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山东部岩溶洼地谷地内涝特征与治理规划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庆松 李兆林 +3 位作者 裴建国 覃小群 易连兴 梁茂珍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9-365,共7页
马山东部约94%的面积为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洼地谷地发育,且封闭性好,内涝频繁发生。据调查,全区经常性发生内涝的洼地谷地多达170余处,受涝面积大于2.1万亩,内涝具有周期性、多发性,以及分布面广、突发性强、治理难度大等特点。统计表... 马山东部约94%的面积为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洼地谷地发育,且封闭性好,内涝频繁发生。据调查,全区经常性发生内涝的洼地谷地多达170余处,受涝面积大于2.1万亩,内涝具有周期性、多发性,以及分布面广、突发性强、治理难度大等特点。统计表明,本区内涝发生少者每年1~2次,多者可达5~7次,内涝淹没时间长的可达1~2个月。分析认为,持续的强降雨、封闭的地形地貌条件、地下管道排水不畅和洼地谷地远离排泄基准面等,是内涝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剖析加芳、古寨、古零等洼地谷地已有治涝工程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地理地质环境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存在地表排泄基准面的地区宜实施排洪隧道工程治理、对无排泄基准面的洼地谷地区宜修建溶洼成库的洪涝治理方案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涝 地质条件 排洪隧道 溶洼成库 广西马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