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胶-微乳液-凝胶法合成堇青石陶瓷纳米粉体 被引量:8
1
作者 陆浩然 王少洪 +5 位作者 侯朝霞 王浩 牛厂磊 薛召露 王彩 胡小丹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5-160,共6页
配制以A l(NO3)3.9H2O、Mg(NO3)2.6H2O和TEOS为前驱体原料的溶胶,使其增溶于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堇青石纳米粉体。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凝胶所需pH值及温度条件、溶胶凝胶机理及析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 配制以A l(NO3)3.9H2O、Mg(NO3)2.6H2O和TEOS为前驱体原料的溶胶,使其增溶于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堇青石纳米粉体。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凝胶所需pH值及温度条件、溶胶凝胶机理及析晶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纳米堇青石的最佳pH值为5.5,微乳液体系的最佳增溶温度为45℃。所得纳米粉体能在950℃下低温致密化烧结,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ε<3,tanδ<0.001;1 GHz),是应用于高频片式电感等电子元器件的理想介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 溶胶-微乳液-凝胶法 拟三元相图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作PZT微驱动器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邱成军 刘红梅 +3 位作者 张辉军 赵全亮 孟丽娜 曹茂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4-2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PZT压电薄膜,利用PZT的压电效应制作以PZT薄膜为驱动的V型阀微驱动器。针对微驱动器的关键结构驱动膜,探索了Si/SiO2/Ti/Au/PZT/Cr/Au多层驱动膜结构制备方法,解决了在硅基底上制备PZT薄膜的问题,同时详...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PZT压电薄膜,利用PZT的压电效应制作以PZT薄膜为驱动的V型阀微驱动器。针对微驱动器的关键结构驱动膜,探索了Si/SiO2/Ti/Au/PZT/Cr/Au多层驱动膜结构制备方法,解决了在硅基底上制备PZT薄膜的问题,同时详细探讨了硅各向异性刻蚀微驱动器的关键部件驱动腔、单向阀的工艺,解决了集成制作的V型阀微驱动器的关键工艺问题,并通过SEM照片对V型阀和多层驱动膜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EMS与IC技术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完成了微驱动器的研制,得到的驱动腔硅杯平坦均匀。在V型阀微驱动器整体设计中需要的硅片数目少,降低了器件的复杂性,可以满足低功耗、小型化和批量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薄膜 溶胶- 各向异性刻蚀 驱动器 M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弧氧化/溶胶-凝胶法制备镁基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贾理男 梁成浩 +1 位作者 段峰 黄乃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123-14128,共6页
采用微弧氧化/溶胶-凝胶工艺,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并研究了镁基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形貌、结构、组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微弧氧化电流密度为0.5A/cm2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涂层表面均匀、多孔且紧密;Ca/P摩尔比... 采用微弧氧化/溶胶-凝胶工艺,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并研究了镁基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形貌、结构、组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微弧氧化电流密度为0.5A/cm2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涂层表面均匀、多孔且紧密;Ca/P摩尔比(1.70)高于溶胶配制的比例(1.67),是由于CO2-3替代了磷灰石晶格中的PO3-4所致。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微弧氧化电流密度为0.5A/cm2时,羟基磷灰石涂层在Hank’s溶液中具有较低的腐蚀电流密度、较高的总阻抗和腐蚀电阻;浸泡实验表明该涂层有利于诱导磷灰石涂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氧化 溶胶- AZ91D镁合金 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凝胶固定化脂肪酶催化α-单硬脂酸甘油酯水解反应活性 被引量:6
4
作者 宋少芳 栾玉霞 路福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2,共5页
以α-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水解反应为指示反应,初步研究了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正庚烷-明胶微乳液凝胶固定化脂肪酶在有机相中的水解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明胶和AOT含量、R值(水与AOT的摩尔数之比)对酶催化活性均有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凝... 以α-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水解反应为指示反应,初步研究了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正庚烷-明胶微乳液凝胶固定化脂肪酶在有机相中的水解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明胶和AOT含量、R值(水与AOT的摩尔数之比)对酶催化活性均有影响,确定了较佳的凝胶组成:微乳液配比为m(正庚烷)∶m(缓冲液)∶m(AOT)=75∶9∶16,明胶质量分数为17%,R值为72;当酶含量固定,底物浓度大于0.10 mol/L时,脂肪酶可发挥最大催化活性;反应时间超过15 h,水解反应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脂肪酶 催化活性 水解反应 α-单硬脂酸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PEG-20M固相微萃取探头 被引量:13
