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液质量分数光电探测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薛长国 滕艳华 +3 位作者 任磊 黄渊 李朝 张明旭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0,共3页
针对光电探测式溶液质量分数的实验光路,提出了利用多次反射提高系统检测灵敏度的方法。讨论了光路中影响检测灵敏度的各种参数,分析了通过多次反射提高系统检测灵敏度的理论依据。该方法一方面可以加快相同质量分数变化时转角变化,同... 针对光电探测式溶液质量分数的实验光路,提出了利用多次反射提高系统检测灵敏度的方法。讨论了光路中影响检测灵敏度的各种参数,分析了通过多次反射提高系统检测灵敏度的理论依据。该方法一方面可以加快相同质量分数变化时转角变化,同时因为也等效增加了溶液池深度而增加了系统的响应灵敏度。搭建了基于该方法的系统,并针对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检测溶液质量分数的微小变化。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经过多次反射放大了检测灵敏度,可以实现系统的小型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质量分数 光电探测 检测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D技术的溶液质量分数检测的研究
2
作者 姜平 周一丹 周根荣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6,42,共3页
介绍了线阵CCD传感特性和CCD驱动时序;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的线阵CCD驱动电路、CCD输出模拟信号采集为一体的溶液质量分数检测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硬件原理图,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通过CCD读取碱溶液的密度值,查表获取碱溶... 介绍了线阵CCD传感特性和CCD驱动时序;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的线阵CCD驱动电路、CCD输出模拟信号采集为一体的溶液质量分数检测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硬件原理图,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通过CCD读取碱溶液的密度值,查表获取碱溶液的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CCD 嵌入式单片机 溶液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用碳纤维纸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杨硕 陈秀爽 +2 位作者 周琳琳 刘洪斌 程博闻 《中国造纸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56-63,共8页
以Lyocell纤维为增强纤维、聚丙烯腈基短切碳纤维为主体纤维,制备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用碳纤维纸,探讨了不同浸渍树脂溶液质量分数、热压压力和石墨化温度下制备的碳纤维纸的强度、导电和透气等性能,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碳纤维纸性能的... 以Lyocell纤维为增强纤维、聚丙烯腈基短切碳纤维为主体纤维,制备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用碳纤维纸,探讨了不同浸渍树脂溶液质量分数、热压压力和石墨化温度下制备的碳纤维纸的强度、导电和透气等性能,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碳纤维纸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明确了碳纤维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浸渍树脂溶液质量分数8%,热压压力2 MPa,石墨化温度2400℃时,制备的碳纤维纸整体性能最优,且装配单电池的电池性能与商用东丽碳纤维纸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纸 树脂溶液质量分数 热压压力 石墨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糖溶液喷射减阻实验研究
4
作者 孟凡哲 秦丽萍 +2 位作者 谢络 时朋飞 胡海豹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1,共6页
为获得生物多糖溶液的水下减阻性能,在重力式循环水槽实验系统中,测试了瓜尔胶、黄原胶、黄蓍胶及刺槐豆胶等4种生物多糖溶液的喷射减阻特性,给出了喷射溶液速率、主流雷诺数及喷射溶液质量分数对多糖溶液减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为获得生物多糖溶液的水下减阻性能,在重力式循环水槽实验系统中,测试了瓜尔胶、黄原胶、黄蓍胶及刺槐豆胶等4种生物多糖溶液的喷射减阻特性,给出了喷射溶液速率、主流雷诺数及喷射溶液质量分数对多糖溶液减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种生物多糖溶液均具有显著的喷射减阻效果,其中刺槐豆胶溶液减阻率最高(14.3%);同一主流雷诺数下,随着喷射溶液速率的提高,各多糖溶液的减阻率显著提高,减阻率达到峰值后则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多糖溶液在主流雷诺数较小(<2.0×10^(4))时减阻效果更优,提高主流雷诺数后,多糖溶液表现出差异化的减阻规律;喷射溶液质量分数过高会降低多糖溶液减阻效果,提高主流雷诺数会使多糖溶液减阻效果随质量分数的提高出现“峰值后移”现象。通过引入“喷射溶液相对质量分数”将喷射溶液速率、主流雷诺数及喷射溶液质量分数对减阻效果的影响相互耦合,随着相对质量分数的增大,4种多糖溶液的减阻率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相对质量分数初步阐明了多糖溶液的减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糖溶液 喷射减阻 管道实验 喷射溶液相对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椒快速脱皮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梁栋 李明 潘煜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1-203,共3页
采用酸、碱液法进行了胡椒脱皮的试验 ,研究了提高胡椒脱皮效果的方法及影响脱皮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影响胡椒脱皮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溶液质量分数、质量比和搅拌时间 ,其中溶液质量分数最为显著 ;采用低质量比及低质量分数的酸液... 采用酸、碱液法进行了胡椒脱皮的试验 ,研究了提高胡椒脱皮效果的方法及影响脱皮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影响胡椒脱皮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溶液质量分数、质量比和搅拌时间 ,其中溶液质量分数最为显著 ;采用低质量比及低质量分数的酸液进行脱皮对提高胡椒脱皮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快速脱皮试验 溶液质量分数 质量 搅拌时间 初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长指示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隋成华 李燕 +1 位作者 蔡霞 许晓军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3-236,共4页
