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石砂岩中长石溶解作用发育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7
1
作者 史基安 晋慧娟 薛莲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7-75,共9页
松辽盆地和辽河盆地的砂岩储层中长石含量很高,次生孔隙主要是由长石颗粒溶解后形成的。本文运用扫描电镜、X衍射、氧碳稳定同位素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砂岩储层中长石溶解作用发育状况以及溶解物质的迁移与沉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松辽盆地和辽河盆地的砂岩储层中长石含量很高,次生孔隙主要是由长石颗粒溶解后形成的。本文运用扫描电镜、X衍射、氧碳稳定同位素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砂岩储层中长石溶解作用发育状况以及溶解物质的迁移与沉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泥质岩在成岩过程中由于粘土矿物和有机质演化所释放出来的富含有机酸溶液对砂岩中长石溶解作用的发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长石溶解作用 粘土矿物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水镁石在氨基酸水溶液中的电化学及溶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国武 董发勤 +2 位作者 万朴 彭同江 宋功宝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6-292,共7页
在模拟人体温度37℃条件下.进行水镁石纤维粉尘与氨基酸作用的实验研究.测定在72h内溶解过程中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纤维矿物在氨基酸中发生了有机配合作用,并且中性氨基酸对矿物的溶解能力最强。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纤维... 在模拟人体温度37℃条件下.进行水镁石纤维粉尘与氨基酸作用的实验研究.测定在72h内溶解过程中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纤维矿物在氨基酸中发生了有机配合作用,并且中性氨基酸对矿物的溶解能力最强。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纤维粉尘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与氨基酸中的羧基发生配合的,粉尘的这种配合作用.一方面是对纤维中的金属离子产生有效的活化和迁移、另一方面也使氨基酸的结构发生变化、有可能是导致正常的蛋白质受破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水镁石 氨基酸水溶液 电化学 溶解作用 尘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作用对低渗油藏CO_2驱两相相渗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淑霞 王锐 +2 位作者 吕成远 伦增珉 周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6-129,共4页
运用PVT分析仪分别测定了不同压力条件下CO_2在油水中的溶解度,并测定了溶解CO_2后油水性质的变化。采用非稳态相渗实验方法,分别进行了饱和CO_2前后的油水、油气、气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明确了CO_2溶解作用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 运用PVT分析仪分别测定了不同压力条件下CO_2在油水中的溶解度,并测定了溶解CO_2后油水性质的变化。采用非稳态相渗实验方法,分别进行了饱和CO_2前后的油水、油气、气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明确了CO_2溶解作用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油藏条件下,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约为地层水中的7倍。CO_2溶解作用使得原油黏度急剧降低,水相黏度略微增大,原油体积膨胀系数显著增大,而水相体积膨胀系数基本不变。溶解CO_2后,油水性质的变化,使得油水相渗曲线向右偏移,油相相渗提高;CO_2溶解于原油后,使得油气相渗曲线与水相相渗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地层水溶解CO_2后气水相渗曲线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作用 油水相渗 油气相渗 气水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石在氨基酸水溶液中的电化学及溶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国武 董发勤 +2 位作者 彭同江 万朴 宋功保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6-211,共6页
