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胶-喷雾干燥W-Cu前驱体粉末煅烧过程中的相变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涛 范景莲 +1 位作者 成会朝 田家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02-2206,共5页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法制备不同铜含量的W-Cu前驱体粉末,前驱体粉末分别在400、600和800℃各煅烧90min,运用XRD和SEM等手段对煅烧前后复合粉末的相组成和显微形貌进行分析,研究前驱体粉末在煅烧过程中的相变行为。结果表明:前驱体粉末在...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法制备不同铜含量的W-Cu前驱体粉末,前驱体粉末分别在400、600和800℃各煅烧90min,运用XRD和SEM等手段对煅烧前后复合粉末的相组成和显微形貌进行分析,研究前驱体粉末在煅烧过程中的相变行为。结果表明:前驱体粉末在煅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分解和化合反应,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粉末的相组成、颗粒形貌和尺寸发生明显变化,对W-30%Cu(质量分数)合金,在400℃煅烧后,复合粉末由WO3、CuO和CuWO4组成,粉末颗粒大多呈立方结构,大小为200~400nm;在600℃煅烧后,复合粉末由CuO和CuWO4组成,粉末颗粒大多呈短棒状结构,大小为400~500nm;在800℃煅烧后,复合粉末由CuO、CuWO4和Cu3WO6组成,粉末颗粒大小为3~4μm;前驱体粉末中铜含量对煅烧后复合粉末的相组成也存在较大影响,铜含量越多,越容易生成复合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m CuWO4 Cu3WO6 高温煅烧 相变 溶胶-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喷雾干燥法制备纳米Li_3V_2(PO_4)_3/C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唐艳 方为茂 +2 位作者 钟本和 刘恒 郭孝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5-921,共7页
本文以LiOH.H2O、NH4VO3、H3PO4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法制备Li3V2(PO4)3/C正极材料,对比了喷雾前驱体直接煅烧与机械活化后煅烧的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采用XRD、SEM、BET和振实密度测试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等... 本文以LiOH.H2O、NH4VO3、H3PO4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法制备Li3V2(PO4)3/C正极材料,对比了喷雾前驱体直接煅烧与机械活化后煅烧的样品的结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能。采用XRD、SEM、BET和振实密度测试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CV和EIS等手段考察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溶胶-喷雾干燥得到的样品为多孔球壳形,其壳体由厚度为100 nm左右的纳米片组成,经机械活化后煅烧保持保持了其纳米片结构,其结晶度与振实密度改善较明显,电化学性能较优异。0.1C放电比容量为123.6 mAh.g-1,10C和20C高倍率放电比容量还高达107.8和106.0 mAh.g-1。电化学阻抗结果表明,由该方法制备的样品具有较小的电荷转移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2(PO4)3/C 正极材料 溶胶-喷雾干燥 空心球壳 纳米片 机械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喷雾干燥法合成Li_2FeSiO_4/C/rGO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
3
作者 廖洁 吴路晶 +3 位作者 黄小兵 周诗彪 陈远道 丁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80,共3页
以氢氧化锂、草酸亚铁、纳米二氧化硅、柠檬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石墨烯(rGO)为原料,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法制备了Li2FeSiO4/C/rGO复合正极材料。考察了rGO对Li2FeSiO4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2FeSiO4/C/rGO复合物表现... 以氢氧化锂、草酸亚铁、纳米二氧化硅、柠檬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石墨烯(rGO)为原料,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法制备了Li2FeSiO4/C/rGO复合正极材料。考察了rGO对Li2FeSiO4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2FeSiO4/C/rGO复合物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2、5和10C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3、138、124mAh/g;5C下循环200次后,其放电比容量保持率为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溶胶-喷雾干燥 硅酸亚铁锂 石墨烯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W-Cu前驱体粉末煅烧和还原中的物相变化特征
4
作者 刘涛 范景莲 +1 位作者 田家敏 成会朝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86,91,共5页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氢气还原技术制备W-Cu复合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对喷雾干燥前驱体粉末在煅烧和还原过程中的物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喷雾干燥W-Cu前驱体粉末煅烧后相组成转变为WO3和CuWO4;煅烧后氧化物粉末在还原...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氢气还原技术制备W-Cu复合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对喷雾干燥前驱体粉末在煅烧和还原过程中的物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喷雾干燥W-Cu前驱体粉末煅烧后相组成转变为WO3和CuWO4;煅烧后氧化物粉末在还原过程中的相演变为低温下CuO相被还原、中温下WO3相还原成一系列钨的氧化物(WO2.90和WO2)以及高温下WO2相还原成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喷雾干燥-氢气还原 W—Cu粉末 煅烧 还原 相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纳米W-10%Cu复合粉末制备与烧结工艺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涛 范景莲 +2 位作者 田家敏 成会朝 高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5-1239,共5页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共还原法制备超细/纳米W-10%Cu(质量分数)复合粉末,将该粉末压制成形后进行一步烧结,研究粉末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粉末晶粒尺寸、比表面积、粒度、氧含量、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以及烧结参数对烧结体密度的影响。研究... 采用溶胶喷雾干燥共还原法制备超细/纳米W-10%Cu(质量分数)复合粉末,将该粉末压制成形后进行一步烧结,研究粉末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粉末晶粒尺寸、比表面积、粒度、氧含量、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以及烧结参数对烧结体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粉末可在较低温度下还原较完全,还原后的W-10Cu复合粉末粒度细小,团聚体粒度为100nm左右,单颗粒晶粒粒度约为22.6nm,W-10%Cu复合粉末在1350~1400℃烧结可达近全致密,其显微组织主要是细小的球形钨晶粒均匀弥散分布在铜相中,其中钨晶粒粒度约为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粉末 超细/纳米 溶胶-喷雾干燥-共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范景莲 成会朝 +2 位作者 刘涛 马运柱 李志希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6-358,共3页
采用Fe(NO3)3·9H2O晶体为原料,配成10%Fe(NO3)3溶液,并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控制其pH值为2.0~2.5,通过喷雾干燥方法和球磨制备出纳米级氧化铁粉末.采用XRD、SEM、TEM对粉末相组成、晶粒尺寸、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喷... 采用Fe(NO3)3·9H2O晶体为原料,配成10%Fe(NO3)3溶液,并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控制其pH值为2.0~2.5,通过喷雾干燥方法和球磨制备出纳米级氧化铁粉末.采用XRD、SEM、TEM对粉末相组成、晶粒尺寸、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喷雾干燥方法制备出来的粉末为非晶态,粉末煅烧后得到纳米晶α-Fe2O3,粉末的形貌为壳状或半片状,但粒度较大.通过球磨使粉末的粒度细化到20~60 nm.同时本文也研究了煅烧温度和时间对粉末晶粒大小的影响,提高煅烧温度对粉末晶粒长大影响较大,而延长煅烧时间对粉末晶粒长大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铁 制备工艺 溶胶-喷雾干燥方法 相组成 晶粒尺寸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