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液沉淀法制备超细球形α-Al_2O_3 被引量:5
1
作者 巢昺轩 孔见 王腾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以硫酸铝、氯化铝和尿素作为原料,在90℃条件下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α-Al2O3粉末,探讨了活性剂PEG和NaCl的含量对颗粒形貌、尺寸和团聚情况的影响。利用XRD、SEM和TG/DSC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可以提高粉体的分散性,... 以硫酸铝、氯化铝和尿素作为原料,在90℃条件下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α-Al2O3粉末,探讨了活性剂PEG和NaCl的含量对颗粒形貌、尺寸和团聚情况的影响。利用XRD、SEM和TG/DSC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可以提高粉体的分散性,由TG曲线可知前躯体为无定形的AlOOH.0.25H2O,PEG的吸附效率为13.2%。前躯体在600℃和800℃煅烧2 h得到无形定的Al2O3和γ-Al2O3,1000℃即转变为α-Al2O3并伴随Na2SO4的特征峰,1200℃完全转变为α-Al2O3。加入一定量的NaCl能防止α-Al2O3粉末在1000℃高温煅烧时的团聚,[NaCl]=0.05 mol/L时能获得0.5μm的分散较好的球形α-Al2O3颗粒;当[NaCl]=0.1 mol/L时能获得大量纳米尺寸的球形α-Al2O3颗粒;当[NaCl]≥0.15 mol/L时,α-Al2O3颗粒团聚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沉淀 球形氧化铝 团聚 前躯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协同共沉淀法制备Sm掺杂Cu-Ce高抗硫性CO氧化催化剂
2
作者 章亮 李亚娇 +4 位作者 王娜 谢会东 杨凯悦 杨厂 葛成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092,共12页
Cu-Ce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CO氧化活性被广泛研究,但在水蒸气、硫共存气氛下极易失活。本工作采用Sm掺杂和三种方法(燃烧法、共沉淀法、酸溶液协同共沉淀法)制备具有高抗硫性Ce-Cu-Sm CO氧化催化剂,借助XRD、 TEM、N_(2)吸附-脱附、 XPS... Cu-Ce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CO氧化活性被广泛研究,但在水蒸气、硫共存气氛下极易失活。本工作采用Sm掺杂和三种方法(燃烧法、共沉淀法、酸溶液协同共沉淀法)制备具有高抗硫性Ce-Cu-Sm CO氧化催化剂,借助XRD、 TEM、N_(2)吸附-脱附、 XPS、 H_(2)-TPR、CO-TPD等方法探究Sm掺杂和酸溶液协同共沉淀法提高催化剂抗硫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在1%CO、10%H2O和0.01%SO_(2)共存下,20Ce-5Cu-4Sm-CG(酸溶液协同共沉淀)催化剂在220℃,空速60000 mL/(g·h)下,可以保持220 min的100%CO氧化效率,280 min下降至70%,比共沉淀法制备的20Ce-5Cu-4Sm-C和20Ce-5Cu-C分别提升了1.3倍、2.5倍。表征分析表明,Sm掺杂一定程度上增大了Ce O_(2)晶粒的尺寸,降低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但其增大了催化剂表面Ce^(3+)、Cu^(+)、氧原子的浓度、Oα比例和CeO_(2)晶格中氧空位的数量,整体上提升了催化剂含硫气氛下氧化CO的能力。酸溶液燃烧协同共沉淀法不仅提高了上述五类有益于氧化CO的指标,而且酸溶液与Sm离子在燃烧中形成配位络合物,进入CeO_(2)晶格中形成固溶体,使催化剂粒度更加均匀,比表面积更大,消除了Sm掺杂给表面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催化剂的氧化能力。综上,酸溶液燃烧协同共沉淀法制备的20Ce-5Cu-4Sm具有良好的抗硫性能,提高了非贵金属氧化物CO氧化催化剂在含硫气氛中的工程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Cu Sm掺杂 溶液燃烧协同共沉淀 含硫气氛 CO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水溶液共沉淀法制备纳米尖晶石型ZnFe_xCr_(2-x)O_4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秀宇 杨桂琴 +3 位作者 严乐美 孙艺环 崔小亮 孟建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1-95,共5页
在醇 -水体系中采用沉淀法制成复合氢氧化物 ,再经高温煅烧制成纳米尖晶石型Zn FexCr(2 -x) O4粉体材料 ,并用XRD ,TEM和IR等方法对纳米晶进行表征。通过与传统的水溶液共沉淀法相比较 ,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样品粉体粒径尺寸小。
关键词 ZnFe3Cr(2-x)O4 纳米材料 尖晶石 醇-水溶液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水复合溶剂中纳米CaF_2的沉淀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吕燕飞 吴希俊 吴大雄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08-1109,1113,共3页
用纯水溶剂和水/乙醇复合溶剂沉淀制备了不同粒径的CaF2纳米粉体。用FSEM和XRD对沉淀粉体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观测。研究发现,使用复合溶剂减小了产物纳米CaF2的粒径,从纯水溶液制备的51nm减小到1∶4复合溶剂的20nm,并且沉淀粒径随复合... 用纯水溶剂和水/乙醇复合溶剂沉淀制备了不同粒径的CaF2纳米粉体。用FSEM和XRD对沉淀粉体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观测。研究发现,使用复合溶剂减小了产物纳米CaF2的粒径,从纯水溶液制备的51nm减小到1∶4复合溶剂的20nm,并且沉淀粒径随复合溶剂中乙醇含量升高而减小。结果表明,复合溶剂是沉淀制备纳米粉体中控制粒径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溶剂 溶液沉淀 CAF2 纳米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碎屑岩储层超细碳酸钙颗粒分选与封堵实验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文明 秦飞 +2 位作者 李亮 欧阳冬 詹兆文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94,102,共3页