在模拟人体温度 37℃条件下 ,进行硅灰石纤维粉尘与氨基酸作用的实验研究 ,测定在 72h内溶解过程中pH值和电导率 (κ)的变化。结果表明 ,硅灰石纤维矿物在氨基酸中发生的溶解作用与酸的性质有关 ,酸性氨基酸对矿物的溶解能力最强 ,中性... 在模拟人体温度 37℃条件下 ,进行硅灰石纤维粉尘与氨基酸作用的实验研究 ,测定在 72h内溶解过程中pH值和电导率 (κ)的变化。结果表明 ,硅灰石纤维矿物在氨基酸中发生的溶解作用与酸的性质有关 ,酸性氨基酸对矿物的溶解能力最强 ,中性次之 ,碱性最弱。硅灰石在酸性和碱性氨基酸中 8h左右出现溶解饱和点 ,而在中性氨基酸中 72h内无溶解饱和点 ,溶解度具有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的趋势。硅灰石的这种溶解特征表明 ,硅灰石在近中性的体液中长期耐久性不高 ,金属离子能被氨基酸所活化和迁移 ,溶解过程中金属离子与氨基酸发生的有机配合反应对氨基酸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 ,有可能是导致正常的蛋白质受破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灰石 氨基酸 电化学 溶解作用 粉尘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外一种类型的差异聚集作用:油气的差异溶解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静江 刘池洋 +1 位作者 王震亮 毛光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4-272,共9页
经典的油气差异聚集理论描述了油气在一系列不同盖层条件圈闭中的聚集现象:在盖层封闭性较好的圈闭序列中油气的聚集过程表现为差异聚集作用,在盖层不好的圈闭序列中油气的聚集过程表现为差异渗漏作用。当新生成的油气再次充注到老的油... 经典的油气差异聚集理论描述了油气在一系列不同盖层条件圈闭中的聚集现象:在盖层封闭性较好的圈闭序列中油气的聚集过程表现为差异聚集作用,在盖层不好的圈闭序列中油气的聚集过程表现为差异渗漏作用。当新生成的油气再次充注到老的油藏里时,将采用另外一种类型的差异聚集方式进行聚集——差异溶解作用。差异溶解作用的实质是油、气分子之间的溶解不平衡,其表现形式为新生成的油气在原有油藏里边溶解边聚集。差异溶解作用的结果是造成油气分布的复杂性,并呈规律性的变化:圈闭近源区充满干气或凝析气,远源区为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聚集作用 差异渗漏作用 差异溶解作用 动态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氨基酸水溶液的表面离子化及溶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国武 董发勤 万朴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0-334,共5页
在矿物 氨基酸 水组成的多相体系中 ,矿物在氨基酸中的溶解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矿物的成分、结构和表面离子化是影响矿物溶解和络合的重要因素。水镁石、纤蛇纹石、硅灰石由于表面羟基化 ,在氨基酸水溶液中有较高的溶解度 ,溶解... 在矿物 氨基酸 水组成的多相体系中 ,矿物在氨基酸中的溶解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矿物的成分、结构和表面离子化是影响矿物溶解和络合的重要因素。水镁石、纤蛇纹石、硅灰石由于表面羟基化 ,在氨基酸水溶液中有较高的溶解度 ,溶解以配合作用为主 ;坡缕石、海泡石层状硅酸盐矿物表面羟基化作用较弱 ,与氨基酸的作用为配合作用和吸附作用并存 ,以后者为主 ;沸石矿物则以吸附作用为主。在中性氨基酸水溶液中 ,矿物的溶解度大小为 :水镁石 >纤蛇纹石 >硅灰石 >海泡石 >坡缕石 >斜发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矿物 粉尘 氨基酸 表面特性 络合作用 溶解作用 表面离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_(256)肿瘤引起大鼠骨吸收和溶解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卫平 王迎新 +3 位作者 王斌 余华宝 邢锦云 陈敏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71-572,共2页
