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鼻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调味小龙虾挥发性风味特征差异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权 李金林 +3 位作者 胡明明 彭斌 钟比真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2-252,共11页
为探究调味小龙虾风味特征差异,该文以市售常见调味小龙虾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AFE-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 为探究调味小龙虾风味特征差异,该文以市售常见调味小龙虾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AFE-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调味小龙虾,W1W(对无机硫化物灵敏)、W1S(对甲基类灵敏)和W2W(对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灵敏)是区分调味小龙虾风味的主要传感器。8个调味小龙虾样品中共检出12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确定了15种关键风味物质和10种修饰性风味物质,其中麻辣小龙虾主要关键风味物质为芳樟醇、桉叶油醇、丁香酚和D-柠檬烯,十三香小龙虾主要关键风味物质主要为丁香酚、芳樟醇、桉叶油醇、壬醛和β-蒎烯,而蒜蓉小龙虾主要关键风味物质为2,4-二叔丁基苯酚、L-石竹烯、壬醛、苯乙醛、2-甲基-2-丁烯醛和二烯丙基硫醚等。该研究结果可为调味小龙虾风味统一、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电子鼻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对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普洱茶干茶与茶汤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季 肖凌 +2 位作者 陆昌琪 毛世红 童华荣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2238-2245,共8页
目的比较普洱茶干茶和冲泡后茶汤的挥发性成分,并测定特征性香气物质甲氧基苯的绝对含量。方法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对3个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干茶和冲泡后茶汤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性组分,并利用气相... 目的比较普洱茶干茶和冲泡后茶汤的挥发性成分,并测定特征性香气物质甲氧基苯的绝对含量。方法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对3个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干茶和冲泡后茶汤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性组分,并利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外标法,测定1,2,3-三甲氧基苯和1,2,4-三甲氧基苯的绝对含量。结果从普洱茶中共鉴定出70种挥发性物质,干茶含70种,茶汤含45种;鉴定出的化合物包括甲氧基苯类、酸类、酮类、酯类、内酯类、醇类、碳氢类、醛类、醚类,其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干茶中1,2,3-三甲氧基苯和1,2,4-三甲氧基苯的含量分别为7.78μg/g和5.37μg/g,茶汤中为3.45μg/g和2.73μg/g。结论冲泡后茶汤挥发性成分明显减少,2种甲氧基苯化合物含量明显降低,本研究可为普洱茶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挥发性成分 甲氧基苯化合物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分析20种辛香型香辛料香气活性成分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博雅 蒲丹丹 +3 位作者 郑瑞仪 孟瑞馨 孙宝国 张玉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1-132,共12页
为研究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推进其加工和应用标准化进程,本实验利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分离提取香辛料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对20种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基于嗅闻分析,在香辛料... 为研究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推进其加工和应用标准化进程,本实验利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分离提取香辛料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对20种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基于嗅闻分析,在香辛料样品中共嗅闻到203种香气活性化合物(香气稀释因子≥9),主要由醇类、含硫类化合物、烯烃类、酯类、酮类、醛类、酚类、酸类组成,不同种类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所有样品可以很好地划分为3组。大蒜、大葱、小葱、洋葱的香气活性成分以含硫类化合物为主,其余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以烯烃类、醇类、酚类、酮类为主。含硫类香气活性成分在大蒜中检出含量最高,为3 484 777.68μg/kg,在大蒜中检出多种具有葱属植物风味特征的二硫醚、三硫醚等含硫类化合物;烯烃类香气活性成分在姜中检出含量最高,为72 847 224.14μg/kg,检出姜的主要香气成分α-姜烯、β-倍半水芹烯等;醇类香气活性成分和酮类香气活性成分在野薄荷中检出含量较高,分别为284 886.09μg/kg和196 167.66μg/kg,检出野薄荷的特征香气成分薄荷醇、香芹酮;醛类香气活性成分在木姜子中检出含量较高,为469 242.68μg/kg,检出木姜子的主要香气成分柠檬醛、香茅醛等。本研究解析了辛香型香料的关键香气成分,为其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香型香辛料 溶剂辅助蒸发萃取 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萃取/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野韭菜花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梦云 郑福平 +4 位作者 段艳 谢建春 黄明泉 任天鹭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11-216,共6页
以乙醚为溶剂,采用溶剂萃取/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olvent extraction/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E/SAFE)提取新鲜野韭菜花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结合双柱(RTX-5色谱柱... 以乙醚为溶剂,采用溶剂萃取/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olvent extraction/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E/SAFE)提取新鲜野韭菜花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结合双柱(RTX-5色谱柱和DB-WAX色谱柱)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定性分析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出4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含硫化合物28种、醛类4种、醇类3种、酮类3种、烃类化合物9种。含硫化合物数量多且含量大,是新鲜野韭菜花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野韭菜花 溶剂萃取/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质联用分析五香牛肉干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杰 蒲丹丹 +2 位作者 陈海涛 孙宝国 张玉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1-287,共7页
