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液还原法制备球形超细镍粉 被引量:19
1
作者 沈勇 张宗涛 +2 位作者 赵斌 朱裕贞 胡黎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0-463,共4页
All kinds of spherical ultrafine nickel powders, varied in mean particle size (0.1-5μm),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pH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of nickel powder and the main factors o... All kinds of spherical ultrafine nickel powders, varied in mean particle size (0.1-5μm),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pH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of nickel powder and the main factors of their morphological control were studied. The nickel powder with purity 98.5% was obtained in the Na2CO3-NaHCO3 buffer system at pH 9.2-11. The surface-rubbed stirring oar help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nickel particles. The mean particle size was decreased to subndcron range by using AgNo3 as nucleating agent. PVP was an efficient agent to regulate particle shape andreduce aggre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粉 超细镍粉 化学还原 溶液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镍粉的溶液还原法制备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楠 翟秀静 翟玉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3-264,267,共3页
以NiSO4·6H2O为原料,N2H4·H2O为还原剂,NaOH调节溶液的pH值,控制反应条件为:Ni2+的浓度1.0mol·L-1;N2H4·H2O/Ni2+为2.0;NaOH/Ni2+为1.0;反... 以NiSO4·6H2O为原料,N2H4·H2O为还原剂,NaOH调节溶液的pH值,控制反应条件为:Ni2+的浓度1.0mol·L-1;N2H4·H2O/Ni2+为2.0;NaOH/Ni2+为1.0;反应温度为90℃,将得到的沉淀物洗涤、干燥,得到了平均粒度为62nm的超细镍粉。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还原反应的影响,并对制备的粉末采用TEM、XRD、IAS及BET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本法制备的镍粉具有粒度小、分布均匀、纯度高等特点。NaOH的加入量对镍粉的纯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粉 溶液还原 制备 超细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还原法(SRS)制备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PMGCF)的电化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海燕 唐建国 郭栋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4期22-25,35,共5页
本文研究了溶液还原法(SRS)制备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PMGCF)时的若干电化学问题,对所采用的一系列电极材料、介质溶液组成、制膜浓溶液中-CN 基/Cu2+ 摩尔比、介质温度、外加电压等重要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结果... 本文研究了溶液还原法(SRS)制备聚合物基金属梯度复合膜(PMGCF)时的若干电化学问题,对所采用的一系列电极材料、介质溶液组成、制膜浓溶液中-CN 基/Cu2+ 摩尔比、介质温度、外加电压等重要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结果表明,采用导电石墨作为阴阳两极的电极材料较好,既改善了SCF与电极界面的结合情况,也避免了阴极材料的腐蚀。以含Fe2+ 、Fe3+ 的稀硫酸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较理想,在30~50℃的介质温度范围内,在较低的外加电压下电解,可以减少电化学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PMGCF的结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金属复合材料 溶液还原 导电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i-Co合金粉末的溶液还原法制备与表征
4
作者 张楠 翟秀静 翟玉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39-42,共4页
研究了溶液还原法制备超细Ni-Co合金粉末的方法,以NiSO4和CoSO4的溶液为原料,N2H4·H2O为还原剂,NaOH调节溶液的pH值,控制反应条件为NiSO4,CoSO4的总浓度为1.0mol·L(-1),N2H4·H2O/Ni,Co总量为2.0,NaOH/Ni,C... 研究了溶液还原法制备超细Ni-Co合金粉末的方法,以NiSO4和CoSO4的溶液为原料,N2H4·H2O为还原剂,NaOH调节溶液的pH值,控制反应条件为NiSO4,CoSO4的总浓度为1.0mol·L(-1),N2H4·H2O/Ni,Co总量为2.0,NaOH/Ni,Co总量为1.0,反应温度为90℃,将得到的沉淀物洗涤、干燥,获得了平均粒径为60nm的球形超细Ni-Co合金粉末。并对制备的粉末采用TEM,XRD,EDAX和IAS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本法制备的粉末具有粒度小、分布均匀、纯度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 Ni-CO合金粉末 溶液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掺杂,Pt/TiO_2纳米管阵列光催化还原CO_2饱和溶液制燃料气体
5
作者 姜梦培 吴红军 王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4-86,共3页
在光照和偏压作用下,浸泡在电解质1mol/L的CO_2碳酸氢钠的PN结(PEC)可以生成烃类燃料。当PEC的光电阴极是由pt敏化的半导体的TiO_2纳米管阵列,或当光阳极是n型的磷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薄膜带隙照明下PEC使CO_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如CH4、C... 在光照和偏压作用下,浸泡在电解质1mol/L的CO_2碳酸氢钠的PN结(PEC)可以生成烃类燃料。当PEC的光电阴极是由pt敏化的半导体的TiO_2纳米管阵列,或当光阳极是n型的磷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薄膜带隙照明下PEC使CO_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如CH4、CO。且上述两种掺杂都使得饱和CO_2水溶液中C原子转化为烃类气体的转化率得以提高。此外,又发现磷系TiO_2纳米管做阳极时有利于光还原产物对CO选择性的提高,Pt掺杂TiO_2纳米管做阴极时有利于光还原产物对CH_4选择性的提高。所描述的技术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利用地球丰富的材料,光催化还原CO_2和产生更高阶的碳氢化合物以及合成气的组成成分CO和H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阵列 P掺杂 光电还原饱和CO2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镍粉的化学还原制备及其分散剂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松林 刘务华 +3 位作者 武治锋 李昆 袁勇 崔建民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5-348,378,共5页
