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蔗糖共溶质对琼脂-魔芋胶共混体系溶胶-凝胶转变过程流变学性质及结构形成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朱建华 邹秀容 +2 位作者 丘秀珍 刘日斌 单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45,共9页
以琼脂-魔芋胶溶液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添加蔗糖共溶质(质量分数0%、5%、10%、15%)对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对凝胶结构平均形成速度(average structuredevelopment rate,SDRa)、即时凝胶... 以琼脂-魔芋胶溶液共混体系为研究对象,考察添加蔗糖共溶质(质量分数0%、5%、10%、15%)对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对凝胶结构平均形成速度(average structuredevelopment rate,SDRa)、即时凝胶化速度(vg)、凝胶化加速度(αg)分析,探讨凝胶结构形成动力学。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0%~5%)蔗糖共溶质存在时可显著提高共混体系的G’、SDRa、vg及αg(P<0.05),共溶质质量分数高于5%后,此4 个特征值被降低。低质量分数蔗糖共溶质通过增加共混体系中琼脂分子间的氢键作用,促进琼脂分子形成双螺旋结构,显著降低高温区的活化能,进而交联形成细密、平整的网络结构,改善了共混体系凝胶的流变及质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共溶质 琼脂-魔芋共混体系 溶胶-凝胶转变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四丁酯-醋酸钡-冰醋酸体系的溶胶-凝胶转变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亚鲁 王英 +1 位作者 张彦军 孙小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0-454,共5页
以钛酸四丁酯、醋酸钡和冰醋酸为原料 ,利用溶胶 -凝胶工艺经水解、聚合生成钡钛醋酸盐 ,经煅烧制成 Ba Ti O3纳米粉末 .研究了溶胶体系初始 p H值及胶凝温度对钛酸四丁酯 -醋酸钡 -冰醋酸体系溶胶 -凝胶转变过程的影响 ,以及溶胶 -凝... 以钛酸四丁酯、醋酸钡和冰醋酸为原料 ,利用溶胶 -凝胶工艺经水解、聚合生成钡钛醋酸盐 ,经煅烧制成 Ba Ti O3纳米粉末 .研究了溶胶体系初始 p H值及胶凝温度对钛酸四丁酯 -醋酸钡 -冰醋酸体系溶胶 -凝胶转变过程的影响 ,以及溶胶 -凝胶转变过程中的流变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溶胶体系初始 p H值的变化不仅影响溶胶 -凝胶的转化进程 ,而且影响煅烧后 Ba Ti O3纳米粉末的粒径大小 .在 2 0℃、初始 p H值为 3 .8和 5 .3的溶胶 ,其转化为凝胶所需时间分别为 40和 1 2 0 h;凝胶经 80℃干燥 ,70 0℃煅烧所得 Ba Ti O3纳米粉末的平均粒径分别约为 90和 7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丁酯-醋酸钡-冰醋酸体系 溶胶-凝胶转变 PH值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C_4H_9)_4-MAPS体系溶胶-凝胶转变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诚 邬润德 童筱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6-98,共3页
研究了 Ti(OC4H9) 4-MAPS体系中 Ti(OC4H9) 4、MAPS、C2 H5 OH、H2 O 4个原料组分对聚钛硅氧烷溶胶 -凝胶转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大水和 Ti(OC4H9) 4的用量或降低 MAPS和 C2 H5 OH的用量 ,易形成凝胶 ;反之 ,则易形成溶胶。根据... 研究了 Ti(OC4H9) 4-MAPS体系中 Ti(OC4H9) 4、MAPS、C2 H5 OH、H2 O 4个原料组分对聚钛硅氧烷溶胶 -凝胶转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大水和 Ti(OC4H9) 4的用量或降低 MAPS和 C2 H5 OH的用量 ,易形成凝胶 ;反之 ,则易形成溶胶。根据大量实验数据 ,绘制了该体系 Ti(OC4H9) 4-C2 H5 OH-H2 O三维溶胶 -凝胶转变临界点网面图 ,并用计算机关联 ,得到了网面的数学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S 聚钛硅氧烷 溶胶-凝胶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nte Carlo模拟研究剪切对嵌段共聚物溶液溶胶-凝胶转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良一 李占伟 +3 位作者 付翠柳 孙昭艳 安立佳 孙延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8-1074,共7页
利用非平衡态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剪切对ABA遥爪型三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溶胶-凝胶转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剪切流场会促使溶胶-凝胶转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移动.计算了剪切下体系的结构信息,包括链构型的分布、... 利用非平衡态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剪切对ABA遥爪型三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溶胶-凝胶转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剪切流场会促使溶胶-凝胶转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移动.计算了剪切下体系的结构信息,包括链构型的分布、胶束的聚集数和数目、胶束簇的聚集数和数目、单链的平均尺寸和拉伸程度.结果表明,剪切使分子链沿着剪切方向被拉伸,导致分子链的尺寸变大,使体系中的分子链有更大几率可以形成桥型链,进而促进体系发生溶胶-凝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态Monte CARLO模拟 剪切场 溶胶-凝胶转变 ABA遥爪型三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活化对微晶纤维素在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体系中溶解度和溶胶-凝胶转变的影响