W256肿瘤引起大鼠骨吸收和溶解作用的研究李卫平王迎新1王斌余华宝1邢锦云2陈敏珠(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1997-03-18收稿,1997-06-24修回1安徽省合肥市卫生干校药理教研室,合肥... W256肿瘤引起大鼠骨吸收和溶解作用的研究李卫平王迎新1王斌余华宝1邢锦云2陈敏珠(安徽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1997-03-18收稿,1997-06-24修回1安徽省合肥市卫生干校药理教研室,合肥2300012中国科技大学结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256肿瘤 大鼠 骨吸收 四肢 溶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疱性口炎病毒对肝癌细胞的选择性感染和溶解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谭龙益 张莉 +3 位作者 陈洁 胡海清 林淑英 王皓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 :研究水疱性口炎病毒 (VSV)对肝癌细胞感染和溶解的选择性。 方法 :将 VSV分别感染 5种经过或未经过干扰素预处理的肝癌细胞系 (Hep3B、Hep G2、SMMC- 772 1、BBEL- 74 0 2和 BEL- 74 0 4细胞 )、正常传代肝细胞 (L- 0 2细胞 )和... 目的 :研究水疱性口炎病毒 (VSV)对肝癌细胞感染和溶解的选择性。 方法 :将 VSV分别感染 5种经过或未经过干扰素预处理的肝癌细胞系 (Hep3B、Hep G2、SMMC- 772 1、BBEL- 74 0 2和 BEL- 74 0 4细胞 )、正常传代肝细胞 (L- 0 2细胞 )和正常原代培养肝细胞 ,应用标准噬斑测定技术滴定病毒在各类细胞中的产量 ,锥虫蓝染色排除试验检测细胞活力 ,亚甲蓝和伊红染色观察细胞溶解动力学。 结果 :0 .1pfu/细胞的 VSV与上述 5种肝癌细胞、正常传代和正常原代人肝细胞共同培养 18h后 ,各细胞 VSV的产量分别为 1.8× 10 9、1.5× 10 8、8.0× 10 7、5 .6× 10 8、7.7× 10 8、6 .5× 10 7、2 .3× 10 5pfu/ m l;而经 10 0 0 U/ m l干扰素预先处理后 ,上述细胞 VSV的产量分别降至 2 .4× 10 4 、3.8× 10 4 、6 .9× 10 5、4 .2× 10 3、8.3× 10 5、5 .3× 10 4 、<10pfu/ ml。无论是否经干扰素 α- 2 b(10 0 0 U/ m l)预处理 ,除正常原代培养肝细胞外 ,VSV感染后 2 4 h其他细胞被大量溶解。结论 :VSV可迅速感染并溶解肝癌细胞及正常传代肝细胞 ,干扰素虽能完全保护正常原代肝细胞 ,但仅能部分降低 VSV在肝癌细胞和正常传代肝细胞中的增殖和溶细胞速率。说明有干扰素存在时 ,VSV能够选择性地感染和溶解肝癌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感染 溶解作用 疱疹性口炎病毒 肝癌细胞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硅酸盐矿物溶解作用铝活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雷怀彦 师育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现在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硅酸盐、特别是铝硅酸盐矿物在有机质成熟热演化过程中发生溶解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将是砂岩储集体次生孔隙形成的重要现象之一。有机质成熟热演化发生脱羧作用,进而增强了孔隙水溶液中的有机酸阴离子浓度[1... 现在愈来愈多的研究表明:硅酸盐、特别是铝硅酸盐矿物在有机质成熟热演化过程中发生溶解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将是砂岩储集体次生孔隙形成的重要现象之一。有机质成熟热演化发生脱羧作用,进而增强了孔隙水溶液中的有机酸阴离子浓度[1],有机酸促进铝硅酸盐矿物溶解,溶解的实质是铝活性问题。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有机质与无机矿物的相互作用,讨论了有机酸对不同矿物的溶解性,查明了铝活性动力学因素,并对铝硅酸盐矿物次生孔隙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盐矿物 有机酸 铝活性 溶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2万年来碳酸盐溶解作用变化:翼足类的记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泉鸿 翦知湣 +1 位作者 陈荣华 王永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5,共5页
