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制备Si3N4纳米粉末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宏 穆柏春 赵连俊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以硅溶胶为硅源,有机碳为碳源,有机氮和氮气为氮源,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然后进行碳热还原制备Si3N4陶瓷纳米粉体。主要研究了硅碳比、反应温度、氮气流量、保温时间等工艺因素对氮化硅粉体生成的影响。碳热还原制备Si3N4纳米... 以硅溶胶为硅源,有机碳为碳源,有机氮和氮气为氮源,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然后进行碳热还原制备Si3N4陶瓷纳米粉体。主要研究了硅碳比、反应温度、氮气流量、保温时间等工艺因素对氮化硅粉体生成的影响。碳热还原制备Si3N4纳米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碳硅比(摩尔比)为3.5∶1,氮气流量为3L/min,煅烧温度为1500℃,保温时间2h。在以上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制备出纯的Si3N4纳米粉体,其中α-氮化硅为90.8%,β-氮化硅为9.2%,平均粒径为43.82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3N4陶瓷 纳米粉体 溶胶 还原 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碳添加量对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制备磷酸钒锂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影响
2
作者 欧先国 周玉山 +3 位作者 毛文峰 顾晓瑜 长世勇 裴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38-42,共5页
本工作采用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多孔结构碳材料与磷酸钒锂通过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进行复合,研制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的新型复合材料。新型电极在0.5C倍率下初始比容量为111.0 mA·h·g^-1,15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9.2%。在... 本工作采用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多孔结构碳材料与磷酸钒锂通过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进行复合,研制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的新型复合材料。新型电极在0.5C倍率下初始比容量为111.0 mA·h·g^-1,15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9.2%。在10C倍率循环下复合正极仍有79.8 mA·h·g^-1比容量和71.9%容量保持率,展示出良好的快充/放性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其电化学性能优异和较高含量的磷酸钒锂(LVP)含量符合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业实用化的要求,该材料的研发为快充电池工业化提供了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 磷酸钒锂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备塔状SiC纳米棒 被引量:8
3
作者 徐武军 徐耀 +3 位作者 孙先勇 刘亚琴 吴东 孙予罕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7-170,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 S)、聚乙烯基吡咯酮(PVP)为反应前驱体,Fe(NO3)3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得了碳化硅纳米棒。运用XRD2、9S iMAS NMR、TEM和SAED等手段对样品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形貌为塔状纳米棒,... 以正硅酸乙酯(TEO S)、聚乙烯基吡咯酮(PVP)为反应前驱体,Fe(NO3)3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得了碳化硅纳米棒。运用XRD2、9S iMAS NMR、TEM和SAED等手段对样品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的形貌为塔状纳米棒,且晶体沿平行于[111]的方向生长;塔形S iC棒的塔底宽约80nm^100nm,塔层厚度10nm左右,长约0.4μm^1.0μm。在催化剂Fe的作用下,过饱和CO气氛中的动力学控制过程导致了塔状S iC纳米棒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SIC 塔状 纳米棒 溶胶-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硅超细粉末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万隆 刘元锋 +1 位作者 卢志安 陈玉娟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1年第6期44-46,共3页
以工业水玻璃和碳黑为主要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备了碳化硅超细粉末 ,研究了原料组成和制备工艺对超细粉末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直接制备纯度较高、颗粒直径分布范围小 ,粒径可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的碳化硅超细粉末。
关键词 溶胶- 还原法 化硅超细粉末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碳化硅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冬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4-77,91,共5页