比较5种五香牛肉干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5种五香牛肉干样品中挥发性物质,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五香牛肉干样品中共检测出56种... 比较5种五香牛肉干样品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的差异。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5种五香牛肉干样品中挥发性物质,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样品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五香牛肉干样品中共检测出5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烃类4种、醛类7种、酮类7种、酸类4种、醇类16种、酯类6种、醚类2种、酚类1种、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9种。对56种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4.690%,可反映样品的大部分信息,第一、第二和第三主成分分别指向醇类和吡嗪类化合物、烯萜类氧化衍生物以及醛酮类化合物,区分了5种样品在挥发性物质组成上的差异。本研究为五香牛肉干品质的评价提供一种潜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香牛肉干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 挥发性物质 相色谱-质谱联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溶剂微池顶空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竹叶花椒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玉贤 高云涛 +4 位作者 邹维 丁岗芯 崔恩浩 熊华斌 石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14-219,共6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微池顶空萃取装置,用于溶剂顶空萃取,解决了溶剂顶空萃取稳定性差的问题,建立了竹叶花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双溶剂的微池顶空萃取方法。当乙酸乙酯、正己烷的初始体积分别为40.0和60.0μL时,在50℃下萃取... 设计了一种新型微池顶空萃取装置,用于溶剂顶空萃取,解决了溶剂顶空萃取稳定性差的问题,建立了竹叶花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双溶剂的微池顶空萃取方法。当乙酸乙酯、正己烷的初始体积分别为40.0和60.0μL时,在50℃下萃取30 min,2种萃取剂剩余量均接近10.0μL,可满足后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使用GC-MS对竹叶花椒萃取物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正己烷萃取相和乙酸乙酯萃取相可分别鉴定出27种和3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除去重复鉴定出的22种,共鉴定出35种,接近顶空固相微萃取鉴定出的34种。该法测得竹叶花椒中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芳樟醇的相对含量(43.38%)明显优于顶空固相微萃取(26.02%),进一步使用雷达区域分布图对各类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数量及相对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双溶剂微池顶空萃取共鉴定出18种变化较大的烯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74.42%)优于顶空固相微萃取鉴定出的15种(相对含量为42.47%),其次是醇类、酯类,而醛类、酮类、烷烃类、醚类和芳香烃则变化差异不大。该研究为食品挥发性成分的测定提供了一种稳定高效、简单快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池 溶剂顶空萃取 乙酸乙酯 正己烷 相色谱-质谱联用 竹叶花椒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保留指数对高良姜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袁源 周伟 +3 位作者 付云飞 林丽静 黄晓兵 李积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2-697,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保留指数(RI)对高良姜水蒸气蒸馏法(SD)、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UAE)和亚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所制备的挥发油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51,46和60个挥发性组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保留指数(RI)对高良姜水蒸气蒸馏法(SD)、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UAE)和亚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所制备的挥发油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51,46和60个挥发性组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高良姜挥发油的指标性成分1,8-桉叶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SD法≈SFE法>UAE法,UAE法虽耗时少、能耗低,但由于所用有机溶剂难去除,所得挥发油品质较差。SFE法可得到部分SD法无法得到的化合物,如2-羟基-1,8-桉叶素、二苯基庚烷类等。另外β-石竹烯、α-石竹烯、α-法尼烯、γ-杜松烯等高沸点组分比例,SFE法所得高于另两种方法;α-蒎烯、莰烯、β-蒎烯、柠檬烯、樟脑和α-松油醇等低沸点组分比例,SD法所得最高。同一批药材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成分大部分相似,但部分成分与组分比例因不同提取方法的原理存在差异,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功效需求选择不同提取方法加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水蒸蒸馏法 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 亚临界流体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相色谱技术结合气相色谱-闻香技术解析中国传统晒露酱油香气活性成分 被引量:2
8
作者 周莉 陈双 +1 位作者 王栋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37-244,共8页
为解析形成我国传统晒露酱油独特香气特征的香气活性成分,应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技术(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萃取其挥发性组分,进一步采用正相色谱技术将挥发性组分萃取... 为解析形成我国传统晒露酱油独特香气特征的香气活性成分,应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技术(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萃取其挥发性组分,进一步采用正相色谱技术将挥发性组分萃取液分离为11个组分.通过气相色谱-闻香(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GC-O)技术在传统晒露酱油挥发性组分萃取液中共鉴定出80种香气活性成分,其中,香气强度较大(≥3)的3-甲硫基丙醛、乙酸乙酯、1-辛烯-3-醇、2-甲基丁酸、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香兰素、2-羟基-3-甲基-2-环戊烯-1-酮、葫芦巴内酯、HEMF(5-ethyl-4-hydroxy-2-methyl-3(2H)furanone)、HDMF(4-hydroxy-2,5-dimethyl-3(2H)-furanone)以及糠醇可能是中国传统晒露酱油潜在的关键香气活性成分.此外,3-甲基-4-戊内酯、泛内酯、芳樟醇、柠檬烯和双(2-糠基)二硫作为香气活性成分首次在我国传统晒露酱油中被鉴定到.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我国传统晒露酱油风味奥秘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晒露酱油 液液萃取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相色谱技术 相色谱-嗅闻技术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井贡酒酒醅挥发性香气成分的GC-MS与GC-O分析 被引量:63
