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单胞菌1616X1的产酸特性及其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1
作者 翟梅 李思思 +4 位作者 赵帅 黄峰 周佳 赵雷真 屈建航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0,共5页
为探究假单胞菌溶解难溶性无机磷的作用机理,以高效溶磷假单胞菌1616X1为对象,以Ca_(3)(PO_(4))_(2)为磷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株溶磷过程中的有机酸种类及含量变化,通过Illumina HiSeq X Ten测序平台对假单胞菌1616X1全基因组进行测... 为探究假单胞菌溶解难溶性无机磷的作用机理,以高效溶磷假单胞菌1616X1为对象,以Ca_(3)(PO_(4))_(2)为磷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株溶磷过程中的有机酸种类及含量变化,通过Illumina HiSeq X Ten测序平台对假单胞菌1616X1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序列拼装后完成基因预测、功能注释和溶磷相关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假单胞菌1616X1在溶磷过程中产生葡萄糖酸、酒石酸与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其中,以葡萄糖酸为主,在溶磷量最高时葡萄糖酸含量达17582.06 mg/L;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菌株1616X1基因组长度5957620 bp,GC含量61.55%,含有5535个编码基因。经COG、GO和KEGG数据库比对和注释,其中,含有吡咯喹啉醌生物合成基因簇(pqq)、磷酸盐转运系统合成基因(pst与pit)、磷饥饿反应调控基因(phoB、phoR与phoH)以及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dh)、吡咯喹啉醌依赖性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cd)、柠檬酸合酶基因(gltA)与酒石酸脱氢酶基因(ttuC)等有机酸合成基因。研究为假单胞菌1616X1溶磷作用规律的阐释和基因改造等后期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土壤溶磷 有机酸 基因组分析 溶磷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