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石膏在酸溶液中的除铁与相变规律研究
1
作者 管学茂 张紫涵 +1 位作者 刘松辉 朱建平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目的为了解决钛石膏中的杂质问题,探讨常压下石膏的相变规律,方法以工业固废钛石膏为原料,以酸浸法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别测定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化学成分,分析产物的物相,同时定量分析产物的除铁率和石膏含量进... 目的为了解决钛石膏中的杂质问题,探讨常压下石膏的相变规律,方法以工业固废钛石膏为原料,以酸浸法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别测定反应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化学成分,分析产物的物相,同时定量分析产物的除铁率和石膏含量进行除铁效果表征,通过对不同条件处理原料、反应过程中酸的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探索,钛石膏的除铁效果和石膏的相变规律。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探索原料和产物的微观形貌,同步验证酸溶液中钛石膏的除铁效果。结果相较于盐酸、草酸和硝酸,硫酸的除铁效果最好且无其它杂质生成;随着酸浓度的提高,硫酸溶液中发生了二水石膏-硬石膏物相转化,在硝酸溶液和盐酸溶液中,发生了二水石膏-半水石膏物相转化,草酸溶液中最终生成草酸钙;在硫酸溶液反应中,提高提高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均可促进二水石膏-硬石膏物相转化;对工业固废钛石膏原料进行处理时,未干燥研磨处理的原料,不影响物相的转化,由此可减少原料的操作步骤和能源消耗,节约钛石膏材料的预处理成本。结论研究结果可有效解决钛石膏中杂质问题,减少了实验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同时可得出二水石膏-半水石膏-硬石膏之间的物相转化规律,补充石膏性能变化规律,扩大石膏资源再利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石膏 除铁效果 相变规律 溶液 酸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配制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方法及准确性讨论
2
作者 刘曼曼 时玉英 +3 位作者 邢栋 陈宁 潘天宇 吴宏萍 《酿酒》 2025年第2期149-150,共2页
以0.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为例,对快速配制0.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的控制,为分析检测提供技术保证。
关键词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标准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LZU1在醋酸缓冲溶液中的合成及固定化酶研究
3
作者 刘孟 徐毅 +4 位作者 杨帆 周全 任晶 任瑞鹏 吕永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4,共9页
在醋酸缓冲溶液中于室温合成了COF-LZU1,并用于固定化漆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通过优化反应浓度、时间、缓冲溶液pH值、温度、洗涤溶剂和干燥方式等条件,在pH=4.5的醋酸缓冲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30 min,合成了具有高结晶度的COF-LZU1,其比... 在醋酸缓冲溶液中于室温合成了COF-LZU1,并用于固定化漆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通过优化反应浓度、时间、缓冲溶液pH值、温度、洗涤溶剂和干燥方式等条件,在pH=4.5的醋酸缓冲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30 min,合成了具有高结晶度的COF-LZU1,其比表面积高达501 m^(2)/g,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480℃).在最优反应条件下,以COF-LZU1为载体,采用原位包埋法对漆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固定化,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活性高达84.26%和73.66%(相对于游离酶活性),且在循环使用10次后,其相对活性仍保持约80%.通过多个结合位点,COF-LZU1可有效稳定酶的活性构象,使其不易发生结构变形,提高了酶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等.醋酸缓冲溶液是生化实验中常用的缓冲溶液,本研究中其既作为溶剂又作为催化剂,与现有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更有利于提高生物分子的稳定性,并有望为固定化酶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ZU1 醋酸缓冲溶液 室温 固定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除杂制备高纯硅酸钠溶液机理
4
作者 夏毅 吕慧 曹贵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4,共12页
