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君薇 陈一 +1 位作者 闻岳 周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1,共6页
对SMP的定义、来源、组成、特性、影响因素、动力学模型以及SMP诱导的膜污染和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SMP是由于基质新陈代谢和生物量衰减释放到溶液中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主要组成为腐植酸和富里酸、多糖、蛋白质、核酸、有机酸、氨基酸... 对SMP的定义、来源、组成、特性、影响因素、动力学模型以及SMP诱导的膜污染和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SMP是由于基质新陈代谢和生物量衰减释放到溶液中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主要组成为腐植酸和富里酸、多糖、蛋白质、核酸、有机酸、氨基酸、抗生素、类固醇、胞外聚合酶、含铁细胞等。这些物质大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螯合金属的能力,在MBR系统中还会引发膜污染。研究证明活性炭吸附对SMP的去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 分子质量分布 生物解性 影响因素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完全混合式反应器中水力停留时间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光团 杨艳琼 +1 位作者 张留瓅 刘勇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以葡萄糖为底物,采用10 L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研究了进水COD为1 000、1 500和2 000mg/L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对出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量、分子量分布和组成成分的影响。在进水COD相同条件下,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量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延... 以葡萄糖为底物,采用10 L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研究了进水COD为1 000、1 500和2 000mg/L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对出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量、分子量分布和组成成分的影响。在进水COD相同条件下,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量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水力停留时间相同时,进水COD越高产生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量越多。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小分子量(Mr<1×103)部分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所占百分比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中间分子量(1×103<Mr<1×104)部分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大分子量(Mr>1×104)部分则逐渐减小。水力停留时间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中的多聚糖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对DN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多聚糖和蛋白质能够逐渐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水力停留时间 完全混合式反应器 分子量分布 多聚糖 蛋白质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对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宏宇 孙宝盛 张海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18,68,共4页
在一体式MBR处理人工模拟生活废水的试验中考察了SMP对膜污染的影响,用多元相关分析法总结了SMP浓度和MLSS与膜传质阻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死端过滤探讨了SMP引起膜污染的机理。结果表明,SMP对膜污染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膜传质阻力R10与MLS... 在一体式MBR处理人工模拟生活废水的试验中考察了SMP对膜污染的影响,用多元相关分析法总结了SMP浓度和MLSS与膜传质阻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死端过滤探讨了SMP引起膜污染的机理。结果表明,SMP对膜污染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膜传质阻力R10与MLSS和SMP浓度的关系式为R10=4.5412E(+10)TOC0.06507MLSS0.28824,SMP对膜污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沉积层阻力的贡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MBR)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泥龄下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对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董滨 段妮娜 何群彪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3-406,411,共5页
采用4套平行运行的小试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s,MBR)对不同泥龄下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的膜污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SMP的膜污染潜势和积累程度均随着泥龄的缩短而增大;MBR中... 采用4套平行运行的小试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s,MBR)对不同泥龄下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的膜污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SMP的膜污染潜势和积累程度均随着泥龄的缩短而增大;MBR中与出水中SMP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相似;SMP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呈明显的双峰特征,泥龄长时高分子含量升高;SMP中的碳水化合物较蛋白质更容易在MBR中积累,泥龄短时尤为显著.因此,SMP组分按照不同形式划分,其膜污染潜势推测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小分子组分>大分子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膜污染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金翠 孙宝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20,共3页