对东海84个表层沉积样品和5个重力柱状样中的翼足类和浮游有孔虫丰度、浮游有孔虫碎壳率和底栖有孔虫群中胶结质类的比例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东海现代文石补偿深度(ACD)位于约600 m处,碳酸盐溶跃面在约1 400 m处。末次冰期时随着碳... 对东海84个表层沉积样品和5个重力柱状样中的翼足类和浮游有孔虫丰度、浮游有孔虫碎壳率和底栖有孔虫群中胶结质类的比例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东海现代文石补偿深度(ACD)位于约600 m处,碳酸盐溶跃面在约1 400 m处。末次冰期时随着碳酸盐溶解作用的显著减弱,ACD大幅度下降至现代的1 000 m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足类 文石补偿深度 碳酸盐溶解作用 末次冰期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高温压下的循环溶液内矿物溶解作用化学动力学
11
作者 张荣华 PoseyDowtJ. +1 位作者 HellmannR. CrerarD.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63-66,共4页
作者重点分析在高温压的循环流动系统内,矿物溶解作用的化学动力学方面新实验结果。样品袋由金属网做成,内装矿物颗粒,悬在反应釜内。液体泵驱动水(或NaCl溶液)经过样袋与矿物发生反应,然后再经管道流出来。连续输入水,连续对输出溶液取... 作者重点分析在高温压的循环流动系统内,矿物溶解作用的化学动力学方面新实验结果。样品袋由金属网做成,内装矿物颗粒,悬在反应釜内。液体泵驱动水(或NaCl溶液)经过样袋与矿物发生反应,然后再经管道流出来。连续输入水,连续对输出溶液取样,并分析反应产物。流动系统可以近似地理理解为一个CSTR反应器——连续搅拌筒反应器。流动体系近似地划分为三部分:流体经过金属网部分——近似是一个柱塞流系统;但其上其下可近似于CSTR反应器,即平均停顿时间,近似看作空间时间。根据上述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动力学 溶解作用 流动系统 温压 金属网 管道流 搅拌筒 空间时间 反应产物 停顿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闪石在不同浓度盐酸中的溶解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洪婷 薛纪越 蔡元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7-352,共6页
对采自澳大利亚Camperdown钛闪石分别进行了浓度为1,2和3 mol/L的盐酸溶解实验,溶解时间分别为:110,170,245,335,455,605,785,995,1235和1505 min。浸蚀后的酸液用ICP-AES进行了金属阳离子浓度测定;残余固体则用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吸收... 对采自澳大利亚Camperdown钛闪石分别进行了浓度为1,2和3 mol/L的盐酸溶解实验,溶解时间分别为:110,170,245,335,455,605,785,995,1235和1505 min。浸蚀后的酸液用ICP-AES进行了金属阳离子浓度测定;残余固体则用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酸浓度愈大,角闪石阳离子的浸出浓度也愈大。这与一般的硅酸盐矿物的溶解规律相一致。此外,阳离子的溶出量主要受晶体结构制约,连接相邻工字梁的B位离子优先溶出。致使在溶出液中Ca2+浓度与其它八面体阳离子的浓度比大于分子式中的比值。基于对未浸蚀样品和浸蚀后残余固体的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谱研究可知,阳离子的溶出并未造成闪石结构中硅氧骨干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闪石 溶解作用 ICP-AES 红外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作用对南海北部沉积物捕获器碳、氮通量估算的影响
13
作者 孙麟 李宏亮 +5 位作者 Jennerjahn Tim 冉莉华 金海燕 张静静 Wiesner Martin 陈建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26,共8页
由于化学溶出、物理溶解以及胞外酶等作用,沉积物捕获器中颗粒物在锚系布放期间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解,从而引起沉积物捕获器中碳、氮颗粒物通量的低估。本文对于1987—1988年南海北部中深层沉积物捕获器中碳、氮颗粒物的溶解作用进行了... 由于化学溶出、物理溶解以及胞外酶等作用,沉积物捕获器中颗粒物在锚系布放期间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解,从而引起沉积物捕获器中碳、氮颗粒物通量的低估。本文对于1987—1988年南海北部中深层沉积物捕获器中碳、氮颗粒物的溶解作用进行了研究。溶解作用对于碳、氮通量估算的影响大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总体而言,颗粒有机碳通量低估约3.8%~40.3%,平均值为26.6%。颗粒氮通量低估约4.2%~76.4%,平均值为43.7%。碳、氮颗粒物的溶出量与颗粒物通量大小关系不明显,但是样品储存时间对于碳、氮颗粒物溶解作用的影响较显著,储存时间较长的样品中颗粒物溶出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沉积物捕获器 溶解作用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游有孔虫B/Ca作为海水pH替代指标有效性的初步评估:生命效应和溶解作用
