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质载体家族3成员2表达与双硫死亡、铁死亡及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欢 代九菊 +1 位作者 杨艳丽 周祖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2-1776,共5页
铁死亡和双硫死亡与多种疾病相关。铁死亡的特征是铁离子和脂质活性氧的异常累积,而双硫死亡则是二硫化物的异常累积。溶质载体家族3成员2(SLC3A2)作为溶质载体家族的一员,不仅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还参与细胞铁... 铁死亡和双硫死亡与多种疾病相关。铁死亡的特征是铁离子和脂质活性氧的异常累积,而双硫死亡则是二硫化物的异常累积。溶质载体家族3成员2(SLC3A2)作为溶质载体家族的一员,不仅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还参与细胞铁死亡和双硫死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阐述了SLC3A2与双硫死亡、铁死亡和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癌症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载体家族3成员2 双硫死亡 铁死亡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细胞高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通过上调CD24抑制NK细胞的杀伤 被引量:1
2
作者 姚田军 周幸春 +2 位作者 杨帆 刘静 张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3-341,共9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后是否影响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并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E2F3a稳定过表达的人及小鼠膀胱癌细胞株并将其与NK细胞共孵育,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及流... 目的 探讨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后是否影响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并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E2F3a稳定过表达的人及小鼠膀胱癌细胞株并将其与NK细胞共孵育,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活化及杀伤能力的变化。转录组测序分析膀胱癌细胞E2F3a过表达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中E2F3a与差异基因在蛋白水平上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实时定量PCR、 Western blot法及小干扰RNA(siRNA)等方法探索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F3a后对NK细胞活化及杀伤影响的具体机制。结果 在膀胱癌细胞中过表达E2F3a能显著抑制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膀胱癌细胞过表达E2F3a可显著上调CD24基因的表达,膀胱癌组织中E2F3a和CD24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CHIP结果显示,E2F3a能够结合CD24的启动子区并促进CD24基因的转录。干涉E2F3a过表达膀胱癌细胞中的CD24表达后,发现膀胱癌细胞E2F3a过表达所介导的NK细胞活化及杀伤抑制被显著缓解。结论 在膀胱癌细胞中E2F3a可结合CD24的启动子区促进CD24基因的转录及CD24蛋白的表达。膀胱癌细胞E2F3a通过上调CD24表达来抑制NK细胞的活化及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E2因子转录因子家族成员3a(E2F3a) 自然杀伤(NK)细胞 CD24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7a通过抑制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诱导铁死亡引起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6
3
作者 冯子人 孙辉 +3 位作者 张婧 朱礼军 杜琳 孟爱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7-624,共8页
目的 探讨miR-27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组(依据再灌注时间又分为缺血2 h后再灌注3 h、 6 h、 12 h、 24 h组)以及阴性对照空载体组、 mi... 目的 探讨miR-27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组(依据再灌注时间又分为缺血2 h后再灌注3 h、 6 h、 12 h、 24 h组)以及阴性对照空载体组、 miR-27a激动剂(agomiR-27a)组、 miR-27a抑制剂(antagomiR-27a)组。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组织中miR-27a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水平,Zea-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2, 3, 5三苯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 SLC7A11蛋白水平,分别用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铁(Fe)检测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GSH、 MDA、 Fe含量。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7a下游靶基因。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iR-27a水平上调,SLC7A11水平降低。抑制miR-27a表达后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脑梗死面积,抑制铁死亡。miR-27a直接靶向SLC7A11的3′-非翻译区(3′-UTR)区域,降低SLC7A11 mRNA表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上调的miR-27a可能是通过抑制靶基因SLC7A11水平,诱导铁死亡,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小RNA-27a(miR-27a) 铁死亡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3K27me3修饰缺失上调弥漫型胃癌细胞中SLC7A11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原锋 刘文康 +8 位作者 储召乐 刘碧颖 侯永英 吴林育 李先锋 陈东风 王涛 王斌 杨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目的描绘弥漫型胃癌组织中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修饰的全基因组分布图谱,通过鉴定H3K27me3所调控的关键靶基因,初步探究H3K27me3修饰重编程可能调控弥漫型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样本来源于2021-2023年... 目的描绘弥漫型胃癌组织中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修饰的全基因组分布图谱,通过鉴定H3K27me3所调控的关键靶基因,初步探究H3K27me3修饰重编程可能调控弥漫型胃癌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样本来源于2021-2023年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内镜中心及手术室胃肠外科组接受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共收集到正常组患者14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6岁;胃癌组患者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3岁。