通过活性污泥内源呼吸试验,发现胞外聚合物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吸附与被吸附的关系。内源呼吸初期(0-19h),bound EPS水解生成BAP,细胞自溶过程也释放部分SMP。19-43h,微生物利用SMP中易降解部分生成bound EPS和UAP,... 通过活性污泥内源呼吸试验,发现胞外聚合物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吸附与被吸附的关系。内源呼吸初期(0-19h),bound EPS水解生成BAP,细胞自溶过程也释放部分SMP。19-43h,微生物利用SMP中易降解部分生成bound EPS和UAP,大分子量的SMP被bound EPS吸附,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水解。43-162h为SMP分泌、溶出阶段,内源呼吸加强,微生物脱氢酶活性几乎丧失,细胞水解、自溶。bound EPS表面出现SMP解吸-吸附的交替过程。162-210h期间bound EPS水解及细胞自溶为主要过程。并且产出的SMP可生物降解性较差,对微生物表现出毒性作用,抑制其脱氢酶活性,而在毒性环境下,微生物又产出更多的S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水解 自溶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间歇曝气和充氧能力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范吉 邱兆富 吕树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26,共4页
采用11.0 L的SBR研究了曝气运行方式和充氧能力对活性污泥系统中SMP产出的影响。实验表明,相对于传统的SBR曝气方式,间歇曝气不仅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而且还能够降低出水中SMP产出量,曝气运行方式对SMP产出量的影响超过SRT和充氧能力对... 采用11.0 L的SBR研究了曝气运行方式和充氧能力对活性污泥系统中SMP产出的影响。实验表明,相对于传统的SBR曝气方式,间歇曝气不仅提高系统的脱氮效率,而且还能够降低出水中SMP产出量,曝气运行方式对SMP产出量的影响超过SRT和充氧能力对其的影响;增强反应器的充氧能力会提高SMP的产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反应器 间歇曝气 充氧能力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营养条件下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产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盛勇 孙宝盛 王金翠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21,共5页
以碳源作为限制营养,研究了贫营养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微生物产出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非来源微生物恶臭假单胞菌降解活性污泥SMP的过程。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和恶臭假单胞菌可以通过产出SMP来缓解贫营养环境。活性污泥SMP的... 以碳源作为限制营养,研究了贫营养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微生物产出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非来源微生物恶臭假单胞菌降解活性污泥SMP的过程。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和恶臭假单胞菌可以通过产出SMP来缓解贫营养环境。活性污泥SMP的产出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这是微生物细胞自溶、胞外聚合物和SMP的相互转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恶臭假单胞菌对活性污泥SMP的生物降解性比较差,降解过程中SMP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呈现双峰特征,低相对分子质量物质(<103)和高相对分子质量物质(>30×103)的质量分数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胞外聚合物 恶臭假单胞菌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在GO/PVDF杂化膜面的污染行为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振亚 白成玲 +1 位作者 王磊 王旭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96-2901,共6页
为了解析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在GO/PVDF杂化膜面的污染特性,对膜片进行了宏观污染实验,并采用耗散石英微晶天平(QCM-D)从微观角度分析了SMP在自制镀膜芯片上的吸附规律和污染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GO含量为0.5wt%的膜污染恢复率最高(79... 为了解析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在GO/PVDF杂化膜面的污染特性,对膜片进行了宏观污染实验,并采用耗散石英微晶天平(QCM-D)从微观角度分析了SMP在自制镀膜芯片上的吸附规律和污染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GO含量为0.5wt%的膜污染恢复率最高(79.95%),抗污染能力最强.QCM-D实验发现,GO含量为0wt%镀膜芯片表面SMP吸附量最大,污染较为严重.膜片亲水性越强,吸附频率变化越小,抗污染能力越强.此外,GO含量为0.5wt%镀膜芯片表面的污染物结构比较疏松和柔软,其他膜表面的污染物结构较为坚硬和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氧化石墨烯 聚偏氟乙烯 杂化膜 耗散石英晶体微天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式MBR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聚集态演变影响膜污染机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飞云 李晓岩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4-1071,共8页
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广泛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今通过研究浸没式MBR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及其聚集尺度的演变过程,深入解析SMP对膜污染的作用机理。在单膜丝微滤膜分离实验中考察了MBR污泥特性,包括污泥浓度(MLSS)、... 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广泛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今通过研究浸没式MBR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及其聚集尺度的演变过程,深入解析SMP对膜污染的作用机理。在单膜丝微滤膜分离实验中考察了MBR污泥特性,包括污泥浓度(MLSS)、胞外聚合物(EPS)和SMP及其有机物组分等对膜污染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MLSS、EPS和SMP浓度与膜污染发展速率(ΔTMP/Δm)均呈正向相关。膜污染发展速率与MBR中活性污泥混合液(AS)中SMP的相关性(rp=0.126)远小于滤饼层污泥混合液(CS)中的SMP(rp=0.871)。SMP中的蛋白类和多糖类物质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成分。MBR中的SMP在膜截留作用下出现显著的聚集结构变化和聚集尺度增加的现象。通过荧光光谱指纹图谱(EEMs)对比和共聚焦荧光显微镜(CLSM)观测发现:相比MBR出水,AS中的SMP存在显著的类蛋白峰和较高荧光强度的类腐殖酸峰,CS中的SMP聚集尺度显著增大,粒度可达100μm以上,并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能和黏度,可加快膜表面滤饼层(或凝胶层)的生成进程,导致膜污染的发生。通过对膜表面滤饼层结构和组分的分析,当AS中的SMP浓度低于0.4 mg TOC(g SS)1时,膜表面较易形成污泥滤饼污染层,反之,则倾向于生成凝胶污染层。因此,SMP及其聚集态物质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应在膜污染控制方面予以重要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离子对序批式好氧生物反应器出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光团 金刚 +1 位作者 吴景辉 刘勇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9,共4页