塔河油田东部碎屑岩油藏整体已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其细喉、高温、高压、高矿化度的储层特征已经严重制约常规水泥堵水的实施和稳油控水的整体效果,为此开展了新型超细颗粒堵剂的实验研究。结合粒径分析、悬浮性测试结果和“孔喉架桥... 塔河油田东部碎屑岩油藏整体已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其细喉、高温、高压、高矿化度的储层特征已经严重制约常规水泥堵水的实施和稳油控水的整体效果,为此开展了新型超细颗粒堵剂的实验研究。结合粒径分析、悬浮性测试结果和“孔喉架桥”原理,确定粒径为5~90μm的超细碳酸钙作为最优堵剂颗粒;通过重力场分选、离心场分选、溶液沉淀地层造粒的分选效果的比较分析,确定离心场分选法和碳酸钠溶液地层造粒法为最优分选方法;分别考察了超细碳酸钙颗粒在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中的封堵效果。该技术已投入现场应用,并获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碳酸钙颗粒 重力分选 离心分选 溶液沉淀造粒 岩心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烧结用尼龙12覆膜Cu粉的制备 被引量:11
6
作者 闫春泽 史玉升 +1 位作者 杨劲松 黄树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7-170,共4页
提出了溶剂沉淀法制备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用尼龙12覆膜Cu粉复合粉末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粉末材料的微观形貌,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对复合粉末材料的熔融、结晶行为,烧结温度窗口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溶剂沉淀法制备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用尼龙12覆膜Cu粉复合粉末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粉末材料的微观形貌,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对复合粉末材料的熔融、结晶行为,烧结温度窗口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其烧结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粉末材料的熔点、结晶速度及热稳定性较纯尼龙粉末有所提高,烧结温度窗口变宽,因而烧结性能优于纯尼龙粉。复合粉末材料烧结件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硬度均高于纯尼龙粉的烧结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烧结 尼龙覆膜Cu粉复合材料 溶液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支撑复合膜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富 左丹英 +2 位作者 操建华 朱宝库 徐又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109-2115,2120,共8页
从有机膜形成方式、有机膜与无机膜界面相互作用等方面对复合膜的制备技术和应用进行了的综述,并讨论了其潜在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 复合膜 制备技术 界面相互作用 溶液沉淀 接枝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丁酯)的合成 被引量:3
8
作者 蔡梦军 陈建定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0,共5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在甲苯介质中引发聚合制备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丙烯酸丁酯(BA)三元聚合物[P(St/MAH/BA)]。探讨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单体配比等对P(St/MAH/BA)产量的影响,并对P(St/MAH/BA)的结构和...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在甲苯介质中引发聚合制备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H)/丙烯酸丁酯(BA)三元聚合物[P(St/MAH/BA)]。探讨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单体配比等对P(St/MAH/BA)产量的影响,并对P(St/MAH/B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聚单体质量比对三元聚合物的产率有决定性的作用。当m(St)/m(MAH)/m(BA)为1.00:1.00:0.78时,聚合物的产率最高,达到70%,相对分子质量为3.5×10^5,且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聚合物 苯乙烯 马来酸酐 丙烯酸丁酯 溶液沉淀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α-Bi_2O_3纳米线的合成及光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亚军 于海洋 +1 位作者 李泽雪 郭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99-11102,11107,共5页