介绍了自行设计的波长指示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装置,该装置由光源系统,传感器系统及测试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固定入射角,以波长为变量,利用检测反射光归一化光谱强度的方法,进行化学液体的等离子共振现象的研究.在实验中,利... 介绍了自行设计的波长指示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装置,该装置由光源系统,传感器系统及测试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固定入射角,以波长为变量,利用检测反射光归一化光谱强度的方法,进行化学液体的等离子共振现象的研究.在实验中,利用去离子水作为待测样品,每隔一周监测其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该装置可以实现酒精溶液质量分数的测量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实验数据显示,该装置对质量分数为0%~40%酒精溶液检测时,其灵敏度为0.3%;对质量分数为40%~60%溶液检测时,其灵敏度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波长 传感器 酒精溶液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壳现象的液滴干燥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丽丽 周慎杰 史岩彬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13,共4页
为更清楚地了解液滴的干燥过程,文中综合考虑溶剂扩散系数与溶液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分数与液滴表面蒸汽压和滴径变化与传热传质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包含液滴内部径向热传导方程,液滴内部的传质方程及液滴质量变化方程的液滴蒸发的完整... 为更清楚地了解液滴的干燥过程,文中综合考虑溶剂扩散系数与溶液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分数与液滴表面蒸汽压和滴径变化与传热传质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包含液滴内部径向热传导方程,液滴内部的传质方程及液滴质量变化方程的液滴蒸发的完整模型。用所建模型对不同操作工况下液滴的挥发过程进行了模拟,描述了干燥过程中液滴质量损失,滴径的变化及液滴表面到中心的溶液组分变化,并对影响液滴干燥速度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模型模拟结果跟实验结论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系数 溶液质量分数 液滴表面蒸汽压 滴径变化 传热传质 耦合 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豆分离蛋白流动性和扬尘性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牛祥臣 王洪彩 +3 位作者 李顺秀 李成辉 王吉龙 刘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64,共4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中和工序蛋白溶液质量分数、中和p H、消泡剂添加量、干燥喷嘴孔径和添加抗结剂对大豆分离蛋白流动性和扬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蛋白溶液质量分数、低中和pH、大喷嘴孔径均利于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粉的流动性,降低其...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中和工序蛋白溶液质量分数、中和p H、消泡剂添加量、干燥喷嘴孔径和添加抗结剂对大豆分离蛋白流动性和扬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蛋白溶液质量分数、低中和pH、大喷嘴孔径均利于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粉的流动性,降低其扬尘性;其中高流动性、低扬尘度大豆分离蛋白粉加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蛋白溶液质量分数14%、中和pH 6. 5、干燥喷嘴孔径1. 6 mm、消泡剂添加量0. 05%,另可根据需要添加适当二氧化硅类的抗结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流动性 扬尘性 蛋白溶液质量分数 中和pH 消泡剂 喷嘴孔径 抗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甲醛与正丁醇缩合生成三羟甲基丙烷的方法
9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77-1877,共1页
公开(公告)号:CN102617285A公开(公告)日:2012.08.0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醛与正丁醇缩合生成三羟甲基丙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使缩合釜中的甲醛溶液质量分数达到9%~14%后,向缩合釜中投入氢氧化钠,再投入正丁醇,投料完后,加入... 公开(公告)号:CN102617285A公开(公告)日:2012.08.0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醛与正丁醇缩合生成三羟甲基丙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使缩合釜中的甲醛溶液质量分数达到9%~14%后,向缩合釜中投入氢氧化钠,再投入正丁醇,投料完后,加入甲酸调节pH值到6~7.5,反应完成后从缩合釜中获得缩合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甲基丙烷 缩合釜 正丁醇 甲醛 溶液质量分数 氢氧化钠 pH值 公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辛酯-丙烯酰胺规整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廖桂英,姜胜斌.CN 101003604
10
作者 张淑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6,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酸辛酯一丙烯酰胺规整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聚丙烯酸辛酯一丙烯酰胺规整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聚:按大单体的聚丙烯酸辛酯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0.5~2.0.选取大单体的聚丙烯酸辛...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酸辛酯一丙烯酰胺规整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聚丙烯酸辛酯一丙烯酰胺规整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聚:按大单体的聚丙烯酸辛酯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0.5~2.0.选取大单体的聚丙烯酸辛酯、丙烯酰胺加入聚合釜中,加入0.1%-0.5%的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加入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控制聚合釜中溶液质量分数为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辛酯 接枝共聚物 丙烯酰胺 制备方法 应用 CN 偶氮二异丁腈 溶液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技术
11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6-56,共1页
一种氟化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可流散型氟化钙颗粒的制备方法。将稀释的氟化氢溶液与碳酸钙颗粒在50℃下反应1~10 h后得到产品,其中氟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0.5%~40%,碳酸钙粒径d50为30~50 mm,比表面积为0.10 m^2/g,所得氟化钙... 一种氟化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可流散型氟化钙颗粒的制备方法。将稀释的氟化氢溶液与碳酸钙颗粒在50℃下反应1~10 h后得到产品,其中氟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0.5%~40%,碳酸钙粒径d50为30~50 mm,比表面积为0.10 m^2/g,所得氟化钙产品质量分数≥88%,粒径d50为30~5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质量分数 产品质量 水净化器 二氢钾 废液排放 净化处理 过磷酸 团聚现象 磷酸溶液 饲料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些知识误区
