挺直,耐倒伏;生育期和株高适中,全生育期174 d,熟相好;蒸煮品质好,食味佳、冷饭不回生;田间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强;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明显,产量高;适应性和适应范围广。于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1007)。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杂46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7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洪汝科 文建成 +2 位作者 谭学林 许红云 黄大军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112,共3页
滇杂37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7 A与优质抗病恢复系引恢1号组配育成的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稻瘟病、株型理想、穗大粒多、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1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滇杂37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7 A与优质抗病恢复系引恢1号组配育成的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稻瘟病、株型理想、穗大粒多、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10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 滇型杂交粳稻 杂37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在旱作条件下的表型特征及其与经济产量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红云 许为军 +2 位作者 陈丽娟 尚永莲 谭学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907-911,共5页
滇型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开发在云南高原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云南水稻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们对滇型杂交水稻在旱作条件下的表型特征特性却知之甚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鉴定育成滇型杂交稻组合的耐旱特征特性,并对生长速率,其他... 滇型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开发在云南高原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云南水稻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们对滇型杂交水稻在旱作条件下的表型特征特性却知之甚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鉴定育成滇型杂交稻组合的耐旱特征特性,并对生长速率,其他表型性状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滇型杂交稻旱作节水栽培和今后的耐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滇型杂交粳稻品种(组合)耐旱性有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滇杂35产量和结实率均明显高于其它4个参试品种(组合)。小区产量与每穗实粒数和减数分裂期的生长速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3,达极显著水平,与结实率的相关系数达0.9,为显著水平,表明在以小区产量为目标的育种项目中,使用这些性状可以大大地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耐旱性 每穗结实数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40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洪汝科 谭学林 +5 位作者 金寿林 黄大军 谭亚玲 张忠林 王樨 陈丽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1,共3页
滇杂40系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抗病不育系楚粳23 A与抗病优质恢复系南34组配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于200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滇杂40系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抗病不育系楚粳23 A与抗病优质恢复系南34组配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于200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09001)。文中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杂40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育种取得新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大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23-523,共1页
云南属传统高原粳稻生产区,粳稻种植面积达50多hm^2,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一直是水稻育种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自1965年李铮友教授在云南省保山地区“台北8号”田中发现天然不育株,育成我国第一个粳稻不育系(红帽缨不育系)以... 云南属传统高原粳稻生产区,粳稻种植面积达50多hm^2,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推广应用,一直是水稻育种家梦寐以求的目标。自1965年李铮友教授在云南省保山地区“台北8号”田中发现天然不育株,育成我国第一个粳稻不育系(红帽缨不育系)以来,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滇型杂交粳稻育种日益发展,先后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高原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屡创高产佳绩,1994年“榆杂29”最高单季产量达16628.25kg/hm^2,2000年“滇杂32”达15441.15kg/hm^2.金秋时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滇型杂交粳稻 抗病育种 产量育种 品质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育种取得新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大军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65-665,共1页
关键词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 育种 配套技术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的滇型杂交粳稻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津 李全衡 《中国种业》 2019年第5期48-49,共2页