5
作者 仇文丽 曾昭睿 +1 位作者 彭庆 周洁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8-202,共5页
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制备了 PEG- 2 0 M涂层的固相微萃取 ( SPME)探头并研究了它的特性。该探头具有耐高温 ,抗溶剂冲洗 ,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由于 PEG- 2 0 M的极性比较强 ,因此它对极性化合物如酚等有很好的萃取能力。用该探头测定了酚... 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制备了 PEG- 2 0 M涂层的固相微萃取 ( SPME)探头并研究了它的特性。该探头具有耐高温 ,抗溶剂冲洗 ,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由于 PEG- 2 0 M的极性比较强 ,因此它对极性化合物如酚等有很好的萃取能力。用该探头测定了酚类物质 ,检出限达 0 .78~ 4.2 ng/m L,线性范围为 0 .1~ 1 0 μg/m L,相对标准偏差 RSD<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萑取探头 溶胶- 气相色谱 PEG-20M涂层 酚类物质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ZnO纳米微球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郭春芳 张淑芬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02-1505,共4页
以Zn(Ac)2·2H2O和二苷醇(DEG)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将晶核形成和生长分开,合成了由纳米晶粒聚集的类球形微球碱式醋酸锌前驱体。然后在400℃下焙烧2 h得到ZnO样品。采用XRD、FT-IR、SEM、EDS和UV-vi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六... 以Zn(Ac)2·2H2O和二苷醇(DEG)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将晶核形成和生长分开,合成了由纳米晶粒聚集的类球形微球碱式醋酸锌前驱体。然后在400℃下焙烧2 h得到ZnO样品。采用XRD、FT-IR、SEM、EDS和UV-vi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六方纤锌矿ZnO,表面呈多孔结构。分别以ZnO纳米微球和商用ZnO纳米颗粒为光催化剂,对甲基橙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O纳米微球在紫外条件下处理0.01 g·L-1的甲基橙溶液,20 min时脱色率为89%,而商用ZnO纳米颗粒处理60 min时才达到82%,前者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溶胶- 光催化性能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LaAlO_3超微粉末 被引量:6
7
作者 肖军 洪广言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04-106,共3页
用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多组分氧化物玻璃的详细工艺已有报导。我们亦成功地用该法制备出了钕玻璃薄膜和钕玻璃纤维。本文报道利用此法低温合成LaAlO_3超微粉末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LAALO3 粉末 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乳液凝胶微球制备与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江连洲 廖培龙 +3 位作者 连子腾 田甜 严仁 王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55-362,共8页
β-胡萝卜素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其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极大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水相,以玉米油为油相,通过添加壳聚糖、海藻酸钠制备多层乳液,与Ca^(2+)交联制备运载β-胡萝卜素凝胶微球。通过粒径、ζ... β-胡萝卜素作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其稳定性差、生物利用率低,极大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水相,以玉米油为油相,通过添加壳聚糖、海藻酸钠制备多层乳液,与Ca^(2+)交联制备运载β-胡萝卜素凝胶微球。通过粒径、ζ-电位、乳化稳定性、界面蛋白吸附量、β-胡萝卜素包埋率等指标和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体外释放动力学实验,研究了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特性及β-胡萝卜素凝胶微球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0%时,形成的双层乳液稳定性最好,对β-胡萝卜素的包埋率最高,达(64.82±0.31)%;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达到2.0%时,形成的三层乳液对β-胡萝卜素包埋率最高,达到(86.75±2.0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凝胶微球中海藻酸钠与壳聚糖发生了静电相互作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干燥的凝胶微球呈球形,且随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的增加,凝胶微球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密;体外释放实验证明,凝胶珠微球具有持续性释放的功能,乳液凝胶微球可作为β-胡萝卜素一种良好的缓释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延缓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微乳液化学剪裁制备明胶复合Ni-Fe纳米微粒 被引量:1