硅酸钠溶液的纯度是影响液相法制备高纯二氧化硅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以Ca^(2+)作为硅酸钠溶液除杂剂,系统地研究除杂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nCa∶nSi对除杂效果的影响。硅酸钠溶液中按nCa∶nSi为1∶20添加CaCl2试剂,在180℃下反... 硅酸钠溶液的纯度是影响液相法制备高纯二氧化硅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以Ca^(2+)作为硅酸钠溶液除杂剂,系统地研究除杂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nCa∶nSi对除杂效果的影响。硅酸钠溶液中按nCa∶nSi为1∶20添加CaCl2试剂,在180℃下反应16 h,溶液中金属元素铝、铁和钛杂质脱除率达到95%。分析除杂反应所得固体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形貌表明,在反应中Ca^(2+)将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以Ca-Si沉淀物的形式脱除;结合元素分析结果证明杂质离子成功结合到Ca-Si沉淀物中。通过分子模拟探究除杂反应的路径,模拟结果表明Ca-Si沉淀由Ca^(2+)和Si-O四面体形成的硅酸根结合而生成,其中部分Si-O四面体中的硅被铝、铁、钛等金属杂质离子取代,形成含金属杂质的钙沉淀物,因此沉淀中出现了铝、铁、钛等元素,钠和钾等离子因电荷吸引而进入沉淀中,形成各类硅酸盐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钠溶液 纯化 条件优化 沉淀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硝酸铵溶液析晶点检测系统
5
作者 魏周华 王清华 +3 位作者 何锋军 党创刚 田璐 孙伟博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0,共5页
为解决膨化硝铵生产线水相溶液质量自动检测的问题,根据生产线现场条件,设计了水相溶液质量自动检测系统。通过研究不同深度学习算法对硝酸铵析晶状态判定的准确度发现,EfficientNet算法的准确度最高。对EfficientNet算法进行改良,上调... 为解决膨化硝铵生产线水相溶液质量自动检测的问题,根据生产线现场条件,设计了水相溶液质量自动检测系统。通过研究不同深度学习算法对硝酸铵析晶状态判定的准确度发现,EfficientNet算法的准确度最高。对EfficientNet算法进行改良,上调每层特征通道数,在深度上删去了多个MBConv层,减小参数量,降低FLOPs,加速检测,使系统自动测量的析晶点温度与人工测量的平均误差小于0.3℃。结果表明:系统可准确测量硝酸铵水相溶液的析晶温度及密度,并自动生成硝酸铵水相溶液检测报告;同时,实现数据的追溯和查询,并对异常数据进行标记,满足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铵水相溶液 深度学习 析晶点 EfficientNet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eMIVM-ET和eMIVM预测含Zn^(2+)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
6
作者 徐晨晨 郑世杰 陶东平 《中国水运》 2025年第4期53-55,共3页
文中采用eMIVM-ET和eMIVM分别对含Zn^(2+)的单电解质溶液进行活度系数计算,并且对两电解质溶液组分的活度系数进行了预测。在对单电解质溶液的活度拟合可知,eMIVM-ET计算的平均偏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639和5.29%,eMIVM计算的平均... 文中采用eMIVM-ET和eMIVM分别对含Zn^(2+)的单电解质溶液进行活度系数计算,并且对两电解质溶液组分的活度系数进行了预测。在对单电解质溶液的活度拟合可知,eMIVM-ET计算的平均偏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639和5.29%,eMIVM计算的平均偏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004和10.49%,这表明eMIVM-ET比eMIVM的拟合效果更好。对含Zn^(2+)的两电解质溶液体系进行活度系数预测,eMIVM-ET的平均偏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2122和18.58%,eMIVM预测的平均偏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029和71.01%,这表明eMIVM-ET比e MIVM的预测效果更好。研究结果表明,eMIVM-ET更适用于预测含Zn^(2+)电解质溶液体系的活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活度系数 Zn^(2+)溶液 eMIVM-ET eMI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化学电解质溶液图像解题策略分析
7
作者 李旦旦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5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电解质溶液是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图像题尤为常见.与其他考试题目相比,图像题更为简明、直观且类型多样,综合性强,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信息分析素养、计算素养以及化学观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以此切入,结合典型的例题,从构建... 电解质溶液是高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图像题尤为常见.与其他考试题目相比,图像题更为简明、直观且类型多样,综合性强,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信息分析素养、计算素养以及化学观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以此切入,结合典型的例题,从构建模型、平衡常数、电荷守恒三个角度展开探究,旨在寻求一套全新的电解质溶液图像解题路径,不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溶液 图像题 高中化学 解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溶液对重塑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8
作者 马纯阳 贺天阳 《新材料·新装饰》 2025年第5期21-24,共4页