采用糠醇、正硅酸乙酯作为碳源、硅源,在溶胶-凝胶过程中加入硝酸钴为催化剂,含氢硅油为结构助剂,通过碳热还原的方法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碳化硅。采用XRD、FT-IR、SEM、HRTEM及低温氮吸附-脱附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碳化... 采用糠醇、正硅酸乙酯作为碳源、硅源,在溶胶-凝胶过程中加入硝酸钴为催化剂,含氢硅油为结构助剂,通过碳热还原的方法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碳化硅。采用XRD、FT-IR、SEM、HRTEM及低温氮吸附-脱附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碳化硅具有高的比表面积131 m2/g;含氢硅油的特殊结构是形成多孔碳化硅的主要原因;所得碳化硅具有特殊的光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化硅 溶胶- 还原法 含氢硅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制备碳化钛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黎茂祥 苏国钧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6-38,47,共4页
以钛酸四丁酯和酚醛树脂为原料,乙二醇甲醚为溶剂,冰乙酸为稳定剂,在硝酸的催化下制备出凝胶前驱体,再将制得的前驱体于流通的氩气环境中经高温碳热还原得到碳化钛。讨论了各因素对凝胶时间的影响,用TG,XRD和SEM对制得的前驱体和... 以钛酸四丁酯和酚醛树脂为原料,乙二醇甲醚为溶剂,冰乙酸为稳定剂,在硝酸的催化下制备出凝胶前驱体,再将制得的前驱体于流通的氩气环境中经高温碳热还原得到碳化钛。讨论了各因素对凝胶时间的影响,用TG,XRD和SEM对制得的前驱体和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控制溶液的pH在2~3,水与钛酸四丁酯的物质的量比为6:1,溶剂与钛酸四丁酯的体积比为4:1时,得到的凝胶红棕色透明,所需时间最短;且由XRD和SEM分析可知,碳热还原反应是由TiO2经历一系列的低价态氧化物转变完成的;前驱体在氩气环境中经1400℃反应1h后生成的产物为TiC,其表面光洁,粒径分布均匀,大小为0.1~0.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还原 酚醛树脂 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微波碳热还原制备二硼化锆粉体 被引量:6
7
作者 贾全利 张海军 +1 位作者 贾晓林 秦国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65-67,共3页
以氧氯化锆、硼酸与蔗糖为原料,研究了硼酸、蔗糖用量和温度时溶胶.凝胶、微波碳热还原法制备ZrB2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微波加热工艺可以在1100℃合成ZrB2粉体,该温度比传统加热合成ZrB2粉体的温度降低了200~400℃;110... 以氧氯化锆、硼酸与蔗糖为原料,研究了硼酸、蔗糖用量和温度时溶胶.凝胶、微波碳热还原法制备ZrB2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微波加热工艺可以在1100℃合成ZrB2粉体,该温度比传统加热合成ZrB2粉体的温度降低了200~400℃;1100~1200℃时硼酸、蔗糖用量对该粉体的合成有较大影响,1300℃时其对粉体的制备影响不大。温度对ZrB2粉体的合成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粉体中ZrB2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1300℃制备的粉体中ZrB2的含量可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B2 溶胶- 微波加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和硼热-碳热还原合成ZrB_2空心球粉体 被引量:2
8
作者 曹迎楠 王军凯 +4 位作者 张海军 李发亮 段红娟 梁峰 张少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了合成性能较好的Zr B2空心球粉体,以氧氯化锆(Zr Cl O2·8H2O)、硼酸(H3BO3)、葡萄糖(C6H12O6)为原料,先采用水热碳化工艺制备了碳微球,再以预合成的碳微球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硼热-碳热还原工艺合成了Zr B2超细空心球粉体... 为了合成性能较好的Zr B2空心球粉体,以氧氯化锆(Zr Cl O2·8H2O)、硼酸(H3BO3)、葡萄糖(C6H12O6)为原料,先采用水热碳化工艺制备了碳微球,再以预合成的碳微球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硼热-碳热还原工艺合成了Zr B2超细空心球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1 200、1 300、1 400和1 500℃)及碳微球的含量(n(C)n(Zr O2+B2O3)分别为5.0、5.5、6.0和6.5)对Zr B2空心球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碳化工艺制备的碳微球表面较为光滑,具有良好的空心结构;过量的碳微球和较高的反应温度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Zr B2空心球粉体的合成;合成Zr B2空心球粉体的最佳反应温度为1 500℃,最佳碳微球含量为n(C)n(Zr O2+B2O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B2 -还原法 溶胶- 模板法 空心球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协同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ZrB_2粉末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锐星 张云 +3 位作者 赵斌 姜沿杉 李军平 冯志海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7期59-63,共5页