9
作者 申德君 张朝平 +1 位作者 罗玉萍 勾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9-661,共3页
用凝胶 微乳液化学剪裁技术制备了明胶包裹的复合纳米级铁 镍超细微粒。XRD、TEM、EDS测试表明 :微粒为明胶包裹球形超细微粒。微球的平均粒径为 5 3nm ,单个微粒的粒径为 2 5nm。每个复合微球中约有2 1个铁镍粒子 ,该复合微粒的比... 用凝胶 微乳液化学剪裁技术制备了明胶包裹的复合纳米级铁 镍超细微粒。XRD、TEM、EDS测试表明 :微粒为明胶包裹球形超细微粒。微球的平均粒径为 5 3nm ,单个微粒的粒径为 2 5nm。每个复合微球中约有2 1个铁镍粒子 ,该复合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33 76 (× 10 3 / 4πAm 2 ·g 1) ,矫顽力Hc =13381Am 1,剩磁σr=6 86 (× 10 3 / 4πAm 2 ·g 1) ,具有硬磁体的性质。X 射线衍射和X 射线能谱分析表明有Ni Fe合金相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纳米 化学剪裁 -镍复合物 磁性 聚合物 载体 包裹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与自模板法相结合制备SiO_2中空微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青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7-1520,1532,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硅源,采用sol-gel法制备SiO2胶体粒子,作为制备中空微球的前体,然后在固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自模板法使乳液液滴外表面首先被固化,并以其自身作为模板制备SiO2中空微球,讨论了去离子水用量和搅拌速率对... 以正硅酸乙酯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为硅源,采用sol-gel法制备SiO2胶体粒子,作为制备中空微球的前体,然后在固化剂的作用下,利用自模板法使乳液液滴外表面首先被固化,并以其自身作为模板制备SiO2中空微球,讨论了去离子水用量和搅拌速率对微球尺寸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和低温氮吸附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SiO2中空微球球形形态规整,平均粒径为592nm,其表面具有微孔/介孔复合结构,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微球的尺寸随着去离子水用量和搅拌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中空 溶胶- 自模板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溶胶-凝胶法PZT薄膜为驱动的微泵研制(英文)
11
作者 邱成军 曲伟 +3 位作者 刘红梅 赵全亮 卜丹 曹茂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6-84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技术制作了Pb(Zr,Ti)O3(PZT)压电薄膜,并以PZT薄膜为驱动制作了微泵。采用了V型微阀的微泵主要利用PZT的压电效应。针对微泵的关键结构——复合驱动膜,探索了一种Si/SiO2/Ti/Au/PZT/Cr/Au多层驱动膜结构制...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技术制作了Pb(Zr,Ti)O3(PZT)压电薄膜,并以PZT薄膜为驱动制作了微泵。采用了V型微阀的微泵主要利用PZT的压电效应。针对微泵的关键结构——复合驱动膜,探索了一种Si/SiO2/Ti/Au/PZT/Cr/Au多层驱动膜结构制备方法,解决了在硅基底上制备PZT薄膜的问题,同时探讨并解决了硅各向异性刻蚀微泵的微驱动腔、单向阀的工艺问题,并通过SEM照片对V型阀和多层驱动膜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EMS技术成功地完成了微驱动器的研制,得到的驱动腔硅杯平坦均匀。在V型阀微泵整体设计中需要的硅片数目少,降低了器件的复杂性,可以满足功耗低、小型化和批量生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薄膜 溶胶- 各向异性刻蚀 M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微孔玻璃膜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华 余桂郁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35-40,共6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Na2OB2O3SiO2为基质玻璃、孔径在4~6nm的多孔玻璃膜。对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讨论,并用DTATG、XRD、IR和NMR探讨了凝胶玻璃膜转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结构变化...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Na2OB2O3SiO2为基质玻璃、孔径在4~6nm的多孔玻璃膜。对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讨论,并用DTATG、XRD、IR和NMR探讨了凝胶玻璃膜转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要获得均匀透明的溶胶必须控制硼酸和硝酸钠的含量,而盐酸和乙醇的加入量对溶胶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凝胶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制备完整的凝胶膜有较大的影响。溶胶向凝胶转变过程中硼离子已作为网络形成离子部分地进入了凝胶网络结构,当凝胶向玻璃转变时,进入网络结构中的硼离子逐渐增多。降低基质玻璃组成中的硅含量以及提高热处理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孔玻璃 结构 玻璃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模板法与溶胶-凝胶法相结合制备SiO_2包覆的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微球
13