采用溶液沉淀法,以丙酮-水为复合溶剂、正庚烷为油相,在油酸为封端剂的辅助下,在常温常压下高效便捷地合成出了一维α-Bi_2O_3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合成的纳米线直径为50~100nm... 采用溶液沉淀法,以丙酮-水为复合溶剂、正庚烷为油相,在油酸为封端剂的辅助下,在常温常压下高效便捷地合成出了一维α-Bi_2O_3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合成的纳米线直径为50~100nm,长约10μm,长径比为100~200,表面清晰光滑。机理分析表明,油酸在纳米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表明其在小于455nm的紫外-可见光波段具有明显的光吸收,荧光(PL)光谱表明其在400~600nm具有宽的发射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 纳米线 溶液沉淀 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δ-MnO_(2)/Ti_(2)CT_(x)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银银 焦秀艳 +2 位作者 章磊 代芳 温祖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8,共6页
以Ti_(2)AlC为前驱体、LiF-HCl的水溶液为刻蚀液、KMnO_(4)为氧化剂和锰源,采用溶液-沉积法制备了δ-MnO_(2)/Ti_(2)CT_(x)复合电极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以镍网为对电极、银/氯... 以Ti_(2)AlC为前驱体、LiF-HCl的水溶液为刻蚀液、KMnO_(4)为氧化剂和锰源,采用溶液-沉积法制备了δ-MnO_(2)/Ti_(2)CT_(x)复合电极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以镍网为对电极、银/氯化银为参比电极、2 mol·L^(-1) 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在3电极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当δ-MnO_(2)/Ti_(2)CT_(x)复合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227 F·g^(-1).δ-MnO_(2)/Ti_(2)CT_(x)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电化学电极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极材料 MXene δ-MnO_(2)/Ti_(2)CT_(x) 电化学性能 溶液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ESK/PS共混物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曲敏杰 蹇锡高 +1 位作者 李建丰 尹军英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6,共3页
以溶液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含二氮杂萘联苯结构的聚芳醚砜酮 (PPESK) /聚苯乙烯 (PS)共混物 ,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 ,PPESK/PS共混物熔体属假塑性非牛顿流体 ,其熔体粘度随PS含量的增加、温... 以溶液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含二氮杂萘联苯结构的聚芳醚砜酮 (PPESK) /聚苯乙烯 (PS)共混物 ,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 ,PPESK/PS共混物熔体属假塑性非牛顿流体 ,其熔体粘度随PS含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剪切速率的增大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ESK/PS共混物 流变性能 研究 聚芳醚砜酮 聚苯乙烯 溶液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ESK/ABS共混物流变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曲敏杰 蹇锡高 +1 位作者 兰建武 何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4,共3页
以溶液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含二氮杂萘联苯结构的聚醚砜酮(PPESK)/ABS共混物,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在实验条件下,PPESK/ABS共混物熔体属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熔体粘度随ABS含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剪切速率的增大而下... 以溶液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含二氮杂萘联苯结构的聚醚砜酮(PPESK)/ABS共混物,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在实验条件下,PPESK/ABS共混物熔体属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熔体粘度随ABS含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剪切速率的增大而下降。ABS的加入有利于改善PPESK的加工流动性及制品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ESK/ABS共混物 流变性 聚醚砜酮 溶液沉淀 二氮杂萘 联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莉 马晓燕 +1 位作者 梁国正 王娟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45,共5页
