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胶-凝胶-水热法制备Ce-Si/TiO2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其凤 姜东 +2 位作者 徐耀 吴东 孙予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7-623,共7页
以钛酸四正丁酯、正硅酸乙酯、六水硝酸铈为原料,在140℃下通过溶胶-凝胶-水热法水解制备Ce-Si/TiO2.所得样品用X射线衍射、氮吸附、透射电镜、紫外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分析,结果显示400-600℃条件... 以钛酸四正丁酯、正硅酸乙酯、六水硝酸铈为原料,在140℃下通过溶胶-凝胶-水热法水解制备Ce-Si/TiO2.所得样品用X射线衍射、氮吸附、透射电镜、紫外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分析,结果显示400-600℃条件下焙烧所有样品均为锐钛矿,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Si和Ce均被引入到TiO2中.在可见光照射下,以脱色降解罗丹明B为探针反应,研究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掺杂和单一组分掺杂的二氧化钛相比较,共掺杂的二氧化钛具有更高的催化性能,当Ce/Ti和Si/Ti的物质的量比分别为0.010和0.10时,可见光催化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Ce-Si共掺杂 溶胶-凝胶-水热法 可见光催化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水热法低温合成钆掺杂钛酸铋纳米片
2
作者 吴世俊 康雄兵 +2 位作者 陈志武 王歆 卢振亚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31,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法在180℃的较低温度下成功制备了结晶良好的单相钆掺杂钛酸铋(Bi_(3.15)Gd_(0.85)Ti_(3)O_(12),BGTO)纳米片。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BGTO粉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太低或反应时间太短会导致...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法在180℃的较低温度下成功制备了结晶良好的单相钆掺杂钛酸铋(Bi_(3.15)Gd_(0.85)Ti_(3)O_(12),BGTO)纳米片。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BGTO粉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太低或反应时间太短会导致BGTO结晶不充分,主要形成为非晶相。随反应温度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BGTO纳米片的结晶度及尺寸均有所提高。以3 mol/L NaOH水溶液作为矿化剂,在水热反应温度180℃,水热反应时间24 h的条件下获得了结晶优良、形貌规整且尺寸均匀的BGTO纳米片,其边缘平均尺寸为420 nm,平均厚度为18 nm。实验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水热法具有溶胶-凝胶法和水热合成法的双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铋 钆掺杂 溶胶-凝胶-水热法 铋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温度对溶胶-凝胶-水热法合成锆钛酸钡钙纳米粉体的影响
3
作者 陈歌 吉祥 +2 位作者 王传彬 沈强 张联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69-2475,共7页
针对传统固相反应或溶胶-凝胶制备锆钛酸钡钙(BCZT)粉体时易引入杂质、导致成分偏析和煅烧温度过高等问题,首次采用了溶胶-凝胶-水热法合成BCZT纳米粉体,重点研究了水热温度对合成粉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180℃的温度范围... 针对传统固相反应或溶胶-凝胶制备锆钛酸钡钙(BCZT)粉体时易引入杂质、导致成分偏析和煅烧温度过高等问题,首次采用了溶胶-凝胶-水热法合成BCZT纳米粉体,重点研究了水热温度对合成粉体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180℃的温度范围内,成功合成出物相较纯的BCZT纳米粉体,而且随着水热合成温度的升高,其结晶性提高,颗粒尺寸变大。基于XRD、FTIR、SEM、EDS、TEM和XPS的测试结果,确定了适宜的水热合成温度为180℃,远低于传统固相反应或溶胶-凝胶方法的制备温度。在此温度下,获得的BCZT粉体的平均粒径约为70 nm,粉体结晶性良好,成分和粒度均匀,化学计量比准确,并在室温下呈现出三方相与四方相共存的准同型相界(MPB)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ZT粉体 溶胶-凝胶-水热法 水热温度 粉体结构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溶胶-凝胶-水热法合成金红石型TiO2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郎旭 孙艳辉 +1 位作者 董佩佩 陈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75,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法,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分别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六次甲基四胺(HTM)3种表面活性剂,制取特殊形貌的TiO2.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仪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产品具有花簇状的微纳...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法,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分别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六次甲基四胺(HTM)3种表面活性剂,制取特殊形貌的TiO2.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仪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产品具有花簇状的微纳米结构,都为金红石型TiO2.表面活性剂不影响TiO2的晶型,但影响TiO2的形貌、尺寸及分散度.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有利于提高TiO2的分散度,改善团聚程度;HTM利于TiO2自组装成由纳米棒构成的球形颗粒.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的TiO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充放电和阻抗测试结果表明,在167.5 mA/g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达128 mAh/g,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为110 mAh/g,显示了该电极材料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水热法 金红石TiO2 表面活性剂 电化学性能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