9
作者 孙金沅 宫俐莉 +5 位作者 刘国英 李贺贺 孙啸涛 黄明泉 郑福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7-93,共7页
应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古井贡酒酒醅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经计算保留指数并结合标准品比对,共定性出14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有21种香气强度较高的化合物。应用内标法并结合... 应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对古井贡酒酒醅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经计算保留指数并结合标准品比对,共定性出14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有21种香气强度较高的化合物。应用内标法并结合相关阈值对这21种嗅闻强度高、持续时间长的重要风味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及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比较它们对酒醅整体香气的贡献程度,其中香气贡献度最高的4种物质分别为己酸乙酯(OAV=2 817)、辛酸乙酯(OAV=534)、丁酸乙酯(OAV=519)、乙酸-3-甲基丁酯(OAV=137),酒醅中其他较重要的香气化合物为癸酸乙酯、丁酸、乳酸乙酯、苯乙酸乙酯、苯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己酸、2,3-丁二醇、乙酸、丙酸和苯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酒醅 挥发性香成分 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色谱-嗅闻 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AV和GC-O-MS法分析五香驴肉风味活性物质 被引量:61
10
作者 谢恬 王丹 +4 位作者 马明娟 陈海涛 孙宝国 张宁 张玉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3-128,共6页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对五香驴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法确定其风味活性物质。结果表明,共鉴...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对五香驴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法确定其风味活性物质。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化合物,OAV法和GC-O-MS法分别确定了13种和21种风味活性物质。综合2种方法发现关键性风味物质(OAV大于200或香气强度等于3)包括桉叶油醇、丁香酚、对丙烯基茴香醚、壬醛、2-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乙酰基吡咯、麦芽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香驴肉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风味活性物质 相色谱-嗅闻-质谱 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萃取结合GC-O和GC-MS解析镇江香醋香气成分 被引量:11
11
作者 袁源 范文来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8-242,共5页
采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olvent 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技术萃取镇江香醋中香气化合物,将萃取物分为中-碱性组分和酸性-水溶性组分,应用香气稀释萃取分析法(aroma extract diluti... 采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olvent 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技术萃取镇江香醋中香气化合物,将萃取物分为中-碱性组分和酸性-水溶性组分,应用香气稀释萃取分析法(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AEDA)共鉴定出60种香气物质。基于FD值,最重要香气物质是3-(甲硫基)丙醛、2,3,5,6-四甲基吡嗪、3-甲基丁酸和香兰素(FD=729)。此外,2,3-丁二酮、乙酸、糠醛、3-(甲硫基)-1-丙醇、愈创木酚、2-苯乙酸以及γ-壬内酯也具有较高FD值(FD=243),这些化合物是镇江香醋的重要香气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液液萃取(LLE)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 萃取稀释分析法(AEDA) 相色谱-闻香法(GC-O) 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FE-GC-MS分析酸牛奶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4
12
作者 刘南南 郑福平 +6 位作者 张玉玉 范婷婷 黄明泉 陈海涛 刘玉平 谢建春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50-153,共4页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萃取原味酸牛奶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保留指数、标准品对照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加邻二氯苯作内标定量,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2种,其中酸12种、醛2种、酮5种、醇2种、酯3...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萃取原味酸牛奶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保留指数、标准品对照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加邻二氯苯作内标定量,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2种,其中酸12种、醛2种、酮5种、醇2种、酯3种、内酯2种、烯烃4种、烷烃17种、其他5种。其中,对酸牛奶风味影响较大的可能有乙酸、丁酸、己酸、辛酸、癸酸、9-癸稀酸、乙偶姻、2-壬酮、2-十一酮、壬醛、香兰素、3-甲基-2-丁烯-1-醇、十六硫醇、丁位癸内酯、丁位十二内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牛奶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保留指数 标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E-SAFE-GC-MS法分析道口烧鸡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8
13