采用染色质靶向剪切及转座酶技术(cleavage under target and tagmentation,CUT&Tag)捕获基因组H3K27me3修饰区域,分析H3K27me3修饰重编程特征。整合转录组(RNA‐Seq)测序数据、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high‐throughput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Hi‐C)及已发表的公共单细胞数据,分析H3K27me3修饰重编程在弥漫型胃癌细胞中所调控靶基因。结果CUT&Tag和RNA测序数据质量符合下游分析标准,正常胃黏膜组织和弥漫型胃癌组织的组蛋白H3K27me3修饰均主要分布于远端基因间区和内含子区。相较于正常组织,胃癌组织的H3K27me3修饰存在显著的重编程特征,表现为H3K27me3总体信号强度明显降低。其中缺失的2912个H3K27me3信号峰可能导致822个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这些基因中上调最显著(信号值强度的差异倍数≥2,P<0.05)的56个基因主要富集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其中甲硫氨酸转运体SLC7A5和胱氨酸转运体SLC7A1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最高。单细胞数据提示,弥漫型胃癌组织中SLC7A11的异常高表达主要存在于肿瘤上皮细胞。利用公共数据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进一步验证SLC7A11在弥漫型胃癌中高表达,且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结论组蛋白H3K27me3修饰重编程是弥漫型胃癌的重要表观遗传学特征;组蛋白H3K27me3修饰缺失可能上调肿瘤细胞SLC7A11表达,进而促进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K27me3 组蛋白修饰 表观遗传 弥漫型胃癌 溶质载体家族7A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氨酸代谢相关基因SLC43A2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5
作者 何敏 赵微 +1 位作者 彭昊 王良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9-678,共10页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甲硫氨酸和溶质载体家族43成员2(solute carrier family 43 member 2,SLC43A2)基因的表达对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甲硫氨酸和溶质载体家族43成员2(solute carrier family 43 member 2,SLC43A2)基因的表达对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ESCC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的甲硫氨酸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表达在ES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聚类分析揭示不同表达模式对ESCC患者总体生存期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富集分析寻找ESCC中与甲硫氨酸和SLC43A2基因紧密关联的生物学进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SCC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中SLC43A2蛋白的表达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扰ESCC细胞SLC43A2效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甲硫氨酸限制(methionine restriction)或干扰SLC43A2后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大部分甲硫氨酸代谢相关通路中的关键酶和SLC43A2基因在ESCC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5),并且这些差异基因的表达对ESCC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显示高表达SLC43A2基因的A簇患者预后差,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种类和数量显著低于B簇;富集分析显示高表达SLC43A2基因组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通路信号分子显著富集(P<0.01)。此外,限制甲硫氨酸或敲减SLC43A2可抑制E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1)。结论:ESCC组织中甲硫氨酸代谢活跃,SLC43A2基因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SLC43A2促进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甲硫氨酸代谢 预后 溶质载体家族43成员2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circFADS2通过miR-152-3p/SLC7A11信号轴诱导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
6
作者 蒋良君 卢先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0-1008,共9页
目的探讨沉默circFADS2对结直肠癌(CRC)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人结肠腺癌细胞系SW480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circFADS2 siRNA干扰质粒(si-circFADS2)及其阴性对照si-NC、miR-152-3p 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inhibitor-NC、miR-152... 目的探讨沉默circFADS2对结直肠癌(CRC)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人结肠腺癌细胞系SW480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circFADS2 siRNA干扰质粒(si-circFADS2)及其阴性对照si-NC、miR-152-3p 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inhibitor-NC、miR-152-3p mimics及其阴性对照mimics NC、SLC7A11过表达质粒(oe-SLC7A11)及其阴性对照vector转染至SW480细胞中,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化学法检测细胞中亚铁离子(Fe^(2+))、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水平;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细胞中miR-152-3p和SLC7A1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GPX4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52-3p与circFADS2之间的海绵吸附关系,以及miR-152-3p与SLC7A11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与blank组比较,si-circFADS2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中Fe^(2+)、MDA和ROS水平升高,SOD和GSH水平降低;同时,细胞中miR-152-3p表达水平升高,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与si-circFADS2组比较,si-circFADS2+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中Fe^(2+)、MDA和ROS水平降低,SOD和GSH水平升高;同时,细胞中miR-152-3p表达水平降低,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SLC7A11是miR-152-3p的下游靶基因。结论沉默circFADS2可诱导CRC细胞铁死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靶向调控miR-152-3p/SLC7A11信号轴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FADS2 结直肠癌 SW480细胞 铁死亡 miR-152-3p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对MYCN基因扩增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战世佳 张璇 +6 位作者 张瑶 郭金鑫 洪恩宇 杨慧 鲁洁 常艳 郭永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5-573,共9页