利用ZrO2-B2O3-C反应体系碳热还原的基本原理,分别使用正丙醇锆(Zr(OC3H7)4)、硼酸(H3BO3)和蔗糖(C12H22O11)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合成了二硼化锆(ZrB2)纳米粉末。我们首先使用络合剂醋酸(AcOH)修饰Zr(OC3H7)4,以防止Zr(OC3H... 利用ZrO2-B2O3-C反应体系碳热还原的基本原理,分别使用正丙醇锆(Zr(OC3H7)4)、硼酸(H3BO3)和蔗糖(C12H22O11)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法合成了二硼化锆(ZrB2)纳米粉末。我们首先使用络合剂醋酸(AcOH)修饰Zr(OC3H7)4,以防止Zr(OC3H7)4的快速水解;其次,选用蔗糖作为碳源,是考虑到蔗糖热解时可以完全分解为碳,这样可以准确计算热解过程碳的生成量。此外,研究了凝胶温度对ZrB2纳米粉末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起始原料B/Zr(mol.)=2.3、热解温度为1 550℃时,通过碳热还原协同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单相ZrB2纳米粉末;当凝胶温度分别为65、75和85℃时,ZrB2纳米粉末形貌从球状演变为链状,最后生长为棒状,生长机理为定向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B2 纳米颗粒 合成 溶胶-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Al_2O_3碳热还原氮化合成AlN超细粉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颖娜 卜景龙 +5 位作者 魏恒勇 赵冬梅 于云 赵君红 耿玉彬 王瑞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以无水氯化铝和异丙醚为原料,利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活性Al2O3凝胶,以其作为铝源,引入炭黑作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技术低温合成AlN超细粉体。研究了凝胶未经煅烧以及预煅烧温度分别为300、500℃,按n(C)/n(Al2O3)为3.9、7.8和... 以无水氯化铝和异丙醚为原料,利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活性Al2O3凝胶,以其作为铝源,引入炭黑作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技术低温合成AlN超细粉体。研究了凝胶未经煅烧以及预煅烧温度分别为300、500℃,按n(C)/n(Al2O3)为3.9、7.8和9.6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炭黑,1 400、1 450和1 500℃的合成温度以及N2流量分别为40和80 mL·min-1时对AlN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凝胶经300℃预煅烧后,按n(C)/n(Al2O3)=7.8与炭黑混合,在流量为80 mL·min-1的高纯N2中于1 450℃保温2 h后可以合成出高纯AlN超细粉体。FE-SEM分析表明,AlN超细粉体平均粒径在400 nm左右,分散较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 还原氮化 氮化铝 超细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结合碳热还原法制备β-SiC粉体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东风 康剑 +7 位作者 魏恒勇 卜景龙 崔燚 陈越军 魏颖娜 倪洁 刘盼 刘云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8-441,共4页
为了用较为简便的方法以及廉价原料制备出β-SiC粉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以分析纯的四氯化硅(SiCl4)、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加入催化剂无水氯化铁(FeCl_3)制备出溶胶,然后转移至反应釜中能制备出SiO_2干凝胶。分别以SiO_2干凝... 为了用较为简便的方法以及廉价原料制备出β-SiC粉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以分析纯的四氯化硅(SiCl4)、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加入催化剂无水氯化铁(FeCl_3)制备出溶胶,然后转移至反应釜中能制备出SiO_2干凝胶。分别以SiO_2干凝胶或石英砂为硅源,与炭黑混合,SiO_2干凝胶或石英砂与炭黑的质量比为3 2,采用碳热还原技术,在氩气气氛中于1 500℃保温2.5 h制备出SiC粉体。采用FTIR、XRD和SEM测试方法研究凝胶过程以及碳热还原产物。结果表明:原料TEOS经过非水解缩合反应制备出的SiO_2干凝胶活性较高,而后用其制备出物相较为纯净的SiC粉体,其晶粒尺寸细小,粒径均匀,粉体表面存在少量的短晶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 还原技术 化硅 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碳化锆纳米粉体
12
作者 张皓 杨凡 +5 位作者 朱志杰 曹迪迪 杜泽羲 于美玲 赵林 王雪颖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7,共7页
以锆酸四丁酯为锆源,二苯甲酰甲烷为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先合成碳化锆前驱体,800℃预处理后,再通过高温烧成制备出高性能碳化锆纳米粉体。分别对碳化锆前驱体和纳米粉体进行红外光谱、粘度、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 以锆酸四丁酯为锆源,二苯甲酰甲烷为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先合成碳化锆前驱体,800℃预处理后,再通过高温烧成制备出高性能碳化锆纳米粉体。分别对碳化锆前驱体和纳米粉体进行红外光谱、粘度、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表征和分析,研究了二苯甲酰甲烷和锆酸四丁酯摩尔比、烧成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碳化锆前驱体和纳米粉体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二苯甲酰甲烷和锆酸四丁酯摩尔比为4.0∶1,1600℃保温1 h或1400℃保温2 h时,可以制备出高纯、粒径尺寸为30 nm的椭圆形碳化锆纳米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前驱体 纳米粉体 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结合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AlN粉体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璞 杨金萍 +5 位作者 魏恒勇 魏颖娜 崔燚 魏军从 马雪刚 姚少巍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3-36,共4页
