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液缩聚法制备聚酰亚胺绝缘膜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永爱 曾祥耀 +2 位作者 周雄图 郑灼勇 郭太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201-3203,3207,共4页
以联苯四酸二酐(BP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原料,利用溶液缩聚法制备聚酰亚胺(PI)绝缘膜,采用XRD、SEM、FT-IR对不同热亚胺化温度合成的PI薄膜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超高阻微电流测试仪测试了热亚胺化温度和粉体含量... 以联苯四酸二酐(BP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原料,利用溶液缩聚法制备聚酰亚胺(PI)绝缘膜,采用XRD、SEM、FT-IR对不同热亚胺化温度合成的PI薄膜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超高阻微电流测试仪测试了热亚胺化温度和粉体含量对PI绝缘膜击穿场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度为1.0×10-2Pa条件下,300℃热亚胺化1h,聚酰亚胺酸(PAA)薄膜完全被热亚胺化,制备的PI绝缘膜内部结构致密;当BPDA和ODA的粉体含量为5%时,PI绝缘膜击穿场强高达2.15MV/cm,表明PI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缩聚法 聚酰亚胺绝缘膜 击穿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备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红枚 蒋一成 +1 位作者 梁振辉 王榆元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19,47,共6页
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备了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讨论了单体浓度、单体物质的量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实验产物进行了测定。红外检测出的特征... 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备了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讨论了单体浓度、单体物质的量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实验产物进行了测定。红外检测出的特征峰符合PPIA的结构特征,热重测得热分解速率最大温度在520℃左右,X射线衍射表明聚合物有明显结晶现象,并且扫描电镜显示下的聚合物结构聚集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低温溶液缩聚法 因素分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衣康酰对苯二胺的合成及表征
3
作者 王传兴 王旭 +2 位作者 魏哲 徐国敬 曾雪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5,共7页
为研究一种性能更优越的新型聚酰胺材料,以衣康酰氯及对苯二胺为原料,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备出聚衣康酰对苯二胺(PPIA)。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确定了目标产物的分子结构;探究了PPIA的合成工艺,即原料的摩尔比、滴加时间、反应时间、... 为研究一种性能更优越的新型聚酰胺材料,以衣康酰氯及对苯二胺为原料,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备出聚衣康酰对苯二胺(PPIA)。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确定了目标产物的分子结构;探究了PPIA的合成工艺,即原料的摩尔比、滴加时间、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PPIA比浓对数黏度的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其结晶情况与热性能。结果表明,衣康酰氯与对苯二胺的摩尔比为1.05∶1,滴加时间为60 min,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5℃时,得到的产物比浓对数黏度(η)最大,即相对分子质量最大,η能达到1.6 d L/g。通过XRD表明低温下制备的PPIA具有更好的晶型结构;通过DSC和TGA可知PPIA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通过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测定可知PPIA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康酰氯 低温溶液缩聚法 聚衣康酰对苯二胺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树状芳-脂共聚酰胺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4
作者 韩巧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83-1385,共3页
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一系列新型的树状芳香-脂肪共聚酰胺。通过红外、核磁等表征了其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溶液缩聚法 树状聚酰胺 荧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新型的超支化芳香-脂肪共聚酰胺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巧荣 雷自强 +2 位作者 杨志旺 夏海平 丁马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一系列新型的超支化芳香-脂肪共聚酰胺。通过红外和核磁等表征了其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溶液缩聚法 超支化聚酰胺 荧光材料 合成 超支化芳香-脂肪共聚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P/助溶剂体系中含氯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尚建勋 于俊荣 +3 位作者 陈蕾 王彦 诸静 胡祖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将对苯二甲酰氯(TPC)和邻氯对苯二胺(Cl-PPD)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助溶剂体系中进行缩聚反应,制备了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含氯对位芳香族聚酰胺(ClPPTA)树脂,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Cl-PPTA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 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将对苯二甲酰氯(TPC)和邻氯对苯二胺(Cl-PPD)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助溶剂体系中进行缩聚反应,制备了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含氯对位芳香族聚酰胺(ClPPTA)树脂,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Cl-PPTA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l-PPD浓度、初始反应温度、助溶剂加入量、TPC和Cl-PPD的单体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l-PPTA比浓对数黏度的影响,获得了较优的聚合条件.结果发现,NMP/LiCl体系相对于NMP/CaCl2体系更易获得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Cl-PPTA,最佳条件下可制得比浓对数黏度达2.38dL/g的Cl-PP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氯对位芳香族聚酰胺 低温溶液缩聚法 合成 比浓对数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