5
作者 魏慧卿 周普查 +3 位作者 万亚璠 安锋 刘耀东 吕春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1-175,共5页
二甲基乙酰胺预活化处理时,微晶纤维素中吸附水被二甲基乙酰胺分子取代,使纤维素分子链间距离增加。预活化使纤维素分子链的氢键断裂导致微晶纤维素在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体系中溶解度增加。在高温下微晶纤维素/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溶... 二甲基乙酰胺预活化处理时,微晶纤维素中吸附水被二甲基乙酰胺分子取代,使纤维素分子链间距离增加。预活化使纤维素分子链的氢键断裂导致微晶纤维素在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体系中溶解度增加。在高温下微晶纤维素/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发生不可逆凝胶化,形成相互连接的丝状多孔结构。微晶纤维素的预活化路线和溶解温度影响微晶纤维素/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溶液的溶胶-凝胶转变温度。微晶纤维素在溶胶-凝胶转变后再生时主要保留Ⅰ型聚集态结构,结晶度为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活化 溶解 溶胶-凝胶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共价键的热响应暂堵用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刁华东 吴伟 +3 位作者 朱沫 杨阳 倪睿萱 鲁红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08-2716,共9页
针对化学凝胶封堵油气管道实现热工作业后难以破胶的问题,基于动态共价键和氢键作用,以胍胶、琼脂和十水四硼酸钠制备了一种具有热响应破胶的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了凝胶的形成机制以及微观形貌;利用流变仪研究了水凝胶... 针对化学凝胶封堵油气管道实现热工作业后难以破胶的问题,基于动态共价键和氢键作用,以胍胶、琼脂和十水四硼酸钠制备了一种具有热响应破胶的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了凝胶的形成机制以及微观形貌;利用流变仪研究了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和热响应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胍胶含量的增加,水凝胶的机械强度逐渐增大,凝胶-溶胶转变温度也越高。向凝胶体系中加入适量的琼脂,可以降低凝胶-溶胶的转变温度,以此提高水凝胶的破胶效率。利用自制可视化管道研究了该水凝胶的封堵与解堵性能,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优异的封堵性能,封堵段长度为100cm时,能够承受0.156MPa的突破压力。使用70~90℃的热水冲洗水凝胶,10cm长的封堵段能在100min内完全解堵。该水凝胶作为封堵材料能够保证管线热工作业安全、简化工艺流程,同时避免管道二次损坏等优势,有望代替传统管道封堵用化学暂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响应水 动态共价键 -溶胶转变 暂堵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海藻酸钠/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药物缓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候冰娜 郑泽邻 +4 位作者 赵梓年 李进 倪凯 赵琳琳 李征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0-67,共8页
泊洛沙姆是一种温敏性合成聚合物,随着温度改变能够实现溶胶-凝胶转变,但其相对分子质量低,水凝胶结构很难长期保持。本研究以泊洛沙姆为基体,通过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制备了温敏性海藻酸钠/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SA/P 407)。通过傅里叶变... 泊洛沙姆是一种温敏性合成聚合物,随着温度改变能够实现溶胶-凝胶转变,但其相对分子质量低,水凝胶结构很难长期保持。本研究以泊洛沙姆为基体,通过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制备了温敏性海藻酸钠/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SA/P 407)。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试管倒置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旋转流变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海藻酸钠/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的结构、温敏性、微观形态、动态黏弹性和体外药物释放性能进行了表征,此外还研究了海藻酸钠/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的溶胀性能。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具有温敏性,通过加入海藻酸钠能够降低泊洛沙姆在体温下的成胶浓度(质量分数为6%);通过控制海藻酸钠与泊洛沙姆的质量比,能够使溶胶-凝胶转变温度处于室温与体温(25~37℃)之间,并且缩短凝胶化时间为84 s;海藻酸钠/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具有高度孔隙化且孔隙之间相互连通的结构特点,其孔径大小处于20~80μm范围内;随着海藻酸钠添加量的增加,海藻酸钠/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的溶胀率逐渐降低;海藻酸钠/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对抗癌药物吉西他滨具有缓释作用,药物释放时间可达72 h。海藻酸钠/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在可注射药物缓释载体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泊洛沙姆 溶胶-凝胶转变 药物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药物缓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进 候冰娜 +3 位作者 韩超越 倪凯 赵梓年 李征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3-90,共8页
