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水充氧实验中饱和溶解氧值确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袁金华 王有乐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结合具体实验情况,对目前国内外5种确定饱和溶解氧值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对这5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提出了一种确定饱和溶解氧值的新方法,并进一步论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以期对清... 结合具体实验情况,对目前国内外5种确定饱和溶解氧值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对这5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提出了一种确定饱和溶解氧值的新方法,并进一步论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以期对清水充氧实验起到改进作用,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充实验 饱和溶解氧值 表面曝气 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湖泊溶解氧值稳定性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水景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深水湖泊 溶解氧值 稳定性 水质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溶解氧值代表性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狄凌峰 郑连清 《中国环境监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1-62,共2页
关于溶解氧值代表性的探讨狄凌峰,郑连清(浙江温岭县环境监测站,317500)目前国内测定溶解氧的统一分析方法为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膜电极法,测得的溶解氧值都是瞬时值。用这样的一、二次瞬时溶解氧值来代表某一区域某一时期的... 关于溶解氧值代表性的探讨狄凌峰,郑连清(浙江温岭县环境监测站,317500)目前国内测定溶解氧的统一分析方法为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膜电极法,测得的溶解氧值都是瞬时值。用这样的一、二次瞬时溶解氧值来代表某一区域某一时期的溶解氧,与实际的溶解氧有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监测 溶解 溶解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库温跃层溶解氧最小值的形成原因、衍生的生态风险及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文刚 王硕 +3 位作者 曹瑞华 温成成 杨勐 黄廷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1-726,共16页
溶解氧(DO)对湖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评价水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指标.DO浓度的降低对水生态有着重要影响.结果显示,多数湖库在夏秋季热分层期间,由于温跃层较高的密度梯度、藻类衰亡和有机质... 溶解氧(DO)对湖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评价水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指标.DO浓度的降低对水生态有着重要影响.结果显示,多数湖库在夏秋季热分层期间,由于温跃层较高的密度梯度、藻类衰亡和有机质的降解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的DO,从而形成温跃层溶解氧最小值(MOM),甚至在该区域诱发厌氧状态.MOM可驱动浮游动物日夜垂向迁移,影响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分布迁移模式及种群结构,破坏水体生态分布,致使生物非正常死亡,危害水体生态安全;此外,MOM也可诱发温跃层温室气体(CH_(4)和CO_(2))大量形成,影响水源地水质,成为湖库生态安全隐患.目前对MOM所导致的生态风险和水质问题以及最终的控制方法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缺乏综述性的研究.本文从MOM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形成原因、生态风险及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展望今后研究热点,旨在推进MOM的相关研究进展,保障湖库生态平衡和供水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水库 热分层 温跃层溶解最小 形成原因 生态风险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溶解氧和pH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50
5
作者 石晓勇 王修林 +1 位作者 陆茸 孙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412,共9页
根据2002年4月27日—5月2日长江口邻近海域的大面调查,分析了东海溶解氧及pH值的分布特征,并对长江口外溶解氧低值区的成因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pH值呈近岸低、外海高的分布趋势,溶解氧整体处于过饱... 根据2002年4月27日—5月2日长江口邻近海域的大面调查,分析了东海溶解氧及pH值的分布特征,并对长江口外溶解氧低值区的成因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pH值呈近岸低、外海高的分布趋势,溶解氧整体处于过饱和状态,呈近岸高、外海低的分布趋势。4月下旬在调查海区东南部底层已开始出现溶解氧低值区,面积约为15400km2,该水域表观耗氧量AOU一般在1.50mg/L以上,并伴随有氧的亏损发生,形成原因主要是水交换较弱和有机物分解耗氧。溶解氧低值区可能是有机碎屑的沉降汇集区,随着夏季温度的升高及长江丰水期的到来,有机碎屑有可能在台湾暖流的影响下产生西、北向的爬升而造成溶解氧低值区扩大和溶解氧含量的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溶解 东海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温跃层氧最小值区域天冬氨酸的转化研究:规律及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娜 曹瑞华 +1 位作者 黄廷林 文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629-5642,共14页
选取典型含氮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天冬氨酸(Asp)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溶解氧(DO)浓度、不同压力MOM条件下Asp的转化规律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s)变化,进一步阐明了MOM条件下影响Asp转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及潜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MOM条件... 选取典型含氮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天冬氨酸(Asp)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溶解氧(DO)浓度、不同压力MOM条件下Asp的转化规律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DBPFPs)变化,进一步阐明了MOM条件下影响Asp转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及潜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MOM条件下,Asp水样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和T-DBPFPs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反应第3d,与厌氧(常压)条件相比较,压力为0.30MPa、DO为0.50mg/L的MOM条件下DOC和DON的下降程度(16.40%~25.50%)以及T-DBPFPs的下降程度(30.34%~59.81%)较低,这与该条件下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更多可溶性生物代谢物(C2组分)有关;此外,压力为0.30MPa、DO为3.00~7.00mg/L的MOM条件下DOC、DON和T-DBPFPs的下降程度(DOC和DON:70.27%~95.00%;T-DBPFPs:61.50%~98.88%)高于DO为0.50mg/L的MOM条件下的下降程度.综上所述,较低DO浓度和压力下的MOM条件不利于Asp水样的转化.冗余分析表明,DO浓度是MOM条件下影响Asp转化的主要水环境因素;细菌群落分析进一步证实,低DO浓度MOM条件下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下降,从而影响细菌对Asp水样的代谢产物和转化程度,不利于DBPFPs的降低.因此,研究MOM条件下Asp水样的转化规律与机制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跃层溶解最小 溶解 压力 天冬氨酸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