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源磁浮叶轮血泵的溶血实验及其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芳群 封志刚 +3 位作者 茹伟民 袁海宇 曾培 钱坤喜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2年第2期63-65,共3页
溶血问题是叶轮血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而溶血指标是衡量血泵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作者根据红细胞的再生机理 ,对溶血指标进行了理论估算 ,并且针对江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新研制的无源磁浮叶轮血泵 ,运用血动力模拟循环实验台进行... 溶血问题是叶轮血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而溶血指标是衡量血泵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作者根据红细胞的再生机理 ,对溶血指标进行了理论估算 ,并且针对江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新研制的无源磁浮叶轮血泵 ,运用血动力模拟循环实验台进行了溶血实验 ,测出其溶血指标为 0 .0 5 ,低于允许值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磁浮叶轮 实验 溶血指标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社会 张晶 +1 位作者 牛福来 王建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5-426,共2页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方法 :收集 4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39例同时采集脑脊液 ,测定脑脊液及血液部分凝血纤溶指标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脑脊液及血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方法 :收集 4 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39例同时采集脑脊液 ,测定脑脊液及血液部分凝血纤溶指标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脑脊液及血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脊液及血液中t PA及PAI 1水平 ;且脑脊液和血液中t PA与PAI 1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5 2 (P <0 .0 1)和 0 .4 2 9(P <0 .0 5 ) ;脑脊液与血液中t PA含量也呈正相关 ,r =0 .348(P <0 .0 5 )。结论 :血栓形成和纤溶功能异常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 ,对血栓性疾病测定t PA及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指标 组织型纤酶原激活物 I—型纤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凝血/纤溶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林 李贞玉 周彩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643-264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差异,探讨RA凝血/纤溶异常与中医学“热、湿、瘀、肾虚”等病邪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收治的活动期RA患者209例作为研...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差异,探讨RA凝血/纤溶异常与中医学“热、湿、瘀、肾虚”等病邪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收治的活动期RA患者20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并进行中医证型分类,最后将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动期RA患者DD、Fbg、PL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与肝肾阴虚、肾气虚寒2组“虚”性证候比较,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瘀血痹阻证、湿热夹瘀等“实”性证候的DD、Fbg、PLT水平的升高更为显著。RA患者DD、Fbg水平与病情活动均显著正相关,PLT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分亦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DD、Fbg低。结论:DD、Fbg、PLT等凝血/纤溶指标在RA湿热夹瘀、瘀血痹阻等实性证型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肾气虚寒型等虚性证型。DD、Fbg可能成为新的RA病情活动度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证型 证候要素 /纤指标 炎性反应 高凝状态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前后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王燕妮 祝家庆 +1 位作者 彭燕蓁 王晓琴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溶栓治疗对其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1 2h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3 0例 ,用重组链激酶 (r SK) 1 5 0万U进行溶栓治疗 ,并按临床判断再通标准将其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未通组 ,观察其溶栓...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溶栓治疗对其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1 2h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3 0例 ,用重组链激酶 (r SK) 1 5 0万U进行溶栓治疗 ,并按临床判断再通标准将其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未通组 ,观察其溶栓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活性 ,D 二聚体 (D Dimer)及纤维蛋白原 (Fg)含量变化。结果 溶栓再通组溶栓后血浆t PA活性较溶栓前明显升高 ,PAI活性明显减低 ,而未通组溶栓前后t PA、PAI活性无明显变化。两组溶栓后血浆D Dimer较溶栓前均有明显升高 ,且组间升高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①溶栓后t PA活性升高 ,PAI活性减低可能预示冠脉再通。②溶栓后D Dimer含量升高提示溶栓后有凝血酶的进一步激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栓治疗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相流的轴流血泵流场分析及溶血指数预测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带领 谭建平 喻哲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29-1935,共7页
为研究血泵内部血细胞分布规律及溶血预测方法,以自制轴流血泵为例,应用多相流分析方法,采用多重参考坐标系法(MRF)等技术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并通过体外循环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进一步分析血泵内部血细胞浓度、速度、压力等的分布规律... 为研究血泵内部血细胞分布规律及溶血预测方法,以自制轴流血泵为例,应用多相流分析方法,采用多重参考坐标系法(MRF)等技术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并通过体外循环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进一步分析血泵内部血细胞浓度、速度、压力等的分布规律,得到血细胞破坏区域和一般规律。根据优化的溶血模型对血泵的溶血性能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溶血实验指标标准溶血指标(NIH)与溶血预测值之间的转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血细胞在血泵内部不是均匀分布,叶轮处有明显分离现象;血泵内部剪切应力在200 Pa以下的区域的体积分数约为98.6%,高剪切应力主要位于叶轮顶部和外壳的间隙处;在剪切应力为常数时,优化的溶血预测模型和Giersiepen实验得到的溶血模型相符合;采用优化模型计算得到血泵平均溶血预测值0.005 7,具有较好的溶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标准溶血指标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式血泵内部流场和生物相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宪然 张鸣远 +1 位作者 刘昊南 张根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90-1294,共5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磁悬浮轴流血泵,使用圆锥型磁轴承以避免由动静部件接触摩擦引起的血栓问题,其结构小巧紧凑并利于磁悬浮的实现.利用数值方法对血泵内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加装出口导叶以改善血泵内部流场,得到了血泵的水力性能曲线及泵内... 设计了一种新型磁悬浮轴流血泵,使用圆锥型磁轴承以避免由动静部件接触摩擦引起的血栓问题,其结构小巧紧凑并利于磁悬浮的实现.利用数值方法对血泵内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加装出口导叶以改善血泵内部流场,得到了血泵的水力性能曲线及泵内压强、壁面切应力的分布.验证了转子和泵壳间的狭缝中存在与主流方向相反的逆向稳定冲刷流动,避免了狭缝内流动停滞,减少了血栓形成几率.给出了一种利用数值方法计算溶血指标的方法,并通过溶血指标的计算评价了血泵内的溶血程度,发现雷诺切应力是导致溶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 数值模拟 磁轴承 溶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式血泵水动力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其会 张鸣远 +1 位作者 李景银 杨万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8-122,共5页
为了准确评价自行设计的轴流式血泵的水力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将一种黏弹性流体k-ε模型应用于该血泵内紊流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了轴流泵的泵壳与转子间狭缝中以及叶轮流道内的静压和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将溶血指标计算方法与此黏弹... 为了准确评价自行设计的轴流式血泵的水力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将一种黏弹性流体k-ε模型应用于该血泵内紊流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了轴流泵的泵壳与转子间狭缝中以及叶轮流道内的静压和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并将溶血指标计算方法与此黏弹性紊流模型结合,计算了黏弹性流体为工质时血泵的溶血指标,并与水为工质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转速和流量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06%的黄原胶溶液为工质时的静压压升高于以水为工质时的相应值,质量分数为39%的甘油溶液为工质时静压压升最不明显;甘油溶液的雷诺应力和黏性切应力均高于水和黄原胶溶液的相应值;黏弹性流体为工质时泵的溶血指标比水和甘油溶液的低,且数值处于同一数量级上.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血泵内黏弹性流体的紊流流动特性,但血泵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流体k-ε模型 轴流式 数值模拟 溶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