文章依托西安市坚强电网攻坚电力沟道建设项目(城六区第一批次),以关中黄土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作为污染物,通过室内试验,研究NaCl溶液对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溶液对黄土物理性质的影响较小,经不同... 文章依托西安市坚强电网攻坚电力沟道建设项目(城六区第一批次),以关中黄土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作为污染物,通过室内试验,研究NaCl溶液对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溶液对黄土物理性质的影响较小,经不同浓度溶液作用后,土体的比重、级配曲线及界限含水率变化较小。NaCl溶液提高了黄土的压缩性,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土体的压缩系数减小而回弹指数增加,说明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土体最终压缩量逐渐增大。NaCl溶液降低了黄土的力学特性,即土体的最大偏应力、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溶液 黄土 侧限压缩试验 液塑限 最大偏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溶液侵蚀对固废基固化剂固化软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9
作者 舒本安 谢智荣 +2 位作者 任彦飞 朱茂聪 丘科毅 《中国港湾建设》 2025年第2期71-75,92,共6页
固废基固化剂的耐久性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内容。文章对比研究了标养和酸溶液侵蚀2种环境下固废基固化剂和水泥2种固化材料固化淤泥质土和粉质黏土2种固化土的力学性能及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微观形貌变化和孔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酸溶液... 固废基固化剂的耐久性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内容。文章对比研究了标养和酸溶液侵蚀2种环境下固废基固化剂和水泥2种固化材料固化淤泥质土和粉质黏土2种固化土的力学性能及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微观形貌变化和孔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酸溶液侵蚀环境下固废基固化剂强度在90 d龄期时达到最大,固化剂固化淤泥质土和粉质黏土的试块强度分别为2.5 MPa和2.9 MPa,继续被酸溶液侵蚀,固化剂固化土强度随之降低;酸溶液侵蚀1 a后固化剂固化淤泥质土和粉质黏土强度分别降低17%和11%;固化剂固化土水化产物主要为水化硅酸钙和钙矾石,酸溶液侵蚀导致土颗粒的剥落及结构被破坏,固化土内部孔隙增大增多,固化剂固化淤泥质土和粉质黏土的最可几孔径分别增大至42 nm和35 nm。水化产物的减少和孔隙的增多是固废基固化剂固化土在酸溶液侵蚀下强度衰减的原因。粉质黏土固化土被酸溶液破坏程度相较淤泥质土固化土程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剂 软土 溶液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孔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降解诺丽多糖溶液的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0
作者 李晓娟 《酿酒科技》 2025年第1期35-39,44,共6页
本研究以诺丽果发酵汁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获得诺丽多糖溶液,以降解率为指标,选取诺丽多糖浓度、电子束辐照强度、辐照温度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得到电子束辐照诺丽多糖溶液降解率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 本研究以诺丽果发酵汁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获得诺丽多糖溶液,以降解率为指标,选取诺丽多糖浓度、电子束辐照强度、辐照温度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得到电子束辐照诺丽多糖溶液降解率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诺丽多糖浓度为90 mg/L,辐照强度为30 kGy,辐照温度为75℃,诺丽多糖溶液的降解率为71.23%;诺丽多糖浓度为90 mg/L时,DPPH、·OH和O_(2-)·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9.7%、66.8%、68.2%,说明电子束优化工艺处理后诺丽多糖溶液有较强的清除DPPH、·OH和O_(2-)·自由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发酵酒 诺丽多糖溶液 电子束辐照 降解率 自由基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蒸发冷却下LiCl-CaCl_(2)混合溶液降膜除湿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冬根 骆莹莹 +1 位作者 殷勇高 徐少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4-1021,共8页