考察了序批式好氧生物反应器(SBR)中,重金属铬离子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总量、分子量分布及其组成中多聚糖、蛋白质和DNA含量的影响.铬离子的生物容许浓度在2mg·l-1之下,SMP总量与铬离子浓度存在指数关系:SMP=24·94e0·... 考察了序批式好氧生物反应器(SBR)中,重金属铬离子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总量、分子量分布及其组成中多聚糖、蛋白质和DNA含量的影响.铬离子的生物容许浓度在2mg·l-1之下,SMP总量与铬离子浓度存在指数关系:SMP=24·94e0·593C.SMP的分子量呈双峰分布,且分子量小于1kDa的部分基本上占50%以上.SMP中的DNA含量随铬离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显著水平α=0·05时,DNA含量与铬离子浓度呈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反应器 铬离子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多聚糖 蛋白质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吉 邱兆富 +2 位作者 吕树光 王晓霞 李文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72,82,共7页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数学模型对于控制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COD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SMP模型发展过程,即从只包含其形成机制模型到包含其形成与降解机制模型的发展过程,详细介绍了SMP模型的研究进展。同时,综述了SMP数学模型在活性...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数学模型对于控制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COD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按照SMP模型发展过程,即从只包含其形成机制模型到包含其形成与降解机制模型的发展过程,详细介绍了SMP模型的研究进展。同时,综述了SMP数学模型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工艺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数学模型 污水处理 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对UASB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建 孙文全 +2 位作者 吴伟 李金鑫 周敏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以乙酸钠为外加碳源,考察了UASB反应器内甲苯对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20~70 mg/L)的甲苯对微生物有刺激作用,使得污泥增殖速率变小,SMP的质量浓度也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系统COD和TOC... 以乙酸钠为外加碳源,考察了UASB反应器内甲苯对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20~70 mg/L)的甲苯对微生物有刺激作用,使得污泥增殖速率变小,SMP的质量浓度也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系统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和94%以上,下降趋势较小;较高质量浓度(70~200 mg/L)的甲苯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污泥活性下降,反应器运行状况开始恶化,SMP的质量浓度也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系统COD和TOC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81%和83%以上;当甲苯质量浓度超过200 mg/L时,表现为污泥活性严重下降,对COD的去除效果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甲苯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喜勤 申欢 金奇庭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81-1285,共5页
研究以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以膜截留的有机物量的变化间接反映SMP在反应器中的积累情况,以及其对污泥活性和污泥混合液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水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由0.60降至0.28,MBR中被膜截留的有机物... 研究以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以膜截留的有机物量的变化间接反映SMP在反应器中的积累情况,以及其对污泥活性和污泥混合液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水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由0.60降至0.28,MBR中被膜截留的有机物浓度由226.4 mg/L增加至504.0 mg/L,积累程度加剧,并会抑制污泥脱氢酶活性,对反应器中混合液过滤性能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MBR)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 污泥活性 混合液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浓度对污泥生物除磷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张姣 肖康 +3 位作者 薛涛 俞开昌 黄霞 文湘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5-769,共5页
为探讨累积在MBR中的SMP浓度变化对生物除磷的影响,制备了不同SMP含量的污泥样品进行生物除磷间歇试验,研究SMP含量对污泥除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MP含量较高的污泥样品具有较高的好氧吸磷速率,达0.20 mg-P·(g-MLSS)-1·min... 为探讨累积在MBR中的SMP浓度变化对生物除磷的影响,制备了不同SMP含量的污泥样品进行生物除磷间歇试验,研究SMP含量对污泥除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MP含量较高的污泥样品具有较高的好氧吸磷速率,达0.20 mg-P·(g-MLSS)-1·min-1,并在MBR脱氮除磷工艺长期运行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好氧吸磷速率.对污泥吸磷和释磷过程中上清液组成变化的研究发现,在好氧条件下,存在水相中SMP向污泥相转移的过程.根据这一过程中Zeta电位绝对值的减小推测,上清液中的胶体可能逐步失稳而向污泥相转移,胶体磷由此进入污泥相;此过程可能伴随着对自由磷酸盐的捕集和卷扫,从而促进了污泥的好氧吸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生物反应器 生物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凡松 冯雷雨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0,共5页
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因其自身的性质、潜在危害性等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综述了国内外对厌氧SMP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厌氧SMP的性质及影响其产生的运行参数。对其生成与降解数学模型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污水厌氧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因其自身的性质、潜在危害性等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综述了国内外对厌氧SMP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厌氧SMP的性质及影响其产生的运行参数。对其生成与降解数学模型的发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今后厌氧SMP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厌氧处理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可生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偶联剂邻氯苯酚与活性污泥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苏娜 方芳 +1 位作者 徐润泽 操家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1-804,共4页
