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复输血儿童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分析
1
作者 高立兰 吕孟兴 +4 位作者 王淑霞 金晓红 刘建香 胡美坤 屈柯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3,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开展相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儿童输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同种抗体诊断时间和消失时间;比较输血反应前、后血清学...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开展相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儿童输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同种抗体诊断时间和消失时间;比较输血反应前、后血清学试验、血常规、生化检测及尿液分析结果。结果:15164例反复输血儿童中有23例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0.15%;以地中海贫血和急性白血病患儿为主;39.13%的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在输血次数>20的儿童;86.96%的患儿临床症状以贫血为主;4.35%的患儿出现血压下降和呼吸困难。血清学结果显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检出率91.30%,红细胞同种抗体试验阳性检出率100%;红细胞同种抗体以Rh和Kidd血型系统常见,分别占73.91%和13.04%。实验室结果显示,输血反应后患儿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球形红细胞、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血清铁蛋白水平以及尿液颜色与输血反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平均诊断天数18.56 d,红细胞同种抗体平均消失时间118.43 d。结论:反复输血儿童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高,红细胞同种抗体消失时间长;应预防性输注ABO、Rh、Kidd血型抗原匹配的血液;一旦确诊,应全程使用红细胞同种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红细胞同种抗体 输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有效避免再次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聪海 张添新 +2 位作者 杨惠聪 张志坚 原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为常规配血结果相容但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筛查合适的红细胞输注,避免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方法:采用体外溶血试验为患者筛选不溶血的供血者红细胞输注。结果: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从15袋血液中筛获不溶血红细胞3 U,... 目的:为常规配血结果相容但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筛查合适的红细胞输注,避免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方法:采用体外溶血试验为患者筛选不溶血的供血者红细胞输注。结果:采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方法从15袋血液中筛获不溶血红细胞3 U,给患者输血后效果好,无再次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当常规方法配血结果相容而输血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可用体外溶血试验配血法再次筛查不溶血红细胞供患者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溶血实验 伪相容 溶血性输血反应 不溶血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术自体血回输后的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洋 陈浩飞 +2 位作者 刘金龙 李德亨 毛广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4,共2页
临床患者输血方式包括异体血和自体血.目前异体血源紧缺,供不应求,实行自体血液回输可缓解血源不足.自体血液回输发生溶血反应的报道较少.我科自2008年开始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其中3例发生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自体血回输 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Wra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宁 卢伟伟 +2 位作者 吴天鸽 刘冰 张冬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22-1424,共3页
Diego血型系统ISBT命名序号010、用DI表示,共有7个抗原,Wra抗原为DI3(ISBT:01003),Wrb抗原为其对偶抗原DI4,有报道称Wr(a+b-)红细胞表型频率为0,Wr(a+b+)为1%,Wr(a-b+)为99%[1],因此抗-Wra抗体相对常见[2],在同时含有其他同种抗体以及... Diego血型系统ISBT命名序号010、用DI表示,共有7个抗原,Wra抗原为DI3(ISBT:01003),Wrb抗原为其对偶抗原DI4,有报道称Wr(a+b-)红细胞表型频率为0,Wr(a+b+)为1%,Wr(a-b+)为99%[1],因此抗-Wra抗体相对常见[2],在同时含有其他同种抗体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易检测到,目前已知,抗-Wra可以引起严重新生儿溶血病,但抗-Wra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报道比较罕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输血科近期发现1例由抗-Wra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go血型系统 抗-Wra 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英文) 被引量:9
5
作者 赵树铭 成晓玲 +3 位作者 胡建 向国春 张佳思 黎儒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68-570,共3页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选择 1 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性或慢性白...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选择 1 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 ,各组 1 2 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 ,观察FNHTR的发生率。结果表明 ,在 1 0 0例接受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 ,对照组 50例患者中有 8例发生FNHTR ,发生率为 1 6 % ;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中 ,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7例和 2 5例 ,发生率分别为 5 .83 %和 2 0 .83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输血 预防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抗-Jk^a漏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叶红 包煜 +1 位作者 洪小珍 叶莲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34-234,236,共2页