作者 张青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了弥补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MC)易被光降解的缺点,提高其与皮肤的相容性,利用自模板法与溶胶-凝胶法相结合制备以OMC为核,SiO2为壳的纳米微球.得到的核/壳微球具有光滑的表面、规整的球形形态及明显的核/壳结构.在本方法中,首先通过溶... 为了弥补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MC)易被光降解的缺点,提高其与皮肤的相容性,利用自模板法与溶胶-凝胶法相结合制备以OMC为核,SiO2为壳的纳米微球.得到的核/壳微球具有光滑的表面、规整的球形形态及明显的核/壳结构.在本方法中,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胶体粒子,作为核/壳微球的前驱体,并对其制备过程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的H2O/Si摩尔比及酸的用量.然后利用自模板法使乳液液滴外表面首先被固化,以其自身作为模板,制备了OMC/SiO2核/壳纳米微球.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低温氮气吸附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分析以及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法对核/壳微球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自模板 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SiO_2润滑液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祥玉 徐楠 +2 位作者 李维民 娄文静 王晓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12,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亲水性聚醚油中原位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利用透射电镜系统考察反应条件,如氨水和水的添加量、正硅酸乙酯(TEOS)添加量、聚醚含量及水解温度对原位生成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直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EOS、...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亲水性聚醚油中原位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利用透射电镜系统考察反应条件,如氨水和水的添加量、正硅酸乙酯(TEOS)添加量、聚醚含量及水解温度对原位生成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直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EOS、氨水及水含量的增加,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直径逐渐增大;而随着聚醚油含量增加以及反应温度的升高,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直径逐渐减小直至出现严重团聚。使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对润滑油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颗粒添加量的增加其摩擦因数和磨斑直径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纳米颗粒最佳添加量时,纳米颗粒直径越小其减摩抗磨效果越明显;同时,纳米二氧化硅润滑液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但其最佳添加量受颗粒直径影响呈非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原位溶胶-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溶胶-凝胶法制备粒径可调高染料吸附量TiO_2微球及其在染敏电池光散射层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欢 魏玉龙 +3 位作者 包春雄 高皓 于涛 邹志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69-2175,共7页
利用改进型的溶胶-凝胶法,制得了由锐钛矿相纳米颗粒组成的TiO2多孔微纳小球。通过调节前驱物浓度,合成出粒径可控的尺寸分别为100,175,225,475 nm的TiO2微纳小球,并通过电泳沉积法将合成出的小球作为光散射层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 利用改进型的溶胶-凝胶法,制得了由锐钛矿相纳米颗粒组成的TiO2多孔微纳小球。通过调节前驱物浓度,合成出粒径可控的尺寸分别为100,175,225,475 nm的TiO2微纳小球,并通过电泳沉积法将合成出的小球作为光散射层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中。由于这种微纳小球在具备良好的光散射性能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染料吸附量,因此相较于基于纳米颗粒的单层结构的DSSC拥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通过比较分析,粒径尺寸为475 nm的微球作为光散射层的DSSC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6.3%,较之于基于纳米颗粒的DSSC提高了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可控TiO2纳小球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散射层 改进型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氮化硅陶瓷微球 被引量:1
16
作者 聂磊 宋晶 +5 位作者 马景陶 赵兴宇 郝少昌 李建军 邓长生 刘兵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9-824,共6页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温结构陶瓷,其陶瓷微球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本研究以锆溶胶为凝胶剂,纳米硅粉为硅源,利用内凝胶法制备了氮化硅陶瓷微球。在制备氮化硅凝胶球过程中,锆溶胶充当凝胶剂。在烧结过程中,氧化锆能够促进氮化... 氮化硅陶瓷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温结构陶瓷,其陶瓷微球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本研究以锆溶胶为凝胶剂,纳米硅粉为硅源,利用内凝胶法制备了氮化硅陶瓷微球。在制备氮化硅凝胶球过程中,锆溶胶充当凝胶剂。在烧结过程中,氧化锆能够促进氮化硅陶瓷微球致密化。探究了胶液配方中ZrO^(2+)和HNO_(3)浓度对胶液稳定性的影响;洗涤工艺对氮化反应的影响;烧结温度对凝胶球氮化率的影响。在氮化温度为1450℃、氮化时间为4 h的烧结工艺下制备得到了氮化率达80%的氮化硅陶瓷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 溶胶- 氮化反应 氮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功能陶瓷超微粉末 被引量:5
