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溶解态稀土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祖浩 李锐 +2 位作者 郑爱榕 郑雪红 陈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14-123,共10页
稀土元素的分布和某些稀土元素之间的比值可应用于物质来源及演化过程以及水团移动等地球化学过程的示踪.本文研究了2016年7月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溶解态稀土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平面分布... 稀土元素的分布和某些稀土元素之间的比值可应用于物质来源及演化过程以及水团移动等地球化学过程的示踪.本文研究了2016年7月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溶解态稀土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平面分布在表底两层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特征,表层受长江输送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西北至东南向递减趋势,底层则受控于南部台湾暖流水团混合、颗粒物解析和部分溶解,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点,中层颗粒活性不同的轻重稀土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研究海域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垂直分布大体表现为表层最高、中层和底层高低不一的特点,主要受长江冲淡水输送和底层外部水团输送的影响.对溶解态稀土元素和盐度分布的同步分析表明,二者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盐度是该研究海域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分布等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溶解态稀土元素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溶解态稀土元素的含量及配分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锐 郑爱榕 +2 位作者 朱祖浩 陈丁 郑雪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07-113,共7页
海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由于其含量极低且水体干扰较多,少有研究.采取流动注射分离富集加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测定了2016年7月长江口邻近海域水体中稀土元素含量,并研究了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分馏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海水中... 海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由于其含量极低且水体干扰较多,少有研究.采取流动注射分离富集加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测定了2016年7月长江口邻近海域水体中稀土元素含量,并研究了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分馏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海水中稀土元素含量为0.20 ng/kg(Lu)~39.45 ng/kg(Y),重稀土元素相对轻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十分明显.所有站位的Ce均表现为负异常,表明该海域处于氧化环境;Ho/Y均值在0.024~0.027,高于海水均值,表明水体中Y相对于重稀土元素优先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溶解态稀土元素 流动注射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周边地区地表水稀土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3
作者 邓丽明 王园园 +3 位作者 尹小玲 朱建喜 林卓玲 黄爱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6,共13页
以广州市周边地区地表水为研究对象,测定地表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和Lu的浓度,采用单因子评价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地表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进行污染和风险... 以广州市周边地区地表水为研究对象,测定地表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和Lu的浓度,采用单因子评价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地表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进行污染和风险评价,通过APCS-MLR受体模型对广州市周边城区地表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的来源进行定量化解析,探究高度城市化的非矿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的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溶解态稀土元素La、Ce、Nd、Pr、Gd、Dy、Sm、Er、Yb、Ho、Tb、Eu、Tm和Lu的平均浓度分别是背景值的6.97、5.15、4.06、4.58、1.58、1.71、1.14、1.26、1.22、1.67、1.33、0.47、0.83和0.80倍,表明广州市周边地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可能存在富集现象,尤其是La、Ce、Nd和Pr等轻稀土元素。空间分布特征表明,稀土元素浓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位于广州市市内的石门山、黄山鲁和白云山,推断轻稀土元素浓度可能会受到城市中剧烈的人为活动影响。单因子污染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主要受轻稀土元素(La、Ce、Pr和Nd)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石门山、罗浮山、白云山和黄山鲁采样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属于重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轻稀土元素La、Ce、Pr和Nd为主要污染因子,石门山、白云山和黄山鲁采样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污染属于中度风险水平;罗浮山和帽峰山属于低风险水平。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由APCS-MLR受体模型分析得出2个主要污染源(源1和源2)和未解析源(源3),源1为自然源,贡献率为80.96%~99.12%,为研究区地表水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源2为人为源,主要由交通运输、工业活动等引起,其贡献率为0.32%~8.67%,是研究区地表水稀土元素的第二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城市化地区 溶解态稀土元素 污染特征 潜在生风险 APCS-MLR受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