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耗损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有机污染物自由溶解态浓度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胡霞林 刘景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262,共11页
自由溶解态浓度可用于评价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评估污染物的环境风险.本文介绍了微耗损固相微萃取(nd-SPME)技术测定自由溶解态浓度的原理、测定条件和基质干扰等影响因素,并着重总结归纳了nd-SPME技术在在环境基质和生物基质中有机污... 自由溶解态浓度可用于评价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评估污染物的环境风险.本文介绍了微耗损固相微萃取(nd-SPME)技术测定自由溶解态浓度的原理、测定条件和基质干扰等影响因素,并着重总结归纳了nd-SPME技术在在环境基质和生物基质中有机污染物自由溶解态浓度测定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自由溶解态浓度 有机污染物 溶解态有机质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T分析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自由溶解态浓度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旭辉 蒙耿剑 +1 位作者 朱伟刚 郭瑞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58-4064,共7页
为分析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物有效性,本研究自制了o-DGT装置,测定了结合相的回收率以及不同温度下污染物在扩散相的扩散系数,最终将该装置应用于天然水体中四环素类抗生素自由溶解态浓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结合相对四环素类抗生素... 为分析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物有效性,本研究自制了o-DGT装置,测定了结合相的回收率以及不同温度下污染物在扩散相的扩散系数,最终将该装置应用于天然水体中四环素类抗生素自由溶解态浓度的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结合相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较强且稳定的结合能力,其单独存在时对溶液中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的回收率分别为(104.37±4.93)%,(80.29±4.41)%和(81.52±3.93)%;25℃时,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所制备的扩散相中扩散系数分别是(1.08±0.05)×10^-6,(1.07±0.18)×10^-6,(1.03±0.07)×10^-6cm^2/s.抗生素浓度在0.2~10mg/L时,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的CDGT占总量分别11.69%~30.21%、10.02%~29.25%和7.44%~34.10%.所制备的o-DGT装置性能稳定,可以为测定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和自由溶解态浓度提供有效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T 四环素类抗生素 自由溶解态浓度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溶剂中AgCl、AgBrO_3溶度积的SPT计算
3
作者 宋文煜 王风云 《华东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43-48,共6页
以AgCl.AgBrO_2在一系列浓度的MeOH—H_2O,EtOH—H_2O,n—PrOH—H_2O,Me_2CO—H_2O及DMSO—H_2O混合溶剂中的离解平衡为研究对象,用定标粒子理论计算了这些难溶盐的浓度积,计算结果与文献值吻合很好。
关键词 混合 溶剂 溶度积 溶解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透膜微萃取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测定土壤间隙水中憎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晓阳 孙红文 张志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1-805,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的微萃取方法(semi-permeable membrane based micro-extraction,SPM-ME),并以菲为模型污染物,测试了SPM-ME用于测定土壤间隙水中自由溶解态憎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菲在该SPE-ME装...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的微萃取方法(semi-permeable membrane based micro-extraction,SPM-ME),并以菲为模型污染物,测试了SPM-ME用于测定土壤间隙水中自由溶解态憎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菲在该SPE-ME装置与水相间的平衡可在6h内达到,并且随着装置中三油酸甘油酯含量的增加,单元SPE-ME对于菲的富集系数也相应增加。该装置对土壤间隙水中菲的富集在10d内能达到平衡,整个过程主要受菲从土壤向间隙水的传质控制。该装置测得间隙水中菲的浓度与实际测得间隙水浓度十分吻合,而由传统的相平衡分配法计算所得间隙水浓度则高出实测值4~5倍。同时,该装置对体系中污染物的耗竭小于体系中污染物总量的1%。因此,SPE-ME是一种准确、有效、非耗竭式的微萃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透膜微萃取技术 憎水性有机污染物 自由溶解 土壤间隙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锰合金内硼化及其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邵会孟 纪大为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在对钢件渗硼及铜合金内氧化进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对CU-Mn合金内硼化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内硼化处理可在Cu-Mn合金实现,形成的内硼化物是MnB2或MnB相,由于MnB2具有更负的形成自由能,因而可优... 在对钢件渗硼及铜合金内氧化进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对CU-Mn合金内硼化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内硼化处理可在Cu-Mn合金实现,形成的内硼化物是MnB2或MnB相,由于MnB2具有更负的形成自由能,因而可优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硼化 热力学 铜锰合金 硼化物 溶解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被动采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雷沛 单保庆 张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0-496,共17页
被动采样技术不需要任何外力,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在环境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水体被动采样技术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了被动采样技术定量方法,介绍并讨论了典型无机、有机水体被动采样装置特点、应用和发展趋势... 被动采样技术不需要任何外力,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在环境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水体被动采样技术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了被动采样技术定量方法,介绍并讨论了典型无机、有机水体被动采样装置特点、应用和发展趋势.其中,沉积物-水界面有机污染物被动采样以及水体无机/有机污染物被动采样是近些年被动采样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最后,对水体被动采样技术在构型设计、应用范围、理论推进、与生物分析结合以及方法标准化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采样 水环境 无机/有机污染物 自由溶解态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骆广义 宋海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3-956,共4页
目的对溶栓药物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79例行抗凝、祛聚、溶栓的综合药物治疗的LDVT患者,根据发病时期不同将患者分为急性期(≤3 d)、亚急性期(3~14 d)和慢性期(>14 d),再根据... 目的对溶栓药物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79例行抗凝、祛聚、溶栓的综合药物治疗的LDVT患者,根据发病时期不同将患者分为急性期(≤3 d)、亚急性期(3~14 d)和慢性期(>14 d),再根据使用药物组合的不同分别将3组分为两个亚组:抗凝祛聚组和溶栓抗凝祛聚组。将158例术后发生LDVT的患者亦分为抗凝祛聚组和溶栓抗凝祛聚组。结果药物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好,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的两个亚组间比较,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临床疗效均明显好于抗凝祛聚治疗,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凝血指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在158例术后并发LDVT患者中,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抗凝祛聚治疗,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凝血指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溶栓药物对急性期LDVT患者治疗效果最好,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仍然有效。对于术后LDVT患者在严密观测下使用常规剂量溶栓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自由词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