17
作者 樊悦朋 陈代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4-196,共3页
陶瓷超微粉末的研究是目前高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溶胶-凝胶法是近几年来才开发的一种制备陶瓷超微粉末的新技术。应用该方法所合成的粉末纯度高、化学成份均匀、颗粒度小且分布范围窄,易烧结成致密的陶瓷体,尤其对于多元陶瓷粉... 陶瓷超微粉末的研究是目前高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溶胶-凝胶法是近几年来才开发的一种制备陶瓷超微粉末的新技术。应用该方法所合成的粉末纯度高、化学成份均匀、颗粒度小且分布范围窄,易烧结成致密的陶瓷体,尤其对于多元陶瓷粉末的制备这些优点更为突出。因而对该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PbTiO<sub>3</sub>、BaTiO<sub>3</sub>和Pb(Zr,Ti)O<sub>3</sub>作为陶瓷压电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技术和光电技术领域;有关它们的研究报道甚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陶瓷 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基本原理及其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18
作者 曾庆冰 李效东 陆逸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8-143,共6页
概述了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首先强调了溶胶体系的稳定性原理和溶胶-凝胶体系的制备过程(包括金属盐-水溶胶和金属醇盐-醇溶胶)。对于溶胶-凝胶法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比较和评价,并着重从工... 概述了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首先强调了溶胶体系的稳定性原理和溶胶-凝胶体系的制备过程(包括金属盐-水溶胶和金属醇盐-醇溶胶)。对于溶胶-凝胶法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比较和评价,并着重从工艺上介绍了一些应用实例,其中包括金属氧化物的微球、超细颗粒、涂层、薄膜以及连续陶瓷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稳定性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微纳米晶ZrSiO4陶瓷
19
作者 江正迪 熊天恒 +3 位作者 柏子梅 杨文平 段涛 丁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206-12209,共4页
采用溶剂热辅助溶胶-凝胶法,以氯氧化锆(ZrOCl2·8H2O)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以乙醇溶液为溶剂介质,制备锆石(ZrSiO4)前驱体,将前驱体在1 400 ℃下煅烧6 h,即得微纳米晶ZrSiO4陶瓷(200~450 nm)。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 采用溶剂热辅助溶胶-凝胶法,以氯氧化锆(ZrOCl2·8H2O)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以乙醇溶液为溶剂介质,制备锆石(ZrSiO4)前驱体,将前驱体在1 400 ℃下煅烧6 h,即得微纳米晶ZrSiO4陶瓷(200~450 nm)。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密度测试仪对固化体进行分析测试,研究溶剂热温度和乙醇浓度对固化体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致密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溶剂热温度和乙醇浓度对固化体的合成及致密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溶剂热温度为110 ℃及乙醇浓度为60%条件下,获得的微纳米晶ZrSiO4陶瓷具有较高密度(4.46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辅助溶胶- 纳米晶 ZrSiO4陶瓷 溶剂热温度 乙醇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涂层的镀膜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喜娜 敬承斌 +1 位作者 刘爱云 赵修建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16,共3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稳定透明的氧化铝溶胶,并采用降液法镀膜工艺制备了氧化铝薄膜。对该镀膜工艺的研究表明,薄膜厚度随液面升降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与浸渍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当液面升降速度为62mm/min,浸渍时间为25s时,薄膜厚度达到...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稳定透明的氧化铝溶胶,并采用降液法镀膜工艺制备了氧化铝薄膜。对该镀膜工艺的研究表明,薄膜厚度随液面升降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与浸渍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当液面升降速度为62mm/min,浸渍时间为25s时,薄膜厚度达到0.20μm。此外,薄膜厚度随着镀膜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第1次镀膜比第2次及以后镀膜的贡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氧化铝 镀膜工艺 浸渍时间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