以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活性Al2O3凝胶为铝源,引入碳黑或蔗糖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合成AlN粉体。对比研究了氧供体及碳源种类、球磨时间等对AlN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异丙醚为氧供体合成的Al2O3凝胶为铝源,选用... 以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高活性Al2O3凝胶为铝源,引入碳黑或蔗糖为碳源,利用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合成AlN粉体。对比研究了氧供体及碳源种类、球磨时间等对AlN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异丙醚为氧供体合成的Al2O3凝胶为铝源,选用碳黑为碳源,经球磨2 h,在流量为80 mL/min的高纯氮气中,经1450℃碳热还原氮化反应2 h,可得到纯度高、晶粒发育较好、分散均匀的AlN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 还原氮化 氮化铝 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热还原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氟代聚阴离子型嵌/脱锂材料LiVPO_4F/C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志鹏 郭琳昱 +6 位作者 郭超 赵盟盟 王雪华 金钊 罗晋花 王鑫 冯季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0-706,共7页
采用碳热还原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 VPO4F/C,探讨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所制备材料纯度、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恒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CV)等手段对不... 采用碳热还原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 VPO4F/C,探讨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所制备材料纯度、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恒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CV)等手段对不同煅烧温度和时间所得的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当煅烧时间为4 h时,温度为450°C时,能够得到纯相Li VPO4F/C,在0.1C、0.5C和1.0C倍率下,电池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3.2、175.6和173.7 m Ahg-1.随着煅烧温度升高,Li3V2(PO4)3杂相逐渐增多,650°C煅烧后的材料Li3V2(PO4)3成为主相.优化煅烧时间也能够有效控制Li3V2(PO4)3杂相的生成,能得到电化学性能良好的Li VPO4F/C.当煅烧温度为550°C时,反应3 h后得到的产物综合电化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溶胶- 还原 LI VPO4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N粉体工艺研究
15
作者 刘会兴 魏恒勇 +4 位作者 崔燚 卜景龙 魏颖娜 张璞 张利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4,共5页
以四氯化钛和异丙醚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以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 O2凝胶为钛源,选用分子量为130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Ti N粉体。通过XRD和FE-SEM研究了PVP用量、合成温度及保温时间、氮气流... 以四氯化钛和异丙醚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以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 O2凝胶为钛源,选用分子量为130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Ti N粉体。通过XRD和FE-SEM研究了PVP用量、合成温度及保温时间、氮气流量对Ti N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PVP用量有助于Ti N的合成,但残余游离碳也相应增多;氮气流量一定时,升高合成温度及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Ti N粉体纯度的提高,残余的游离碳变少,晶胞参数接近于标准值;当合成温度为1300℃,保温时间为5 h,氮气流量为40 m L/min时,制备出的Ti N粉体纯度高,晶粒发育良好,形状近似球形,粒径约为0.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 还原氮化 TI N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胶-凝胶涂层改善碳纤维的热稳定性及表面性能(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夏克东 吕春祥 +1 位作者 杨禹 张保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24,37,共6页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前驱体在碳纤维表面制备了溶胶-凝胶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能量分散谱仪以及热重分析对涂层进行表征。通过单纤维拉伸强度测试研究碳纤维的力学性能,采用动态接触角测定碳纤维的表面能。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涂层改...