关键词 弱抗-Jk^a 漏检 溶血性输血反应 血型 抗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Mi^a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肖瑞卿 林武存 +1 位作者 吴毅 张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79-1079,1083,共2页
关键词 溶血性输血反应 抗Mi^a MN血型 M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抗c抗体阳性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合并胰源性门脉高压1例报道
8
作者 杨力 周小玉 +1 位作者 徐泽宽 陈国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30-1831,共2页
区域性门脉高压亦称为左侧门脉高压,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罕见原因.其中以胰源性门脉高压最常见,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常不为人们所认识.而且此类患者的病理过程、治疗情况和预后与常见的肝炎后肝硬化有很大... 区域性门脉高压亦称为左侧门脉高压,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罕见原因.其中以胰源性门脉高压最常见,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常不为人们所认识.而且此类患者的病理过程、治疗情况和预后与常见的肝炎后肝硬化有很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抗c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胰源性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价抗体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罗圆圆 马春娅 +3 位作者 付丽辉 杨鑫 于洋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3-508,共6页
目的:建立低效价血型抗体在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中的诊断流程。方法:应用酸放散试验、酶法和PEG法进行抗体鉴定试验,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指标,检测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导致溶血的不规则抗体。结果: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血... 目的:建立低效价血型抗体在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中的诊断流程。方法:应用酸放散试验、酶法和PEG法进行抗体鉴定试验,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指标,检测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导致溶血的不规则抗体。结果: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血清中确定存在抗-Le^(a)抗体,发生输血反应后,使用增强试验检测到低效价抗-E抗体,患者Rh分型为Ccee,所输注红细胞为ccEE,患者新、旧标本用PEG方法与所输红细胞配血,主侧均不相合,找到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的证据。结论:血清中低效价的抗体不易被检出,往往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价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增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M联合IgG抗E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抗体鉴定及输血策略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娜 杨世明 +2 位作者 魏华 富文达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为1例多次输血后配血相合但出现了发热心慌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筛查相合的红细胞制品,并分析此类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思路和方法及输血方案。方法ABO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采用微柱凝胶卡法或凝聚胺法检测;直接抗人球... 目的为1例多次输血后配血相合但出现了发热心慌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筛查相合的红细胞制品,并分析此类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思路和方法及输血方案。方法ABO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采用微柱凝胶卡法或凝聚胺法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Rh血型鉴定采用试管盐水法检测,交叉配血试验采用盐水法及微柱凝胶卡法检测。结果血型鉴定显示患者血型为AB型,第1次Rh分型试验显示E及c抗原弱凝集1+;毛细管离心后,远心端红细胞E及c抗原阳性;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检出IgG类抗E(效价2);2 d后第2次Rh分型试验显示为CCee,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检出IgM类抗E(效价32)及IgG类抗E(效价64),挑选E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行盐水及卡式介质交叉配血均相合。结论对于存在免疫史的患者,配血相合但出现疑似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应当采用敏感度和特异性好的多种实验方法进行分析,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M联合IgG类抗E 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相关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茜 陈兴东 段满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4,共7页
输血后发生的免疫反应与患者的愈后密切相关,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文中从供血者和受血者角度探讨输血后的免疫反应损伤及临床表现和应对策略,旨在为临床输血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输血 免疫调节 免疫损伤 溶血性输血反应 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Lewis血型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 被引量:28
12
作者 洪小珍 许先国 +2 位作者 朱发明 马开荣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92-1195,共4页