目的分析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在有无MYCN基因扩增的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系和临床样本中的表达及其与患儿预后相关性,研究SLC7A11对MYCN扩增高危NB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GEO数据库GSE49710数据集、TARGET数据库和R2数据库GSE45... 目的分析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在有无MYCN基因扩增的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系和临床样本中的表达及其与患儿预后相关性,研究SLC7A11对MYCN扩增高危NB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GEO数据库GSE49710数据集、TARGET数据库和R2数据库GSE45547数据集分析NB临床样本中SLC7A11 mRNA水平与MYCN基因扩增状态和NB患儿预后相关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YCN扩增NB细胞系SK-N-BE(2)和IMR32细胞以及MYCN非扩增NB细胞系CHLA-255和SH-SY5Y细胞中SLC7A11 mRNA水平。在MYCN扩增NB细胞系SK-N-BE(2)细胞中,利用2条不同序列小干扰RNA瞬时敲低SLC7A11 mRNA,应用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LC7A11 mRNA和SLC7A11表达及MYCN mRNA和N-MYC表达,采用结晶紫染色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RTCA)技术观察NB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增殖标记物Ki-67表达情况。利用短发夹RNA慢病毒感染方法构建稳定敲低SLC7A11的SK-N-BE(2)细胞,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LC7A11的稳定敲低效果和MYCN水平,采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NB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分析NB临床样本GSE49710和GSE45547数据集发现,在MYCN扩增NB中,SLC7A11 mRNA水平显著高于非MYCN扩增NB(P<0.05,P<0.01),且TARGET数据库和R2数据库GSE45547数据集分析表明SLC7A11 mRNA水平与NB患儿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P<0.01)。SLC7A11在MYCN扩增NB细胞系SK-N-BE(2)和IMR32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非扩增细胞系CHLA-255和SH-SY5Y(P<0.01)。与对照敲低组相比,瞬时敲低SLC7A11导致MYCN扩增NB细胞增殖显著减慢(P<0.01),Ki-67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稳定敲低SLC7A11显著减少了NB细胞克隆形成数(P<0.01)。瞬时和稳定敲低SLC7A11对MYCN mRNA和N-MYC蛋白水平均未见明显影响。结论SLC7A11在MYCN扩增NB细胞系和临床样本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儿预后呈负相关,敲低SLC7A11显著抑制SK-N-BE(2)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 MYCN扩增 细胞增殖 神经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M1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增殖、凋亡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高鑫 储李婧 颜宗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讨PIM1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U93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对JAK2/STAT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初诊成人AML患者和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PIM1 mRNA表达。将AML细胞系U937细胞分为:U937组(... 目的:探讨PIM1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U93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对JAK2/STAT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初诊成人AML患者和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PIM1 mRNA表达。将AML细胞系U937细胞分为:U937组(U937细胞正常培养)、Si-PIM1组(U937细胞转染含PIM1 mRNA的低表达腺病毒载体)、Si-NC组(U937细胞转染不含PIM1 mRNA的低表达腺病毒载体)、CoA1组(U937细胞中加入浓度为20μmol/L的JAK2激活剂CoA1)、Si-PIM1+CoA1组(U937细胞转染含PIM1 mRNA低表达的腺病毒载体并加入浓度为20μmol/L的CoA1)。培养24 h。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U937细胞PIM1 mRNA和蛋白、JAK2/STAT3通路、细胞周期、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结果: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IM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P<0.05)。与U937组相比,Si-PIM1组细胞PIM1 mRNA和蛋白、p-JAK2/JAK2、p-STAT3/STAT3、Cyclin D1、CDK2蛋白、细胞增殖活性、S期比例、G2/M期比例降低(均P<0.05),p27、Caspase-3蛋白、G0/G1期、凋亡率升高(均P<0.05),而CoA1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与Si-PIM1组正好相反,CoA1可逆转Si-PIM1对U937细胞的作用效果。