分子复合材料是指刚性高分子链(段)聚合物与柔性链聚合物(树脂)共混,刚性链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增强相在接近分子水平上均匀分散在柔性链(段)树脂基体中,达到最佳分子增强效应,形成高强度、高模量的复合材料。制备分子复合材料的关键在于... 分子复合材料是指刚性高分子链(段)聚合物与柔性链聚合物(树脂)共混,刚性链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增强相在接近分子水平上均匀分散在柔性链(段)树脂基体中,达到最佳分子增强效应,形成高强度、高模量的复合材料。制备分子复合材料的关键在于溶混性。文中重点讨论了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改进方法,简要介绍了分子复合材料的分类、特点及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复合材料 刚棒状聚合物 柔性链高聚物 力学性能 增强相 树脂基体 溶液共混共沉淀 制备 熔融共混法 原位聚合法 接枝共聚法 丁二炔 聚异氰酸酯 离子改性聚合物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0.6Mg0.4Zr4P6O24粉体的合成
14
作者 徐刚 马峻峰 +1 位作者 沈志坚 丁子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z2期1001-1004,共4页
Ca0.6Mg0.4Zr4P6O24属于NZP结构族化合物,NZP陶瓷材料是一类新发现的低膨胀材料,其典型组成是NaZr2P2O12.本研究采用化学计量的ZrO(OH)2沉淀与Ca2+、Mg2+离子的酸式磷酸盐溶液混合,在80℃烘干.经900℃/16小时煅烧,合成出Ca0.6Mg0.4zr4P... Ca0.6Mg0.4Zr4P6O24属于NZP结构族化合物,NZP陶瓷材料是一类新发现的低膨胀材料,其典型组成是NaZr2P2O12.本研究采用化学计量的ZrO(OH)2沉淀与Ca2+、Mg2+离子的酸式磷酸盐溶液混合,在80℃烘干.经900℃/16小时煅烧,合成出Ca0.6Mg0.4zr4P相粉体.利用DTA、TG和XRD研究了沉淀一溶液混合法合成Ca0.6Mg0.4Zr4P6O24相的温度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0.6Mg0.4Zr4P6O24 NZP 合成 沉淀-溶液混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纯、高稀土总量碳酸铈的制备方法
15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2-62,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高稀土总量碳酸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用两步法制备高品位碳酸铈,第一步用浓度为40~80 g/L氯化铈料液加入浓度为80~160 g/L的碳酸氢铵或碳酸钠溶液沉淀出碳酸铈,碳酸氢铵或碳酸钠的加入量是稀土氧化物质量的1.5...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高稀土总量碳酸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用两步法制备高品位碳酸铈,第一步用浓度为40~80 g/L氯化铈料液加入浓度为80~160 g/L的碳酸氢铵或碳酸钠溶液沉淀出碳酸铈,碳酸氢铵或碳酸钠的加入量是稀土氧化物质量的1.5~1.8倍,按固液质量比为1∶(5~15),水洗至少一次;第二步将碳酸铈按固液质量比为1∶(2~3)调浆后升温到97℃以上,恒温2~3.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方法 稀土总量 碳酸铈 高纯 碳酸氢铵 稀土氧化物 质量比 溶液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产氯化铬和碳酸铬的生产方法
16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8-38,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产氯化铬和碳酸铬的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方法制得的碳酸铬易老化、长时间存放后在酸性水溶液中的溶解性会大大降低的问题。该方法以铬酸钠碱性液为原料.以硫磺和硫化碱为还原剂在反应罐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产氯化铬和碳酸铬的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方法制得的碳酸铬易老化、长时间存放后在酸性水溶液中的溶解性会大大降低的问题。该方法以铬酸钠碱性液为原料.以硫磺和硫化碱为还原剂在反应罐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的氢氧化铬经过滤、洗涤后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铬,经纯碱溶液沉淀制得碳酸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法 氯化铬 碳酸 联产 氧化还原反应 酸性水溶液 氢氧化铬 溶液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锐钛矿原矿富集的粗钪为原料制备提纯钪的方法
17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6-86,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锐钛矿原矿富集的粗钪为原料制备提纯钪的方法,包括:首先用稀硫酸将锐钛矿原矿富集的粗钪溶解制备料液;然后将含有Cya—nex925或者Cyanex921萃取剂的有机相对所述料液进行萃取得到含钪萃取液,并用反萃取液反萃取...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锐钛矿原矿富集的粗钪为原料制备提纯钪的方法,包括:首先用稀硫酸将锐钛矿原矿富集的粗钪溶解制备料液;然后将含有Cya—nex925或者Cyanex921萃取剂的有机相对所述料液进行萃取得到含钪萃取液,并用反萃取液反萃取所述含钪萃取液中的钪元素,得到精钪溶液;最后用草酸将精钪溶液沉淀,灼烧后得到精钪。本发明方法用萃取的方法进行钪的提纯,可减少化学除杂的过程,化工原料消耗少,钪的收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制备 钪元素 锐钛矿 提纯 富集 原矿 反萃取液 溶液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A/PA4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18
作者 郝新彦 魏克冰 +2 位作者 魏杰 张云飞 严永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42-1245,共4页