14
作者 郭景腾 李铁刚 +2 位作者 于心科 熊志方 常凤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浮游有孔虫B/Ca主要受控于海水pH,可作为海水pH值的替代性指标,其在探索海洋对大气pCO2冰期旋回贡献作用的研究中广受关注。然而,利用浮游有孔虫B/Ca重建海水pH,其结果的可靠性还受到温度、[CO2-3]、溶解作用、生命效应(共生光合作用、... 浮游有孔虫B/Ca主要受控于海水pH,可作为海水pH值的替代性指标,其在探索海洋对大气pCO2冰期旋回贡献作用的研究中广受关注。然而,利用浮游有孔虫B/Ca重建海水pH,其结果的可靠性还受到温度、[CO2-3]、溶解作用、生命效应(共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钙化作用)以及属种差异的制约。为评估生命效应和溶解作用对B/Ca指标有效性的影响,测定了西太平洋暖池MD06-3052岩心特征样品的浮游有孔虫表层种Globigerinoides ruber和次表层种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在不同壳体粒径、不同壳体厚度下的B/Ca。结果表明,除两个层位外,G.ruber的B/Ca随壳体粒径的增大,总体上呈增高趋势,主要由钙化作用速率逐渐加快所致;而两个特例层位分别表现为B/Ca随粒径变化不大和随粒径先不变后增加,这可能是由钙化作用、呼吸作用与共生光合作用对G.ruber B/Ca影响的相反效应导致的竞争关系所致。N.dutertrei的B/Ca随壳体粒径的增大,总体呈降低趋势,呼吸作用可能是导致该趋势的主要原因。另外,同一层位相同粒径G.ruber和N.dutertrei的B/Ca也明显不同。这些相同种属不同粒径之间以及相同粒径不同种属之间B/Ca的差异综合表明生命效应通过表征的具体过程对浮游有孔虫B/Ca有重要影响。然而,同一层位、相同粒径、不同厚度的G.ruber和N.dutertrei B/Ca各自相差不大,表明溶解作用对浮游有孔虫B/Ca影响甚微。总之,从生命效应和溶解作用角度看,只要挑选优势粒径浮游有孔虫,将生命效应对其B/Ca的影响降到最低,浮游有孔虫B/Ca是有效的海水pH的替代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B/Ca 生命效应 溶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氯钡石[Ba_5(PO_4)_3Cl]在水溶液中的溶解作用及溶度积
15
作者 林局 朱宗强 +3 位作者 潘艳 魏彩春 朱义年 贺利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2-798,共7页
合成和表征了磷氯钡石[Ba_5(PO_4)_3Cl]固体,通过溶解实验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和组分随时间的变化与初始pH值密切相关。溶解过程包括了质子化作用,Ba^(2+)、PO^(3-)_4和Cl^-离子的释放、络合作用,重结晶... 合成和表征了磷氯钡石[Ba_5(PO_4)_3Cl]固体,通过溶解实验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和组分随时间的变化与初始pH值密切相关。溶解过程包括了质子化作用,Ba^(2+)、PO^(3-)_4和Cl^-离子的释放、络合作用,重结晶作用等。在25℃和初始pH=2.00、5.60、9.00的条件下,磷氯钡石[Ba_5(PO_4)_3Cl]的溶度积(Ksp)分别为10^(-42.85)、10^(-43.44)和10^(-43.34),相应的吉布斯生成自由能ΔG_f^o分别为-6 235.82、-6 239.16和-6 238.58 k J/mol。一些常见的氯磷灰石矿物在水中的稳定性顺序为Pb_5(PO_4)_3Cl>Cd_5(PO_4)_3Cl>Ca_5(PO_4)_3Cl>Ba_5(PO_4)_3Cl>Sr_5(PO_4)_3Cl>Zn_5(PO_4)_3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氯钡石 溶解作用 溶度积 吉布斯生成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菱锌矿(ZnCO_(3))在不同水环境中的溶解作用及溶度积
16
作者 杨洪渠 玄惠灵 +4 位作者 魏彩春 朱宗强 莫南 张立浩 朱义年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0-967,共8页