水稻是云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商品粮之一,年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0%左右,但稻谷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45%左右,居全省粮食第1位,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增加农民收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水稻以粳稻为主,... 水稻是云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商品粮之一,年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0%左右,但稻谷总产占全年粮食总产的45%左右,居全省粮食第1位,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增加农民收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水稻以粳稻为主,种植面积大约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60%,是西南最大的粳稻区,发展杂交粳稻是保证云南省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是未来粮食增产的新增长点,将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粮食作物 粮食安全 粮食增产 云南省 播种面积 农民收入 种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6的选育与应用
9
作者 洪汝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6-99,共4页
滇杂36由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7 A和恢复系南36组配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该组合杂种优势强、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于200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滇杂36由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合系42-7 A和恢复系南36组配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该组合杂种优势强、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于200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 滇型杂交粳稻 杂36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县滇型杂交粳稻示范推广效果
10
作者 张德恒 刘猛道 +5 位作者 谷方正 陈朝改 张彦昌 许菊芳 吴美珠 扬恩清 《中国种业》 2010年第4期33-34,共2页
腾冲县继示范推广鄂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2号)、皖系杂交稻(70优9号、4号)后,2003-2006年引入滇杂系列的粳杂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滇杂31号、32号、33号、35号、36号表现抗稻瘟病、抗倒伏、抗寒性好,适应范围广,2007年腾... 腾冲县继示范推广鄂系杂交粳稻(鄂粳杂1号、2号)、皖系杂交稻(70优9号、4号)后,2003-2006年引入滇杂系列的粳杂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滇杂31号、32号、33号、35号、36号表现抗稻瘟病、抗倒伏、抗寒性好,适应范围广,2007年腾冲县农业局立项并以种子管理站为主体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试验示范 腾冲县 鄂粳杂1号 种子管理站 杂31 抗稻瘟病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县示范推广滇型杂交粳稻技术报告
11
作者 张德恒 许菊芳 +2 位作者 张彦昌 刘猛道 陈朝改 《云南农业》 2010年第10期27-29,共3页
近年来腾冲县大力示范推广滇杂系列粳稻品种。2007~2009年累计推广滇型杂交粳稻8200hm2,平均亩产449.6kg,比对照70优9号平均亩产399.9kg亩增49.6kg,增12.4%。新增总产量610.56万kg,新增总产值1123.43万元,新增纯收益1034.06万元,科技... 近年来腾冲县大力示范推广滇杂系列粳稻品种。2007~2009年累计推广滇型杂交粳稻8200hm2,平均亩产449.6kg,比对照70优9号平均亩产399.9kg亩增49.6kg,增12.4%。新增总产量610.56万kg,新增总产值1123.43万元,新增纯收益1034.06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4.60元,推广收益率4.97元,农户得益率4.39元。滇杂系列粳稻抗病性好,可节省一次防治稻瘟病农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滇杂系列比一般稻谷早熟10~15d,可避免大、小春争节令矛盾,保证后作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示范推广 品种筛选 育秧技术 大田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系秧龄对高原滇型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志刚 普自祥 +5 位作者 贺良 普家元 文建成 王石华 谭学林 黄大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8-1241,共4页
比较研究了恢复系南34在3种不同秧龄时移栽对杂交粳稻滇杂35的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系南34秧龄42 d移栽的有效穗数明显高于45和52 d秧龄移栽,达到显著水平;恢复系不同秧龄移栽对母本穗实粒数、异交结实率及制种... 比较研究了恢复系南34在3种不同秧龄时移栽对杂交粳稻滇杂35的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系南34秧龄42 d移栽的有效穗数明显高于45和52 d秧龄移栽,达到显著水平;恢复系不同秧龄移栽对母本穗实粒数、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恢复系南34适时提早移栽,缩短秧龄,有利于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进而提高花粉供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制种产量 恢复系 秧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恢复系的花粉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静 文建成 +1 位作者 杨慧 张忠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7-28,32,共3页
为探明滇型杂交粳稻不同种植条件下恢复系花粉量的差异性以及恢复系花粉量与花药长宽的相关性,采用显微计数及测微的方法,对滇型杂交粳稻恢复系花粉量及花药大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滇型杂交粳稻恢复系的花粉量既受品种遗传性决定,也受... 为探明滇型杂交粳稻不同种植条件下恢复系花粉量的差异性以及恢复系花粉量与花药长宽的相关性,采用显微计数及测微的方法,对滇型杂交粳稻恢复系花粉量及花药大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滇型杂交粳稻恢复系的花粉量既受品种遗传性决定,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恢复系花粉量多少与花药长、宽度具有相关性,且达极显著水平(R=0.725 3>R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恢复系 花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产量性状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金慧 雷娟 +5 位作者 张月 肖翠英 万秀杰 郭梦逸 谭亚玲 徐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8-925,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的性状变化规律,为指导广适性杂交粳稻新组合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将多年选育的220份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分别种植于温、湿度差异较明显的温室和试验田,对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的性状变化规律,为指导广适性杂交粳稻新组合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将多年选育的220份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分别种植于温、湿度差异较明显的温室和试验田,对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质量等10个与产量相关的性状进行考察,并对性状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相关性和聚类等分析。