作者 张逸君 郑福平 +6 位作者 张玉玉 陈海涛 黄明泉 谢建春 刘南南 范婷婷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30-134,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耦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对道口烧鸡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结合保留指数定性分析道口烧鸡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98种化合物,包括11种醇、17种醛、9种酮、11种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3种酸、5种酯、4...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耦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对道口烧鸡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结合保留指数定性分析道口烧鸡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98种化合物,包括11种醇、17种醛、9种酮、11种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3种酸、5种酯、4种醚、36种烃和2种酚。可能对道口烧鸡特征香气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有4-萜烯醇、糠醇、肉桂醇、己醛、苯甲醛、反-2-癸烯醛、2,4-癸二烯醛、大茴香醛、肉桂醛、丁香酚、茴香脑、肉豆蔻醚、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4-吡喃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口烧鸡 微波辅助萃取耦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相色谱-质谱联用 保留指数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E-SAFE/GC-MS分析酱牛肉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2
14
作者 段艳 郑福平 +3 位作者 王楠 陈海涛 黄明泉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50-254,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耦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提取酱牛肉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保留指数定性分析酱牛肉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65种化合物,包括11种醇,10种醛,3种酮,8种含氮、含硫或杂环化合物,9种酸,6种酯,3种醚,14种烃和...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耦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提取酱牛肉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保留指数定性分析酱牛肉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65种化合物,包括11种醇,10种醛,3种酮,8种含氮、含硫或杂环化合物,9种酸,6种酯,3种醚,14种烃和1种酚。采用嗅闻频率检测法对酱牛肉挥发性成分进行GC-O分析,嗅觉检测频率≥5/11的化合物有壬醛、5-甲基糠醛、薄荷酮、茴香脑、麦芽酚、反-肉桂醛、肉桂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牛肉 挥发性成分 微波辅助萃取耦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色谱-嗅觉探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FE法结合GC-MS定量酒醅中39种挥发性生物活性成分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金沅 王松 +4 位作者 陈璐 周庆伍 李安军 李贺贺 孙宝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147,共8页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AF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古井贡酒入池醅和出池醅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选择其中39种经文献报道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通过外标法进行定量,39种化合物在3种出池醅(上层、中层、下层)中的总...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AF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古井贡酒入池醅和出池醅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选择其中39种经文献报道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通过外标法进行定量,39种化合物在3种出池醅(上层、中层、下层)中的总含量分别为(25.65±1.19)μg/g、(30.87±1.59)μg/g、(90.14±2.63)μg/g;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不同酒醅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定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入池醅与下层醅处于对立象限,生物活性成分差异较大;下层醅与中层、上层醅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在第一主成分上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生物活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FE法分析市售小磨香油的关键风味成分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旖旎 王林海 +4 位作者 袁彬宏 岳杨 顾亚茹 韦小燕 周琦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以市售小磨香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萃取(SAFE)法萃取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三重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半定量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进行关键风味成分贡献度分析。结果表明:从市售小磨香油中共鉴定出107种挥... 以市售小磨香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萃取(SAFE)法萃取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三重四级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半定量分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进行关键风味成分贡献度分析。结果表明:从市售小磨香油中共鉴定出10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3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ROAV≥0.01)具有典型的风味特征贡献,包括4种硫化物、5种酚类、10种吡嗪类、4种呋喃类、3种醛类、4种噻唑类、2种吡咯类、2种噻吩类和1种吲哚,使小磨香油呈现卷心菜味、鱼腥味、硫磺味、烟熏味、爆米花味、油香和烤芝麻味。14种ROAV≥0.10的风味成分(乙酰基吡嗪、2-呋喃甲醇、2,3-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甲基糠基二硫醚、硫醇酸甲酯、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2-甲氧基苯酚、己醛、2-乙基-6-甲基吡嗪、2-甲基-3-呋喃硫醇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被确认为小磨香油的关键风味成分。