为了分析1例溶血性输血反应产生的原因,用谱细胞和Le(a-b-)表型细胞鉴定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用抗Lea和抗Leb血型试剂鉴定患者红细胞表型,用PCR测序方法分析LE基因(FUT3基因)全编码区序列。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有抗Lea和抗Leb抗体,血型表型... 为了分析1例溶血性输血反应产生的原因,用谱细胞和Le(a-b-)表型细胞鉴定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用抗Lea和抗Leb血型试剂鉴定患者红细胞表型,用PCR测序方法分析LE基因(FUT3基因)全编码区序列。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有抗Lea和抗Leb抗体,血型表型为Le(a-b-),LE基因型为无效等位基因纯合子(le59,508)。结论:抗Leb抗体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FUT3基因突变导致Le(a-b-)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b-)表型 FUT3基因 溶血性输血反应 抗Le^a和抗Le^b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0次急性输血反应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蔡昕 杜跃耀 陈勤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2 05...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有32 056人次输注了88 439 U的各种血液成分,主要是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和去白血小板;观察到153例患者发生170次急性输血反应,反应发生率为0.45%(401/88 439),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和过敏性输血反应(allergictransfusion reactions,ATR)占95.88%(163/170);不同的血液成分中,输注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和去白血小板的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2%(120/37 462)0、.71%(312/43 779)和1.73%(55/3 186);输血次数为0、1、2、3次和大于3次的构成比分别为23.53%(40/170)、20.00%(34/170)、7.06%(12/170)、4.71%(8/170)和44.70%(76/170)。结论急性输血反应主要是FNHTR和ATR,以输注血小板的反应发生率最高,发生急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中输血次数超过3次的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输血反应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133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娅 党璇 张玲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3-91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输血模式。方法:对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0年6月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15年1月—202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输血模式。方法:对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0年6月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15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住院患者共59 202人次,共收到临床反馈的输血不良反应133例,年龄集中在21-60岁,其中男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8%,女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例有输血史(63.9%),48例无输血史(36.1%),输血史明显影响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以骨科最多,其次为心脏外科,然后是急诊科、烧伤科、血液科、耳鼻喉科、产科等。总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2%,其中过敏反应125例(93.98%),非溶血性发热反应8例(6.02%)。在133例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中,输注病毒灭活冰冻血浆94例(70.68%),输注红细胞25例(18.80%),输注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13例(9.77%),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1例(0.75%)。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ABO血型分布为A=B>O>A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总体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是过敏反应,患者大多有输血史,年龄主要集中在21-60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以骨科最多,其次为心脏外科等。应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做到精准个体化输血,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输血安全与输血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性发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母输血综合征4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红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38-939,共2页
关键词 胎母输血综合征 HEMORRHAGE 胎儿血液 临床表现 溶血性反应 产科疾病 胎盘绒毛 血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2013年中国患者人群红细胞同种抗体阳性率及特异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29
16
作者 于洋 王旖 +5 位作者 孙晓琳 马春娅 张晓娟 关晓珍 陈麟凤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4-1741,共8页
目的:总结、分析国内患者群体红细胞同种抗体分布特点,为行业制定管理规范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维普、Pub Med等文献检索系统,分别使用关键词"意外抗体"、"不规则抗体"、"血... 目的:总结、分析国内患者群体红细胞同种抗体分布特点,为行业制定管理规范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维普、Pub Med等文献检索系统,分别使用关键词"意外抗体"、"不规则抗体"、"血型抗体"、"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病"检索、分析199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发表的中文、英文文献。结果:共有来自于4 800名患者的5 582个同种抗体被检索出,其中排在前10位最常见的同种抗体依次是抗-E(33.9%)、抗-D(18.3%)、抗-c(10.9%)、抗-M(9.9%)、抗-C(8.1%)、抗-E(4.8%)、抗-Lea(3.4%)、抗-P1(2.0%)、抗-Mur(1.6%)和抗-Jka(1.2%);89个回顾性分析报告中住院患者红细胞同种抗体平均阳性率为0.34%;在136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例报告中,频率最高的同种抗体是Rh系统抗体(71.7%),其他抗体主要还包括抗-Jkb(5.9%)、抗-Lea(5.1%)、抗-Jka(3.7%)、抗-M(1.5%)和抗-Mur(1.5%);导致644例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致病抗体主要来自Rh(93.1%)和MNS(6.0%)两个血型系统。