【结果】不同环境条件下,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除穗长和一次枝梗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差异均达显著以上水平;其中最明显的是高温、高湿条件下,植株的株高极显著增高,有效穗数极显著减少,材料间的性状变异幅度增大,离散程度更高。相关性分析表明:2种环境条件下,单株产量与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的相关性均最大,但有效穗数与其余8个性状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聚类分析将220份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材料聚为4类,分别占总材料数的14.5%、38.1%、27.3%和20.1%,第Ⅰ和Ⅱ类群品种单株产量较高,但其性状易受高温、高湿环境影响,株高显著变高,穗数显著减少,导致其单株产量显著减少;第Ⅲ和Ⅳ类群品种单株产量低,但不同环境条件下性状变异程度相对较小,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其中第Ⅲ类群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性状最稳定。【结论】高温、高湿环境导致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材料株高增高,而植株的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粒数显著减少,产量降低;穗长和一次枝梗数比较稳定,不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杂交粳稻育种应重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性状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保持系 高温、高湿环境 产量性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品种(组合)在沈阳地区干物质积累特性研究
15
作者 马亮 徐津 +7 位作者 侯守贵 代贵金 于广星 陈盈 李海波 付亮 赵琦 谭亚玲 《辽宁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6-9,共4页
将14份滇型杂交粳稻新品种(组合)在沈阳种植,分析其干物质积累及转移情况。结果表明:这些品种从移栽30 d至抽穗期干物质量明显增加。来自云南的品种其干物质表观转移量和干物质转移率与辽宁品种存在明显差异,其产量也明显低于辽宁品种... 将14份滇型杂交粳稻新品种(组合)在沈阳种植,分析其干物质积累及转移情况。结果表明:这些品种从移栽30 d至抽穗期干物质量明显增加。来自云南的品种其干物质表观转移量和干物质转移率与辽宁品种存在明显差异,其产量也明显低于辽宁品种。在供试的14个品种中表现较好的是3号,9号和1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干物质 辽宁 干物质表观转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农业大学开发的滇型杂交粳稻获高产 被引量:1
1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78-878,共1页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云南农业大学 开发 科技攻关项目 自主知识产权 种子管理站 配套技术 组合选育 优质高产 杂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滇西南滇型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途径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开平 康艳琼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概述景谷县滇型杂交粳稻制种发展现状,提出了实现景谷县滇型杂交粳稻制种高产的途径。
关键词 提高 滇型杂交粳稻 制种 产量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杂种优势的研究
18
作者 沈雪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6期70-71,共2页
对所选滇型杂交粳稻组合杂种一代的株高、单株有效穗、穗长、着粒数、着粒密度、结实率、千粒重、10粒长、10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米粒长度比15个形状的超中亲优势和超高值亲本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对所选滇型杂交粳稻组合杂种一代的株高、单株有效穗、穗长、着粒数、着粒密度、结实率、千粒重、10粒长、10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米粒长度比15个形状的超中亲优势和超高值亲本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滇粳优5号和中丹2号为母本的组合在产量性状上有强优势,在品质性状上优势不显著,但在同母本组合中,父本的选配不同也影响优势的强势;以滇粳优1号为母本的组合无显著优势。对杂交粳稻结实率、千粒重较低的问题还有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杂种一代 超中亲优势 超高值亲本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耐寒性鉴定研究
19
作者 李晓艳 谭亚玲 《云南农业》 2015年第8期34-37,共4页
对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2份水稻材料中,在株高﹑穗长﹑实粒数﹑粒长、粒宽﹑粒长宽比﹑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9个农艺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分蘖及总粒数性状差异显著。22份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中,杂... 对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2份水稻材料中,在株高﹑穗长﹑实粒数﹑粒长、粒宽﹑粒长宽比﹑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9个农艺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分蘖及总粒数性状差异显著。22份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中,杂7﹑杂18﹑杂8、杂4﹑杂3和杂17有较强的丰产性,耐寒性好,可在云南省中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杂1、杂2、杂6、杂12、杂13、杂14、杂16、杂19、杂20、杂21等10个组合的单株产量比楚粳23(CK2)高,这些组合可在云南高原粳稻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农艺性状 耐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3通过审定
20
作者 陶光喜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2-72,共1页
滇型杂交水稻是云南农业大学独创的一种杂交稻类型.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滇型杂交稻的应用研究.继2002年"滇杂31"、"滇杂32"通过省级审定之后,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新近选育成功的杂交粳稻新组合"滇... 滇型杂交水稻是云南农业大学独创的一种杂交稻类型.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滇型杂交稻的应用研究.继2002年"滇杂31"、"滇杂32"通过省级审定之后,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新近选育成功的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3"于2004年10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农业大学 品种审定委员会 滇型杂交粳稻 新组合 稻作 杂交 杂31 研究所 云南 省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