U937组、Si-PIM1+CoA1组、Si-NC组U937细胞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敲低PIM1基因表达可抑制U937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缓解ALM进程,且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JAK2/STAT3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1 急性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 增殖 凋亡 Janus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对结直肠癌恶性增殖和化疗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熊漫 谭益冰 +3 位作者 胡亚南 向家艮 孙晓宁 宋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84-1993,共10页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KIF20A)对结直肠癌(CRC)恶性行为和化疗耐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2例CRC及配对正常肠黏膜组织样本获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qPCR分析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KIF20A表...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KIF20A)对结直肠癌(CRC)恶性行为和化疗耐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2例CRC及配对正常肠黏膜组织样本获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qPCR分析CR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KIF20A表达水平。KIF20A短发夹RNA(sh-KIF20A)转染或KIF20A过表达慢病毒(LV-KIF20A)感染CRC细胞。将RKO或LOVO细胞分为MOCK组(未转染的RKO或LOVO细胞)、LV-NC组(对照慢病毒感染RKO或LOVO细胞)和LV-KIF20A组(LV-KIF20A感染RKO或LOVO细胞);将HCT-116细胞分为MOCK组(未转染的HCT-116细胞)、sh-NC组(对照shRNA转染HCT-116细胞)和sh-KIF20A组(sh-KIF20A转染HCT-116细胞)。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ax和Bcl-2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化疗敏感的CRC组织和化疗不敏感CRC组织中KIF20A和p-STAT3蛋白水平。将LV-NC或LV-KIF20A感染的RKO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右侧皮下(每组5只),检测KIF20A对肿瘤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KIF20A在CRC组织及细胞中显著上调(P<0.05)。敲减KIF20A抑制CRC细胞的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而过表达KIF20A则促进CRC细胞活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在5-氟尿嘧啶处理下,敲减KIF20A促进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而过表达KIF20A会抑制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促进Bcl-2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表明,过表达KIF20A可上调p-JAK2和p-STAT3水平并激活JAK2/STAT3通路,KIF20A沉默可下调p-JAK2和p-STAT3水平。沉默STAT3可逆转由KIF20A过表达引起的细胞增殖能力提高和凋亡减少。与化疗敏感的CRC组织相比,KIF20A和pSTAT3在化疗不敏感的CRC组织中表达水平更高。体内实验表明,KIF20A过表达促进CRC肿瘤生长(P<0.05)。结论:KIF20A通过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调节CRC的恶性增殖及化疗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 恶性增殖 化疗耐受 JAK2/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核易位激活SLC7A11并抑制SAS诱导的AML细胞铁死亡
10
作者 林艳凤 郑志远 +3 位作者 陈滢 吴玮 林东红 薛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9-1299,共11页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在柳氮磺吡啶(SAS)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易位激活SLC7A11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SAS对AML细胞株Kasumi-1和THP-...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在柳氮磺吡啶(SAS)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易位激活SLC7A11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SAS对AML细胞株Kasumi-1和THP-1的增殖抑制能力。使用不同细胞死亡抑制剂来明确SAS作用后AML细胞的死亡方式。检测SAS干预AML细胞后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质活性氧簇(ROS)水平;微量法检测Fe^(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酶活性变化。通过qPCR检测SAS诱导AML细胞发生铁死亡过程中SLC7A11的mRNA表达变化,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SLC7A11和GPX4的蛋白表达变化及SAS干预后的AML细胞NRF2入核变化,此外,添加NRF2抑制剂ML385共同干预后,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及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构建敲减关键基因SLC7A11的慢病毒载体,检测SLC7A11下调后SAS干预的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及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AML细胞Kasumi-1和THP-1在SAS终浓度分别达200μmol/L和300μmol/L时细胞增殖能力被明显抑制(P<0.05);采用不同类型细胞死亡抑制剂,仅铁死亡抑制剂Fer-1和DFO能够明显逆转SAS干预后AML细胞的活力下降(P<0.01)。SAS干预后细胞脂质ROS水平、Fe^(2+)含量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和GPX4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SAS诱导AML细胞铁死亡时,SLC7A11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而GPX4的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P<0.01)。SAS干预后的AML细胞胞核NRF2/胞浆NRF2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加入NRF2抑制剂ML385共同干预后,其比值则降低(P<0.05)。与SAS组相比,SAS与ML385共同干预后AML细胞中SLC7A1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细胞活力进一步下降(P<0.01),且铁死亡抑制剂Fer-1和DFO均能够逆转其活力的下降(P<0.01)。与SAS组相比,SAS+ML385组AML细胞中的脂质ROS水平、Fe^(2+)含量和MDA含量的影响均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和GPX4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NC shRNA组相比,SLC7A11慢病毒干预可使AML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且可被铁死亡抑制剂Fer-1和DFO逆转(P<0.01);同时,脂质ROS水平、Fe^(2+)含量、MDA含量升高(P<0.01);GSH含量和GPX4酶活性降低(P<0.05)。SLC7A11下调后,GPX4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SAS可诱导AML细胞铁死亡,同时其可促进AML细胞NRF2蛋白核转位,激活SLC7A11的表达,抑制NRF2或下调SLC7A11可提高AML细胞对SAS诱导的铁死亡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铁死亡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过表达TOX3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翠翠 岳丽玲 +3 位作者 杨莹 简白羽 马立威 刘吉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54-1158,共5页