12
作者 陈远毅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69,共1页
1关于人体呼气和吸气时肋间肌的运动原理在多节公开课中发现,教师在讲解人体呼气和吸气时将肋间肌比作手背手心的肌肉,认为呼气时好比手握紧,肋间外肌像手背肌肉一样舒张,肋间内肌像手心肌肉一样收缩,吸气时相反。其实这种类比处理是不... 1关于人体呼气和吸气时肋间肌的运动原理在多节公开课中发现,教师在讲解人体呼气和吸气时将肋间肌比作手背手心的肌肉,认为呼气时好比手握紧,肋间外肌像手背肌肉一样舒张,肋间内肌像手心肌肉一样收缩,吸气时相反。其实这种类比处理是不科学的。肋间外肌的走向由上肋骨的近脊椎端斜向下肋骨的近胸骨端,肋间内肌的肌纤维走向是由上肋骨的近胸骨端斜向下肋骨的近脊椎端。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肋骨和胸骨向前向上推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外肌 胸骨端 初中生物学 肋间内肌 肌收缩 呼吸作用 密封贮藏 盐渍环境 溶液质量分数 匍匐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产条件对微酸性电生功能水理化特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亚涛 李法德 +4 位作者 张世福 王丽军 刘海杰 李里特 仁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32-240,共9页
该文为了得到生产微酸性电生功能水最好的操作条件,采用4因素Central-Composite中心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生产条件(电压、盐酸溶液的流量、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和原水的流量)对微酸性电生功能水的有效氯浓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导率... 该文为了得到生产微酸性电生功能水最好的操作条件,采用4因素Central-Composite中心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生产条件(电压、盐酸溶液的流量、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和原水的流量)对微酸性电生功能水的有效氯浓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压、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和原水流量对有效氯浓度影响极显著(p<0.01);盐酸溶液的流量、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和原水流量对微酸性电生功能水的pH值影响极显著(p<0.01);盐酸溶液的流量、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和原水流量对微酸性电生功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导率影响极显著(p<0.01)。这些差异通过线性和二次性模型来描述。有效氯浓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导率的决定系数都大于0.95。生产微酸性电生功能水最佳的工作参数是电压4.4V、盐酸溶液的流量1.04L/h、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2.8%、原水的流量210L/h。生产的微酸性电生功能水的指标为有效氯浓度(32±2)mg/L、pH值6.40±0.1、氧化还原电位(920±10)mV和电导率(1130±30)μS/cm。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得到生产微酸性电生功能水的最优的操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模型 PH值 微酸性电生功能水 电压 流量 盐酸溶液质量分数 有效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zinc on 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activity of Mg-6%Al-5%Pb anode 被引量:4
14
作者 WANG Nai-guang WANG Ri-chu +1 位作者 PENG Chao-qun FENG Y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9-16,共8页
Mg-6%Al-5%Pb(mass fraction) anode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zinc were prepared by melting and casting.The 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behavior of these anodes in 3.5% NaCl solutions was investigated by galvanostatic t... Mg-6%Al-5%Pb(mass fraction) anode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zinc were prepared by melting and casting.The 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behavior of these anodes in 3.5% NaCl solutions was investigated by galvanostatic test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The microstructures and the corroded surfaces of these anodes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emission spectrum analysis(ESA).The phase structures and the corrosion products of the anodes were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The results show that zinc promotes the grain refinement of Mg-6%Al-5%Pb anode and makes the average discharge potential of Mg-6%Al-5%Pb anode more negative during galvanostatic test.Mg-6%Al-5%Pb anode with the addition of 1%(mass fraction) zinc has the bes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The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zinc to Mg-6%Al-5%Pb anode is as follows:The hydrolyzation of dissolved Zn2+ ions reduces the pH value of the solution near the surface of the anode and accelerates the dissolution of Mg(OH)2 film;The precipitated Zn(OH)2 with similar structure as Mg(OH)2 combines with Mg(OH)2 film easily and makes it break d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anode ALLOYING ELECTROCHEMISTRY electrochemical discharge 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化学教学中的“一题多变”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15
作者 周红杰 李立芬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思维能力 硫酸溶液 溶液质量分数 质量混合 溶质的质量 水的密度 等体积 变式题 培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