针对绝热型溶液除湿器性能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管式蒸发冷却型溶液除湿器,并采用具有较高经济性的LiCl-CaCl_(2)混合溶液作为除湿剂.基于理论模型,数值模拟了混合溶液中LiCl、CaCl_(2)两组分混合质量比、溶液参数和空气参数对蒸发冷... 针对绝热型溶液除湿器性能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管式蒸发冷却型溶液除湿器,并采用具有较高经济性的LiCl-CaCl_(2)混合溶液作为除湿剂.基于理论模型,数值模拟了混合溶液中LiCl、CaCl_(2)两组分混合质量比、溶液参数和空气参数对蒸发冷却及绝热工况下除湿器热湿传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湿器在蒸发冷却工况下的单位面积除湿率高于绝热工况,最高可提升41.5%,且溶液中LiCl质量分数越小,其性能优势越显著.蒸发冷却除湿优势受溶液温度影响显著,单位面积除湿率与除湿空气流量呈正相关,与溶液流量呈负相关.不同的LiCl-CaCl_(2)混合质量比下蒸发冷却除湿特性主要受溶液温度影响,且在溶液温度较低时降低LiCl质量分数对除湿性能影响较小.2种运行工况下空气流量对除湿器单位面积除湿率的正向提升率可达136.9%~168.1%,而溶液流量对其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冷却 除湿 溶液 混合质量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气喷纺丝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宁芊 郭震 +1 位作者 吴先辉 庞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9-385,共7页
纳米纤维材料不仅在医药、能源和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还在食品相关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众多的纳米纤维材料制备方法中,溶液喷射纺丝技术以其安全性、低成本和高生产速率等优势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深入探... 纳米纤维材料不仅在医药、能源和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还在食品相关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众多的纳米纤维材料制备方法中,溶液喷射纺丝技术以其安全性、低成本和高生产速率等优势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深入探讨溶液喷射纺丝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分类,以及对纤维结构产生显著影响的纺丝工艺参数的选择。重点总结了溶液喷射纺丝在食品包装、缓释系统、过滤材料和酶固定化等多个食品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优势,旨在为溶液喷射纺丝技术的优化、拓展应用领域和商业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气喷纺丝 纳米纤维 高分子 食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溶液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德鹏 谭绩业 +3 位作者 丁仕强 王锐 邹凡 张鹏 《大连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5-8,共4页
将壳聚糖配制不同酸度、浓度的乙酸溶液及壳聚糖乙酸溶液添加抗坏血酸和双乙钠,测定了溶液粘度随浓度、酸度、添加剂和存放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的粘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随酸度增大而减小、随存放时间增加而减小;添加剂... 将壳聚糖配制不同酸度、浓度的乙酸溶液及壳聚糖乙酸溶液添加抗坏血酸和双乙钠,测定了溶液粘度随浓度、酸度、添加剂和存放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的粘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随酸度增大而减小、随存放时间增加而减小;添加剂抗坏血酸和双乙酸钠均使壳聚糖乙酸溶液粘度迅速降低,但随存放时间变化的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溶液粘度 壳聚糖乙酸溶液 双乙酸钠 溶液酸度 溶液浓度 天然高分子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多肽水溶液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抗氧化性
14
作者 韩璐 周伟涛 +3 位作者 谭宇浩 李勇 杜姗 曹长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67,共8页
为了实现废弃丝胶绿色、高质资源化利用,以水为溶剂,利用回收丝胶蛋白多肽(RSP)配置不同浓度溶液,研究其溶液特性与静电纺丝可纺性,重点考察了RSP水溶液的稳定性、稳态流变行为及表面张力,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为了实现废弃丝胶绿色、高质资源化利用,以水为溶剂,利用回收丝胶蛋白多肽(RSP)配置不同浓度溶液,研究其溶液特性与静电纺丝可纺性,重点考察了RSP水溶液的稳定性、稳态流变行为及表面张力,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RSP制品的微观形貌及结构。结果表明,RSP溶液浓度可达70%,远高于普通静电纺丝溶液浓度(10%~20%),溶液稳定性良好,且RSP溶液浓度对其稳态流变行为和表面张力影响显著;通过改变RSP浓度(40%~70%)可以实现产品形貌调控,60%RSP水溶液可纺性最佳,RSP纳米纤维成型良好、表面光滑,纵面呈现明显的扁平带状结构,其纤维分布均匀、平均直径为814.84 nm;结构以无规卷曲和α螺旋为主。此外,探讨了RSP纳米纤维作为固态面膜功能层的可行性,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达67.82%和52.68%,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固态面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蛋白多肽 水性溶液 溶液性质 静电纺丝可纺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溶液饱和岩土的本构理论及在黏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亚元 袁书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盐溶液中离子的化学活性会改变饱和岩土的力学性质,诱发其工程性能出现劣化甚至失效等岩土工程问题。