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消融联合经皮骨成形术在椎外溶骨性转移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志龙 林文俐 +3 位作者 杜贞华 张晓帆 梁逸宁 左太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0-585,共6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骨成形术(POP)治疗椎体外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MWA联合POP治疗18例椎体外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国际肌肉...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微波消融(MWA)联合经皮骨成形术(POP)治疗椎体外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MWA联合POP治疗18例椎体外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国际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ystem,MSTS)评分、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QLQ-BM22)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肢体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记录手术成功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随访期间患者局部肿瘤控制状况和生存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例患者的MWA联合POP手术均成功。术中4例患者出现少量骨水泥渗漏,均无明显症状。手术前后VAS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4,P<0.01);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1),而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后MSTS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0,P<0.01);术后各时间点MSTS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1),而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后QLQ-BM22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6,P<0.01);术后各时间点QLQ-BM22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1),而术后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3~28个月,生存时间为(9.14±7.9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7例,6例术后1年内死亡,1例术后26个月死亡。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8、15、16个月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3个月。结论CT引导下MWA联合经皮骨成形术治疗椎体外溶骨性转移瘤并发症少,安全可行,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术后局部肿瘤复发率低且复发周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术 经皮成形术 椎体外溶骨性转移瘤 安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引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 被引量:1
2
作者 崔雄伟 郑加生 禹纪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CT~PEI)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骨转移瘤患者(25个病灶)采用CT—PEI治疗,使用无水乙醇和超化碘油10:1的混合剂,用CT精确定位、准确穿刺瘤灶并密切监控无水乙醇弥...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CT~PEI)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骨转移瘤患者(25个病灶)采用CT—PEI治疗,使用无水乙醇和超化碘油10:1的混合剂,用CT精确定位、准确穿刺瘤灶并密切监控无水乙醇弥散情况及用量,以减少并发症。对接近椎管及椎间孔的病灶,采用利多卡因实验性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术后定期CT检查,3例病人行同位素骨扫描检查,与治疗前检查进行对照研究。对患者随访3~30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1次CT—PEI治疗后,疼痛即明显减轻,经2~3次CT-PEI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CR)16例(24处病灶),疼痛部分缓解(PR)1例。术后随访3个月时,23处病灶内肿瘤组织均发生坏死,被高密度碘油混合液均匀浸润。其中,9处病灶体积缩小。随访3~30个月,除1例因周边出现新的肿瘤浸润灶而再次出现疼痛,其余病例转移瘤处止痛效果无反复。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PEI是一种治疗骨转移瘤有效、微创、安全、简便的方法,使骨转移瘤内肿瘤组织坏死,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骨性转移瘤 注射 乙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的双介入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永亮 颜志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434-436,共3页
关键词 脊柱转移 双介入治疗 抑制肿生长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动脉化疗栓塞 溶骨性转移瘤 止痛效果 双介入疗法 姑息治疗 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引下经皮椎体成形术 被引量:3
4
作者 袁宇 王林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椎体病变中的技术操作问题。方法 自 2 0 0 1年 8月以来在CT导引下对 18例 2 3个椎体共行 2 6侧PVP治疗 ,其中溶骨性转移瘤 7例、骨髓瘤 2例、血管瘤 3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6例。结果 本组病例...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椎体病变中的技术操作问题。方法 自 2 0 0 1年 8月以来在CT导引下对 18例 2 3个椎体共行 2 6侧PVP治疗 ,其中溶骨性转移瘤 7例、骨髓瘤 2例、血管瘤 3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6例。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疼痛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熟练掌握PVP的穿刺定位技术 ,熟悉骨水泥的性状和使用方法的前提下 ,PVP技术为椎体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安全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病变 溶骨性转移瘤 血管 质疏松压缩 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