目的构建人TOX高迁移率蛋白家族成员3(TOX3)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过表达TOX3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方法通过全基因合成法合成TOX3基因序列片段,并进行PCR扩增。将TOX3基因克隆到pLVEF-1a/GFP-Puro载体中,构建pLVEF-1a/GF... 目的构建人TOX高迁移率蛋白家族成员3(TOX3)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稳定过表达TOX3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方法通过全基因合成法合成TOX3基因序列片段,并进行PCR扩增。将TOX3基因克隆到pLVEF-1a/GFP-Puro载体中,构建pLVEF-1a/GFP-Puro-TOX3慢病毒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构建好的慢病毒载体进行病毒包装和病毒滴度检测。用获得的慢病毒液转染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通过嘌呤霉素选择性培养,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DA-MB-231细胞中TOX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DA-MB-231细胞中TOX3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pLVEF-1a/GFP-Puro和pLVEF-1a/GFP-Puro-TOX3慢病毒表达载体,病毒包装后检测病毒滴度分别为2×108TU/mL和1×108TU/mL,转染MDA-MB-231细胞后,GFP表达的细胞达95%以上。与阴性对照组相比,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DA-MB-231-TOX3细胞中TOX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TOX3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过表达TOX3的MDA-MB-231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高迁移率蛋白家族成员3 慢病毒表达载体 MDA-MB-23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12A3基因Arg913Gln多态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T2DM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蔚菁 刘丽梅 +3 位作者 郑泰山 李鸣 汪年松 王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8-832,853,共6页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3(SLC12A3)基因Arg913Gln(G→A)多态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上海地区258例汉族T2DM患者(T2DM组)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分为未合并肾病组(DN0组,n=95)和合并...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3(SLC12A3)基因Arg913Gln(G→A)多态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上海地区258例汉族T2DM患者(T2DM组)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分为未合并肾病组(DN0组,n=95)和合并肾病组(DN组,n=163),后者又分为微量蛋白尿肾病亚组(DN1组,n=95)和显性蛋白尿肾病亚组(DN2组,n=68);以无糖尿病和肾病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82)。应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各组多态基因型;比较各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临床变量间的差异。结果检出多态基因型GG、GA和AA。T2DM组的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各亚组间多态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GA+AA基因型患者的三酰甘油(TG)、AER、空腹血胰岛素(FINS)和HOMA-IR值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患者(均P<0.05)。结论上海地区汉族人群SLC12A3基因Arg913Gln(G→A)多态与T2DM和DN无显著相关性;GA+AA基因型携带者的AER显著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提示Arg913Gln多态(G→A)可能是中国上海地区汉族T2DM患者蛋白尿显著增加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3(SLC12A3)基因 Arg913Gln(G→A)多态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A对人结肠腺癌Caco2细胞SLC26A3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胡慧 王艳 +4 位作者 杨奉天 龚先锋 张洋 徐丽红 郑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共6页
为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对溶质载体26 A3(solute carrier 26 A3′SLC26A3或DRA)在Caco2细胞中细胞内定位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构建pIRES2-ZsGreen1-SLC26A3质粒,转染Caco2细胞,G418筛选获稳转pIRES2-ZsGreen1-SLC26A3 Caco2细胞。设立... 为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对溶质载体26 A3(solute carrier 26 A3′SLC26A3或DRA)在Caco2细胞中细胞内定位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构建pIRES2-ZsGreen1-SLC26A3质粒,转染Caco2细胞,G418筛选获稳转pIRES2-ZsGreen1-SLC26A3 Caco2细胞。设立未处理的Caco2细胞组(Caco2组)、转染空质粒的Caco2组(NP-Caco2组)、转染SLC26A3质粒的Caco2组(SLC26A3-Caco2组)、LPA处理的转染空质粒的Caco2组(LPA+NP-Caco2组)和LPA处理的转染SLC26A3质粒的Caco2组(LPA+SLC26A3-Caco2组),以LPA与Caco2细胞共孵育12 h为观察时间点(LPA浓度为100μmoL/L),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观察Caco2细胞中SLC26A3的定位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Caco2细胞中SLC26A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观察结果显示LPA+SLC26A3-Caco2组SLC26A3细胞膜定位较SLC26A3-Caco2组的略有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PA+NP-Caco2组的糖基化SLC26A3蛋白表达量较Caco2组与NP-Caco2组的均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相对β-actin的表达量,LPA+NP-Caco2组vs.Caco2组:0.83±0.446 vs.0.14±0.050,P=0.018;LPA+NP-Caco2组vs.Np-Caco2组:0.83±0.446 vs.0.29±0.032,P=-0.044)。