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滇东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及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豹
陈国平
+2 位作者
赵俊三
尹莹
于祖国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42,共20页
【目的】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服务功能普遍下降。【方法】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气象、土壤、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采用PLUS模型模拟了2035年自然...
【目的】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服务功能普遍下降。【方法】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气象、土壤、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采用PLUS模型模拟了2035年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经济发展情景三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并结合InVEST模型评估了产水量、碳储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等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在此基础上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时空权衡协同关系。【结果】(1)2000—2020年,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484.21 km^(2)、154.40 km^(2);而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面积则减少,分别下降了438.63 km^(2)、89.86 km^(2)、99.47 km^(2)、10.65 km^(2)。2020—2035年,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水域、林地面积呈小幅扩张,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则呈缩减趋势;自然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加明显,耕地和草地则减少;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林地、草地则大量减少;(2)2000—202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产水量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碳储量变化幅度较小,研究期间碳储量下降区域散落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南部和北部地区;土壤保持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西部存在大面积碳储量下降,东部地区存在大面积碳储量增加;生境质量以带状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20 a间整体上呈现东西部大面积下降的变化趋势。至2035年,在生态保护情景下,产水量、碳储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明显提升,显示出生态保护对于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高值区域面积显著减少,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较大的压力和影响。(3)2000—2020年,土壤保持-产水量的相关性最强,指数高于0.8;产水量-碳储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弱,且呈下降趋势。碳储量-产水量相关系数最低,土壤保持-产水量相关性系数最高。2020—2035年,各发展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均呈协同关系。【结论】结果表明:滇东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受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影响明显,其变化趋势和权衡协同关系亦存在空间差异,可为喀斯特地貌区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滇东南喀斯特地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情景下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对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玉琴
赵筱青
+6 位作者
冉玉菊
徐逸飞
普军伟
叶显民
汪小宝
王越男
瞿国寻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5-216,共12页
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碳汇潜力巨大。其生态治理对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使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显著,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深远影响。该研究以滇东南典型喀斯特地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运用...
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碳汇潜力巨大。其生态治理对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使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显著,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深远影响。该研究以滇东南典型喀斯特地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运用InVEST模型和混合元胞自动机(MCCA)模型,预测了自然发展、耕地保护以及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2035年碳储量的分布状况,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以及敏感性指数,分别研究碳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文山州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0%以上。地类转换集中在林地、草地、耕地以及建设用地之间。(2)研究区整体碳储量较高,但随着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造成固碳效果和潜力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2000-2020年,碳储量共减少了0.66 Tg。Moran’s I指数均通过90%的置信度,表明碳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空间集聚效应。(3)2035年,在自然发展、耕地保护以及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的碳储量分别为192.40、192.00、193.13 Tg。3种情景下,碳储量分别变化了0.11、-0.29、0.84 Tg。根据敏感性指数发现碳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敏感,林地变化是造成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相比可知在生态保护的情景下,区域碳汇能力较强。建议研究区科学提高林地面积和优化现有用地的空间格局,控制建设用地等措施提升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MCCA模型
情景模拟
滇东南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东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及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豹
陈国平
赵俊三
尹莹
于祖国
机构
皖西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云南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42,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01304,503780262)
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01AU070112)
+1 种基金
昆明理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KKZ3202021055)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PY202129)。
文摘
【目的】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服务功能普遍下降。【方法】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气象、土壤、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采用PLUS模型模拟了2035年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经济发展情景三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并结合InVEST模型评估了产水量、碳储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等四种生态系统服务,在此基础上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时空权衡协同关系。【结果】(1)2000—2020年,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484.21 km^(2)、154.40 km^(2);而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面积则减少,分别下降了438.63 km^(2)、89.86 km^(2)、99.47 km^(2)、10.65 km^(2)。2020—2035年,生态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水域、林地面积呈小幅扩张,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则呈缩减趋势;自然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加明显,耕地和草地则减少;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林地、草地则大量减少;(2)2000—202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产水量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碳储量变化幅度较小,研究期间碳储量下降区域散落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南部和北部地区;土壤保持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西部存在大面积碳储量下降,东部地区存在大面积碳储量增加;生境质量以带状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20 a间整体上呈现东西部大面积下降的变化趋势。至2035年,在生态保护情景下,产水量、碳储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明显提升,显示出生态保护对于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高值区域面积显著减少,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较大的压力和影响。(3)2000—2020年,土壤保持-产水量的相关性最强,指数高于0.8;产水量-碳储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弱,且呈下降趋势。碳储量-产水量相关系数最低,土壤保持-产水量相关性系数最高。2020—2035年,各发展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均呈协同关系。【结论】结果表明:滇东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受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影响明显,其变化趋势和权衡协同关系亦存在空间差异,可为喀斯特地貌区生态保护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滇东南喀斯特地区
影响因素
Keywords
InVEST model
PLUS model
ecosystem services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karst area of southeast Yunnan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情景下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对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玉琴
赵筱青
冉玉菊
徐逸飞
普军伟
叶显民
汪小宝
王越男
瞿国寻
机构
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西南联合研究生院
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5-216,共12页
基金
云南省西南联合研究生院科技专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302AO370007)
云南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项目(CZ22622203-2022-29)
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KC-23235375)。
文摘
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碳汇潜力巨大。其生态治理对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使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显著,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深远影响。该研究以滇东南典型喀斯特地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运用InVEST模型和混合元胞自动机(MCCA)模型,预测了自然发展、耕地保护以及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2035年碳储量的分布状况,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以及敏感性指数,分别研究碳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文山州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0%以上。地类转换集中在林地、草地、耕地以及建设用地之间。(2)研究区整体碳储量较高,但随着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造成固碳效果和潜力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2000-2020年,碳储量共减少了0.66 Tg。Moran’s I指数均通过90%的置信度,表明碳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空间集聚效应。(3)2035年,在自然发展、耕地保护以及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的碳储量分别为192.40、192.00、193.13 Tg。3种情景下,碳储量分别变化了0.11、-0.29、0.84 Tg。根据敏感性指数发现碳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敏感,林地变化是造成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相比可知在生态保护的情景下,区域碳汇能力较强。建议研究区科学提高林地面积和优化现有用地的空间格局,控制建设用地等措施提升碳储量。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MCCA模型
情景模拟
滇东南喀斯特地区
Keywords
land use change
carbon storage
MCCA model
scenario simulation
southeast Yunnan karst region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滇东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及权衡协同关系
周豹
陈国平
赵俊三
尹莹
于祖国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情景下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对碳储量的影响
周玉琴
赵筱青
冉玉菊
徐逸飞
普军伟
叶显民
汪小宝
王越男
瞿国寻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