采用溶液还原法,以硫酸镍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超细和纳米镍粉。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镍粉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得粉末为纯Ni相,晶粒尺寸约13nm;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Ni粉粒度分布较窄,中位径... 采用溶液还原法,以硫酸镍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超细和纳米镍粉。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镍粉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得粉末为纯Ni相,晶粒尺寸约13nm;激光粒度分布测试结果表明,Ni粉粒度分布较窄,中位径集中在0.7~0.8μm,最大粒径不超过2.0μm。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粉末近球形,一次颗粒粒径在50~100nm之间,有轻微团聚。改变分散剂种类(PVP、PEG1500、PEG20000、CTAC)和用量可使超细镍粉的比表面积在3.24~57.88m^2/g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镍粉 溶液还原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碲化镉粉的液相还原与氢处理法制备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功明 叶金文 +1 位作者 刘颖 苟军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650-2653,共4页
以氯化镉和二氧化碲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和络合剂,原位制备出了纳米级混合均匀的前驱体粉末,在110~400℃氢气还原制备了碲化镉粉末,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上述过程中... 以氯化镉和二氧化碲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和络合剂,原位制备出了纳米级混合均匀的前驱体粉末,在110~400℃氢气还原制备了碲化镉粉末,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上述过程中物相和微观结构演变。结果表明,制备前驱体过程中四价碲被水合肼还原成纳米级的碲单质,同时镉离子以2~5μm Cd(N2H4)xCl2配合物的形式沉淀析出,且单质碲和Cd(N2H4)xCl2均匀分散;当氯化镉和二氧化碲按摩尔比1:1进行混合时得到的前驱体经400℃氢处理后,可获得单一相组成的碲化镉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还原 碲化镉 纳米颗粒 水合肼 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非晶态Fe-B和Co-B合金粒子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雅东 艾新平 杨汉西 《电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5-180,共6页
 应用溶液还原法合成超细非晶态合金Fe B和Co B粒子,并研究这类材料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尽管碱性溶液中单质硼和钴表现为电化学惰性,而单质铁的电化学活性很低,但Fe B和Co B却表现出特殊的电化学活性和放电容量.在100mA/g的恒流放...  应用溶液还原法合成超细非晶态合金Fe B和Co B粒子,并研究这类材料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尽管碱性溶液中单质硼和钴表现为电化学惰性,而单质铁的电化学活性很低,但Fe B和Co B却表现出特殊的电化学活性和放电容量.在100mA/g的恒流放电条件下,Co B和Fe B的比容量分别为1100mAh/g和1200mAh/g,远高于单质金属或硼元素预期的放电容量.这种超细非晶态合金(UAAP)电极的电化学活性可能来自于金属硼化物的电子性质,非晶态特征与纳米尺度的协同效应,前两因素使硼元素的活化和电子导电性得到改善,后者则增强了材料的反应活性和电化学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粒子 非晶态合金 硼化铁 硼化钴 负极材料 高容量密度 电化学行为 溶液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 Cr(Ⅵ)reduc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bauxite
9
作者 M.D.TURAN H.S.ALTUNDOG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961-1967,共7页
The reduction of Cr(Ⅵ) in aqueous solution by using bauxite ore was investigated.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Cr(Ⅵ)redu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depending on some factors such as time,sulfuric acid amount,bauxite do... The reduction of Cr(Ⅵ) in aqueous solution by using bauxite ore was investigated.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Cr(Ⅵ)redu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depending on some factors such as time,sulfuric acid amount,bauxite dosage,initial Cr(Ⅵ)concentration,formic acid concentration,daylight and temperature were presented.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sulfuric acid amount,bauxite dosage and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 of solution are most effective parameters on the reduction process.Also,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60 g/L of bauxite dosage is sufficient to reduce up to 100% of Cr(Ⅵ) from acidic solu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initial Cr(Ⅵ) mass concentrations such as 10 mg/L.The reduction reaction is completed within 30 min at 25 ℃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bauxite dosage of 60 g/L,amount of sulfuric acid 40-60 stoichiometric and initial mass concentration of Cr(Ⅵ),10 mg/L.It was determined that reduction percentage is decreasing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of bauxite ore was found to be 26 mg CO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xite ore CHROMIUM REDUCTION sulfitric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