为了研究化学活性对饱和岩土水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基于混合物理论与热力学溶液理论,建立了盐溶液饱和岩土材料的本构理论框架。与以... 盐溶液中离子的化学活性会改变饱和岩土的力学性质,诱发其工程性能出现劣化甚至失效等岩土工程问题。为了研究化学活性对饱和岩土水力与变形特性的影响,基于混合物理论与热力学溶液理论,建立了盐溶液饱和岩土材料的本构理论框架。与以往研究不同,该理论将固相应变分解为孔隙率变化引起的骨架应变、固相材料变形引起的基质应变以及化学反应等物质交换引起的质量交换应变,用以凸显孔隙率在水-力-化学多场耦合机制中的关键作用;采用溶质的现时质量分数作为化学状态变量来反映化学活性的影响;利用自由能和耗散势分别建立弹性和塑性本构关系。根据该理论框架建立了NaCl溶液饱和黏土的固相、流相本构关系以及溶质的渗流-扩散方程,并得到了已有试验数据的验证,表明该框架可以指导盐溶液饱和岩土的本构建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物理论 溶液 饱和岩土材料 化学活性 本构理论 等向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半干旱区浅埋滴灌下玉米高产高效的尿素硝酸铵溶液投入阈值
16
作者 孔丽丽 尹彩侠 +4 位作者 侯云鹏 张磊 赵胤凯 刘志全 徐新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81-2093,共13页
为探明滴灌玉米尿素硝酸铵溶液(UAN)对尿素的增效作用及适宜投入阈值,在吉林省半干旱区(乾安县)开展连续2年(2020-2021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以UAN为试验材料,设6个氮肥用量[0 kg(N)·hm^(-2)、100 kg(N)·hm^(-2)、140 kg(N)·... 为探明滴灌玉米尿素硝酸铵溶液(UAN)对尿素的增效作用及适宜投入阈值,在吉林省半干旱区(乾安县)开展连续2年(2020-2021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以UAN为试验材料,设6个氮肥用量[0 kg(N)·hm^(-2)、100 kg(N)·hm^(-2)、140 kg(N)·hm^(-2)、180 kg(N)·hm^(-2)、220 kg(N)·hm^(-2)和260 kg(N)·hm^(-2)],并以尿素优化用量处理[Urea,220 kg(N)·hm^(-2)]为对照,研究玉米产量与构成、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氮素利用率、土壤氮素含量及氮素平衡差异。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并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后,增产幅度不显著,且高于Urea处理,两年平均增幅为2.02%。增产原因是施用UAN提高了玉米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对于施用UAN的处理来说,玉米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运量和吐丝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贡献率总体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当施氮量增至180 kg·hm^(-2)后以上指标不再显著增加,但均高于Urea处理(2021年吐丝后干物质积累对籽粒贡献率除外);氮素回收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相同氮肥用量下,UAN处理较Urea处理分别提高4.45%、2.09 kg·kg^(-1)和2.09 kg·kg^(-1)。与Urea处理相比,相同用量下UAN处理降低了60~10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使氮素损失量较Urea处理降低7.51%。通过拟合施氮量与玉米产量、氮素回收率和土壤表观氮素损失量,确定UAN适宜用量为188.90 kg·hm^(-2),相应玉米产量为11 863.42 kg·hm^(-2),氮素回收率为44.21%,氮素表观损失量为151.79 kg(N)·hm^(-2)。与传统尿素优化用量处理(Urea)相比,UAN的施用可在降低14.14%氮肥用量的前提下,使得玉米产量增加4.78%,氮素回收率增加7.61%,氮素表观损失量降低29.55%。以理论最高产量施氮量95%为置信区间,确定UAN适宜施氮范围为179~198 kg(N)·hm^(-2)。综上所述,与施用尿素相比,施用UAN可减少氮素投入总量,获得更高的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并降低氮素损失,是东北半干旱区实现玉米减氮增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浅埋滴灌 尿素硝酸铵溶液 东北半干旱区 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溶液多体系统核临界安全实验不确定度分析与基准化
17
作者 周琦 夏兆东 +6 位作者 成昱廷 孙旭 王璠 李东朋 李焕星 张振洋 朱庆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9-1326,共8页
为研究铀溶液多体系统的核临界安全特性,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利用铀溶液核临界安全实验装置开展了两个系列的双平板式多体系统核临界安全实验,并完成了所有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和基准化。铀溶液多体系统由正对的两个相同尺寸的平板... 为研究铀溶液多体系统的核临界安全特性,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利用铀溶液核临界安全实验装置开展了两个系列的双平板式多体系统核临界安全实验,并完成了所有实验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和基准化。铀溶液多体系统由正对的两个相同尺寸的平板容器组成,平板容器之间的距离和隔离体能够改变,开展了距离效应和屏蔽效应共24个临界实验。根据国际核临界安全基准实验手册(ICSBEP)提出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进行了实验的不确定度分析,最大的总不确定度为200 pcm。