泊洛沙姆(poloxamer)是一种温敏性聚合物,在浓度为15.0%(质量分数,下同)~30.0%时可形成凝胶。为改善泊洛沙姆在体温下的成胶浓度和药物缓释性能,以泊洛沙姆407为基底,与新型温敏性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复合,制得了温敏性乙酰化乙二醇壳聚... 泊洛沙姆(poloxamer)是一种温敏性聚合物,在浓度为15.0%(质量分数,下同)~30.0%时可形成凝胶。为改善泊洛沙姆在体温下的成胶浓度和药物缓释性能,以泊洛沙姆407为基底,与新型温敏性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复合,制得了温敏性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试管倒置法、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泊洛沙姆的结构、温敏性、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和体外药物释放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泊洛沙姆溶液具有热可逆温敏性溶胶-凝胶转变行为。通过控制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泊洛沙姆的质量比,能够使溶胶-凝胶转变温度处于室温与体温(25~37℃)之间,缩短凝胶化时间(382s),降低泊洛沙姆407在体温下的成胶浓度(6%)。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具有高度孔隙化的三维结构,其孔径大小处于10~60μm范围内,且表现出较高的力学性能。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对抗癌药物吉西他滨具有缓释作用,载药凝胶的释药时间可达72 h。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泊洛沙姆复合水凝胶在可注射药物缓释载体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洛沙姆 乙酰化乙二醇壳聚糖 溶胶-凝胶转变 药物缓释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23重水溶液的物理凝胶化及凝胶结构
9
作者 汤建凯 孙昭艳 安立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176,共5页
利用1H NMR方法,研究了高浓度的P123(PEO20PPO70PEO20)在重水溶液中的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升高温度使得体系发生溶胶-凝胶转变,进一步升高温度,体系发生凝胶-溶胶转变.通过对不同质子基团的谱线宽度和化学位移偏移的分析,同时结合流变学... 利用1H NMR方法,研究了高浓度的P123(PEO20PPO70PEO20)在重水溶液中的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升高温度使得体系发生溶胶-凝胶转变,进一步升高温度,体系发生凝胶-溶胶转变.通过对不同质子基团的谱线宽度和化学位移偏移的分析,同时结合流变学频率扫描和同步辐射(SR)研究,发现质量分数为30%的P123的重水溶液在凝胶化过程中,结构经历了由立方相(cubic)-六角柱状相(hcp)-层状相(lamellar)的转变过程,其中立方相为面心立方(fcc)和六角密堆积球状相(hcps)的混合相.高温时从凝胶到溶胶的转变主要体现为P123形成富集区与水发生相分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位移 同步辐射 六角密堆积相 重水溶液 溶胶-凝胶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碳纳米管增强的杂化超分子水凝胶及其物理性能
10
作者 王裕祥 冯传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1-46,共6页
通过物理交联方法制备了含羧基化碳纳米管(CNTs-COOH)的杂化超分子水凝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探究了碳纳米管的引入对凝胶的溶胀性、凝胶-溶胶转变温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初始纯凝胶相比,质量分数2... 通过物理交联方法制备了含羧基化碳纳米管(CNTs-COOH)的杂化超分子水凝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探究了碳纳米管的引入对凝胶的溶胀性、凝胶-溶胶转变温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初始纯凝胶相比,质量分数2.5%的碳纳米管的引入不但没有改变凝胶的初始形貌和微观结构,反而提高了其凝胶-溶胶转变温度,且凝胶的力学性能也明显得到增强。进一步研究表明,制备的杂化水凝胶依然具有超分子水凝胶的基本特性,特别是剪切变稀、温度响应性和自恢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聚合物 碳纳米管 自组装 稳定性 溶胀性能 -溶胶转变温度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氟离子呈现状态和比色响应的有机凝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韦学玉 杨晓凡 +3 位作者 白炳莲 徐晓平 李济源 刘志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83-1594,共12页