用溶液共溶沉淀法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酰胺46(PA46)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燃烧试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界面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并对复... 用溶液共溶沉淀法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酰胺46(PA46)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燃烧试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界面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溶液共溶沉淀法可使n-HA颗粒均匀分散在PA46基体中,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在复合材料中n-HA与PA46界面间存在氢键,有较稳定的界面结合;复合材料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其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分别为67、202和146MPa,高于n-HA/聚酰胺66(PA66)复合材料。初步实验结果表明n-HA/PA46复合材料在骨组织支撑、修复和重建等承重骨部位修复方面有潜在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46 溶液共溶沉淀 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covery of copper sulfate after treating As-containing wastewater by precipitation method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雅杰 王勇 +1 位作者 肖发新 罗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242-246,共5页
The solid sodium hydroxide neutralized acidic As-containing wastewater till pH value was 6. Green copper arsenite was prepared after copper sulfate was added into the neutralized wastewater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Cu ... The solid sodium hydroxide neutralized acidic As-containing wastewater till pH value was 6. Green copper arsenite was prepared after copper sulfate was added into the neutralized wastewater when the molar ratio of Cu to As was 2:1 and pH value of the neutralized wastewater was adjusted to 8.0 by sodium hydroxide. The arsenious acid solution and red residue were produced after copper arsenite mixed with water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of 4:1 and copper arsenite was reduced by SO2 at 60℃ for 1 h. The white powder was gained after the arsenious acid solution was evaporated and cooled. Copper sulfate solution was obtained after the red residue was leached by H2SO4 solu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air.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d residue is Cu3(SO3)2·2H2O and the white powder is As2O3. The leaching rate of Cu reaches 99.00% when the leaching time is 1.5 h, molar ratio of H2SO4 to Cu is 1.70, H2SO4 concentration is 24% and the leaching temperature is 80 ℃. The direct recovery rate of copper sulfate is 79.11% and the content of CuSOa·5H2O is up to 98.33% in the product after evaporating and cooling the copper sulfate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ontaining wastewater SO2 AS2O3 copper sulfate copper arsenite RECOV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以替代Cu/Cr催化剂的非铬催化剂的制造与用途
20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2-62,共1页
提供了一种非综合Cu催化剂Cu—Al-O的制备方法。该Cu—Al-O催化剂系通过以Na2CO3作沉淀剂,将硝酸铜[Cu(NO3)2]和铝酸钠(Na2Al2O4)溶液共沉淀制得。沉淀物被过滤、洗涤以除去过量钠并干燥。干燥产品以粉状型式被使用,优先选择在700... 提供了一种非综合Cu催化剂Cu—Al-O的制备方法。该Cu—Al-O催化剂系通过以Na2CO3作沉淀剂,将硝酸铜[Cu(NO3)2]和铝酸钠(Na2Al2O4)溶液共沉淀制得。沉淀物被过滤、洗涤以除去过量钠并干燥。干燥产品以粉状型式被使用,优先选择在700~900℃下煅烧1~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催化剂 铬催化剂 制造 NA2CO3 CU催化剂 溶液沉淀 制备方法 优先选择 铝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