通过批试验研究了天然菱锌矿(ZnCO_(3))在不同水环境中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菱锌矿在纯净水、空气饱和水、CO_(2)饱和水、初始pH值分别为3和9的溶液中溶解时,Zn浓度随着溶解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在2640 h(110 d)后达到溶解平衡或稳定状... 通过批试验研究了天然菱锌矿(ZnCO_(3))在不同水环境中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菱锌矿在纯净水、空气饱和水、CO_(2)饱和水、初始pH值分别为3和9的溶液中溶解时,Zn浓度随着溶解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在2640 h(110 d)后达到溶解平衡或稳定状态,浓度分别为0.093~0.097 mmol/L、0.090~0.093 mmol/L、0.102~0.105 mmol/L、0.599和0.083 mmol/L;菱锌矿的溶度积(Ksp)为10-10.91±0.21~10-11.11±0.13,吉布斯生成自由能(ΔG_(f)^(o))在(-737.18±1.18)~(-738.30±0.74)kJ/mol。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溶解时,Zn浓度随着溶解时间的增加初始时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并且远低于在实验室配水中的浓度;溶解过程中方解石、文石、白云石和菱镁矿等的沉淀会抑制菱锌矿在天然水体中的溶解,降低水中Zn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锌矿 溶解作用 溶度积 吉布斯生成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解石在不同水环境中的溶解与沉淀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诚佑 康志强 +6 位作者 张立浩 玄惠灵 农培杰 潘树芬 孔琪琪 朱义年 朱宗强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9,51,共12页
方解石的溶解与沉淀是各种岩溶地质作用的基础,但对其在不同水环境条件下的溶解过程和溶解度有待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天然方解石(CaCO_(3))在不同水环境中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方解石在纯净水、空气饱和水、CO_(2)饱和水、初... 方解石的溶解与沉淀是各种岩溶地质作用的基础,但对其在不同水环境条件下的溶解过程和溶解度有待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天然方解石(CaCO_(3))在不同水环境中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方解石在纯净水、空气饱和水、CO_(2)饱和水、初始pH=3的溶液和初始pH=9的溶液中溶解时,Ca浓度随着溶解时间的增加呈现缓慢升高并趋于稳定,在溶解4080 h后达到0.4444~0.4696 mmol·L^(−1)、0.4020~0.4154 mmol·L^(−1)、0.5739~0.6597 mmol·L^(−1)、1.0981 mmol·L^(−1)和0.4489 mmol·L^(−1);方解石(CaCO_(3))在纯净水中溶解时溶度积(Ksp)为10−8.48±0.08~10−8.48±0.13,吉布斯生成自由能ΔGf˚[CaCO_(3)]为−1129.82±0.51~−1129.87±0.76 kJ·mol^(−1)。在天然水中溶解时,桂林漓江水中Ca和Mg的浓度在达到饱和状态后呈现下降趋势;广西北海海水相对于碳酸盐矿物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桂林雁山和丫吉地下水相对于方解石、文石和白云石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水环境对方解石溶解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地质作用的地球化学模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溶解作用 溶度积 吉布斯生成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溶解耦合作用下岩盐渗透特性演化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盛金昌 王珂 +3 位作者 袁小龙 刘艺召 罗玉龙 詹美礼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48,共5页