综上,采用该方法确定小磨香油的关键风味成分,不仅可扩充小磨香油的风味数据库,还可为芝麻油风味品质评价及品质调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磨香油 挥发性风味成分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萃取法 三重四级杆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花浸膏关键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娟 李娟 +4 位作者 夏艳秋 黄明泉 张璟琳 孙宝国 张玉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5-161,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与溶剂辅助蒸发萃取(solvent-assisted evaporative extraction,SAFE)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酒花浸膏中的香气成分,同时采用...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与溶剂辅助蒸发萃取(solvent-assisted evaporative extraction,SAFE)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酒花浸膏中的香气成分,同时采用气相色谱-嗅闻仪(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GC-O)结合香气提取稀释分析(aroma extraction dilution analysis,AEDA)方法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最终确定酒花浸膏的关键性香气成分。结果显示,采用2种萃取方法结合GC-MS在酒花浸膏中共鉴定出111种香气成分;经GC-O分析共鉴定出27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其中异丁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2-甲基丁酸含量最高,结合风味稀释因子和OAV分析共同确认酒花浸膏的关键香气成分为异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异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花浸膏 溶剂辅助蒸发萃取 固相微萃取 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色谱-嗅闻仪 关键性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观音乌龙茶和红茶的香气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郭丽 杜正花 +5 位作者 姚丽鸿 陈小兵 张弋 林智 郭雅玲 陈明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5-261,共7页
以铁观音茶鲜叶为材料,采用不同工艺加工成乌龙茶、红茶和绿茶,运用感官审评法评定茶样的香气品质,利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分析茶样中挥发性成分,研究铁观音茶香气品质及其主要挥发性组分的工艺差异。... 以铁观音茶鲜叶为材料,采用不同工艺加工成乌龙茶、红茶和绿茶,运用感官审评法评定茶样的香气品质,利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分析茶样中挥发性成分,研究铁观音茶香气品质及其主要挥发性组分的工艺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工艺铁观音茶样的香气品质得分均高于90分且呈现花香特征。铁观音茶中检测到5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芳樟醇类和脂肪酸酯类化合物是挥发性组分的主体。铁观音茶香气的品种特征组分有氧化芳樟醇Ⅱ、氧化芳樟醇Ⅳ、芳樟醇、反-橙花叔醇、己酸-3-己烯酯、己酸-2-己烯酯、苯甲酸-3-己烯酯、苯甲酸己酯和新植二烯等。红茶工艺能促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3-甲基丁酸-2-己烯酯、己酸-3-己烯酯、己酸-2-己烯酯、新植二烯、二氢猕猴桃内酯、β-紫罗酮和水杨酸甲酯等的形成,而乌龙茶工艺有利于脱氢芳樟醇、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反-橙花叔醇、辛酸-顺-3-己烯酯和苯甲酸己酯等的形成。综上所述,铁观音茶的香气化学特征与品种特有组分、加工工艺调控密切相关,可为铁观音新产品研发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红茶 乌龙茶 加工工艺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相色谱-质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浓缩工艺荔枝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芳 吴继军 +5 位作者 曹清明 徐玉娟 肖更生 温靖 唐道邦 林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56-161,共6页
采用真空旋转蒸发和结冰-解冻两种方法浓缩荔枝汁,共得到6种液体。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6种液体和荔枝原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将两种浓缩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浓缩方法得到的荔枝汁挥发... 采用真空旋转蒸发和结冰-解冻两种方法浓缩荔枝汁,共得到6种液体。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这6种液体和荔枝原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将两种浓缩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浓缩方法得到的荔枝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有所不同,真空旋转蒸发浓缩得到的浓缩荔枝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总数少,且有煮熟味,失去了荔枝原汁大部分挥发性风味物质,而其馏出液中含有很多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数量较多。而结冰-解冻浓缩法得到浓缩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数量丰富,无煮熟味,基本保留了荔枝的原有风味,而其剩余液中除乙醇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汁 挥发性风味物质 真空旋转蒸发浓缩 结冰.解冻浓缩 固相微萃取 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炖牛腩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海涛 孙杰 +2 位作者 蒲丹丹 孙宝国 张玉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77-986,共10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法和溶剂辅助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法提取萝卜炖牛腩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其...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法和溶剂辅助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法提取萝卜炖牛腩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对影响固相微萃取的操作条件萃取头纤维种类、样品量、吸附温度以及萃取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选择65μm PDMS/DVB(粉色)萃取头、样品量为8 g、吸附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40 min时,萃取效果最佳。两种方法共鉴定出9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11种、醛类13种、酮类11种、酸类7种、醇类22种、酯类12种、醚类4种、酚类6种、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12种。其中,醛类、醚类和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可能对萝卜炖牛腩特征风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炖牛腩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SPME) 溶剂辅助蒸发(SAFE) 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