由此可知,LPA可促进SLC26A3在Caco2细胞的细胞膜定位和蛋白表达,从而为LPA作为治疗结肠炎相关性腹泻的候选药物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溶质载体26 A3 Ca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酸通过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认知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樊赟 窦润鹏 +2 位作者 胡久略 侯紫君 周春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且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防治AD方面具有重要潜力。目的探讨茯苓酸(PA)对AD大鼠认知障碍及核...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且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防治AD方面具有重要潜力。目的探讨茯苓酸(PA)对AD大鼠认知障碍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溶质载体家族7A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2022年1—9月将75只6~8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AD模型组(Model组)、PA治疗组(PA组),PA+Nrf2抑制剂组(PA+ML385组),除Control组外制备A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PA组腹腔注射50 mg/kg PA,PA+ML385组腹腔注射50 mg/kg PA+30 mg/kg Nrf2抑制剂ML385,Control组与Model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末次给药24 h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第2、4、6天进行定位航行实验,记录大鼠到达平台的时间(逃避潜伏期),第7天移走平台,记录大鼠在120 s内滞留平台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Nissl染色后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变化,普鲁士蓝染色检测海马组织铁沉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GPX4表达,检测海马组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Fe2+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Nrf2、SLC7A11、GPX4蛋白表达。结果末次给药第2、4、6天Model组逃避潜伏期高于Control组、PA组,PA+ML385组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el组平台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低于Control组、PA组,PA+ML385组低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ssl染色结果示Model组神经元坏死严重,细胞核皱缩,尼氏体数目减少;PA组神经元坏死减少,排列紧密且尼氏体增多;PA+ML385组神经元损伤明显加重,尼氏体数目减少。普鲁士蓝染色结果示Model组铁沉积较Control组增加,与Model组比较,PA组铁沉积减少,PA+ML385组较PA组铁沉积增多。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示Model组绿色荧光减弱,GPX4阳性细胞减少,PA组细胞绿色荧光较Model组增强,GPX4阳性细胞增多,PA+ML385组较PA组GPX4阳性细胞减少。Model组GSH低于Control组、PA组,PA+ML385组低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el组MDA、Fe2+高于Control组、PA组,PA+ML385组高于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el组Nrf2、SLC7A11、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Control组、PA组,PA+ML385组低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可改善AD大鼠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激活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抑制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茯苓酸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溶质载体家族7A11/GPX4信号通路 铁死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T3与TET2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伴IgA-κ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1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露婷 刘贝贝 +4 位作者 陆丽娜 曹淑雅 李琼琼 万秋霞 王素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25-1228,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因“反复胸闷1个月余”于2020年3月5日就诊于我院。患者入院前1个多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伴心悸,多于劳累后出现,每次持续3~5 min,休息后可缓解,无其他不适。入院后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皮肤黏膜、口唇苍白,皮... 1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因“反复胸闷1个月余”于2020年3月5日就诊于我院。患者入院前1个多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伴心悸,多于劳累后出现,每次持续3~5 min,休息后可缓解,无其他不适。入院后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皮肤黏膜、口唇苍白,皮下无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可闻及哮鸣音,右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肝脾肋下未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FMS样酪氨酸激酶3 tet癌基因家族成员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不育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汤莹 张湧波 +2 位作者 吴丹红 林炎鸿 兰风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74,共12页