为分析老挝东泰钾盐矿区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地下水渗漏问题,采用岩土渗流-侵蚀-应力耦合试验装置,对采自矿区的岩盐原样进行压力-溶解耦合作用下的渗透特性演变规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岩盐试样的平均渗流速度随着水力梯度的增大先减小后... 为分析老挝东泰钾盐矿区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地下水渗漏问题,采用岩土渗流-侵蚀-应力耦合试验装置,对采自矿区的岩盐原样进行压力-溶解耦合作用下的渗透特性演变规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岩盐试样的平均渗流速度随着水力梯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岩盐试样的渗透系数随着水力梯度的增大先快速减小,然后缓慢增大,最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岩盐渗透特性的演化规律受到溶解作用和围压作用的共同影响,溶解作用促进渗流通道的形成,增强岩盐试样的渗透性,而围压作用则使渗流通道趋于闭合,降低岩盐试样的渗透性,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抑制的过程;溶解作用会促使岩盐试样内部进一步向不均匀的集中渗流通道发展,深刻影响岩盐的渗透特性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盐 渗透特性 压力溶解耦合作用 渗透系数 水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溶解耦合作用下的盐腔水溶建腔机制研究
19
作者 汤艳春 周辉 许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37-44,58,共9页
通过分析岩盐应力-溶解耦合效应对盐腔水溶建腔过程的影响,研究应力-溶解耦合作用下的盐腔水溶建腔机制。研究表明,在盐腔成腔过程中,应力-溶解耦合效应对盐腔形状的影响不可忽略;应力-溶解耦合作用下的盐腔水溶建腔机制在于溶蚀作用下... 通过分析岩盐应力-溶解耦合效应对盐腔水溶建腔过程的影响,研究应力-溶解耦合作用下的盐腔水溶建腔机制。研究表明,在盐腔成腔过程中,应力-溶解耦合效应对盐腔形状的影响不可忽略;应力-溶解耦合作用下的盐腔水溶建腔机制在于溶蚀作用下在水的溶蚀影响范围内的腔壁围岩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同时,由于腔壁边界处围岩力学性质的改变,造成盐腔内部溶蚀过程发生变化,从而使盐腔形态发生改变;根据应力-溶解耦合作用下的盐腔水溶建腔机制,建立应力-溶解耦合作用下的盐腔水溶建腔计算方法;使用编制的应力-溶解耦合作用下的盐腔形态变化计算程序以及FLAC计算软件对水溶建腔过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纯溶解作用,应力-溶解耦合作用下计算得到的盐腔形状与实际溶腔形状较为符合。该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储库盐腔水溶建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腔 应力-溶解耦合作用 水溶建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倒退溶解模式的化学热力学基础——与CO_2有关的溶解介质 被引量:24
20
作者 黄思静 黄可可 +2 位作者 张雪花 刘丽红 钟倩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7-464,共8页
碳酸盐岩占据了油气储层的"半壁江山",次生孔隙是碳酸盐储集空间的主体,相对浅埋藏条件下碳酸盐矿物更容易溶解的倒退溶解模式在碳酸盐油气勘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化学热力学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为基础,计算了与CO... 碳酸盐岩占据了油气储层的"半壁江山",次生孔隙是碳酸盐储集空间的主体,相对浅埋藏条件下碳酸盐矿物更容易溶解的倒退溶解模式在碳酸盐油气勘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化学热力学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为基础,计算了与CO2(g)/CO2(aq)/H2CO3/HCO3-/H+/CO32-系统有关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包括不溶于水的CO2气体分子(即CO2(g))和溶于水中的CO2(即CO2(aq))之间的平衡反应(CO2(g)CO2(aq))、溶于水中的CO2(即CO2(aq))和碳酸(H2CO3)之间的平衡反应(CO2(aq)+H2O H2CO3)、碳酸(H2CO3)的一级电离反应(H2CO H++HCO3-)和碳酸(H2CO3)的二级电离反应(HCO3-H++CO32-)。同时,根据方解石和白云石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过程,获得了碳酸盐矿物溶解过程中地层中流体的H+离子浓度(或pH值)与pCO2,地层压力和埋藏深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埋藏成岩系统中,地层流体温度的降低、地层压力或pCO2的降低以及埋藏深度的变浅,碳酸盐矿物都可能会从饱和状态进入不饱和状态。该结果支持碳酸盐的倒退溶解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退溶解模式 化学热力学 碳酸盐储层 次生孔隙 溶解作用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