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的调控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康逸 张丽霞 +1 位作者 王兴国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6,共5页
通过对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酶解磷脂酰胆碱(PC)过程进行分析,证实了Sn-2-溶血磷脂酰胆碱(Sn-2-LPC)存在酰基转移现象。依据前人对单甘酯自动酰基转移机理的研究,推测了Sn-2-LPC在酸、碱条件下自动酰基转移的机理,并利用HPLC-RID确... 通过对磷脂酶A1(Lecitase Ultra)酶解磷脂酰胆碱(PC)过程进行分析,证实了Sn-2-溶血磷脂酰胆碱(Sn-2-LPC)存在酰基转移现象。依据前人对单甘酯自动酰基转移机理的研究,推测了Sn-2-LPC在酸、碱条件下自动酰基转移的机理,并利用HPLC-RID确定了Sn-2-LPC可以酰基转移生成Sn-1-LPC,而Sn-1-LPC不存在酰基转移现象。同时,以硼酸为例,推测Al(OH)3、Zn(OH)2、B(OH)33种两性氢氧化物抑制Sn-2-LPC酰基转移的机理,确定了3种抑制剂的最小添加量分别为0.97、0.85、0.72 mg/m L。为合成酰基磷脂混合物,以及解释产生混合酰基磷脂的生物合成途径(溶血磷脂中间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胆碱 酰基转移 方向性 调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拉斯汀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
2
作者 江贤栋 黄莹莹 +3 位作者 洪小颖 林昕迪 林东红 林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PCAT3)在爱拉斯汀(Erastin)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四唑盐(MTS)法检测不同AML细胞对铁死亡经典诱导剂Erastin的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其L...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PCAT3)在爱拉斯汀(Erastin)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四唑盐(MTS)法检测不同AML细胞对铁死亡经典诱导剂Erastin的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其LPCAT3 mRNA的基础表达水平,分析二者关联性。构建慢病毒介导的LPCAT3过表达AML细胞株(OE组)及阴性对照株(NC组)。在Erastin干预后,采用MTS、流式细胞术及微量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脂质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经典通路信号分子(PERK、ATF4、GRP78等)的表达水平。采用UPR抑制剂4-苯基丁酸(4-PBA)联合干预后检测上述铁死亡相关指标,分析调控关系。结果4种不同AML细胞对铁死亡敏感性不同,其中K562细胞相对不敏感,4种AML细胞对Erastin的IC50与LPCAT3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919,P<0.001)。Erastin干预后,与NC组相比,OE组K562细胞的细胞活力被Erastin抑制(P<0.001),脂质ROS与MDA水平增加(P<0.001);q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OE组中UPR经典通路分子PERK、ATF4、GRP78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通过4-PBA抑制UPR通路后,与未抑制状态相比,K562细胞活力下降(P<0.01),脂质ROS与MDA水平升高(P<0.01)。结论过表达LPCAT3可促进K562细胞铁死亡,且其激活的UPR经典通路PERK/ATF负向调控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拉斯汀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 铁死亡 UPR经典通路 急性髓系白 4-苯基丁酸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CAT1在FAB-M2亚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宇 刘雅筠 +6 位作者 杨璐 张雨 张丹凤 姜中兴 王冲 刘延方 王树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使用基于Taq Man的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14例初治成人AML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者LPCAT1的相对表达量。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PCA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使用基于Taq Man的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14例初治成人AML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者LPCAT1的相对表达量。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确定预后因素。结果:LPCAT1在成人AML中的表达水平为34.37%(1.83%-392.63%),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的92.81%(2.60%-325.84%)(P<0.001)。本研究在具有完整临床信息和预后数据的171例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评估了LPCAT1的预后意义。生存分析结果表明,LPCAT1的表达水平对整个队列的预后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在FAB-M2亚型(M2-AML)的AML患者中,低表达LPCAT1患者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为35.4%(95%CI:0.107-0.601),显著低于高表达LPCAT1患者的79.2%(95%CI:0.627-0.957)(P=0.012)。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低表达LPCAT1是M2-AML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55,95%CI:0.126-0.966,P=0.049)。结论:LPCAT1在成人AML患者中低表达,LPCAT1低表达是M2-AML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 FAB-M2亚型 磷脂胆碱酰基转移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质谱法在过氧化物酶体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燕敏 田国力 +2 位作者 纪伟 王四美 张潇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法检测极长链酰基肉碱(VLCAC)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在过氧化物酶体病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以发育迟缓等神经系统异常就诊于上海市儿童医院,根据临床症状、磁共振成像和基因检测结果明确诊断...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法检测极长链酰基肉碱(VLCAC)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在过氧化物酶体病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以发育迟缓等神经系统异常就诊于上海市儿童医院,根据临床症状、磁共振成像和基因检测结果明确诊断为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患儿14例和脑肝肾综合征(ZS)患儿4例。另选取同年龄段体检儿童200名为健康对照组。使用含稳定同位素内标的溶剂萃取所有对象干血斑标本中的VLCAC和LPC,直接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二十碳酰基肉碱(C20)、二十二碳酰基肉碱(C22)、二十四碳酰基肉碱(C24)、二十六碳酰基肉碱(C26)、二十碳溶血磷脂酰胆碱(C20:0-LPC)、二十二碳溶血磷脂酰胆碱(C22:0-LPC)、二十四碳溶血磷脂酰胆碱(C24:0-LPC)和二十六碳溶血磷脂酰胆碱(C26:0-LPC)水平,并计算C24/C20、C24/C22、C26/C20、C26/C22、C24:0-LPC/C20:0-LPC、C24:0-LPC/C22:0-LPC、C26:0-LPC/C20:0-LPC、C26:0-LPC/C22:0-LPC比值。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组间VLCAC和LPC各指标检测值及比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变量投影重要度权重评分分析各指标对判断疾病的贡献度。结果:除C24:0-LPC/C20:0-LPC外,所有指标和比值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X-ALD组与健康对照组、ZS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X-ALD组与Z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显示X-ALD和ZS组与健康对照组能够完全分离,C26的变量投影重要度值最大。结论:串联质谱法检测VLCAC和LPC可作为过氧化物酶体病筛查的方法,其中C26或可作为诊断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体病 筛查 串联质谱法 极长链酰基肉碱 磷脂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