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作前驱体在碳纤维表面制备了溶胶-凝胶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能量分散谱仪以及热重分析对涂层进行表征。通过单纤维拉伸强度测试研究碳纤维的力学性能,采用动态接触角测定碳纤维的表面能。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涂层改善了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和力学性能。与未涂层纤维相比,涂层碳纤维的起始氧化温度提高了100℃,单纤维拉伸强度提高了5.9%~12.1%,但是涂层脱落及表面裂纹导致碳纤维的拉伸强度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另外,溶胶-凝胶涂层降低了碳纤维的表面能,使其具有较好的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纤维 溶胶- 力学性能 表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碳热还原氮化合成TiN粉体的形成过程
17
作者 刘会兴 卜景龙 +3 位作者 魏恒勇 崔燚 魏颖娜 张利芳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1-325,共5页
以四氯化钛和异丙醚为主要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凝胶为钛源,按n(C):n(Ti)为11.4引入相对分子质量为130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TiN粉体。通过TG—DTA、XR... 以四氯化钛和异丙醚为主要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凝胶为钛源,按n(C):n(Ti)为11.4引入相对分子质量为1300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TiN粉体。通过TG—DTA、XRD和FE-SEM研究了碳热还原氮化过程中TiN粉体的形成历程。结果发现,在800—1000℃碳热还原3h,锐钛矿型TiO2转变为金红石型TiO2;在1000-1200℃碳热还原氮化3h,金红石型TiO2转变为Ti3O5,并逐渐氮化生成TiOxNy;在1300℃碳热还原氮化3h,TiOxNy开始转变为TiN,但其氮化并不完全,延长氮化时间至5h,剩余的TiOxNy全部转化为TiN。TEM和纳米粒度分析仪测试表明,合成的TiN颗粒发育良好,呈近似方形结构,约为250nm,粒径分布在0.4-1.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解溶胶- 还原氮化法 氮化钛 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解溶胶-凝胶结合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β-SiAlON粉体
18
作者 董占亮 王瑞生 +3 位作者 魏恒勇 赵君红 魏颖娜 卜景龙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1-254,共4页
为了在较低温度下合成性能较好的β-Si Al ON粉体,先以正硅酸乙酯、无水氯化铝和二氯甲烷等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前驱体凝胶,然后与炭黑和Ca F2混合后以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β-Si Al ON粉体,并采用XRD及SEM研究了干凝胶预焙... 为了在较低温度下合成性能较好的β-Si Al ON粉体,先以正硅酸乙酯、无水氯化铝和二氯甲烷等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前驱体凝胶,然后与炭黑和Ca F2混合后以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β-Si Al ON粉体,并采用XRD及SEM研究了干凝胶预焙烧温度(300和500℃)、炭黑用量(n(C)n(Al)分别为6.50 1、3.25 1和2.75 1)、合成温度(1 400、1 450和1 500℃)及添加3%(w)Ca F2对粉体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0℃下预焙烧能保持干凝胶的高活性;n(C)n(Al)=6.50 1时β-Si Al ON合成率较高;提高合成温度和引入3%(w)Ca F2能促进β-Si Al ON粉体的合成;合成的β-Si Al ON粉体平均粒径为15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SiAlON粉体 非水解溶胶- 还原氮化法 合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碳热法制备超细Si_3N_4粉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盛连根 罗新宇 +2 位作者 庄汉锐 李文兰 符锡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83-487,共5页
本文报道了用溶胶-凝胶碳热氮化法、在高氮气压下(1.5MPa)各种参数对氮化硅生成的影响.在1700℃/5h下能得到初始粒径为几十 nm 的超细α-Si_3N_4粉,氮含量达38wt%以上,且无结晶的 SiO_2和 SiC.
关键词 氮化硅 溶胶- 超细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溶剂热法制备致密BaTiO_3陶瓷纤维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勇 卢启芳 +2 位作者 陈长龙 陈代荣 焦秀玲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87-1490,共4页
采用醋酸钡和异丙醇钛为原料,邻苯二酚作钛醇盐的稳定剂,制备了BaTiO_3凝胶纤维;采用正己烷作溶剂,将BaTiO_3凝胶纤维在180℃条件下溶剂热处理12h;对预处理过的BaTiO_3纤维以1℃/min的升温速率热处理至1100℃,得到致密的BaTiO_3陶瓷... 采用醋酸钡和异丙醇钛为原料,邻苯二酚作钛醇盐的稳定剂,制备了BaTiO_3凝胶纤维;采用正己烷作溶剂,将BaTiO_3凝胶纤维在180℃条件下溶剂热处理12h;对预处理过的BaTiO_3纤维以1℃/min的升温速率热处理至1100℃,得到致密的BaTiO_3陶瓷纤维.对所得的BaTiO_3陶瓷纤维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一系列手段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3 陶瓷纤维 溶胶-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