氟离子刺激响应的有机凝胶因子通过氢键识别或复合氟离子,使紫外吸收波长红移而发生颜色变化,实现比色响应;同时破坏凝胶形成的主要驱动力,诱导凝胶-溶胶转变,实现状态响应。能够响应外界氟离子刺激的有机凝胶在氟离子检测方面表现出明... 氟离子刺激响应的有机凝胶因子通过氢键识别或复合氟离子,使紫外吸收波长红移而发生颜色变化,实现比色响应;同时破坏凝胶形成的主要驱动力,诱导凝胶-溶胶转变,实现状态响应。能够响应外界氟离子刺激的有机凝胶在氟离子检测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具有方便快捷的肉眼检测效果,并且可以实现氟离子对准固体的检测,因此,具有氟离子刺激响应性的小分子有机凝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献报道较多的氟离子响应有机凝胶只能对氟离子刺激呈现状态响应,即氟离子加入能够诱导凝胶-溶胶转变,却不能诱导体系颜色变化;或者只能对氟离子刺激呈现比色响应,即氟离子加入能够诱导体系颜色变化,却不能诱导凝胶-溶胶转变。而对氟离子具有双重响应性的有机凝胶在氟离子探测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可以同时表现出肉眼可见的状态响应(凝胶-溶胶)和比色响应(颜色变化)。目前为止,对氟离子具有双重响应性的有机凝胶已经有一些报道。研究较多的是氢键型有机凝胶,凝胶因子中含有酰胺、酰腙、脲、酰肼等官能团,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是凝胶形成的主要驱动力。由于氟离子有很强的电负性,能够与凝胶因子上的氢质子复合或发生去质子化,从而导致凝胶的破坏或颜色变化。因此,氟离子的响应机理基本上都是氢键相互作用和去质子化过程。但是凝胶因子与氟离子具体的响应过程千差万别,不仅与凝胶因子提供的氢键类型有直接关系,还与凝胶因子中的共轭基团、取代基性质和位置等有关。因此有必要对氟离子响应有机凝胶进行系统总结。基于此,结合本课题组近期对氟离子响应有机凝胶的研究结果,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有关氟离子刺激响应的有机凝胶体系,重点是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对氟离子同时表现出肉眼可见的状态和比色响应的有机凝胶体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氟离子响应有机凝胶体系的分子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 氟离子 状态响应 比色响应 -溶胶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萘酰肼衍生物有机小分子凝胶的设计合成及其离子响应性研究
12
作者 王俊俊 周义锋 +2 位作者 陈鑫 郭春梅 王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8-816,共9页
本文以萘甲酰肼为原料,合成了三种不同长度烷氧基链的凝胶因子D_(6)、D_(12)、D_(16),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紫外光谱(UV-vis)等测试了其在有机溶剂中的凝胶性能和离子响应特性等。扫描电镜(SEM)结果表... 本文以萘甲酰肼为原料,合成了三种不同长度烷氧基链的凝胶因子D_(6)、D_(12)、D_(16),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紫外光谱(UV-vis)等测试了其在有机溶剂中的凝胶性能和离子响应特性等。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所形成的凝胶具有规则的片状结构。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紫外光谱(UV-vis)考察了凝胶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氢键、π-π作用等。D_(12)-甲醇凝胶在准固态作用下可以选择性地响应氟离子,计算得到凝胶对氟离子响应的检出限为9.71×10^(-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小分子 自组装 -溶胶转变 氟离子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两亲嵌段共聚物聚集行为
13
作者 鲁成飞 郭圣荣 +1 位作者 张亚琼 姚炎庆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5-660,共6页
分别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和4臂聚乙二醇引发己酸内酯开环聚合制得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IR1、H-NMR和GPC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该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中PEG组分具有结晶性。共... 分别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和4臂聚乙二醇引发己酸内酯开环聚合制得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IR1、H-NMR和GPC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该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中PEG组分具有结晶性。共聚物在水相中自组装形成聚集体,聚集体的水合直径小于50 nm。高浓度共聚物在水性介质中会发生凝胶-溶胶转变,在凝胶-溶胶转变温度以下,共聚物形成凝胶网状结构。共聚物中PEG组分的结晶性、在水相中生成的聚集体的水合直径以及凝胶-溶胶转变行为均与聚合物的组成以及分子形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转变 自聚集 结晶性 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水溶液的粘度行为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庄银凤 朱仲祺 +1 位作者 朱耀伟 陈留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聚乙烯醇水溶液的粘度行为。以恒定外加盐稀释法,用乌氏粘度计测得不同外加盐浓度聚乙烯醇稀溶液的粘度,计算溶液的特性粘数和Huggins常数。获得聚乙烯醇水溶液的临界交叠浓度及凝胶转变的热函。确定了不同聚乙... 研究了不同浓度聚乙烯醇水溶液的粘度行为。以恒定外加盐稀释法,用乌氏粘度计测得不同外加盐浓度聚乙烯醇稀溶液的粘度,计算溶液的特性粘数和Huggins常数。获得聚乙烯醇水溶液的临界交叠浓度及凝胶转变的热函。确定了不同聚乙烯醇和外加盐浓度下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溶胶-凝胶转变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聚乙烯醇水溶液粘度对外加盐或pH值较不敏感,从而使聚乙烯醇作为一种用于恶劣环境下三次采油的水溶性高分子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粘度 溶胶-凝胶转变 三次采油 驱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