以邻氯苯酚(oCP)为解偶联剂,用光谱技术探究oCP与活性污泥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oCP主要与SMP中的色氨酸类蛋白发生作用,形成络合物。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解偶联剂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过程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对膜污染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玲 袁野 钟常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0-1106,共7页
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特性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过程膜污染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了SMP特性对膜污染的影响和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SRT、HRT、盐度、底物浓度和类型)下SMP主要组分的变化情况及膜污染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SMP积累对膜... 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特性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过程膜污染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了SMP特性对膜污染的影响和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SRT、HRT、盐度、底物浓度和类型)下SMP主要组分的变化情况及膜污染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SMP积累对膜污染的影响。从SMP组分特性角度讨论了一些工艺中的膜污染变化过程,以期为今后的膜污染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对SMP控制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MBR)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光谱学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倩倩 李明润 +2 位作者 丁祥伟 闫涛 魏东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4-299,共6页
分别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城镇污水处理中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光谱学特性进行测定,并结合高效凝胶过滤色谱的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及水质检测结果对A^2/O工艺中SM... 分别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对城镇污水处理中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光谱学特性进行测定,并结合高效凝胶过滤色谱的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及水质检测结果对A^2/O工艺中SMP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表征手段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 3D-EEM显示SMP的主要成分为芳香类蛋白类物质、类富里酸物质及腐殖酸类物质,FTIR显示SMP中主要存在蛋白质、多糖和碳水化合物相关官能团,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显示SMP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小分子区域,主要是一些小分子有机酸和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光谱学特性 三维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产出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海丰 孙宝盛 +1 位作者 赵新华 齐庚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9-542,共4页
利用正丁醇为碳源,通过测定膜生物反应器(MBR)内混合液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来表征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的浓度.利用死端过滤试验来测定SMP的产出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内源代谢产物(BAP)所含大分子有机物浓度大于微生物... 利用正丁醇为碳源,通过测定膜生物反应器(MBR)内混合液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来表征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的浓度.利用死端过滤试验来测定SMP的产出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内源代谢产物(BAP)所含大分子有机物浓度大于微生物利用基质代谢产物(UAP),BAP分子量大于100k的有机大分子所占比例超过18%;BAP浓度是影响膜污染的关键因素.阻力分布试验表明,BAP是凝胶层阻力的主要来源,BAP产出量和过滤总阻力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为R=1.76×1012TOC0.1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MBR)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 过滤阻力 溶解性有机碳(D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分层组分及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性 被引量:11
20
作者 金鹏康 陈飞 +1 位作者 章佳昕 王晓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23-1328,共6页
提取了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并按EPS的紧密程度对松散EPS、紧密EPS的分层组分以及SMP属性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基质时,松散EPS的主要组成是多糖,紧密EPS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而SMP主要由... 提取了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并按EPS的紧密程度对松散EPS、紧密EPS的分层组分以及SMP属性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基质时,松散EPS的主要组成是多糖,紧密EPS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而SMP主要由腐殖质类物质构成.SMP、松散EPS、紧密EPS和总样EPS的三维荧光图谱显示其只有类色氨酸峰和类腐殖酸峰,其类腐殖酸峰主要是由生物代谢产生的腐殖质组成.大分子量腐殖质类物质在几种组分中均出现,但是具有腐殖质特性的分子量为8500 Da的组分会在SMP中大量生成,而具有腐殖质特性的分子量为400 Da的组分只存在于EPS的紧密层中,这与微生物对这3种物质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松散性EPS 紧密性EPS 分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