目的:检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患者中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和CBAVD易感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它们与CB... 目的:检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患者中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和CBAVD易感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它们与CBA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13例诊断为孤立发生的CBAVD患者的致病基因CFTR及易感基因黏附型G蛋白偶联受体G2(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2,ADGRG2)、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β亚单位(sodium channel epithelial 1 subunit beta,SCNN1B)和碳酸酐酶12(carbonic anhydrase,CA12)和溶质载体家族9成员3(solute carrier family 9 member A3,SLC9A3)行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针对CFTR基因多态性位点、内含子及侧翼序列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后用Sanger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BAVD易感基因新发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和有害性预测。对13例CBAVD患者中1例患者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评估子代遗传风险。结果:外显子测序发现13例CBAVD患者中,只有6例患者检测到CFTR基因外显子突变,有6种错义突变:c.2684G>A(p.Ser895Asn)、c.4056G>C(p.Gln1352His)、c.2812G>T(p.Val938Leu)、c.3068T>G(p.Ile1023Arg)、c.374T>C(p.Ile125Thr)、c.1666A>G(p.Ile556Val),1种无义突变:c.1657C>T(p.Arg553Ter),这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同时还存在CFTR的纯合p.V470位点,另外7例患者未检测出CFTR基因外显子区域的突变。13例CBAVD患者中,3例患者携带纯合p.V470的多态性位点,4例患者携带5T等位基因,2例患者携带TG13等位基因,10例患者携带c.-966T>G位点。4例CBAVD患者同时携带以上CFTR基因突变位点中的2~3个位点。13例患者中CBAVD易感基因突变情况:1种ADGRG2错义突变c.2312A>G(p.Asn771Ser),2种SLC9A3错义突变c.2395T>C(p.Cys799Arg)、c.493G>A(p.Val165Ile),1种SCNN1B错义突变c.1514G>A(p.Arg505His)和1种CA12错义突变c.1061C>T(p.Ala354Val),其中,SLC9A3基因的c.493G>A(p.Val165Ile)突变位点是首次在CBAVD患者中被发现,以上5种突变位点在gnomAD数据库中的人群变异频率极低,属于罕见突变,用Mutation Taster和Polyphen-2软件预测显示SLC9A3基因的c.493G>A(p.Val165Ile)位点和SCNN1B基因的c.1514G>A(p.Arg505His)位点的有害性等级为致病突变。1例家系遗传分析发现,先证者的c.1657C>T(p.Arg553Ter)突变为新生突变,先证者父亲、母亲均未携带该突变,先证者及其配偶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孕育1女婴,该女婴遗传了先证者的致病性突变c.1657C>T(p.Arg553Ter)。结论:CFTR基因突变仍然是中国CBAVD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但突变的分布与频率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扩充中国CBAVD患者的CFTR突变谱;ADGRG2、SLC9A3、SCNN1B和CA12易感基因可能解释部分无CFTR突变的CBAVD病例;CBAVD患者多无特殊临床表现,建议临床医生确诊前对患者行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并结合其阴囊超声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建议将CFTR基因突变检测应用于辅助生殖前的遗传学筛查,降低子代罹患CBAVD及囊性纤维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 黏附型G蛋白偶联受体G2 溶质载体家族9成员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血清指标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指标的关系
17
作者 张春茹 吕健 +2 位作者 周大亮 孙宪彬 郝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 3,GATA-3)、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3,Tim-3)、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 3,GATA-3)、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3,Tim-3)、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 gamma t,RORγt)水平与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心电图结果及冠状动脉造影分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3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7例。另外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GATA-3、Tim-3、RORγt水平,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GATA-3和Tim-3及RORγt水平与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ATA-3、Tim-3、RORγt水平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Tim-3、RORγ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GATA-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7.14±78.42)ng/L vs(246.45±56.81)ng/L,P<0.01;(93.18±19.94)ng/L vs(35.72±7.79)ng/L,P<0.01;(38.21±9.45)ng/L vs(71.62±14.98)ng/L,P<0.01]。观察组LVEDD、LVESD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LVF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TnI、CK、CK-MB、H-FAB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GATA-3与LVEF、LVFS呈正相关,与LVEDD、LVESD、cTnI、CK、CK-MB、H-FABP呈负相关;Tim-3、RORγt与LVEF、LVFS呈负相关,与LVEDD、LVESD、cTnI、CK、CK-MB、H-FABP呈正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GATA-3、Tim-3、RORγt单独及联合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AUC分别为0.859、0.827、0.780、0.921,联合预测的AUC显著优于单独预测(Z=1.993、3.021、4.532,P=0.036、0.007、0.001)。结论随着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疾病进展,血清Tim-3、RORγt水平升高,GATA-3水平降低,各指标与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指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甲型肝炎病毒细胞受体2 核受体亚家族1 F组 成员3 GATA结合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经SLC38A9介导调控衰老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艳 尚画雨 +3 位作者 丁孝民 刘绍生 王前进 夏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0-915,共6页