建立了全部实验的详细基准模型,对两套蒙特卡罗软件与核截面数据库的组合计算特定系统k_(eff)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两套组合的计算值与基准值的最大计算偏差分别为309.0 pcm和252.0 pcm,确认这两套组合均可用于相关系统的临界安全设计或安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 多体系统 核临界安全实验 不确定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对三赞胶溶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吴伟都 刘小杰 +5 位作者 成官哲 王雅琼 沈珊珊 薛玉清 罗洁 李言郡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227-233,共7页
制备质量浓度为0.1%~1.0%的三赞胶溶液,研究不同浓度对三赞胶溶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通过稳态流动扫描、剪切应力扫描、温度扫描研究剪切速率、剪切应力及温度对黏度的影响,应变扫描、频率扫描、温度扫描研究应变、扫描频率及温度对弹... 制备质量浓度为0.1%~1.0%的三赞胶溶液,研究不同浓度对三赞胶溶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通过稳态流动扫描、剪切应力扫描、温度扫描研究剪切速率、剪切应力及温度对黏度的影响,应变扫描、频率扫描、温度扫描研究应变、扫描频率及温度对弹性模量及粘性模量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考察了与结构特性相关的各因素如模量相交点、松驰时间、屈服应力等。结果表明:三赞胶溶液的流变学特性明显具有浓度依赖性,旋转测试与振荡测试所表现出来的流变学特性分别与浓度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溶液浓度改变时影响溶液流动时的应变及模量、溶液由粘性为主变为弹性为主时的频率与模量及松驰时间、由凝胶转换为溶胶时的温度与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赞胶溶液 浓度 黏度 弹性模量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溶液浓度对高压电脉冲煤体致裂增透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19
作者 陈清 李尧斌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为检验溶液浓度对高压电脉冲煤体致裂增透效果的影响,采用水溶液和浓度分别为0.5 mol/L、1.0 mol/L、1.5 mol/L、2.0 mol/L的NaCl溶液作为导电介质,运用高压脉冲放电系统对相似煤样进行水中放电致裂实验,并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分析致裂... 为检验溶液浓度对高压电脉冲煤体致裂增透效果的影响,采用水溶液和浓度分别为0.5 mol/L、1.0 mol/L、1.5 mol/L、2.0 mol/L的NaCl溶液作为导电介质,运用高压脉冲放电系统对相似煤样进行水中放电致裂实验,并采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分析致裂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作为导电溶液时放电压力峰值为1.26 MPa,而采用NaCl溶液作为导电介质时放电压力峰值明显提升,采用NaCl溶液实验后煤样的首波声时差也高于水溶液实验后煤样的首波声时差,煤样的内部裂隙改造效果更为显著,表明导电溶液的加入可以优化煤样的导电性能;随着导电溶液的浓度增大,放电压力峰值越大,高压电脉冲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放电,能够提高电能转化为等离子通道能量的利用率,导电溶液浓度增加可以加强煤样的导电性,优化高压电脉冲放电致裂增透效果;但随着浓度继续升高,相较于1.5 mol/L NaCl溶液,2.0mol/L NaCl溶液放电压力峰值仅由2.20 MPa提升到2.25 MPa,两者首波声时差的变化也不大,煤样的致裂情况相仿,此时煤样对各导电离子的吸附量达到饱和状态,煤样吸附离子的数量基本维持不变,因此,煤样的导电性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透实验 高压电脉冲 导电溶液 裂隙 瓦斯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机排气显热驱动的溶液除湿系统节能特性研究
20
作者 张骞 张光玉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11期95-104,共10页
利用空调压缩机高温排气显热驱动液体除湿系统,不仅可以降低排气过热程度,改善制冷机组运行工况,还可以有效利用排气余热制冷、除湿,降低空调冷负荷,具有双重节能效应。基于常用的LiCl除湿溶液,设计了一种利用压缩机排气显热驱动的溶液... 利用空调压缩机高温排气显热驱动液体除湿系统,不仅可以降低排气过热程度,改善制冷机组运行工况,还可以有效利用排气余热制冷、除湿,降低空调冷负荷,具有双重节能效应。基于常用的LiCl除湿溶液,设计了一种利用压缩机排气显热驱动的溶液除湿系统,明确压缩机排气热量的计算方法,建立LiCl溶液除湿与再生循环的物质和能量平衡计算模型,并对影响该系统节能率的各种参数进行分析。影响节能率的主要因素有室外环境温湿度、制冷机组运行工况、LiCl溶液流量、除湿器入口溶液温度、再生器和除湿器的热质交换系数与气液比、回热器的热交换系数等。分析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室外温湿度(处理回风)或提高室外温湿度(处理新风)、降低蒸发温度和等熵效率、提高冷凝温度、优化LiCl溶液与制冷剂流量之比和除湿器入口溶液温度、提高热质交换系数和气液比、提高回热器效率,都有利于提高节能率。在不同城市采用该方案,处理回风的节能率在10%~15%之间,处理新风的节能率在10%~20%之间,其中,夏热冬冷与夏热冬暖地区处理新风时的节能率可达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显热 溶液除湿 室外温湿度 热质交换系数 溶液流量 节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