结论:在中国大陆Rh D阴性产妇产后Rh球蛋白预防性使用应该成为产科常规;对于多次输血患者,推荐使用C、E、c、e、Jka和Jkb血型抗原均匹配的供者血液;对于MNS同种抗体应给予足够的关注;抗体筛选细胞盘中宜包含Mur+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免疫 红细胞同种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中国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血型抗体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吴远军 吴勇 +1 位作者 陈宝婵 刘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采用单克隆抗-D、抗-C、抗-c、抗-E、抗-e鉴定红细胞Rh血...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采用单克隆抗-D、抗-C、抗-c、抗-E、抗-e鉴定红细胞Rh血型抗原,以确认抗体的准确性;检测抗体的效价、Ig类型及37℃反应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询问孕产史、输血史,如果为新生儿检测其母亲血浆中是否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以分析抗体产生的原因。结果:就诊者54000例,共检出Rh血型抗体47例,检出率为0.087%,其中有妊娠史者27例,有输血史者13例,既有妊娠史又有输血史者1例,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6例;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29例(61.70%)、抗-D8例(17.02%)、抗-cE5例(10.64%)、抗-c4例(8.51%)、抗-C1例(2.13%);47例Rh血型抗体均为IgG或IgG+IgM类,37℃均可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反应,抗体效价介于1~4096。结论:被检就诊者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低于白种人;在检出的Rh血型抗体中,抗-E占绝对多数,而抗-D的检出率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妊娠和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Rh血型抗体产生的原因,新生儿自母体被动获得的Rh血型抗体是Non-ABO-HDN最主要的致病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不规则抗体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酶红细胞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曙轩 刘景汉 +4 位作者 欧阳锡林 李锡金 于洋 马晓敏 赖凤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27-529,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唯酶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及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为安全输血提供依据。采用含唯酶抗体的病人血清在多种介质中与ABO同型献血者红细胞、谱细胞和自身细胞进行反应 ,并通过吸收释放试验来判断唯酶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唯酶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及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为安全输血提供依据。采用含唯酶抗体的病人血清在多种介质中与ABO同型献血者红细胞、谱细胞和自身细胞进行反应 ,并通过吸收释放试验来判断唯酶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结果表明 ,该唯酶抗体仅在木瓜蛋白酶介质中与献血者红细胞和谱细胞反应呈阳性结果 ,且自身对照亦呈阳性反应 ,而在其它介质中均呈阴性反应。吸收实验后抗体效价降低 ,采用乙醚放散 ,放散液中未测出抗体。该病人输注ABO及Rh同型献血者红细胞 60 0ml后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该例唯酶抗体仅在木瓜蛋白酶介质体外检测中表现出凝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酶红细胞抗体 血型血清学 木瓜蛋白酶 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三 冯学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311-1312,共2页
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血清(浆)中的不规则抗体,以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693例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用酶、抗球蛋白法进行鉴定,并观察不规则抗体检出的阳性率。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2例... 目的:检查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血清(浆)中的不规则抗体,以减少或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693例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用酶、抗球蛋白法进行鉴定,并观察不规则抗体检出的阳性率。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2例,阳性率为0.29%。结论:不规则抗体检查能有效地降低或避免溶血性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白细胞前后库存SAGM红细胞C_(3b)受体功能的测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静 陈方祥 +1 位作者 刘建忠 李天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2-323,共2页
目的 揭示不同时期库存的SAGM红细胞悬液去除白细胞前、后其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改变 ,并了解SAGM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后再保存不同时期对红细胞C3b受体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目的 揭示不同时期库存的SAGM红细胞悬液去除白细胞前、后其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改变 ,并了解SAGM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后再保存不同时期对红细胞C3b受体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60份库存血样行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花环试验和免疫复合物 (RBC ICR)花环试验测定 ,其中 3 0份为保存第 1、3、7、14、2 1天的库存SAGM红细胞悬液采用白细胞过滤器前、后的标本 ,另 3 0份为SAGM红细胞悬液为去白细胞后保存 1、3、7、14、2 1d的标本。结果 相同时期库存的SAGM红细胞悬液采用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前、后其RBC C3b受体花环率和RBC ICR花环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SAGM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去除白细胞后再存放不同时期与保存同时期未过滤的SAGM红细胞悬液相比其RBC C3b受体花环率和RBC ICR花环率也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使用白细胞滤器对红细胞C3b受体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B受体 测定 SAGM红细胞悬液 白细胞过滤器 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