衰老性骨骼肌萎缩是老年人群的多发病症,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给患者家庭与公众医疗均造成沉重负担。随着近年对其研究的深入,人们认为精氨酸感应与应答的衰退(即合成代谢抵抗)将诱发蛋白质沉积减少,是衰老骨骼肌质量与功能下降的重要... 衰老性骨骼肌萎缩是老年人群的多发病症,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给患者家庭与公众医疗均造成沉重负担。随着近年对其研究的深入,人们认为精氨酸感应与应答的衰退(即合成代谢抵抗)将诱发蛋白质沉积减少,是衰老骨骼肌质量与功能下降的重要诱因,且溶质载体家族38成员9(SLC38A9)可能作为重要调节子而参与其中。本文就SLC38A9的结构、功能及参与其调节衰老骨骼肌蛋白质沉积的关键分子进行综述,分析其作为溶酶体精氨酸传感蛋白与衰老骨骼肌蛋白质沉积的潜在关联,以期为衰老性肌萎缩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性肌萎缩 溶质载体家族38成员9(SLC38A9) 合成代谢抵抗 精氨酸 蛋白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兔软骨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马芸瑄 郭长青 +2 位作者 齐昕 邢龙飞 崔永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6-751,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兔软骨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SH-Px4)及谷胱甘肽(GSH)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刀抑制软骨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5只兔分为...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兔软骨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SH-Px4)及谷胱甘肽(GSH)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刀抑制软骨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5只兔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抑制剂组、针刀组、针刀抑制剂组,每组7只。除空白组外均进行6周兔左后肢制动,建立KOA兔模型,针刀组、针刀抑制剂组均干预3周。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细胞损伤情况及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软骨细胞中SLC7A11、GPX4蛋白表达;生化法检测软骨细胞中GSH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膜破损,胞质多处局部溶解,形成空泡,细胞器肿胀,线粒体外膜破裂、皱缩,嵴减少、断裂甚至消失;SLC7A11、GSH-Px4蛋白表达低(P<0.01),GSH水平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刀组细胞膜较完整,细胞器数量适中,线粒体形态趋于正常状态,大小均匀;SLC7A11、GSH-Px4蛋白表达均高(P<0.01),GSH水平高(P<0.05)。与相同干预方法组比较,模型抑制剂组、针刀抑制剂组SLC7A11、GSH-Px4蛋白表达均低(P<0.01),GSH水平均低(P<0.05)。结论:针刀干预可上调KOA模型兔SLC7A11、GSH-Px4及GSH的表达,其抑制KOA软骨细胞铁死亡可能是通过调控SLC7A11/GSH-Px4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针刀 兔软骨细胞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谷胱甘肽 铁死亡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苦醇调节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对皮肤鳞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谌程程 何平 +1 位作者 黄宇婧 陈爱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目的:探讨鸦胆子苦醇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信号通路对皮... 目的:探讨鸦胆子苦醇调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信号通路对皮肤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0、100、250、500、700、900 nmol/L鸦胆子苦醇处理后人cSCC细胞系A431细胞增殖率,筛选出合适的鸦胆子苦醇作用浓度。体外培养的A43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鸦胆子苦醇低剂量组、鸦胆子苦醇高剂量组、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Nrf2激活剂)组、鸦胆子苦醇高剂量+TBHQ组,以鸦胆子苦醇和TBHQ分组处理后,采用CCK-8法、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各组A431细胞增殖与凋亡;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A431细胞抗氧化因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及铁死亡指标[铁含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采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A431细胞增殖、凋亡及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鸦胆子苦醇低、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GSH及CAT、SOD水平,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Bcl-2、Nrf2、SLC7A11、GPX4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凋亡率、铁含量、ROS及MDA水平和Bax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鸦胆子苦醇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GSH及CAT、SOD水平,以及PCNA及Bcl-2、Nrf2、SLC7A11、GPX4蛋白表达相比鸦胆子苦醇低剂量组进一步降低(P<0.05),凋亡率、铁含量、ROS及MDA水平和Bax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TBHQ组细胞增殖率、GSH及CAT、SOD水平,以及PCNA及Bcl-2、Nrf2、SLC7A11、GPX4蛋白表达升高(P<0.05),凋亡率、铁含量、ROS及MDA水平和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鸦胆子苦醇高剂量组相比,鸦胆子苦醇高剂量+TBHQ组细胞增殖率、GSH及CAT、SOD水平,以及PCNA及Bcl-2、Nrf2、SLC7A11、GPX4蛋白表达升高(P<0.05),凋亡率、铁含量、ROS及MDA水平和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鸦胆子苦醇通过下调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而促进铁死亡,诱导cSCC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苦醇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皮肤鳞癌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